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理大高等研究院傑出講座系列: 支持可持續電氣化的快充電池技術

香港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20240227 DLS by Prof WANG Chaoyang2000 x 1050 pxTC
  • 日期

    2024年2月27日

  • 主辦單位

    香港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

  • 時間

    10:30 - 12:00

  • 地點

    現場及網上(Zoom / 香港理工大學A座平台AG204室  

講者

王朝陽教授

查詢

香港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 +852 3400 3036 info.pair@polyu.edu.hk

摘要

2024年2月27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王朝陽教授主講了香港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第13次傑出講座,講題為「支持可持續電氣化的快充電池技術」。是次講座以混合模式進行,吸引了來自澳洲、亞洲、歐洲和北美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共230多名參加者,以及超過13,100人次透過多個社交媒體平台觀看直播。

理大高等研究院院長陳清焰教授透過視頻致歡迎辭,為講座揭開序幕。隨後由人文學院院長、冼為堅基金人文與科技教授、神經語言學及雙語學講座教授李平介紹講者。

在演講中,王教授首先闡述了實現經濟實惠的電動車快充電池技術,並解釋了相關背景,提出快充技術對於推動可負擔電動車和可持續電氣化的重要性。隨後,他提到了目前在實現於任何溫度下能進行快速充電技術所面臨的挑戰,並介紹了「非對稱溫度調控技術」。這項技術能夠任何環境溫度,甚至是零下攝氏60度,在10分鐘的時間內迅速為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進行充電,同時具備出色的循環壽命性能。 其後,他提出了適用於極寒和極熱的環境下進行極速充電的新型熱管理概念,並指出電池技術須兼具快速充電功能和高溫穩定性。王教授在總結演講時提到,電池技術的未來將取決於「精實儲能系統」與快充技術的結合,從而實現提供實惠且安全的行動能源。這需要研發配合,為電池設計和熱管理帶來了新思路,讓快速充電池技術毋須於充電速度、安全性、壽命和成本之間取捨。

緊接的問答環節由李平教授主持。一眾觀眾與王教授進行互動交流,成果豐碩。

 

Please put at least one valid content allocate to this component.

Prof WANG Chao Yang  560 x 860 px

王朝陽教授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機械工程系William E. Diefenderfer 講座教授

化學工程與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教授

 

王朝陽教授為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機械工程系William E. Diefenderfer講座教授、化學工程與材料科學及工程系教授。他發表期刊230餘篇,H指數為114,擁有140多項專利,曾編寫《Battery Systems Engineering》(Wiley出版)及《Modeling and Diagnostics of 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s》(Springer出版)兩本著作。王教授以其在電池和燃料電池方面的創新研究,尤其是針對具有調製狀態和介面的新型電池的開創性研究,享負盛名。他發明的全氣候電池(ACB)獲2022年冬季奧運採用,以及多家汽車製造商應用。他最新研發的快速充電電池獲《衛報》評為2022年十大科學進展之一。他是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NAI)院士和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學士,並曾於多個公眾論壇上發表演講,其中包括:與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共同出席的「2021年騰訊WE大會」、香港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2022年傑出講座」,以及普渡大學「2023年霍金斯講座」。王教授的專業涵蓋電池和燃料電池在交通運輸、材料、製造和建模等多個領域。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