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理大高等研究院讲座 :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裴有康教授主讲「纳米粒子技术于微电子、空气质素、健康和过滤领域的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高等研究院讲座系列

20250613Event recap of PAIR Seminar by Prof David Pui 2000 x 1050 pxSC
  • 日期

    2025年6月13日

  • 主办单位

    香港理工大学高等研究院

  • 时间

    14:30 - 16:00

  • 地点

    香港理工大学李嘉诚楼十六楼教务会议室 (M1603室) (座位有限,先到先得)  

讲者

裴有康教授

查询

香港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 info.pair@polyu.edu.hk

摘要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裴有康教授于2025年6月13日主讲理大高等研究院专题讲座,讲题为「纳米粒子技术于微电子、空气质素、健康和过滤领域的发展」。讲座吸引逾60名参加者亲临出席,以及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超过13,100名在线观众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观看直播。
讲座由理大高等研究院院长陈清焰教授致欢迎辞及介绍讲者,为活动揭开序幕。裴教授首先概述了纳米粒子技术的最新进展,当中涵盖仪器开发、ISO标准及产业合作。他随后深入探讨了纳米粒子技术于四大交叉学科领域的应用:
  1. 微电子:极紫外光刻(EUVL)系统中的污染控制;
  2. 空气质素:PM2.5减排、呼吸机、室内及城市污染控制;
  3. 健康:纳米药物、生物气溶胶传感器、UV-C紫外线杀菌消毒;及
  4. 过滤:针对过滤介质性能,以及山火对驻极体过滤器效率的影响的预测,以及用于缓解气候变化的大规模直接空气碳捕获技术。

裴教授在总结时强调,纳米粒子与多个领域有关,对环境、人类健康及半导体制造既有益处,也有潜在危害。他指出,学界与业界合作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对实现可持续未来尤其重要,并呼吁政府、企业与研究人员加强协作,共同缔造更健康、更繁荣的社会。
紧接的问答环节由土地及空间研究院管理委员会成员、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院成员兼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郭海教授、工程师主持,参加者与裴教授展开深入交流。

重温

Prof David PUI 560 x 860

裴有康教授

  •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校董事教授
  •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 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裴有康教授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终身校董事教授(Regents Professor)。他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裴教授亦为明尼苏达大学过滤研究中心主任,该中心由18闲国际过滤设备制造商组成。裴教授在气溶胶科学与技术、纳米粒子工程技术、过滤技术等领域拥有丰富的研究经验,至今已发表期刊论文370余篇,拥有专利43项。他开发的商用气溶胶质仪器,广泛应用于PM2.5测量和大型城市空气净化系统。他曾获多个奖项,其中包括马克斯.普朗克研究奖(1993年)、中科院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2013年),以及美、德、日气溶胶协会共同颁发的最高荣誉「福克斯纪念奖」(2010年)。此外,他曾担任美国气溶胶研究协会主席(2000–2001年),以及国际气溶胶研究会主席(2006–2010年),该组织由全球16个国家的相关学会联合组成。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