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Photo 1

理大支援西貢地區關愛隊培訓課程正式開展 期望提升服務技能及質素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聯同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與地區服務及關愛發展基金(西貢)有限公司合辦專業培訓計劃,課程於上週六(9月14日)正式開展。課程採用授課、工作坊、個案研究、小組活動及參訪交流等多元及靈活的教學方式,幫助學員有系統地紮根知識理論,並轉化為實際應用,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質素、幸福感和安全感。培訓計劃亦有助中心進行政策研究。 首日課程分為上下午兩節,涵蓋「社會福利、科技創新及關愛隊」及「基本行政技能」兩大主題,由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及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崔永康教授與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副系主任梅國威教授主講。其他課程內容包括多元社區、溝通技巧、法律、精神管理、高效社區發展技巧、領導力與戰略規劃及執行等。 崔永康教授介紹關愛隊在香港社區中的角色及對居民的重要性:「關愛隊可作為居民與政府之間的溝通橋樑,並填補服務缺口。關愛隊可從創新、跨領域及共融三方面發展,以探索科技與創新方法在可持續社會的應用,並透過反思維持專業,探索最佳實踐,以及共創豐富與鼓勵性的環境,提升韌性,擁抱多元。」 梅國威教授希望透過本課程幫助關愛隊提供更完善和更全面的管理:「我們期望每位學員都具備處理社會問題的專業知識及最新的技巧,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必要的幫助和關懷,在服務社區時更得心應手。」 學員陳淑儀女士表示首日課程支持她更適切地服務社區:「我深入了解到如何有效識別不同需要的人群,並考慮他們的感受和個人尊嚴,設身處地幫助他們融入社會。」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致力於透過教育、研究和服務的整合來促進知識和實踐,提供更有效和富有同理心的人類服務,並在本地、國內和國際推動社會共融和社區改善;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由來自不同學系和專業的學者組成,促進跨學科合作和政策研究;地區服務及關愛發展基金(西貢)有限公司匯聚社會資源,凝聚各界力量,強化地區服務網絡。是次三方合作旨在透過卓越的學術研究及成果,由世界知名的學者和不同領域的資深人士為西貢區關愛隊度身訂造有系統及實用的專業培訓課程,共同為社區提供更優質的關愛服務。   *** 完 ***

2024年9月16日

活動 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

Photo 1

理大舉行勵學教授席暨勵學青年學者席就職典禮 與社會各界緊密協作推動創新研究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昨日於校園賽馬會綜藝館舉行「第五屆勵學教授席就職典禮暨第二屆勵學青年學者席就職典禮」,向多位優秀學者頒授勵學教授席及勵學青年學者席,藉此表揚他們在學術研究方面的傑出成就,並向各位善長表達由衷謝忱。當天共頒授五個新設立的勵學教授席、四個繼任勵學教授席、五個新設立的勵學青年學者席,以及一個繼任勵學青年學者席。 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表示,理大秉持「夥伴協作‧成就更多」的信念,成立「勵學教授冠名計劃」及「勵學青年學者冠名計劃」,標誌著理大與善長朝著共同目標的緊密夥伴關係,致力拓展知識和開創研究領域,造福社會。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衷心感謝善長對理大的鼎力支持,並祝賀一眾教授及青年學者。他樂見計劃蓬勃發展,研究項目擴展至多個新興領域以應對社會需求,並深信在善長、學者及社會大眾的持續支持下,大學將推動更多尖端研究,貢獻香港、國家及世界。 理大於2012年設立「勵學教授冠名計劃」,旨在吸引頂尖學者及促進大學與社會各界的合作,共同推動卓越科研;並於2021年推出「勵學青年學者冠名計劃」,進一步支援和培育潛質優厚的青年學者。透過計劃,履任教授和青年學者可獲額外資源,開展對社會具影響力的創新研究。 理大至今已經成立了共 39 個勵學教授席、2個冠名教授席及10個勵學青年學者席。是次典禮頒授的勵學教授席及勵學青年學者席名單如下: 勵學教授席 履任學者 冼為堅基金人文與科技教授席 李平 利民時裝綜合策略及領導教授席 趙艾琳 郭氏集團數學科學教授席 楊彤 郭氏集團仿生工程教授席 王鑽開 鍾士元爵士可再生能源教授席 李剛   繼任勵學教授席 履任學者 梁顯利長者健康視覺教授席 何明光 劉陳小寶健康延年教授席 Janelle YORKE 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康復科學教授席 彭耀宗 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及可持續發展能源教授席 王立秋   勵學青年學者席 履任學者 郭氏集團老齡化及神經影像學青年學者席 許鈞量 利民生物材料與組織工程青年學者席 趙昕 郭氏集團兒童及少年健康青年學者席 何家欣 利民顏色與影像科學青年學者席 魏敏晨 黃鐵城智能機器人青年學者席 鄭湃   繼任勵學青年學者席 履任學者 賦勵慈善基金社會服務青年學者席 關以杰   有關「勵學教授冠名計劃」及「勵學青年學者冠名計劃」的詳情,請瀏覽計劃網頁。   ***完***  

2024年9月13日

活動 拓展事務處

1

理大與滑鐵盧大學攜手成立納米科技研究中心推動創新應用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加拿大最大規模納米技術研究機構—滑鐵盧大學納米技術研究院合作,成立「納米科技研究中心」。該中心將成為跨學科研究平台,推進納米技術的基礎研究,以科研成果應對全球挑戰。 理大納米科技研究中心的成立旨在推動納米研究的發展,促進前沿應用的合作研究,並加強理大與滑鐵盧大學之間的知識轉移。是次合作將結合雙方各自的優勢和資源,就功能器件、清潔能源、環境應用和生物醫學技術等領域面對的全球迫切挑戰作出重要貢獻。 啟動儀式於 9 月 3 日在理大校園舉辦的納米研究創新論壇上舉行,吸引超過 80 名學者、研究人員以及業界專業人士參加。由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材料物理與器件講座教授兼納米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郝建華教授、理學院院長黃維揚教授、應用物理學系系主任及納米材料講座教授劉樹平教授、研究及創新事務總監黃詠恩教授,以及滑鐵盧大學機械與機電一體化工程系教授Sushanta MITRA 教授主禮,為研究中心進行揭牌儀式,祝賀中心正式成立。 趙汝恒教授於啟動儀式致辭時表示,納米研究與科學和工程領域各範疇的發展緊密相連,影響廣泛。是次理大與滑鐵盧大學的合作標誌著雙方共同追求科學卓越和創新的重要里程碑。「納米科技研究中心」開拓了國際性科研平台和設施,發揮獨特優勢,透過專業知識和卓越研究,研發創新納米技術,為人類進一步改善未來生活質素。 郝建華教授致辭時表示,在納米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理大納米科技研究中心將持續強化研究工作。中心透過跨學科方法解決重要社會挑戰,同時積極爭取不同研究基金的支持,以推動科研成果應用,並促進學術界和工業界之間的知識交流。此外,中心將積極於國際著名期刊發表論文,以提高其在納米領域的國際聲譽和全球排名。 MITRA教授介紹新中心時強調,納米技術的應用不僅有助提高效率、實力和成本效益,更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滑鐵盧大學納米技術研究院擁有多達 28.5 萬平方英尺的廣闊科技研發空間及先進研究設施,在開發先進材料、互聯設備和創新能源系統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對理大納米研究中心的建立至關重要。 另外,納米研究創新論壇邀得國際著名科學家,包括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加拿大工程院國際院士王中林教授及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陳忠偉教授發表主題演講,透過激發創新思維,以推動嶄新技術和具影響力方案。此外,多位滑鐵盧大學的國際傑出科學家分享了納米研究在功能器件、清潔能源、環境應用及生物醫學與健康技術領域的應用。 今年六月初,郝建華教授已到訪滑鐵盧大學,就雙方未來的研究合作,包括聯合申請研究項目、互訪交流、共同指導研究生和博士後研究人員,以及合辦國際會議和研討會等進行深入討論。 滑鐵盧大學納米技術研究院是研發智慧功能材料、聯網設備、新能源系統、治療方法及治療診斷技術的全球領先機構,致力透過創新發明為世界帶來改變,解決社會面對的重大挑戰。   ***完***

2024年9月12日

科研與創新發展 納米科技研究中心

Photo 1

理大與蘇州九龍醫院簽署合作協議 共建創新孵化平台 促進醫療科技發展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今天與香港九龍集團旗下蘇州九龍醫院簽署合作協議,攜手共建「蘇州九龍醫院與香港理工大學創新孵化平台」。雙方將在未來三年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共同推動醫療科技領域的研究成果轉化及應用,促進醫療技術創新、臨床應用研究及健康產業的全面發展,從而提升醫療服務質量,讓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及服務。 理大一直致力以卓越教育、科研及知識轉移實力推動PolyImpact,將理大社群的創新發明轉化成具影響力的方案,為社會帶來實際裨益;蘇州九龍醫院則專注於打造醫療健康服務平台,推動醫療產品的全面應用及持續改進。雙方冀藉此產學研合作,實現更大協同效應。合作協議在理大校董會副主席李國祥醫生及香港九龍集團董事長孫曦先生見證下,由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及香港九龍集團副總裁陳強先生代表簽署。 協議下,理大及蘇州九龍醫院將在醫學工程、人工智能醫療等關鍵領域加強科學研究及臨床應用合作,攜手推進醫療科技的持續發展與創新及落地應用。雙方將共建生物醫學科技創新孵化器,由蘇州九龍醫院整合其豐富臨床資源,協助理大科研團隊及初創企業開發創新的醫療產品,確保產品在不同的場景獲得應用和持續優化。 此外,雙方將合作開展臨床應用研究項目,依托理大的研究實力及蘇州九龍醫院專家團隊的臨床經驗,推動新技術改良,以及其臨床效果和安全性的驗證。理大學生亦將獲安排參與實習、考察和專業交流活動,助他們了解醫學工程及資訊科技在臨床實務中的應用與創新。另外,理大相關學系將為專業醫療從業人員提供度身訂造的研修項目或培訓,以強化業界的人才培育。 理大校董會副主席李國祥醫生表示:「理大很高興與蘇州九龍醫院合作。是次合作標誌着理大在科研與創業發展方面進入嶄新的里程,因為『蘇州九龍醫院與香港理工大學創新孵化平台』是理大首個臨床孵化平台,它不僅能同時為科研團隊提供臨床支持,還為初創企業搭建了橋樑,使得科研成果能夠更快地從實驗室走向臨床應用。理大一直積極推動創新創業精神,通過理大初創生態系統PolyVentures,全方位支援初創企業,以培育新一代企業家,是次合作將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發展。」 香港九龍集團董事長孫曦先生則表示:「我們通過雙方的緊密合作,將攜手打造一個集研發、孵化、加速為一體的創新平台,促進知識轉移和技術交流,更是醫工融合、優勢互補的創新之舉,不僅為青年創業者和科研人員提供一個展示才華的舞台,更將成為推動本港、大灣區、長三角,乃至亞太地區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升級的新引擎。」 會上亦舉行專題座談,由理大學者、蘇州九龍醫院專家及內地醫療科技企業代表圍繞「構建協作生態系:大學、醫院與醫療保健產業如何合作推動創新」的主題,探討醫療保健業面對的挑戰,及如何藉加強跨機構合作促進業界的發展等。   ***完***  

2024年9月11日

活動 知識轉移及創業處

Photo 1

理大於校園推廣全新心理健康計劃 以遊戲式訓練增強學生抗逆力

不少青少年面對越來越沉重的壓力和心理健康困擾,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護理學院及精神健康研究中心攜手在校園開展由研究驅動的教育及服務計劃「心理彈跳站」,推動大學成為促進心理健康及協助學生建立抗逆力(resilience)的生態圈,並於8月26日至9月3日推出首個大型校園推廣活動,吸引約3,000名學生參與。 理大過去研究發現,近四分三的香港大學生有最少一次嚴重或創傷性的童年不快經歷,對其自我意識、情緒管理和建立健康人際關係的能力造成負面影響,而建立抗逆力正是讓他們渡過逆境的關鍵。理大早前獲正愛慈善基金會慷慨捐贈成立「正愛慈善基金會健康及服務影響基金」,並在基金資助下開展「心理彈跳站」計劃,採用優勢為本(strengths-based)、創傷知情(trauma-informed)及預防性(preventative)的模式促進年輕人的心理健康。計劃致力為理大社群建立共同語境以談論心理健康話題,並讓學生在安心和輕鬆的環境下學習增強抗逆力的方法。 理大協理副校長(大學發展)羅璇博士、醫療及社會科學院院長岑浩强教授聯同正愛慈善基金會主席陳文耀先生和正愛慈善基金會董事陳子君女士親臨支持活動。陳子君女士表示:「我們的青少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心理健康危機。英國作家Warsan Shire為難民發聲時曾指:『You have to understand that no one leaves home unless the water is safer than the land』作為社區的一分子,我們亦盼望能創造一個給予學生慰藉和安全感的環境。」 活動期間,學生可以即場報名參加「心理彈跳站」的項目,包括由研究團隊及200多名理大學生一同構思及設計、透過遊戲式介入方法協助建立抗逆力的「Mission ReST」。項目涵蓋自我探索、遊戲挑戰及與同儕組隊完成任務等環節,參加者可從中學習從逆境中復元的方法和技巧,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並以正向態度面對未來。此外,活動亦向學生介紹線上身心健康測試平台「理大,你好嗎?」,參加者可透過以實證為本的檢測工具了解自己的情緒、行為模式及人際關係等,平台會即時向他們提供意見及所需支援。計劃期望能透過以上項目提升學生及大眾對心理健康的關注,並鼓勵他們主動尋求幫助,從而創建更和諧和強韌的社會。 大學一年級是由中學轉往高等教育的重要過渡時期,對不少學生而言或構成重大壓力和挑戰。「心理彈跳站」計劃首席研究員及理大護理學院副教授何穎嘉博士指:「在大學生涯的初期鼓勵學生參與有關心理健康的互動,提供機會讓他們提升抗逆力尤其重要。我們希望藉著為期一周的推廣活動,向剛入學的新生傳遞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並讓學生明白在面對人生各種挑戰時,他們並不孤單。」 有關「心理彈跳站」計劃及其活動的更多資料,可瀏覽其網站或社交媒體專頁。   ***完***

2024年9月3日

活動 護理學院

Photo 1

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提交2024年《施政報告》建議書 四大核心主題為香港構建可持續未來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PReCIT)於2024年《施政報告》公眾諮詢期間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特區政府)提交建議書,內容涵蓋碳中和城市、香港及大灣區科創發展、「一帶一路」合作、生命科技健康與醫療四大主題。理大今日舉行活動介紹建議書內容,並邀請立法會議員邱達根先生及鄧飛先生到場分享真知灼見。 理大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致歡迎辭時表示:「今年是理大第三年向特區政府提交施政報告建議。過去兩年,我們的建議得到特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採納,這不僅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更鼓勵我們繼續前行,為社會帶來正面及積極的影響。」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趙汝恒教授簡介建議書的內容並提到:「我們的建議緊密圍繞四大核心主題,每個主題均來自各位學者的深思熟慮和研究,旨在直面當前挑戰,牢牢把握未來的發展機遇,確保香港在不斷變化的全球格局中持續繁榮。」 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兼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崔永康教授為活動主持討論環節,崔教授總結時指出:「通過聚焦上述關鍵領域,我們 旨在支持特區政府在推動創新浪潮、深化互聯互通,以及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方面的不懈努力。」 理大暫任副校長(校園發展及設施管理)凌嘉勤先生(左)及理大協理副校長(本科生課程)石丹理教授(右)為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核心成員。 中國工程院院士、電動車與智慧能源傑出講座教授兼電動車研究中心主任陳清泉教授亦為建議書內容作出貢獻。 建議書內容摘要如下: 1. 實施全面碳審計 建設碳中和城市 香港的碳排放主要來自發電及其他能源工業、運輸和廢棄物。為實現碳中和,PReCIT建議特區政府實施全面的碳審計措施,以追蹤和管理各經濟領域的溫室氣體排放,並建議應為超過一定規模的公司和組織設立類似的排放報告要求,確保全面覆蓋香港的碳足跡。特區政府可建立集中、公開的溫室氣體排放平台,以報告和追蹤香港的溫室氣體排放資料,提高企業碳排放資訊透明度。 此外,PReCIT鼓勵特區政府支持開發綠色氫能源和基於廢棄物的生物質發電等新技術的發展,並促進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包括通過稅收優惠、研發補助及低息貸款等激勵措施,以鼓勵企業和研究機構發展綠氫。 2. 與大灣區融合加強創科發展 建設智慧北部都會區 特區政府可制定策略,促進過渡性房屋居民融入社區,並提供以社區為本的社會服務。北部都會區可借鑑深圳在低空經濟領域的經驗,將新田科技城打造成創新樞紐,可以促進與深圳創新及科技園的合作,助推動大灣區智慧城市群的構建。此外,香港須完善低空經濟相關法律法規,成立跨部門工作組,促進產業發展,並建立專注於低空運輸技術研發中心,推動技術創新。同時,香港應建立統一的金融標準體系,推廣全球法人機構識別編碼(LEI)的應用,提升金融交易安全性和透明度。 3. 促進「一帶一路」合作及挽留人才 PReCIT建議特區政府應考慮財政撥款和/或創建平台,從而在「一帶一路」國家之間以及香港和大灣區的專家之間促進知識交流、合作研究和公私合作。另外,特區政府應在建立「一帶一路」政產學研聯盟的工作中發揮主導作用。其他具體建議包括:增加「一帶一路」獎學金名額並鼓勵畢業生留港工作;支持香港院校在海外建立聯合學生培訓中心;爭取將香港納入國家留學基金委獎學金項目;深化與內地高校合作,鼓勵聯合培養人才項目;將「共創明『Teen』計劃」推廣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協助解決代際貧困問題。 4. 全面提升醫療保健 應對人口老化及慢性疾病挑戰 面對人口老齡化和慢性病的挑戰,香港須鞏固基層醫療,PReCIT建議建立營養師註冊認可機制並資助社區營養服務。同時,建立「粵港澳大灣區未來食品研究院」,促進食品產業可持續發展。為將中醫藥納入主流醫療保健,須加強其基礎科學與和臨床研究,並制定相關規範。 此外,可利用本地大學在各醫療保健學科的教研優勢,加速培養醫療保健領域的高質素人才,以擴大香港醫人才庫,並在醫院、衛生部門和社會組織多個層面加強與內地(特別是大灣區)在臨床醫學人才和醫療產業科技創新人才的交流和合作。 PReCIT亦建議利用新技術賦能「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包括將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醫療領域,開發遠程醫療平台,提供遠端診斷、治療建議和患者監測,並整合和匿名化相關數據,建立醫療研究數據庫,向大學及科研機構進一步分析研究。另一方面,我們建議與各持份者探討建立科學完善的全流程醫藥監管機制,推動試驗所與大灣區以至全國共同合作構建區域臨床試驗協同平台,加快新藥械臨床應用,發展香港成為區域醫藥研發和生產基地。 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由多位來自不同學系和專業的學者組成,推動交叉學科政策研究,矢志成為香港及區內領先的創科智庫。研究中心今年就施政報告提出了四方面共28項具體建議,希望為香港的可持續發展及長遠繁榮作出貢獻。 有關建議書全文請參閱:https://www.polyu.edu.hk/precit/research/publications/   *** 完 ***

2024年8月30日

科研與創新發展 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

Photo 1

理大舉行迎新資訊日2024 歡迎近1,900名新生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今日舉辦「探索你的未來──理大迎新資訊日 2024」,與即將在理大開展大學生活的新生一同迎接新學年。迎新資訊日由學生事務處主辦,近1,900名學生上午在賽馬會綜藝館及透過視像直播於環球學生薈和校園各地點參與校長歡迎儀式。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致辭時歡迎一眾新生加入理大家庭,並介紹大學的歷史及人才發展機會。他表示:「理大矢志成為一所創新型世界級大學,致力培育學生成為擁有家國情懷、具備全球視野和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專業人才及社會領袖。同時,我們亦積極在大學各層面的工作追求創新,期望學生成為創新的引領者,為社會帶來福祉。」 在分享環節中,2023年理大工商管理學院「傑出青年校友專業成就獎」得獎者、星島新聞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蔡晋博士談及他在理大的學習歷程和個人發展;學生代表亦與新生分享其校園生活。此外,新生更欣賞到理大學生精彩的舞蹈演出及理大管弦樂團和理大合唱團呈獻的音樂表演,體驗大學校園的活力及藝術氛圍。 理大亦在邵逸夫體育館舉行迎新展覽,現場共有約60個由不同教學部門、學生團體和學會設置的攤位,向新生介紹大學多元的課外活動及支援服務。展覽除了讓學生有機會與大學教職員和高年級生交流外,更讓他們充分認識理大為學生提供的全人發展活動,以及在個人和專業方面的發展機會。 滕錦光教授亦親臨展覽支持,他鼓勵新生把握機會積極參與大學的活動,並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儕交流,以擴闊眼界並探索更多的可能性,發展個人潛能。   *** 完 ***  

2024年8月29日

活動 學生事務處

Photo 1

理大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簽署物理治療領域合作備忘錄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醫三院)日前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物理治療領域開展深入合作。 合作備忘錄由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與北醫三院醫療副院長、生殖醫學科主任李蓉教授代表簽署。這次合作旨在建立理大和北醫三院之間的戰略夥伴關係,共同推動物理治療科學的科研發展,積極培育人才和建設科研平台,以提升產業發展,應對世界對醫療健康的強大需求。 趙汝恒教授致辭時表示,理大致力於開展世界領先的研究及創新,鼓勵利用不同學術範疇的專業知識,為社會提供解決問題的良方。北醫三院一直是國內數一數二的頂級醫院,致力以臨床問題為導向,通過醫學創新研究與轉化體系,不斷推動醫學技術的創新發展。是次與北醫三院的合作, 雙方將結合各自的科研優勢,共同研究和推動物理治療技術的開發,實現互利共贏,把領先的研究轉化應用於實際生活,為物理治療的全球發展作出貢獻。 李蓉教授致辭時表示,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在國際上享有盛譽,此次與理大的合作將開啟新篇章,期待雙方能夠通過合作平台,共同提升物理治療的教育與研究水準,為患者提供更好的物理治療服務。 是次合作將提升區域醫療技術實力,惠及更多有需求的患者。未來,雙方將在臨床治療、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等領域深化合作,努力在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物理治療服務領域樹立新標杆。   ***完***

2024年8月28日

活動 康復治療科學系

01

理大舉辦首屆海峽兩岸暨港澳服務學習學生研討會 探討服務學習的可持續性及發展空間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服務學習教育網路日前合辦首屆海峽兩岸暨港澳服務學習學生研討會(研討會),匯聚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18間大學的25位本科生、碩士生及博士生,透過影片報告及小組匯報,分享個人參與服務學習項目的經驗和反思,共同探討服務學習如何影響個人成長發展、服務對象福祉,以及對社會的貢獻。 研討會於8月23日及24日在理大校園舉行,由絲綢之路青少年發展中心和理大本科生學務處承辦,並獲得田家炳基金會的大力支持。研討會的影片報告環節圍繞四大主題,涵蓋教育與社會發展、文化交流與語言教育、社區健康與福祉、社會創新與技術應用,充分展示了服務學習的多元面貌。學生講者更從不同主題及角度進行小組匯報,深入探討服務學習的可持續性與潛在發展機會,並仔細分析服務學習項目對學生、服務對象,以及為社區帶來的影響。 理大協理副校長(本科生課程)石丹理教授在開幕禮上致辭時表示,期望理大未來能將西方「服務學習」的理念與中國本土教育體系融合,鼓勵與會學生把「科學」與「服務學習」結合,並把握機會與來自中國不同地區的學生講者相互交流,通過思想碰撞激發創新思維。 田家炳基金會總幹事戴大為先生對研討會給予高度的評價,並認為研討會不僅標誌着一個跨地區、跨年齡層的學術交流里程碑,更為田家炳基金會在推動青年服務學習和教育創新的願景上,繪製了充滿希望的藍圖。 理大是香港首間將服務學習納入本科生核心課程的大學,冀藉此鼓勵學生關心社會、實踐所學,回應社會需要。   *** 完 ***  

2024年8月28日

教與學 本科生學務處

a

理大學者於 HICOOL 全球創業者峰會暨創業大賽勇奪殊榮 月球採樣裝置首次香港以外地方展出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學者及學者領導初創首度參展 HICOOL 2024 全球創業者峰會暨創業大賽,展出了七個具開創性的科研項目,藉此展示大學卓越的科研和知識轉移實力。作為香港唯一一所多次參與國家航天任務的高等院校,理大團隊研製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更首次移師香港以外地方公開展出,而理大學者亦憑量子技術及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創新發明享譽國際,勇奪 HICOOL 全球創業大賽獎項。 理大鍾士元爵士精密工程教授、深空探測研究中心主任、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精密工程講座教授及副系主任容啟亮教授帶領的團隊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為國家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以及人類史上首個月球背面採樣返回任務「嫦娥六號」合作研製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首次在香港以外地方展出,足證理大為國家建設航天強國、科技強國貢獻力量。有關裝置由理大設計及在香港生產,包括兩個用於採集鬆散和黏性高月壤的採樣器、安裝於採樣器旁的高溫近攝相機,以及封裝保存月壤樣本的初級封裝系統。 理大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量子工程與科學講座教授、量子技術研究院院長及傑出創科學人教授劉愛群教授帶領的「基於量子芯片的密鑰分發系統」研究項目榮獲二等獎,獲頒發獎金 100 萬元人民幣。系統利用量子力學原理,為用戶提供理論上無法被破解的加密技術,確保通訊安全。該系統利用先進的光子芯片技術,實現了量子通訊硬件的小型化和集成化,這不僅可以大大降低量子通訊設備的成本,也使量子加密技術的應用變得更靈活和廣泛。 理大梁顯利生物醫學工程教授、中慧醫學成像公司聯合創始人鄭永平教授及其團隊研發的全球首創無輻射三維超聲波脊柱側彎評估系統 Scolioscan® 則奪得三等獎,獲頒發獎金 50 萬元人民幣。Scolioscan® 打破傳統有輻射 X 光無法頻繁使用的局限,實現無輻射、高頻次和精準的脊柱檢測,有助醫生持續監測患者的脊柱側彎角度進展,以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系統已在中國內地、歐洲、澳洲、泰國完成臨床試驗及取得醫療器械認證,並於澳洲、波斯尼亞、德國、意大利、荷蘭、波蘭、馬來西亞、羅馬尼亞、中國內地及香港等 2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醫院和診所廣泛使用。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帶領一眾理大科研及初創團隊參展,他表示:「理大科研及初創團隊能於芸芸參賽項目中脫穎而出,勇奪殊榮,再次肯定理大 PolyImpact 的理念,致力透過教育、科研、知識轉移及創新發明,將卓越科研轉化為具影響力的應用方案,為社會帶來持久且實質的禆益,並提升香港及國家的整體競爭力。理大今後將繼續努力培養優秀的科研人才,並配合政府推動產學研合作,完善香港的創科生態圈,推進香港發展新質生產力,助力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通過理大初創生態系統 PolyVentures,理大一直致力於全方位支援初創企業,是次推薦五個由理大學者領導的初創團隊在展覽期間參與路演,向潛在投資者介紹項目的發展潛力。當中包括鄭永平教授帶領研發的無輻射三維超聲脊柱側彎評估系統;眼科視光學院主任及教授、香港和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威爾視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紀家樹教授及其團隊研發的全球首個便攜式高清角膜地形圖儀;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副教授、科博智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鄭湃博士帶領開發的智能人機協作製造系統;醫療及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教授及醫智影有限公司技術顧問蔡璟教授帶領研發,基於人工智能的磁力共振圖像虛擬對比增強系統,以及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教授、觀格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魏敏晨教授帶領研發,可解決空間計算產品體驗痛點的用戶體驗量化平台。另外,食品科學及營養學系生物醫學科學講座教授、智仁藥業國際有限公司創始人李銘源教授帶領研發,針對輕度及中度柏金遜症的疾病修飾療法亦有參展。 今屆 HICOOL 全球創業者峰會暨創業大賽於 8 月 23 日至 25 日在北京舉行,吸引逾 500 家高科技創新企業、逾千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投資者出席。今屆創業大賽吸引來自 124 個國家及地區共 7,406 個項目、近萬名創業人才激烈角逐;大會嚴選出 200 個優秀項目,頒發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及優勝獎,另設伯樂獎。得獎團隊除獲頒獎金外,亦可獲得創業支援。比賽設七個賽區及組別,涵蓋人工智能/虛擬實境/金融科技、醫藥健康、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等領域。   ***完***

2024年8月27日

科研與創新發展 知識轉移及創業處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