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1711350463182

媒体专访:理大学者谈香港发展新能源汽车

被誉为「亚洲电动车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理大电动车研究中心主任兼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杰出讲座教授陈清泉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享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见解,探讨香港如何发挥城市优势建立国际创科中心。    陈教授指出:「能源革命有三大挑战:可持续性、可负担性及可靠性;相对应的解决方案为低碳化、智能化、电气化及氢能。」   理大电动车研究中心在中心主任陈教授的带领下于2024年2月正式成立。研究中心将为电动车研发建立先进的研发平台,以应对现代电动车的能源及技术挑战。   访问全文: https://bit.ly/43v04NF https://bit.ly/43B9ZBh 更多: https://polyu.hk/HXlLB

2024年3月20日

研究及创新

1

十五位理大学者荣膺「2023年度全球最广获征引研究人员」 入选学者数目全港第三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科睿唯安(Clarivate)于2024年3月15日携手举办「2023 年度最广获征引研究人员」颁奖典礼,活动由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及科睿唯安学术研究与政府业务副总裁(亚太区)Osher Gilinsky 先生主礼,目的为表扬2023年入选「最广获征引研究人员」的理大学者,他们研究成果的影响力与其对各自领域的贡献。 「2023年度最广获征引研究人员」共有6,849 名来自 67 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获此殊荣。奖项根据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在过去11年被引用次数高踞同学科、同发表年份前1%的论文数量,遴选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学者名单。理大学者跻身名单之列,肯定了理大追求科研卓越的努力,并在不同领域为社会带来正面的影响。 赵教授致开幕辞时表示:「理大素来致力透过不同策略性措施,推动具影响力的跨学科研究和创新,而大学亦一直位居全球前100所大学之列。去年,理大获选「全球最广获征引研究人员」的学者数目名列全港第三,当中有十位参与跨领域研究,两位来自工程学,来自化学、计算器科学和社会科学范畴的则各占一位。遴选结果印证了理大对卓越研究的坚持,以及理大学者对寻求突破性研究,以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决心。」 科睿唯安学术研究与政府业务副总裁(大中华区)王利先生、科睿唯安总监朱志坚先生、理大各学院院长、系主任与其代表亦有出席典礼,祝贺理大学者获奖。 理大同日举办「广获征引研究人员入选准则简报与经验分享」网上研讨会,供理大职员参加。研讨会先由科睿唯安资深顾问岳卫平博士介绍广获征引研究人员入选准则,随后由两位广获征引的理大研究人员——纳米材料讲座教授刘树平教授和能源与建筑讲座教授严晋跃教授分享宝贵心得。 获评为「2023 年最广获征引研究人员」的理大学者如下(按英文姓氏排列)﹕ 范畴 姓名 所属学系及职衔 跨领域 刘树平教授 应用物理学系系主任及纳米材料讲座教授 李刚教授 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能量转换技术讲座教授 罗健平教授 应用物理学系材料物理与化学讲座教授 马睿杰博士 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博士后研究员 沈岐平教授 协理副校长(环球合作)、建筑及房地产学系建设管理讲座教授 王钻开教授 协理副校长(研究及创新)及机械工程学系讲座教授 吴韬教授 应用物理学系前沿材料讲座教授 严锋教授 应用物理学系有机电子学讲座教授 余嘉明博士 前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助理教授(研究) 张晓博士 机械工程学系助理教授 工程学 严晋跃教授 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能源与建筑讲座教授 张磊教授 电子计算学系计算器视觉及图像分析讲座教授 化学 黄勃龙博士 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副教授 计算器科学 郭嵩教授 前电子计算学系教授 社会科学 罗振雄教授 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名誉教授

2024年3月18日

奖项及成就

Photo 1 - Wenzhou visit

温州市代表团到访理大

2024年3月15日,中共温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人才办主任吕伯军先生率领代表团到访香港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和副校长(行政)卢丽华博士、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欢迎代表团莅临理大。 本次访问旨在加强温州市与理大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招引有关工作的交流合作,建立人才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战略伙伴关系,吸引更多理大毕业生赴温就业创业。温州市与理大签订协议,在理大建立“高校人才工作站”。 座谈交流期间,赵汝恒副校长简介了港理大的发展及学科设置、毕业生就业情况;香港理工大学温州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张志辉教授向代表团介绍了研究院的技术方向、学科带头人以及筹备情况。同时温州领导介绍了温州市情、产业情况、人才政策 随后,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与温州市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局局长张雷先生签署了《“高校人才工作联络站”协议书》,中共温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人才办主任吕伯军先生向港理大授牌。 座谈和签约授牌仪式结束后,代表团一行参观了港理大温州研究院各方向的成果展示以及瓯绣展览。  

2024年3月18日

活动

20240314-Smart-CKD-Prof. Michael Tin Cheung YING

理大研发非入侵性智能化诊断工具 Smart-CKD 提升慢性肾脏病临床管理效能

慢性肾脏病影响着全球约 10% 人口,其中肾脏纤维化会令肾功能逐渐丧失,最終可能导致末期肾衰竭,因此早期诊断和持续监测尤其重要。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研究团队成功研发非入侵性智能化诊断工具「Smart-CKD」(S-CKD),整合及分析患者的肾脏超声数据和临床信息,通过量化指标评估肾脏纤维化程度及风险,为医护人员提供重要的诊断决策依据,诊断效能达 80%。有关研究成果已于学术期刊《Academic Radiology》发表。 早期诊断并准确分期肾脏纤维化程度有助病情评估、预后判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决策,可预防及延缓病情恶化。然而,要精准识别高风险的肾脏纤维化患者仍是临床上的难题。 由理大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副系主任应天祥教授和博士后研究员陈子满领导的研究团队,联同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副院长苏中振主任团队,成功研发非入侵性智能化诊断工具 S-CKD。这一创新工具利用先进资讯科技,致力于改善慢性肾脏病的病情监测和临床管理,为患者提供具合成本效益的管理方案,并具备显着的临床优势。 应教授表示︰「目前肾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仍然是临床上肾脏纤维化确诊和分期的『金标准』,但肾活检具有创伤性,难以进行多次动态观察和纵向追踪,同时存在各种潜在的併发症。因此,有迫切需要在临床实践中开发一种非入侵性的诊断工具,实现对肾脏纤维化病变进展的无创、精准动态监测。」 S-CKD 通过机器学习技术整合患者年龄、超声测量的肾脏长径,以及肾脏叶间动脉的舒张期血流速度等三个核心变量的数值,辅助医护人员评估患者肾脏纤维化损害程度,指导治疗决策改善病人预后。S-CKD 设有在线网頁版和离线文档版,适用于不同临床场景和对象进行辅助诊断。 应教授表示:「我们计划对 S-CKD 进行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借助理大的创新医疗科技资源和平台,与大湾区医疗机构和香港的合作伙伴,共同深入研究 S-CKD 在临床医疗决策中的影响,以及对病人病情预后改善的实际效益。」 应教授亦期望透过 3 月 14 日世界肾脏日,提高社会对肾脏疾病的认识,宣扬及早预防慢性疾病的重要性。团队会继续以其创新科技,为香港乃至全球的医疗健康业作出贡献。 【观看短片了解更多】 PolyU Research Impact – Smart Clinical Device for Kidney Disease Management

2024年3月14日

研究及创新

resize_MoU Signing_1

理大与海克斯康合作推动空间信息技术研究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海克斯康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青岛)有限公司(海克斯康)合作,建立策略框架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尖端技术和创新,海克斯康为全球智能信息技术与解决方案提供者。 此次合作旨在促进测量、地理信息测绘技术和设备、定位和导航系统等技术的科研发展。双方将讨论建立联合实验室,重点研究精密定位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测量中的应用等前瞻性技术问题。人才培育、技术转移和商业化也是此次合作的重点领域。 合作备忘录由理大土地测量及地理信息学系系主任陈武教授及海克斯康测量系统大中华区执行总裁、海克斯康大中华区首席财务官王德勇先生代表签署,由海克斯康全球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李洪全先生及其他嘉宾共同见证双方合作的正式开展。 签约会同期举行了合作交流座谈会及参观青岛海克斯康智慧产业园。理大、海克斯康、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等专家学者在会上与各方就未来的合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结合海克斯康在传感器、软件和自动化技术方面的独特专业知识以及理大卓越的研究能力,是次合作希望发展以数字化、数据和技术创新为动力的新质生产力,引领行业变革升级。理大亦会继续与业界伙伴紧密合作,推动先进技术的创新,造福社会。 海克斯康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青岛)有限公司隶属于海克斯康集团,是全球空间信息技术与解决方案的革新者。海克斯康不仅为智慧城市提供高精度、高效率的数据采集装备,同时提供完整的实时态势感知地理空间解决方案。

2024年3月8日

研究合作

Academicians_Hero Banner_ver2

顶尖学者推动科研与创新

理大人才济济,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着名专家学者,引领多个前沿科学学科发展。他们以跨学科的专业知识,研发创新科技,其研究成果不但获学术界广泛引用,还为香港丶国家以至全球的产业和社区带来正面影响。此部分展示了理大学者的杰出成就,体现理大对卓越科研的不懈追求。理大同仁矢志以知识丶创意丶毅力推动研究与创新,建设更好未来。 按此认识推动科研与创新理大学者

2024年3月8日

研究及创新

1

香港理工大学与机场保安有限公司共推航空安全创新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和机场保安有限公司(AVSECO)今天宣布建立策略合作,推动航空安全领域的创新。理大在学术和科研的专长,结合机场保安有限公司在行业内的洞察力和商业能力,将形成强大的联盟,共同推动科技发展,提升航空领域的稳定性及安全。理大凭藉其研究和学术实力,与机场保安有限公司合作为科研人员建立一个创新平台,有利于促进航空安全领域的知识交流和实践,从而促成更多合作研究项目。理大亦会为机场保安有限公司提供尖端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以满足航空安全方面的技术需求。 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致欢迎辞时提到:「航空安全对乘客非常重要。理大与机场保安有限公司携手应对航空业不断变化的安全挑戰,共同发展航空安全的新技术,并开展联合研究项目,以加强全球航空安全。是次合作将为我们的工程学院学生提供宝贵的知识交流、研究合作和实习机会,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相信今次双方合作能为培育未来航空安全专业人员带来裨益。」 机场保安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张德强先生表示:「香港国际机场与世界上许多机场一样,深知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并致力采纳各种创新技术,以提升旅客体验、提高营运效率并加强航空安全系统的完整性。机场保安有限公司和理大的合作、协调和知识交流无疑将推动机场安全领域的发展和创新。这种策略合作能为开发航空保安相关的尖端解决方案带来巨大潜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相信能够为持份者大力加强机场安全的保障。」 双方的合作将进一步为科研和技术人才探索和开拓更多学术和应用研究交流机会,促进学术卓越和行业的长远发展。 有关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秉承校训「开物成务 励学利民」的精神,矢志成为一所创新型世界一流大学,并以肩负社会重任为宗旨。理大为学生提供优質的全面教育,致力培育具良好国民意识、全球视野与社会责任感的「明日领袖」;同时推动具影响力的创新与跨学科研究,以应对全球最迫切的挑戰。知识转移与创业文化亦是理大的基石,大学着重研以致用——将所研发的科技转化为实际应用。理大追求卓越,努力不懈,深得国际认可,持续位居全球百强学府之列。理大将继续以其雄厚根基,与各界策略伙伴合作,力求造福香港、国家乃至全球。 有关机场保安有限公司 机场保安有限公司(AVSECO)自成立以来,一直在航空保安及相关服务方面佔着领先地位,致力于保护旅客及民用航空运作的安全。公司紮根于香港国际机场 ( HKIA ),聘用接近 4,500 名员工去确保机场及其设施的安全。公司的理想是提供世界级的航空保安服务,并以确保香港国际机场的航空保安时刻达到最高水平为使命。

2024年3月1日

研究合作

1

理大电动车研究中心正式启动 推进智慧电动车研发 实现碳中和目标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昨日在校园举办「电动车研究中心启动仪式 暨 智慧电动车与碳中和能源论坛」,近 350 名师生以及来自政府、创科、能源和学术界领袖等嘉宾出席。理大电动车研究中心由被誉为「亚洲电动车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理大电动车研究中心主任兼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杰出讲座教授陈清泉教授带领,为电动车研发建立先进的研发平台,以应对现代电动车的能源及技术挑战。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乔治布什美中关系基金会创始人兼主席尼尔.布什先生(Mr Neil Bush)致开幕辞,联同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理大电动车研究中心主任陈清泉教授,一同庆贺研究中心的成立。 孙东教授指:「新研究中心的成立为香港实现零车辆排放的未来方向迈出重要一步。通过应对现代电动车所面对的技术挑战,理大电动车研究中心将能提供重要的技术解决方案,以推动香港及其他地区开发和采用电动车。我深信理大电动车研究中心将利用科技突破,给予业界重大启发。」 尼尔.布什先生表示:「作为历经五年的电动汽车驾驶者和对环保事业的支持者,我祝贺香港理工大学电动车研究中心的成立。正当汽车革命走向深入,这个中心的成立将有深远的影响。电动汽车不仅是交通工具,它将促进智能交通、智能能源、智慧网络、智慧城市、智慧社会。陈清泉教授最近的著作《能源、交通、信息、人文的融合 – 数字技术的复兴》由顶级出版社 Elsevier 出版,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滕锦光教授表示:「作为一所在研究和创新前沿的国际顶尖大学,理大致力以科研应对社会面对的挑战,理大电动车研究中心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我们在这一重要领域的贡献。研究中心将聚焦电动车技术、智能交通系统和能源管理领域的尖端研究和开发,以提高能源效率和环境效益,创造新机遇。」 启动仪式上,研究中心分别与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及威驰腾(香港)汽车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研究中心将以实际行动落实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发展作出贡献。 在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后排右一)、理大电动车研究中心主任陈清泉教授(后排右二)、香港中联办教育科技部副部长叶水球先生(后排左一)、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香港事务部高级经理房昌先生(后排左二)的见证下,由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兼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赵汝恒教授(前排右)与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香港事务部总经理林伟康先生(前排左)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 在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后排中)、理大电动车研究中心主任陈清泉教授(后排右)及威驰腾董事兼善水资本合伙人万宇峰博士(后排左)见证下,由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兼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赵汝恒教授(前排右)与威驰腾首席战略官兼资金负责人许辉先生(前排左)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 陈清泉教授与多位重量级嘉宾,包括联合国科学与技术促进发展委员会主席兼世界数字技术学院创始理事长彼得.梅杰博士(Dr Peter Major)、国际电工委员会前主席兼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舒印彪教授、比亚迪前瞻技术研发部总监宋淦博士、中华电力总裁罗嘉进先生,及机电工程署署长彭耀雄先生,于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说。 陈清泉教授指,现在正是把握电动车研究和教育机遇的大好时机,电动车研究中心旨在为大湾区和全球培育电动车创新型人才、积极与内地和香港企业合作,致力构建产学研协作平台,专注电动车汽车前沿研究,以及电动汽车与电网和 5G 网络的融合应用,并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以实现更高效率、安全、可靠、更高能的电动车技术解决方案。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兼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赵汝恒教授于论坛发表闭幕辞时说,理大极其关注碳中和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在申请低碳绿色科研基金和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方面领先本地高校。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非常荣幸能够筹办和参与是次论坛,近期中心获得一项关于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电动汽车的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紧追国家需求,理大将继续在教育、研究和知识转移方面追求卓越,为构建可持续发展未来和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兼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赵汝恒教授指,理大会继续为构建可持续发展未来和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2024年2月27日

研究及创新

resize_774697eb-001c-4d8f-b2f6-7a43b7f21aaf

理大参与坪山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在大亚湾坪山河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建设启动仪式上,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透露,理大将与大亚湾开发区建设研究平台,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研究,共推动成果转化和人才引进,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为走廊的发展作出贡献。

2024年2月25日

研究合作

20243V

理大研发生物矿化可持续策略 保护海洋基建免受微生物腐蚀

微生物诱导腐蚀(MIC)是海洋环境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会导致混凝土基础设施出现裂纹等结构损坏。 海洋基建持续受侵蚀,缩减建筑结构的耐用寿命,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为解决海洋混凝土结构物的腐蚀问题,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可持续的生物矿化方案,可有效保护海洋混凝土免受微生物诱导腐蚀的影响。 理大建设及环境学院院长、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高赞明可持续城市发展教授、及环境科学及技术讲座教授李向东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一种创新的生物矿化策略,有效地隔离 海洋混凝土免受微生物诱导腐蚀的影响,实现海岸结构物的可持续应用。 混凝土上的微生物诱导腐蚀,通常于存在腐蚀性微生物的不同环境中出现,例如污水结构物、污水处理厂和海洋结构物。 然而,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的生物矿化膜,能够作为一道有效的屏障抑制腐蚀,通常被视为主要的防腐机制。 李教授表示︰「生物矿化技术作为一种环保的混凝土防腐涂层方法,对整体海洋生物膜群落的影响极小。此外,它利用二氧化碳产生矿物沉淀物,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持久度。这个过程不仅减少 了海洋基础设施在整个建筑寿命的碳足迹和能源消耗,还能惠及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 该研究显示,生物矿化处理通过减少硫酸盐还原菌的总量和相对丰度,有效地防止微生物诱导腐蚀。 硫酸盐还原菌是一种厌氧细菌,可生产具腐蚀性的硫化氢,会导致物料损耗。 生物矿化膜作为保护层,可以控制硫酸盐的扩散,隔离了混凝土与具腐蚀性的硫酸盐还原菌社群。 这种保护机制显著延长了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寿命,对于原生海洋微生物群落也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李教授补充道:「如果生物矿化膜保持完整,则无需在混凝土结构物上再次涂漆。单次涂层处理免去繁复程式,进一步降低了建筑成本和碳足迹。」 这种生物矿化策略在腐蚀环境中的应用潜力无穷,适用于如海洋环境、污水环境和水冷却设施,而这些地方的混凝土腐蚀都是由腐蚀性微生物引起。 李教授这项研究名为”生物矿化可防止微生物引起的混凝土腐蚀,以实现可持续的海洋基础设施”,已在著名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上刊登。 研究对混凝土,综合使用化学和力学性能测量,以及对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分析,评估了生物矿化技术在抑制海洋混凝土腐蚀方面的成效,这些评估旨在增进对微生物诱导腐蚀发展的理解。 研究成果有助于开发创新技术以抑制腐蚀,实现可持续的海洋混凝土结构。 在硫酸盐化学侵蚀中,氢氧化钙和铝酸钙水合物将被消耗,形成石膏和钙矾石,引起膨胀应力和基质裂缝(图1a)。 在微生物诱导腐蚀过程中,细菌可以植根腐蚀层,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培养基。 微生物活动可以超越腐蚀层,蔓延至表面附近的腐蚀区域(图1b)。 与化学腐蚀相比,微生物诱导腐蚀对海洋混凝土结构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然而,生物矿化膜在混凝土表面的形成导致了较高的表面酸碱度和较低的表面硫酸盐浓度,同时也有控制硫酸盐扩散、隔离混凝土与硫酸盐还原菌社群的作用,降低了内部硫酸 盐水平(图1c)。 考虑到被细菌渗入的物质表面类型也会影响生物矿化的处理效果,项目将进一步研究生物矿化技术在不同混凝土类型中的效果,以拓展其应用潜力。 此外,相关功能预测亦可用于日后的研究,从而在机理上了解微生物作用对混凝土腐蚀的潜藏代谢能力。 这些研究结果有利于揭开硫酸盐还原菌和海洋混凝土结构建筑寿命之间的奥秘。

2024年2月21日

研究及创新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