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最新消息

20250527_Two PAIR members receive PolyU Young Innovative Researcher_TC

兩位理大高等研究院成員獲頒理大2025年度「青年創新研究者獎 」

熱烈恭賀以下兩位理大高等研究院新晉之星榮獲理大2025 年度「青年創新研究者獎」! 此獎項為35 歲以下的理大研究人員而設,旨在表彰其研究展現出原創性,推動科技進步,及為應對全球挑戰提供變革性創新解決方案。每位得獎者將獲發50萬港元的研究經費資助和2萬港元的個人現金獎勵,以鼓勵他們繼續發展創新且具影響力的研究。 得獎者 學系及職位 高等研究院轄下單位 重點研究領域 林婉瑜教授 數據科學及人工智能學系及電子計算學系助理教授   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成員 用於晶體材料設計的可解釋性深度學習計算框架 陶勇博士 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研究助理教授   碳中和資源工程研究中心成員 面向可持續未來的二氧化碳礦化和廢棄混凝土再利用技術  

2025年5月27日

榮譽及成就

20250523_RCTFF and RI-IWEAR co-host The Fiber Society 2025 Spring_TC

未來服裝紡織科技研究中心與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合辦「美國纖維學會2025春季國際學術會議」

「美國纖維學會2025春季會議」於2025年5月21日至23日在理大校園圓滿舉行。本次會議由多個理大單位包括時裝及紡織學院、未來服裝紡織科技研究中心、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纖維創新與可持續材料聯合研究中心及理大興國技術創新研究院合辦。未來服裝紡織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成員壽大華教授為會議籌委會主席。大會以「未來纖維——健康、智能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匯聚約20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名學者、專家和業界代表參與,共發表了200份高水準學術報告,聚焦纖維科學領域的最新突破。 美國纖維學會創立於1941年,致力於推進與纖維、纖維產品和纖維材料相關的知識。其會員涵蓋紡織化學、纖維物理及纖維工程技術等交叉領域專家學者。

2025年5月23日

學者動向

20250521_Prof ZHANG Dan develops the worlds first 3-DoF ankle rehabilitation_TC

張丹教授研發全球首款三軸自由旋轉「踝關節復康機器人」產品

理大智能機械人與自動化講座教授張丹及其團隊研發的「踝關節復康機械人」產品,為全球首款具備三軸自由旋轉功能的全方位足踝復康訓練裝置,可用於協助踝關節活動受限患者進行居家復康訓練,以及腦性麻痺及中風患者的術後踝關節功能復康。該系統融合了「具身智能」技術,可與根據用家的腳型大小和腳踝關節位置,自動調整至最佳復康位置,從而提供個人化復康訓練療程。患者亦可毋須站立,在臥床情況下進行使用機械人進行復康訓練。 系統充分模擬踝關節在多個方向和角度下屈曲、翻動、旋轉的自然活動,超越了市場上僅支持一至兩個自由度的同類復康器械設備。機械人結合了力反饋、肌電回饋及神經肌肉電刺激技術,可提供「患者主導主動訓練」、「機械驅動被動訓練」、「阻抗訓練」等多種訓練模式,以滿足在不同復康階段的居家訓練需要。智能機械人設計便於攜帶,成本遠低於市場同類器械的價格。目前,張教授正與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合作展開臨床測試,供院內患者免費試用機械人。 張丹教授現為理大南京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及智能機械人研究聯盟主任,並身兼先進製造研究院、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及未來服裝紡織科技研究中心成員。 網上報導: 星島頭條 - https://www.stheadline.com/ad-innovation/3454044/%E9%86%AB%E5%B7%A5%E7%B5%90%E5%90%88%E8%B8%9D%E9%97%9C%E7%AF%80%E5%BE%A9%E5%BA%B7%E6%A9%9F%E6%A2%B0%E4%BA%BA-%E5%8A%A9%E4%B8%AD%E9%A2%A8%E6%82%A3%E8%80%85%E5%B1%85%E5%AE%B6%E5%BE%A9%E5%BA%B7

2025年5月21日

研究成果

Event Recap of DLS by Prof Max LU2000 x 1050 pxTC

凈零未來 - 納米技術專家逯高清教授探索綠色氫能的革命性突破

英國薩里大學校長逯高清教授於2025年5月20日主講第39場理大高等研究院傑出學人講座,講題為「用於綠色氫氣生產和儲存的功能性納米材料」。活動吸引逾60名參加者親臨出席,以及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超過15,900名線上觀眾通過社交媒體平台觀看直播。 講座由理大高等研究院院長陳清焰教授致歡迎辭揭開序幕,並由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介紹講者。逯教授首先闡述了功能性納米材料在應對全球挑戰及推動綠色氫能技術發展中的關鍵作用。他強調電極、膜材料、催化劑及光催化劑對提升電解與光催化系統效率及擴展性方面至關重要,而固態儲存材料則能突破氫氣儲存與配送的技術瓶頸,部分低壓儲存方案更已投入應用。 逯教授同時指出,相關技術仍需創新以降低成本並提升效能。他提到綠色氫能是具重要價值的可再生能源載體,既能實現能源體系去碳化,亦能用作為海陸空運輸的零排放燃料,對2050年或前達成「凈零未來」目標至關重要。總結時,逯教授呼籲學界加快新型材料技術的商品化,從而促進建設具成本效益的氫能基建,並敦促研究人員彌合技術研發與實際應用之間的差距。 緊接的問答環節由陳清焰教授主持,參加者與逯教授就氫能生產與儲存的基建佈局、技術安全考量、商業化及納米技術成本效益等議題進行了更深層次的討論。 按此重溫

2025年5月20日

香港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20250519_DoMHRC honoured among Top 50 Asia Women Tech Leaders 2025 for advancing_TC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當選「亞洲50大女性科技領袖」 推進心理健康與腦科學研究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主任、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教授、傑出創科學人教授仇安琪教授,獲評為2025年「亞洲50大女性科技領袖」之一。該獎項肯定了仇教授在神經影像學和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多方面的卓越貢獻,推動了心理健康與腦發展研究。 仇教授領導並開展多項結合先進神經影像和計算技術的開創性項目,顯著推進了大腦早期發展研究。她的創新方法揭示了母親懷孕期間情緒會顯著影響胎兒大腦發育,提供了重要見解,並促成了產前心理健康篩查的革新。此外,她還開創了一種非侵入性影像方法,提高了兒科磁力共振掃描的安全性,為該領域樹立了新標準。 另外,仇教授亦開展了一項創新研究,深入探討肥胖相關之神經機制,以及其對成人認知健康的影響。該研究強調通過多元方法對肥胖進行長期監測和管理的臨床重要性。研究揭示了一套明確、漸進且與肥胖相關的大腦退化模式,指出持續肥胖可能加速大腦退化的進程。 除了專業成就外,這一獎項也表彰了仇教授的卓越領導能力。她是一位敬業的導師,以自身的影響力激勵STEM領域的女性,並致力於培養下一代女性科技領袖。 亞洲女性科技領袖獎(AWTLA)近日在新加坡舉行,其頒發的「亞洲50大女性科技領袖」旨在表彰推動科技創新、帶領研究、以專業知識和卓越營運管理複雜科技專案的女性。 更多關於仇教授的科研成果︰ 理大研究發現持續肥胖加速大腦退化 理大學者研究證實懷孕母親正向心理健康影響兒童大腦發展 了解更多關於精神健康研究中心:https://www.polyu.edu.hk/mhrc/?sc_lang=tc

2025年5月19日

榮譽及成就

20250518_Joint study reveals nearly half of online dietary advice_TC

聯合調查揭近半網上飲食資訊有誤導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聯同香港營養學會及香港都會大學進行的聯合調查發現,逾四成網上流傳的營養資訊缺乏科學依據。研究同時指出近四成受訪者曾嘗試至少一種流行飲食法。 理大未來食品研究院及智齡研究院成員、食品科學及營養學系助理教授兼香港營養學會內務主任羅家禧教授指出,調查結果反映港人日益注重健康飲食,並樂於嘗試不同飲食法來改善健康狀況。 網上報導: 無線新聞 - https://polyu.me/4j5XhR5 Now TV - https://polyu.me/43CRRZe 有線電視 - https://polyu.me/3ScQ5YC 商業電臺 - https://polyu.me/43mCbIk 英文虎報 - https://polyu.me/3FgJqcO 東方日報 - https://polyu.me/4k2cc09 明報 - https://polyu.me/4kbgCBN 星島日報 - https://polyu.me/4j6mFq5 am730 - https://polyu.me/3He4O2Y 星島頭條 - https://polyu.me/4knqbx9 大公報 - https://polyu.me/4kKKULN 文匯報 - https://polyu.me/3F0LJRn 點新聞 - https://polyu.me/3H1Xnfh 香港仔 - https://polyu.me/3ZesMSb 橙新聞 - https://polyu.me/3FcLsLe 堅料網 - https://polyu.me/4mtOjjJ

2025年5月18日

研究成果

20250514_PolyU develops rehabilitation robots for post-stroke mobility_TC

理大開發復康機械人助中風患者恢復活動能力

由智齡研究院及體育科技研究院成員、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胡曉翎領導的團隊,研發了多模態足踝復康機械人「智雲行健步儀」,為中風患者提供適時復康治療,並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這款開創性的復康機械人結合了外骨骼、柔性人工氣動肌肉、神經肌肉電刺激和振動觸覺感知反饋技術的優勢,能協助中風康復患者改善步行時的穩定性及平衡力,為康復治療提供創新方案。 網上報導: 星島頭條 - https://polyu.me/4mgrsI0

2025年5月14日

研究成果

20250513 RILS research uncovers sharp soil moisture depletion amid rising air temperatures_TC

理大研究揭示陸地土壞濕度急劇下降 陸地水流向海洋令海平面上升

隨着十年一遇農業及生態乾旱發生次數日趨頻繁,突顯了全球水文變化研究的迫切性。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研究團隊與國際專家合作,結合現代空間大地測量觀測技術和全球水文變化數據,以創新分析方法估算過去四十年陸地水儲量變化,成功揭示土壤濕度急劇下降,大量陸地水流入海洋,導致海平面上升。研究為了解陸地水儲量劇減和海平面上升的背後驅動因素提供新見解,成果已於國際期刊《科學》發表。 地極運動反映了地球系統內的質量分布,因此整合大氣圈、水圈與岩石圈的模型及觀測結果尤為重要。然而,以往技術難以測量陸地水儲量,特別是地下水和根部區域的土壤濕度。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教授、土地及空間研究院核心成員陳劍利教授及國際團隊採用創新的方法,利用衛星測高和衛星重力,即「重力恢復及氣候實驗衛星」(GRACE)及其接續計劃「GRACE Follow-On」現代空間大地測量觀測技術,監測全球的陸地水儲量變化,並結合全球平均海平面及地極運動數據,了解全球陸地水儲量的流失模式。研究更引入嶄新的全球土壤濕度估算方法,提升大陸與全球土壤濕度模型的估算準確度,更有效地掌握氣候變化下的土壤濕度變化。 格陵蘭融冰是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因素,每年令海平面上升約0.8毫米。是次研究發現,2000年至2002年間,全球陸地水儲量明顯下降,共有16,140億噸水流入海洋,是格陵蘭融冰量的兩倍,相當於使海平面上升4.5毫米;此後,陸地水儲量持續緩慢減少,且未有任何恢復跡象。 此外,相比1979至1999年間的全球陸地平均土壤濕度,2003至2021年間的土壤濕度明顯下降。地極在2003年至2011年間更向東經93°方向偏移58厘米,此發現進一步證明了土壤濕度持續下降,令陸地水儲量減少。團隊指出,全球氣候暖化、降雨模式改變及海洋溫度升高導致的降水不足和蒸散量穩定,可能是引致陸地水儲量驟減的關鍵因素。根據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的ERA5-Land土壤濕度資料,非洲、亞洲、歐洲和南美洲的陸地水儲量流失顯著;亞洲和歐洲的陸地水儲量在2000至2002年間急劇減少,受影響地區由東北亞及東歐擴展至東亞、中亞及中歐等地。 隨着中國東北和美國西部等地區農業灌溉規模擴大,以及全球綠化趨勢持續推進,在農業密集和綠化程度高的半乾旱地區,土壤濕度可能進一步降低。團隊建議將這些因素納入考量,以改善陸面模型的評估能力,更有效了解陸地水儲量的長期變化。 陳劍利教授表示:「海平面變化和地球自轉,是反映地球系統質量變化的指標,精確測量有關數據將更有效監測全球水循環中的大尺度質量變化。透過整合不同現代空間大地測量觀測數據,能全面地分析陸地水儲量變化與海平面上升的驅動因素,並為氣候及地球系統科學界探討乾旱問題提供可靠依據,有利各地制定合適的水資源和氣候變化緩解策略,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新挑戰。」 網上報導: 科學日報 - https://polyu.me/3Ze0iaP Eurek Alert - https://polyu.me/44zbPoT Bioengineer.org - https://polyu.me/3S6A9Hd

2025年5月13日

研究成果

20250513_Prof HE Mingguang featured in video interview_TC

何明光教授於《21世紀經濟網》視頻專訪中分享突破性眼科技術

視覺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眼科視光學院科研眼科講座教授及梁顯利長者健康視覺教授何明光接受《21世紀經濟網》專訪,分享在研發眼科醫學技術的歷程,並介紹其兩項傑出研究,包括用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篩檢的「人工智能便攜式自檢眼底相機」,以及透過「重複低強度紅光療法」以降低兒童近視患病率。 網上報導: 21世紀經濟網 - https://polyu.me/4dzgzNT 新浪 - https://polyu.me/4j6mLhj 南方財經網- https://polyu.me/4j6tkjL 東方財富- https://polyu.me/4j4U4RM 網易 - https://polyu.me/4j4THGS 搜狐 - https://polyu.me/4dkATSL

2025年5月13日

媒體報導

20250512_MHRC Member awarded HMRF grant to evaluate mobile app for early detection_TC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成員獲醫療衞生研究基金資助 評估手機應用程式於促進產後抑鬱早期檢測和干預的效用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成員、康復治療科學系助理教授林晶霞教授,獲香港特區政府醫務衞生局的醫療衞生研究基金資助近50萬港元,開展「利用生態瞬間評估(EMA)與干預,提升產後抑鬱的臨床護理:『關懷母親』手機應用程式的可行性隨機對照試驗」研究項目。該應用程式由理大研究團隊設計,可根據患產後抑鬱母親的情緒狀態,提供個人化、實時和「正念為本」的生態瞬時干預(EMI)。 這項評估研究將招募40名參與者進行為期三個月的隨機對照試驗,評估「關懷母親」手機應用程式的易用性和用家接受度,以及參與者對干預的依從性和她們在情緒和情緒調節方面的改善。此項研究對於香港及其他地區在產後抑鬱的早期檢測和干預方面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2025年5月12日

資助與捐贈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