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最新消息

20250611 PS by Prof YAO Jianping Recap 2000 x 1050 pxSC

姚建平教授主讲理大高等研究院专题讲座 阐述先进微波光子系统的创新发展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姚建平教授于2025年6月11日主讲理大高等研究院专题讲座,讲题为「用于下一代微波光子系统的光子集成电路」。讲座吸引逾70名参加者亲临出席,以及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超过15,300名在线观众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观看直播。   讲座由理大高等研究院院长陈清焰教授致欢迎辞及介绍讲者,为活动揭开序幕。姚教授首先综述微波光子学(MWP)发展,指出该技术透过利用光子作为载体,以及光子和光电装置,从而产生、传输、调控和处理微波讯号。他比较了磷化铟(InP)、氮化硅(Si3N4)、绝缘体上铌酸锂(LNOI)和绝缘体上硅(SOI)四种主要材料体系的特性,并强调SOI、Si3N4和LNOI在实现光子集成电路(PIC)中发挥重要作用。   姚教授进一步探讨光子集成微波光子系统的实际应用。其中包括:基于真时延网络的宽带波束成形技术、低相位噪声高频微波产生的光电振荡器、可程序化多功能光子讯号处理芯片、高敏度光学传感器,以及集成微波光子雷达等。   姚教授在总结时强调,PIC的微型体积、高带宽与低损耗、高功能、高扩展性,使这款电子组件为 MWP 系统带来强大解决方案,有助推动雷达、无线通信(5G/6G)、人工智能运算等先进领域的下一代系统开发,从而实现更高速率、更高带宽及更广动态范围的讯号传输及处理。他特别指出,异质集成尽管是该领域目前面临的关键挑战,却同时为未来发展带来新机遇。   紧接的问答环节由光子技术研究院院长及光纤光学讲座教授吕超主持,参加者与姚教授展开深入交流。 按此重温

2025年6月11日

香港理工大学高等研究院讲座系列

20250610PolyU develops novel multimodal AI agent for long video understanding2000 x 1050 pxSC

理大开发崭新长视频推理多模态框架

由理大高等研究院管理委员会成员丶计算器及数学科学学院暂任院长及视觉计算讲座教授陈长汶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开发多模态智能体VideoMind,令人工智能模型能通过模仿人类思考过程,理解长视频及回答内容提问,并结合创新的链式低秩适应(Low-Rank Adaptation,LoRA)策略,大大减低消耗资源和所需算力,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于视频分析的商业化应用。研究成果已投稿至人工智能顶级会议。 团队参考了人类理解视频的过程,在其开发的VideoMind框架内设计角色化流程,以渐进式推理的方式,解决模型在理解时序上的困难。框架内的四个角色分别为负责决定如何调用其他角色的「规划者」、搜寻及定位与问题相关片段的「定位者」、透过裁剪片段及放大画面等方法验证片段的「验证者」,以及分析选定片段并生成答案的「回答者」。 VideoMind的另一核心创新在于采用了链式LoRA(Chain-of-LoRA)的策略。LoRA是最近两年新兴的大型语言模型微调技术,透过在既有模型内进行低阶调整,令模型不需要重新接受全量训练,亦能执行特定功能。团队提出的创新链式LoRA策略,只需要在同一基础模型上,加载四个轻量级的LoRA适应器,对应不同角色,即可令模型按需要自行启动不同的适应器,动态切换角色,减省了需要动用的模型量及相关成本,同时提高单一模型的效能及灵活度。 VideoMind框架不但突破了人工智能在视频处理的限制,更可作为一个模块化、可扩展、具解释能力的多模态推理框架。展望将来,团队开拓更多广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范围,如智能保安监控、体育竞技及娱乐视频分析、视频搜寻功能等领域。 新闻稿: https://www.polyu.edu.hk/tc/media/media-releases/2025/0610_polyu-develops-novel-multi-modal-agent-to-facilitate-long-video-understanding-by-ai/

2025年6月10日

研究成果

ISSUE 14  June 2025 2000 x 1050 pxSC

理大医疗科技于第四届中国(南昌)国际大健康产业大会暨博览会展出

理大医疗科技于第四届中国(南昌)国际大健康产业大会暨博览会展出 理大在2025年6月6至7日于江西南昌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南昌)国际大健康产业大会暨博览会中,展出多项前沿智慧医疗科技。作为全港唯一高等院校代表,理大邀请校内十一支研究团队参与展览,藉此介绍各项大健康相关的最新研究和技术成果。 是次活动共有十项由理大高等研究院成员研发的创新项目参展: 项目:人工智能眼底照相机 主要研究员:视觉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眼科视光学院科研眼科讲座教授及梁显利长者健康视觉教授何明光教授 项目:踝关节康复机械人 主要研究员:先进制造研究院、人工智能物联网研究院、智能可穿戴系统研究院、潘乐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及未来服装纺织科技研究中心成员、机械工程学系讲座教授张丹教授 项目:人工智能辅助的医药产品开发平台 主要研究员:中医药创新研究中心成员、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副教授马聪教授 项目:专为视觉障碍人士设计的穿戴式智能导航与交互系统 主要研究员:先进制造研究院、土地及空间研究院、潘乐陶慈善基金智慧城市研究院、深空探测研究中心及旅游业数字化转型研究中心成员、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助理教授文伟松教授 项目:无线掌上式超声脂肪肝和肝纤维化评估设备 主要研究员:智龄研究院院长、生物医学工程讲座教授、梁显利生物医学工程教授郑永平教授 项目:无辐射三维超声脊柱侧弯评估设备 主要研究员:智龄研究院院长、生物医学工程讲座教授、梁显利生物医学工程教授郑永平教授 项目:用于为行动不便人士缓解忧郁的「数字漫步」 主要研究员:智能可穿戴系统研究院及精神健康研究中心成员、护理学院助理教授李妍教授 项目:用于癌症成像和治疗虚拟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主要研究员:智能可穿戴系统研究院及智龄研究院管理委员会成员、医疗科技及信息学系系主任兼教授蔡璟教授 项目:智云行健步仪 主要研究员:智龄研究院及体育科技研究院成员、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副教授胡晓翎教授 项目:针对认知障碍症照顾者的电子阅读疗法应用程序 主要研究员:智龄研究院成员、护理学院助理教授王珊珊教授     网上报导: 明报 - https://polyu.me/3Hx7QQ8 中新社 - https://polyu.me/3FLvmIz 凤凰网 - https://polyu.me/43UASkk 东方财富 - https://polyu.me/3FDdsI4 网易 - https://polyu.me/4kv6KD0 新浪 - https://polyu.me/45Rgu5Y 今日头条 - https://polyu.me/4kOx4b0  

2025年6月7日

宣传

RILS study got ITF grant 2000 x 1050 pxSC

土地及空间研究院以尖端地理空间技术揭示马六甲文化遗产

由土地及空间研究院成员、土地测量及地理信息学系副系主任(教学)及教授赖纬乐教授领导的「揭示和发现遗失的古代文化遗产:推广21世纪地理空间技术」项目,获香港创新科技署创新及科技基金「一般支持计划」拨款约港币322万元。 该项为期两年的项目与香港浸会大学以及本地业余战争历史学家合作进行,旨在利用先进地理空间技术,发掘并记录香港隐密的历史遗迹。团队运用空间对位及测绘技术、航空及地面雷射扫描、地貌分析科技等技术,对埋藏于地下的战时遗物与古迹的进行图像采集,让这些失而复得的历史遗迹重现眼前。 为推动小区参与STEAM(科学、科技、工程、艺术及数学)教育,团队将筹办一系列公众活动,包括香港战争遗址和历史文化古迹实地考察、STEAM主题研讨会和讲座、互动工作坊,以及沉浸式展览等。团队亦积极与政府部门、大学、业界伙伴、科学杂志、非牟利机构和本地村民等多方合作,推动公众教育及推广地理空间技术在发掘香港隐藏历史的应用。 2025年5月,团队更扩大考察范围至马来西亚马六甲,并于当地对圣地亚哥城门和圣保罗教堂进行三维扫描及测绘。团队结合数码化旧地图和扫描及测绘技术,发现了埋藏已久的殖民地时期防御城墙遗迹。团队更计划将考察行动扩展至马来西亚其他地区和印度尼西亚等。   新闻稿:https://www.polyu.edu.hk/tc/media/media-releases/2025/0604_polyu-study-uncovering-hong-kong-s-hidden-history-with-cutting-edge-geospatial-technologies/ 网上报导: HK01 - https://polyu.me/4mNd5LL 巴士的报 - https://polyu.me/4ktud7O 点新闻 - https://polyu.me/4ksFCEP 香港新闻社- https://polyu.me/4kR8y9a 香港经济日报 - https://polyu.me/45eqdTL (subscription required) 紫荆杂志社 - https://polyu.me/43Jt84w

2025年6月4日

资助与捐赠

ISSUE 14  June 2025 2000 x 1050 pxSC

PAIR 通讯 · 第 14期 · 2025年6月号现已出版

我们很高兴推出最新一期的《PAIR通讯》! 知识转移是研究发展及影响力的基础。本院第14期通讯刊载了高等研究院近期的知识交流和技术转移活动,当中包括本院今年度的国际顾问委员会会议、首届研究与创新公共论坛、多项重大活动,以及在植物营养素研究、药物开发和剩食升级再造方面的外界合作。 互补合力对于释放大学的科研影响力至关重要。今期「封面故事」辑录了三位知名学者对于各种科研合作的看法。本院高级院士、普林斯顿大学 Iain McCULLOCH 教授阐述了灵活应变、协作文化对于科研成果转化和商品化的重要性。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牛津大学崔占峰教授探讨了全球大学加强与中国进行科研合作的趋势。未来服装纺织科技研究中心主任范金土教授分享了理大透过转化纺织技术研究推动中国纺织时尚产业发展方面的最新进展。 「科研成果」和「人物」部分报导了本院研究员在铁电体、健康、能源、气象水文学、电子计算、水力学和环境工程领域的最新突破和成就。我们最新一集的《PAIR 科研成果》影片专辑介绍了本院研究员开发的新型「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系统」,该系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塑料原材料,从而促进实现碳中和。 请即阅读,获知更多有关高等研究院的最新发展!   PAIR 通讯 · 第 14期:https://www.polyu.edu.hk/pair/publications/issue-14/

2025年5月30日

宣传

20250528 PolyU hosts the inaugural Master Lecture (1)

理大举办首场名师讲堂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教授分享抗击大流行的医学创新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医疗科技及信息学系、理大高等研究院联同理大人工智能高等研究院今日举办首场理大名师讲堂,邀得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感染与健康研究院院长张文宏教授担任主题讲者,以「传染病演变与人类科技的博奕」为主题,分享医学创新和技术如何在下一场大流行爆发前,快速预判并抗衡传染病演变带来的挑战。活动吸引近450名理大师生、校友、医疗健康业界及公众人士参与。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感谢张教授亲临分享他在传染病防控领域的深刻见解,让参与者获益良多,并表示:「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理大研究团队开发的病毒基因组监测系统成为特区政府精准防控的重要工具。近年理大积极推动交叉学科创新研究,通过理大高等研究院及其他研究平台,于人工智能(AI)和医疗健康等多个前沿领域开展深入研究。理大已就筹建香港第三所医学院向政府提交一份具前瞻性与创新性的建议书,期望发挥大学在医疗科学、医工结合及AI赋能医学方面的雄厚实力,培育具社会责任感和精通创新科技的新一代医护人才。」 张文宏教授为国际知名传染病控制专家,专注于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治和防控工作,兼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感染与免疫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更获理大聘任为医疗科技及信息学系荣誉教授,亦是理大筹建第三所医学院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张教授在中国传染病学领域举足轻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展现出卓越专业能力,曾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及「国家卫建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并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等科技成果奖。 会上,张教授分享了传染病的起源与演变、大流行爆发期间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和挑战,以及如何利用医学创新技术预测和抗衡下一次大流行的爆发。张教授表示,传染病以难以预测的模式不断演变,其形态的持续重塑挑战着医学界预判下一种危险变体的能力。尽管医学研究人员通过严谨的科研流程系统性开发疫苗和疗法,致病微生物仍可通过随机突变快速适应,绕开精密的防御机制。 张教授续指,接种疫苗能有效减低感染后的重症率和死亡率,但小区中的隐形传播链和变异病毒株的出现,会减弱疫苗提供的防疫力。新型疫苗的研发将有助全球更有效应对及预防潜在的新疫情及传染病流行。实现群体免疫和疫苗大规模生产化、改善治疗方案,以及开发可用于检测、应对和遏制未来传染病威胁的工具和方法等都是应对下一次大流行的关键。 理大人工智能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杨红霞教授及医疗科技及信息学系教授萧杰恒教授随后主持问答环节,张教授与在场人士深入交流,为与者会带来启发。 网上报导: Now TV - https://polyu.me/4kkxWo0 商业电台 - https://polyu.me/44YCXhk 香港商报 - https://polyu.me/4kJRxhj 雅虎香港 - https://polyu.me/4jpXa35 Line Today - https://polyu.me/453bLOx 东方日报 - https://polyu.me/4mN7GV6 明报 - https://polyu.me/3Z8Kmqz 信报 - https://polyu.me/4kJj0zt 大公报 - https://polyu.me/3T1LGbc 文汇报 - https://polyu.me/4jzyULL 香港商报 - https://polyu.me/4jtxuT6 HK01 - https://polyu.me/3HlACmM 点新闻 - https://polyu.me/3HgmWJQ 橙新闻 - https://polyu.me/45ocytB 紫荆杂志社 - https://polyu.me/3SwSzBe Line Today - https://polyu.me/3HgVxrd 环球网 - https://polyu.me/4khGr36 凤凰网 - https://polyu.me/4dGdgEi 天天要闻 - https://polyu.me/3HnWkqa  

2025年5月28日

宣传

20250528_PolyU research reveals rising soil nitrous acid emissions driven by climate_SC

理大研究揭示化肥及气候变化 导致土壤亚硝酸排放上升 加剧全球臭氧污染

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院成员、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大气环境讲座教授王韬教授带领团队进行的一项研究揭示,土壤亚硝酸(HONO)排放是导致臭氧浓度上升的重要原因,并会对植被带来负面影响。 研究团队分析了1980至2016年间全球土壤亚硝酸排放数据。研究指出,全球土壤亚硝酸排放量从1980年的9.4 太克氮(Tg N)升至2016年的11.5 太克氮。团队利用化学气候模型仿真这些排放对大气成分的影响,发现全球表面臭氧浓度会因此每年平均上升2.5%,局部区域的增幅更高达29%。团队亦指出,土壤亚硝酸排放受氮肥使用及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含量等气候因素的共同影响,排放量因而有明显的季候性及地域性差异。 研究通过将多项变量,包括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等气候因素以及肥料类型及施用量纳入参数化方案,成功建立了全面的数据集。针对微生物活动、土地利用及土壤质地等难以量化的因素,团队基于相应土壤样本的纬度、经度和土地利用数据应用不同的参数。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阅读全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57161-6(只供英文) 新闻稿:https://polyu.me/4dB8NCN 网上报导: 大公报 - https://polyu.me/3HbRc8x Tech and Science Post - https://polyu.me/3Sp8bXq 中国评论通讯社 - https://polyu.me/4khPQry  

2025年5月28日

研究成果

20250527 PolyU participates in Asia Summit on Global Health_1

理大参与亚洲医疗健康高峰论坛 展示医疗健康科技创新发明科研成果

人口老化和慢性疾病病患率上升,令全球医疗需求持续增加。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学者丶初创公司和科研团队於5月26及27日参与於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亚洲医疗健康高峰论坛,与来自全球医疗衞生领域的业界专家代表分享真知灼见,并展示大学在医疗健康科技创新发明的科研成果。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表示:「理大一直凝聚人工智能丶医疗和公共衞生及工程学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科研力量,发挥医工结合和人工智能赋能医学的独特优势,开发创新解决方案,配合社会发展需求。作为创新创业的先驱,理大致力培育初创企业与推动科研成果商品化,为社会乃至全球人类的福祉作出贡献。」 理大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丶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系统生物学与人工智能学讲座教授丶杰出创科学人章伟雄教授参与以「如何利用数据化医疗重塑病人旅程」为主题的专题讨论环节,与业界共同探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优化患者健康护理流程中的创新应用和发展前景。章教授指,医疗数据对科研人员尤其重要,长远而言需要各持分者相互协作,共同推进医疗研究和创新。 此外,理大七家初创公司丶三队科研团队及InnoHK眼视觉研究中心分别於「InnoHealth Showcase」及展览专区,展示大学医疗健康科技创新发明的研究和技术成果,涵盖医药与治疗丶智能医疗丶医疗器械与诊断,及社区健康与保健等前沿创新,突显理大在相关领域的优势。 理大积极推动创新创业,透过其独有的PolyVentures初创生态系统培育初创企业,让这些初创在各个发展阶段,从教育丶研发构思,到孵化丶加速和融资,都得到全面的支持。至今已培育近600间初创企业,当中包括两间上市公司丶三间独角兽企业及26间小马企业。 网上报导: 文汇网 - https://polyu.me/43iuswc

2025年5月27日

宣传

20250527_Two PAIR members receive PolyU Young Innovative Researcher_SC

两位理大高等研究院成员获颁理大2025年度「青年创新研究者奖 」

热烈恭贺以下两位理大高等研究院新晋之星荣获理大2025 年度「青年创新研究者奖」! 此奖项为35 岁以下的理大研究人员而设,旨在表彰其研究展现出原创性,推动科技进步,及为应对全球挑战提供变革性创新解决方案。每位得奖者将获发50万港元的研究经费资助和2万港元的个人现金奖励,以鼓励他们继续发展创新且具影响力的研究。 得奖者 学系及职位 高等研究院辖下单位 重点研究领域 林婉瑜教授 数据科学及人工智能学系及电子计算学系助理教授   人工智能物联网研究院成员 用于晶体材料设计的可解释性深度学习计算框架 陶勇博士 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研究助理教授   碳中和资源工程研究中心成员 面向可持续未来的二氧化碳矿化和废弃混凝土再利用技术  

2025年5月27日

荣誉及成就

20250523_RCTFF and RI-IWEAR co-host The Fiber Society 2025 Spring_SC

未来服装纺织科技研究中心与智能可穿戴系统研究院合办「美国纤维学会2025春季国际学术会议」

「美国纤维学会2025春季会议」于2025年5月21日至23日在理大校园圆满举行。本次会议由多个理大单位包括时装及纺织学院、未来服装纺织科技研究中心、智能可穿戴系统研究院、纤维创新与可持续材料联合研究中心及理大兴国技术创新研究院合办。未来服装纺织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智能可穿戴系统研究院成员寿大华教授为会议筹委会主席。大会以「未来纤维——健康、智能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汇聚约2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学者、专家和业界代表参与,共发表了200份高水平学术报告,聚焦纤维科学领域的最新突破。 美国纤维学会创立于1941年,致力于推进与纤维、纤维产品和纤维材料相关的知识。其会员涵盖纺织化学、纤维物理及纤维工程技术等交叉领域专家学者。

2025年5月23日

学者动向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