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高等研究院讲座:姚建平教授主讲「用于下一代微波光子系统的光子集成电路」
香港理工大学高等研究院讲座系列

-
日期
2025年6月11日
-
主办单位
香港理工大学高等研究院
-
时间
14:30 - 16:00
-
地点
香港理工大学陈大河楼3楼FJ301演讲厅 (座位有限,先到先得) 地图
讲者
姚建平教授
查询
香港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 info.pair@polyu.edu.hk
摘要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姚建平教授于2025年6月11日主讲理大高等研究院专题讲座,讲题为「用于下一代微波光子系统的光子集成电路」。讲座吸引逾70名参加者亲临出席,以及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超过15,300名在线观众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观看直播。
講座由理大高等研究院院長陳清焰教授致歡迎辭及介紹講者,為活動揭開序幕。姚教授首先綜述微波光子學(MWP)發展,指出該技術透過利用光子作為載體,以及光子和光電裝置,從而產生、傳輸、調控和處理微波訊號。他比較了磷化銦(InP)、氮化矽(Si3N4)、絕緣體上鈮酸鋰(LNOI)和絕緣體上矽(SOI)四種主要材料體系的特性,並強調SOI、Si3N4和LNOI在實現光子集成電路(PIC)中發揮重要作用。
姚教授進一步探討光子集成微波光子系統的實際應用。其中包括:基於真時延網路的寬頻波束成形技術、低相位噪聲高頻微波產生的光電振盪器、可程式化多功能光子訊號處理芯片、高敏度光學傳感器,以及集成微波光子雷達等。
姚教授在總結時強調,PIC的微型體積、高帶寬與低損耗、高功能、高擴展性,使這款電子元件為 MWP 系統帶來強大解決方案,有助推動雷達、無線通信(5G/6G)、人工智能運算等先進領域的下一代系統開發,從而實現更高速率、更高帶寬及更廣動態範圍的訊號傳輸及處理。他特別指出,異質集成儘管是該領域目前面臨的關鍵挑戰,卻同時為未來發展帶來新機遇。
緊接的問答環節由光子技術研究院院長及光纖光學講座教授呂超主持,參加者與姚教授展開深入交流。
按此重溫

姚建平教授
姚建平,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电机工程及计算机科学学院杰出教授及微波光子学讲座教授。他致力从事微波光子学研究,至今发表同行评审期刊论文400余篇和会议论文300余篇,引用次数超过30,000次,H指数为91。2017年至2021年担任《IEEE光子学技术快报》主编。2018年至2021年当选为电机暨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微波理论与技术学会(MTT-S)微波光子学技术委员会主席,2013年至2015年担任IEEE杰出微波讲师。2018年获颁IEEE R.A. Fessenden奖,2025年获颁IEEE MTT-S微波应用奖。姚教授为IEEE会士(2012年)、美国光学学会会士(2010年)、加拿大工程院院士(2012年)及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2018年)。
你可能也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