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应用物理学系的科研人员於世界上最权威的科学期刊之一《自然》发表了以下三篇学术论文:

 

p1_sc

 

应用於仿神经视觉传感的「光控阻变存储器」(ORRAM)《自然―纳米技术》

 

柴扬博士率领的研究团队受人类视网膜功能所启发,研发出一种模仿人类视网膜图像传感、记忆和前期处理功能的光电器件设备,其识别图像的准确度和效率均超越现有的人工视觉系统。实验结果显示ORRAM 能简化人工视觉系统的电路,以及快速处理大量视觉信息,因此在仿神经形态的人工视觉系统中极具潜力。由於ORRAM所需的处理和储存硬件及能量大幅减少,这项发明将为边缘运算和物联网的发展开拓新领域。    

p2

 

应用固定酶微流反应器进行人工光合作用,持续合成葡萄糖《自然―通讯》

 

张需明博士领导的团队将加氧酶固定於微流反应器(RuBisCO-immobilised microfluidic reactor / 简称 RIMR)内,复制天然叶脉中的光流体系统,以进行自然光合作用中最关键的二氧化碳固化反应。实验证明,RIMR 只需少量的 RuBisCO,就可将不断输入的原料(即 RuBP 和二氧化碳)持续制成 3-PGA(一种制造葡萄糖必须的有机酸性物质)。这项创新发明有助减低工业生产粮食(例如糖和淀粉)及生物燃料的成本, 并使其制造方式更便捷。

p3

 

利用共价功能化增强剥离二硫化钼膜的筛分《自然―材料科学》

 

Nicolas Onofrio博士以共价功能化的二硫化钼(MoS2)纳米片为基础,开发出一种纳米层膜。由二维材料(例如氧化石墨烯)制成的纳米层膜是一种具有前景的候选物料,可透过二维毛细管内的扩散作用筛分特定大小的分子,但其高亲水性导致这些膜在水中变得不稳定。共价功能化剥离的纳米片可以有效控制层间的间距,并强化纳米层膜的筛分性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新技术在水净化和脱盐方面表现出非凡的性能,对微污染物和氯化钠(NaCl)的排斥率很高,这为制备具有可调节筛分特性的膜提供了崭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