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新闻稿

0814_photo 1

理大「国际未来挑战赛」上海赛区四强诞生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主办的「港理大 × 易滙资本2025国际未来挑战赛」(上海赛区)决赛日前(8月8日)於上海徐汇区举行。15支顶尖创新创业团队竞逐多个奖项及总值人民币27万元奖金。最佳成绩的四强将晋身今年12月於深圳举行的总决赛,与其他赛区优胜者一较高下。 上海区赛事获理大校友陈易聪先生创立的易汇资本赞助,徐汇区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丶徐滙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丶徐滙区虹梅街道党工委及办事处等单位支持,旨在集结全球创新创业人才,为沪港两地科技发展注入新活力。徐汇区为上海重要科技创新高地,荟集众多跨国公司丶研发机构丶知名学府,在人工智能丶生物医药丶金融科技等领域表现突出,拥有多个千亿级战略新兴产业群,是助力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强劲动能。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表示:「是次比赛对深化理大与徐汇区産学研合作具有重大意义,充分体现了双方的深度协同,而聚焦领域与徐汇科技发展蓝图的精准融合,更彰显了挑战赛在汇聚科创人才丶推动前沿技术转化方面的积极作用。」赵教授勉励各参赛团队珍惜是次宝贵的实战经验,以创新推动科技突破,并善用比赛平台与其他参赛者交流联系,分享成果,携手建构更美好的未来。」 「港理大 × 易滙资本2025国际未来挑战赛」聚焦区块链技术丶低空经济丶人工智能大健康丶数位转型四大核心领域的创新创业项目,以及结合上述领域的人工智能科技。优胜团队除可获得奖金外,还可享有理大内地技术创新研究院及PolyVentures初创生态系统的支持,并有机会落户徐汇区高品质孵化器,拓展上海市场。 是次赛事吸引70多个项目参加,参赛团队来自上海和海外国家,充分展现了上海的创新创业活力和吸引力,更实现了国际挑战赛「引进来,走出去」的目标。经评委严谨甄选後,其中15个项目脱颖而出,晋级决赛,竞逐多个奖项。上海赛区得奖企业/项目如下: 奖项 获奖企业/项目 奖金 易汇资本杯(冠军)* 上海揽讯科技有限公司 人民币10万元 一等奖* 巨服(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人民币6万元 二等奖* 赋流智飞科技有限公司 人民币4万元 二等奖* 慕来科技有限公司 人民币4万元 优异奖 上海添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人民币5,000元 优异奖 求续科技(香港)有限公司 人民币5,000元 优异奖 无造影剂肿瘤精准诊疗影像系统 人民币5,000元 观众票选奖:最佳演说奖 赋流智飞科技有限公司 人民币5,000元 观众票选奖:最具创意奖 城市环境中最後一厘米无人机配送 人民币5,000元 观众票选奖:最受欢迎奖 城市环境中最後一厘米无人机配送 人民币5,000元 *跻身总决赛队伍 「理大国际未来挑战赛」为理大旗舰创新创业比赛,采用独特的「1+N」模式,以香港为主赛区,并在惠州丶温州丶深圳前海丶上海丶南京和晋江设立分赛区,招募海内外的科技创业团队和创新者参加。理大与每个赛区的龙头企业及理大内地技术创新研究院合作,为参赛及获奖队伍提供所需支援和指导,包括考察内地城市及理大内地技术创新研究院丶参与企业访问活动丶商业及技术谘询服务及海外旅程等。 七个赛区至今合共收到逾600份参赛申请,其中六个赛区已截止报名,温州赛区截止报名日期为今年8月31日。总决赛将於今年12月在深圳举行。比赛详情请参阅「理大国际未来挑战赛」网站。 ***完***

2025年8月14日

活动 知识转移及创业处

Photo 1

国家教育部部长率团访问理大

国家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先生今天率团到访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理大领导层及科研人员深入交流,了解大学最新的创新科研工作及成果,尤其在医学丶健康及人工智能赋能医疗技术创新等前沿领域的突破性成果。 怀进鹏部长欣赏理大培养青年学子有家国情怀丶有能力和有责任的办学理念,在这样的培养方式下,理大一代人才推进一代事业,服务香港和祖国的发展。他亦赞扬理大是一所世界名校,通过创造价值赢得社会的尊重丶通过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赢得学者的尊重,而更重要的是通过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赢得当代理大的声誉。 到访理大的代表团由国家教育部丶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丶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丶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代表组成,随团代表包括中联办副主任罗永纲先生丶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博士丶国家教育部港澳台办主任兼国际司司长杨丹博士丶中央港澳办四局局长陈伟先生丶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周天华博士丶科技司司长周大旺先生及中联办教科部部长王伟明教授等。 在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丶校长滕锦光教授及一众理大领导层陪同下,访问团参观了理大工业中心人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其间理大学者介绍和展示十个医学丶健康和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创新科研项目,充分展现理大在推动「医工结合」及人工智能赋能医学科研成果,如何引领新世代医疗发展。这些项目包括:协作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进行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和常见眼疾筛查的人工智能眼底照相机;无辐射三维超声脊柱侧弯评估及无线掌上式超声波脂肪肝和肝纤维化评估设备丶人工智能赋能癌症精准诊疗的虚拟增强磁共振影像系统;支援中风患者远端复康自动化管理功能的移动式外神经肌骨系统;可应用於医学影像重建和分析的人工智能影像增强与复原技术;多肽新抗原疫苗技术平台─赋能精准癌症免疫治疗;针对精神疾病客观诊断丶治疗及病因解析的一体化人工智能丶基因组学和生物医学创新技术,以及人工智能驱动新结构抗生素候选药物开发平台。 林大辉博士欢迎国家教育部率团到访,并对代表团给予理大发展的肯定和支持表达由衷的感谢。会上,他阐述了理大的发展计划,包括短期目标跻身世界大学排名前50名丶成功申办香港第三所医学院配合香港发展成国际医疗创新枢纽丶推动理大专业及持续教育学院升格为私立大学,并以全国最佳的私立大学为目标,以及继续在内地不同城市设立技术创新研究院,对接地方产业需求,把理大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的高速发展。 林大辉博士就申办新医学院一事作进一步阐述:「理大不仅注重科技创新,善用人工智能,更强调培育有同理心丶关怀病人的医疗人才。理大拥有丰富的医疗相关办学经验丶有科研实力丶执行力和团结力,定能如同肩负国家重大航天任务时不负重托,圆满完成任务。理大会出钱丶出力丶上下一心丶不怕困难,特区政府可以安心丶放心把筹办香港第三所医学院的任务交给我们。」 滕锦光教授强调,理大在医疗教育方面拥有近半个世纪的丰富经验,多年来培养了逾五万名医疗专业人才,包括护士丶物理治疗师丶视光师丶放射治疗师等,支撑着香港医疗体系的发展。目前,理大拥有1,300多名医疗相关教研人员,以及逾90个相关实验室及教研设施。理大将全力支持特区政府筹建香港第三所医学院,为提升国家和香港的医疗服务水平,以及建设香港为国际医疗创新枢纽贡献力量。随着北部都会区大学城的落成,他期望把理大的科研人员和设备搬入北部都会区,让大学的科研将来无缝对接大湾区的城市产业与市场,并建立一所人工智能赋能的教学医院。 理大学者介绍科研项目。 访问团与理大代表进行会议交流。 ***完***

2025年8月13日

活动 内地发展处

Photo 1

理大「青少年研究指导计划2025」圆满结束 培育新一代创新科研人才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致力培育青少年的全人发展,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元的学习机会,培育具国际视野的创新科研人才。理大成功举办第五届「青少年研究指导计划」(计划),吸引 147名来自97间本地及国际学校的高中生参加。在约70名来自不同学院及学系的理大学者指导下,学生参与一系列具影响力的研究项目,发掘对科研的兴趣。 本年度计划共设31个专题研究项目,涵盖护理丶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丶社会科学丶生物医学丶设计丶时装及纺织丶酒店及旅游管理,以及工程等多元范畴。在理大学者的指导下,学生在四个月内以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专题研究,参与研究设计丶采集数据丶文献分析及报告等,增进对研究项目的理解并提升科研技巧。参加计划的学生亦有机会参观相关实验室和教研设施,探索理大多元化的本科课程,提早为未来升学及选科做好准备。 理大协理副校长(环球合作)丶环球事务总监沈岐平教授表示:「理大一直以顶尖的学术资源,支持香港年轻科研人才的培育和发展。『青少年研究指导计划』让中学生在理大优秀学者的带领下,亲身参与科研过程,并有机会在国际会议上展示研究成果,充分展现他们的研究质素和潜力。我希望此计划能激发学生对科研的热忱,欢迎他们入读理大,成为研究人员,携手推动具影响力的创新研究。」 在理大护理学院学者指导下,八位分别来自沙田培英中学丶圣母无玷圣心书院丶李宝椿联合世界书院丶英基沙田学院丶弘立书院丶港大同学会书院丶恩主教书院和洁心林炳炎中学的学生,以「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抗逆力」为题进行研究。她们完成理大「心理弹跳站」(ReST Hub)提供的「Mission ReST」抗逆力培训课程,了解及掌握如何建立抗逆力,并在现有框架外设计出一套结合环境调适与游戏化元素的创新方案,透过创造轻松的环境和互动化体验,帮助青少年增强抗逆力。她们分享表示:「我们透过计划学习进行定量与定性研究,参与问卷设计丶采集数据和分析等工作。研究过程不仅提升我们的科研实践能力,更加深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体会到培养抗逆力的重要性。」 来自香港国际学校和天主教崇德英文书院的两位学生,在理大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学者指导下,进行「利用人工智能研究波士顿地区长时间序列植被物候变化」为题的研究。学生透过构建深度学习模型,有效重建植被动态的季节轨迹,侦测区域的物候变化趋势。同学分享指:「参加计划是一段充实且开拓眼界的宝贵经历,在导师悉心指导下,我们学习植被物候学,并掌握卫星数据处理及编程技术,激励我们未来继续投身科研领域。」 理大自2021年起举办「青少年研究指导计划」,旨在鼓励高中生探索更广阔的研究领域和学科知识,培养对科研的兴趣,从而培育新一代本地创科人才,助力建设香港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和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计划至今累计吸引近700名来自125所本地及国际学校的高中生参与,共完成175个研究项目。展望来年,理大将邀请更多学校及高中生参与这个丰富的学习体验,并於明年初开始接受报名,预计於四月至八月期间开展。 ***完***

2025年8月13日

教与学 环球事务处

Photo 1

理大举办「锡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 正式成立「理大无锡创业中心」

为深化无锡和香港的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香港理工大学(理大) 无锡科技创新研究院日前(8月9日)於无锡市高新区举办「锡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暨香港理工大学无锡创业中心启动活动」,并与无锡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凭藉高新区的优质营商环境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资源,双方将聚焦人才招引丶产业对接丶投融资合作,助力海外优质专案与人才落地。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率领代表团到访无锡,并与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先生会谈,双方将共同探索更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机制,引入国家紧缺型人才,转化前沿科技成果,携手为教育强国丶科技强国丶人才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滕锦光教授於启动礼致辞时表示,是次活动及理大无锡创业中心的成立既是锡港两地科创力量的深度握手,更是理大与无锡各界携手推进政产学研融合,服务国家「双湾战略」的重要里程碑。理大将通过与无锡教育生态的深度融合,以香港优质课程资源为纽带,助力无锡构建全球化人才培养体系。 江苏省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赵志强先生期望江苏省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丶理大和无锡高新区三方,以「打头阵丶勇争先丶走在前丶作示范」的使命担当,在共同推动苏港科技合作中,紧紧围绕科技创新融合产业创新,培养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更多江苏创新实体与香港科技合作。 无锡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兼新吴区委书记崔荣国先生表示,无锡高新区是锡港深度合作的主力军和主阵地,希望理大无锡创业中心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背靠理大丶立足全无锡丶面向大湾区,全力推动更多优质项目丶领军人才和科创企业落地扎根丶茁壮成长,助力无锡高新区勇当科产融合「先行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在滕锦光教授丶赵志强先生丶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丶无锡市政府副市长兼党组成员周文栋先生丶崔荣国先生丶工程学院院长兼无锡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文効忠教授等,以及一众嘉宾共同见证下,理大无锡创业中心正式启动。中心不但是初创企业成长的摇篮,更是连接锡港两地创新资源的重要桥梁,将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创业环境。理大无锡科技创新研究院将继续发挥纽带作用,推动创新科技深度赋能产业,高效服务社会。 此外,理大无锡科技创新研究院与两家无锡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包括与朗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携手推动人工智能与电力能源行业的深度融合,以及与国宏工具系统(无锡)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博士工作站和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由理大学者领导的初创项目「智仁药业神经营养素」及「科博智慧型机器人」亦分别与无锡市空港经开区达成合作协议,其中智仁药业计划於无锡投资设立研发及销售中心。有关协议标志着锡港两地在创科产业和产学研合作领域迈出重要一步,为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实现「锡港联动」的双赢格局。 是次活动更设三个主题讲座,邀请锡港两地政府丶企业及教育界代表丶理大学者及校友等,围绕无锡高端制造业出海的新机遇丶香港金融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丶锡港的科创教育融合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并举办理大初创项目路演。13个亮相理大项目涵盖医疗保健丶生物医药丶人工智能应用及机械人丶先进物料和绿色科技等多个前沿领域的创新成果。活动将有助进一步启动两地创新基因和产业潜力,为推动区域经济高品质发展,共绘产业繁荣奠下坚实基础。 ***完***

2025年8月12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无锡科技创新研究院

Photo 1

理大举办「全球智慧城市峰会暨第四届国际城市信息学大会 」 发布2025年智慧城市指数

由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潘乐陶慈善基金智慧城市研究院(SCRI)及国际城市信息学会(ISUI)联合举办的「全球智慧城市峰会暨第四届国际城市信息学大会」今天启动。为期三天的会议邀得逾240位知名学者及资深业界人士分享他们对城市信息学和智慧城市的真知灼见和研究创新,预计将有逾600位来自世界各地学者和不同界别人士出席。理大研究团队更发表智慧城市指数排名,助全球城市制定可持续发展策略。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表示:「面对迫在眉睫的城市挑战——从能源安全丶全球暖化到人口老化与土地资源匮乏,亟需以创新思维与多元方案积极应对。智慧城市作为理大的策略创新领域,多年来致力於空间大数据分析丶遥感探测丶地理信息系统及相关前沿研究。通过理大高等研究院辖下潘乐陶慈善基金智慧城市研究院,我们将进一步整合跨学科研发力量,推动香港乃至全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特首政策组组长黄元山博士表示:「香港作为国际都会,一直致力肩负起『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重要角色。是次会议凸显了香港在促进国际知识交流与合作方面所作出的努力。由理大研究团队开发的『智慧城市指数』更为特区政府提供宝贵意见,协助了解世界各地城市在提升市民生活质素,满足需求及关顾民生福祉方面的最佳实践。」 是次会议旨在促进全球智慧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信息学在智慧城市构建的应用。透过城市信息学整合城市科学丶地理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跨学科优势,以构思创新方案来应对城市发展中的重大挑战。活动邀得国际知名科学家作主题演讲,并设政府和产业论坛丶技术创新展览,以促进「官产学研」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合作。 会上,SCRI及ISUI更联合发布由理大潘乐陶慈善基金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丶地理资讯系统及遥感讲座教授丶国际城市信息学会主席史文中教授及其团队开发的2025年「智慧城市指数」。该指数采用以人为本的评估框架,包含市民丶环境丶社会景观丶经济丶基础设施和治理六大维度与97个指标,聚焦智慧城市建设对市民日常生活的实际影响,以协助全球城市评估现状,让世界各地政府制定可持续的智慧城市发展策略。 传统智慧城市评估大多强调发达经济体的发展目标,并依赖於内部资料,「智慧城市指数」则适用於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如发达经济体丶发展中经济体及新兴工业经济体),且完全使用公开资料,以实现更有效的城市决策。 2025年「智慧城市指数」对全球73个城市进行评估,排名前十为斯德哥尔摩丶华盛顿丶巴塞隆拿丶伦敦丶东京丶苏黎世丶纽约丶香港丶哥本哈根及奥斯陆。香港於全球排名第八,亚洲居次席,排名高於区内主要竞争城市如新加坡,以及多个欧美国家的主要城市,其中在环境丶经济丶治理三个维度表现尤其出色。 另外,大会亦将颁发城市信息学杰出成就奖丶智慧城市技术创新奖丶《城市信息学》期刊年度最佳论文奖丶最佳会议论文奖等。 国际会议详情:https://www.isocui.org/icui2025 「智慧城市指数」排名结果:https://www.isocui.org/smart_city_index ***完***

2025年8月6日

活动 潘乐陶慈善基金智慧城市研究院

Photo 1

理大与外交学院签署联合培养计划协议谅解备忘录 携手培育人工智能时代外交人才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外交学院日前(7月31日)签署联合培養计划协议谅解备忘录,透过理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教育,携手与外交学院开展合作,为国家培養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能力、通曉国际规则的复合型顶尖人才,贡献国家强国教育发展。 签署仪式在北京外交学院举行,在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及外交学院党委书记王世廷先生的见证下,由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及外交学院院长王帆教授代表双方签署备忘录。其他出席代表包括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署理副校长(教学)曹建农教授、人文学院院长李平教授,以及外交学院外交系主任熊炜教授、英語系主任冉继军教授及外事办公室主任马新宇女士等。 理大一直致力于培育擁有家国情怀、具备全球视野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专业人才。是次合作计划包括采用「1 + 1」联合培養模式,联合开办「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人文科学」及「人工智能与全球治理」硕士专业课程,并积极探索「2 + 2」模式,联合培養本科生,为学生构建更多元、更贯通的成长路径。 理大期望与外交学院在师生交流、学术研讨、联合科研等更广阔的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为香港与国家的发展培育有担当、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   ***完***  

2025年8月6日

教与学 人文学院

Photo 1

理大研究揭示睾酮影响男性大脑神经认知 高睾酮或导致自私倾向及有助提升状态自尊

荷尔蒙对人类的身体机能、行为及情绪有重要影响,其中主要雄性激素睾酮(testosterone)在塑造男性的社会认知及行为中发挥关键作用。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研究团队展开一系列跨学科研究,探讨在年轻男性身上,睾酮与大脑神经认知功能的关联,以及其对社会行为带来的影响,为睾酮疗法在改善相关心理健康问题的临床治疗及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启示。  研究团队由理大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吴寅教授带领,他们为接受实验的健康年轻男性涂抹外用睾酮或安慰剂,并比较他们在指定任务中的表现,从而找出睾酮水平与多项行为特征或狀态之间的关係,包括慷慨行为、狀态自尊(state self-esteem)、对愤怒面部表情的敏感度、对不平等的厌恶、亲社会学习能力和攻击性倾向等。 高睾酮或导致自私倾向 首项研究聚焦于社会经济行为,团队结合药物介入和功能性磁力共振(fMRI),研究睾酮如何影响慷慨行为,以及当中的潜在神经机制。男性实验参与者会被安排参与社会折扣任务(social discounting task),即在只有自己得益,以及能在特定社交距离下惠及他人的两个选项中作出选擇。参加者会在过程中接受fMRI扫瞄,以观察其大脑活动情况。 研究发现,接受外用睾酮的男性,特别在面对关係愈疏远的对象时,慷慨程度明显比正常男性下降更多。fMRI结果则指出,当睾酮处于较高水平时,颞顶交界处的神经活动会减少。颞顶交界处位于大脑上部区域,涉及社会认知功能;团队分析指出,睾酮可能会从神经层面上抑制颞顶交界处的活动,降低对他人福祉的关注,这显示睾酮水平上升或与经济决策中的自私倾向及同理心降低有关。 吴寅教授表示:「荷尔蒙对人类认知的影响,逐渐成为心理学与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焦点。借助先进的神经影像设备,团队成功获得这些新发现。目前,我们正积极探讨当中涉及的复杂动态机制,以了解其他关键问题,例如睾酮如何影响经济决策、压力荷尔蒙皮質醇如何影响利他行为等社会倾向,期望能取得具深远影响的研究成果。」 此项研究由吴教授与北京大学、深圳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及苏黎世大学的学者合作进行,结果已刊登于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吴教授亦凭此卓越研究,荣获国家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提高睾酮水平有助提升狀态自尊 吴教授及其团队的另一项研究围绕狀态自尊,即个体对自我价值和社会地位的即时感知,与睾酮水平的密切关联。研究团队安排男性实验参与者评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并根据社会反馈不断调整评价,再利用计算模型分析该评价在整个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研究团队指出,持续处于低狀态自尊可能会引发异常行为,甚至增加患上焦虑、忧鬱及飲食失调等精神疾病的风险。此外,临床上狀态自尊较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会出现较严重的自我攻击行为。研究结果显示,提升睾酮水平能够帮助促进狀态自尊的更新,有效缓解相关问题。 过去有药理学研究显示,这种睾酮替代疗法能够显着改善相关行为,但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副作用。此项研究就此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洞见,指出单次剂量的睾酮对狀态自尊有正面影响,尤其当患者置身积极的社会环境中,其效果会更为显着。因此,团队提出未来可以考虑结合单剂量睾酮,以及透过正面社会回馈提升狀态自尊的介入策略,作为治疗相关异常行为和临床症狀的潜在临床前治疗。 吴教授表示:「研究结合计算模型与行为药理学研究,揭示了睾酮在影响复杂社会行为过程中的心理机制。研究成果对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作用,有助营造更具正向影响力的社区环境,促进大众的身心健康。」 此项研究由吴教授带领的团队联同华东师范大学、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及苏黎世大学的学者合作进行,研究结果已发表于国际期刊《生物精神病学:认知神经科学与神经影像学》(Biological Psychiatry: Cognitive Neuroscience and Neuroimaging)。 展望未来,吴教授及其团队将继续开拓其他有关睾酮如何影响年轻男性社会认知和大脑活动的研究,除了为相关领域未来的研究奠定基础,还希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目前,吴教授正与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合作,探索荷尔蒙如何影响飞行员的飞行表现及相关的大脑机制,冀为航空公司制定有效的飞行学员招募及培训策略。   ***完***  

2025年8月4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应用社会科学系

Photo 1

理大举办香港首个临床教育会议 与昆士兰大学共建医疗专业教育研究联合实验室 推动物理治疗及职业治疗临床教育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日前(7月12日)於理大校园举办香港首个临床教育会议,共同探讨推动物理治疗及职业治疗临床教育的发展,并与昆士兰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正式成立「医疗专业教育研究联合实验室」,促进双方在医疗科学领域的教研协作和创新。是次会议汇聚超过300名来自政府机构丶非政府组织及私人执业的物理治疗及职业治疗临床教育工作者及专家参与。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福利署助理署长(康复及医务社会服务)吴伟龙先生;理大信兴教育及慈善基金康复科学教授丶神经康复治疗学讲座教授及康复治疗科学系系主任丶神经科学中心实验室主任彭耀宗教授;昆士兰大学健康丶医药及行为科学学院副行政院长Sandy Brauer教授;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副系主任方乃权教授;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副系主任暨会议筹备小组主席魏佩菁教授;香港物理治疗学会会长胡存孝先生;以及香港职业治疗学会会长方少丽女士出席临床教育会议开幕礼。 彭耀宗教授及Sandy Brauer教授其後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象徵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标志双方在教研合作方面迈出重要一步。彭耀宗教授表示:「理大在培育医疗人才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康复治疗科学系多年来为行业培育无数杰出的职业治疗和物理治疗师,造福社会。我们期待与昆士兰大学发挥双方优势,共同推动医疗科学的教研创新,并透过是会议促进教育工作者与业界的相互协作,推进物理治疗及职业治疗教育工作发展。」 是次临床教育会议设有主题演讲丶圆桌讨论和研讨会等。其中昆士兰大学Sandy Brauer教授及医疗及康复治疗科学学院职业治疗学系主任及教授 Jodie Copley教授就专职医疗课程及临床与专业推论技巧进行主题演讲,和与会者分享临床教育最新发展及见解。来自医院管理局丶非政府组织和私人执业的资深业界代表亦主持圆桌讨论和研讨会,探讨创新临床实习模式及临床教育者的教练技巧。 ***完***

2025年7月31日

教与学 康复治疗科学系

cover

2026年度理大「赵元任語言科学奖」将于八月开始接受提名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举办的2026年度「赵元任語言科学奖」(奖项)将于今年8月1日开始接受提名,至10月31日结束。此国际奖项旨在表扬全球杰出的語言科学学者及研究人员,每两年颁发一次,今年为第二届。 由理大人文学院创立的「赵元任語言科学奖」,以被譽为「现代中国語言学之父」的杰出語言学家、诗人、作曲家、翻譯家和教育家赵元任教授命名。奖项设「終身成就奖」和「杰出青年学者奖」,颁发予为語言科学研究作出卓越贡献的资深学者和45岁或以下的年轻学者,奖金分别为10万及5万美元。 奖项遴选考量的唯一标准为获提名者在語言科学领域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及其在語言科学领域所担任的领导角色和研究的影响力,而非获提名者的背景及所属机构。 理大人文学院院长李平教授表示:「奖项不仅表彰卓越,更促进跨学科交流,是全球語言科学研究交流与创新的重要平台。学院一直致力推动具实际影响力的語言研究,奖项体现了理大追求知识及将其转化为实际应用以造福社会的精神。」他亦感謝奖金贊助方深圳市爱阅公益基金会的慷慨支持,以实现共同推动語言研究的愿景。 爱阅公益创始人兼執行理事长李文女士说:「語言发展是儿童学习、成长与沟通的基础。爱阅公益致力推动儿童阅读能力发展及提升儿童阅读品質,我们乐于支持『赵元任語言科学奖』,表彰在語言科学研究领域具有深远影响的杰出学者。这些研究不仅拓展我们对語言的理解,也促进教育与社会的长远发展。」 有关2026年度「赵元任語言科学奖」的提名时间表及其他最新资讯,请阅览奖项网站,或以电邮查询:chao.prize@polyu.edu.hk。 ***完***  

2025年7月30日

其他 人文学院

Photo 1

香港理工大学与蚂蚁数科共建「AI + Web3 联合实验室」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蚂蚁数科今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 「香港理大—蚂蚁数科AI + Web3联合实验室」。双方将聚焦前沿技术突破、创新生态孵化与科技策源影响等方向,深入探索人工智能(AI)与Web3技术的融合发展,将联合实验室打造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策源地。蚂蚁数科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投入最高港币一亿元,支持联合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与专案孵化。 合作协议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局长陈浩濂先生、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及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先生见证下,由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及蚂蚁数科首席执行官赵闻飙先生代表签署。 AI + Web3联合实验室聚焦三大技术领域,包括可信AI智能体、AI增强的区块链安全框架,以及资料隐私与可验证技术等,以加速智能化服务涌现和数字资产安全流转。在创新生态孵化方面,将着力构建「AI + Web3教育基金平台 」,充分融合理大的深厚科研实力与蚂蚁数科的丰富产业生态资源,为香港建设数字科技人才高地提供强力支撑。实验室还计划举办国际科技研讨会、创新大赛等活动,打造世界一流学术品牌。 滕锦光教授表示:「与蚂蚁数科共建『AI + Web3联合实验室』,是理大推动前沿科技交叉融合、服务香港国际创科中心和数字资产全球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我们期待这一强强联合能加速AI与Web3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产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成果,赋能香港乃至全球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 赵闻飙先生说:「蚂蚁数科拥有扎实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的服务场景,我们将与理大深度整合产学研资源,推动前沿技术的创新突破和实际场景中的规模化应用。」 井贤栋先生表示:「蚂蚁始终看好香港,坚定投资香港,期待此次合作能助力『AI + Web3』在香港迸发全新动能,助力香港加速建设全球科创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 理大在AI与Web3相关技术领域具领先学术地位。2022年,理大获CoinDesk评为全球最佳区块链大学,在全球240所相关院校中排名第一。今年一月,理大新成立了计算机及数学科学学院,整合应用数学系、电子计算学系、数据科学及人工智能学系的优势资源,并开设人工智能、大数据计算、区块链技术及元宇宙等前沿领域相关的多元化课程,致力培养兼具前瞻视野和实践能力的科技人才。理大的扎实学术优势将为是次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蚂蚁集团的科技子公司,蚂蚁数科在AI、Web3等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优势和深厚的产业实践,旗下智能体开发平台Agentar和金融推理大模型,在金融领域广泛落地。2024年,蚂蚁数科深度参与香港金融管理局Ensemble项目,以领先的区块链技术支援多家企业完成新能源的资产代币化(RWA)。今年4月,蚂蚁数科成为香港特区政府「重点企业伙伴」,海外总部正式落户香港。蚂蚁数科的产业应用经验,将有助实验室与产业连接,拓展合作机遇。 ***完***

2025年7月29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研究及创新事务处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