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副教授及精神健康研究中心成員邱淑瑜,揭示了單次運動快速產生抗抑鬱效果背後的神經機制。
她的研究團隊發現,僅需一次30分鐘的跑步機運動,就能迅速改善大學生受試者的情緒。動物模型研究解開了當中的神經機制,發現這效果是源於脂肪細胞分泌的荷爾蒙「脂聯素」,刺激負責情緒調節的重要腦區「前扣帶皮層」中的谷氨酸能神經元,並觸發適配蛋白APPL1進行核轉位所致的。該分子引發連串反應,通過調控表觀遺傳基因,促進了突觸蛋白的表達和樹突棘的形成,從而帶來即時緩解抑鬱症狀的效果。研究結果突顯了運動作為一種實用且簡單易行的干預策略,在年輕人情緒障礙管理方面尤其有用。更重要的是,研究表明及時進行體能運動有助減緩年輕人的抑鬱情緒惡化,能有效預防抑鬱症的發生,並促進心理健康。
此項研究為單次運動的快速抗抑鬱效果提供了科學依據,並為及時干預抑鬱情緒提供新思路。相關成果已發表於精神病學與神經科學領域權威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
閱讀研究全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80-025-03317-1
網上報導:
| 研究部門 |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 |
|---|
你可能也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