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最新消息

PROFQI4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當選國際人腦圖譜學會主席並在年會上發表主題演講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主任、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教授、傑出創科學人仇安琪教授,獲選為國際人腦圖譜學會(Organisation for Human Brain Mapping, OHBM)主席。該組織致力於運用神經影像學促進對人類大腦結構及功能的理解。 國際人腦圖譜學會年會是國際腦科學領域最具權威和影響⼒的學術會議之⼀,每年吸引數千名來⾃全球著名學府和研究機構的腦圖譜及相關交叉領域專家學者齊聚⼀堂,包括⼼理學、⽣物學、認知神經科學界的學者和優秀學⽣代表,共同探討交流⼈類腦功能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仇教授於此年會上發表主題演講,吸引逾2200名與會者參與。 在她的演講《胎兒對母親精神壓力的編程:對早期大腦發展和精神健康的影響》中,仇教授探討了母親於懷孕期間的壓力如何影響胎兒大腦發展,並增加胎兒未來精神健康問題的風險。 仇教授重點介紹了其縱向研究中對母親精神健康與兒童發展之間的關係,以及遺傳和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她還介紹了其團隊在利用人工智慧開發早期識別心理健康風險模型方面的進展,並討論了增強兒童心理韌性的干預策略。

2025年7月30日

榮譽及成就

PolyU research reveals sustained obesity may accelerate brain ageing

理大研究發現持續肥胖加速大腦退化

肥胖已成為全球日益普遍的問題,探索其相關的神經機制以及對大腦與認知健康的影響非常重要。然而,肥胖對大腦的影響十分複雜,且分多個層次。為了深入剖析這一問題,香港理工大學(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教授、傑出創科學人教授仇安琪教授開展了一項創新研究,以加深我們對肥胖相關之神經機制的理解,以及其對成人認知健康的影響。

2025年7月10日

研究

20250623Prof Sonata YAU writes in Ming Pao on link between sarcopenia and depression 2000 x 1050 px

邱淑瑜教授於《明報》撰文談肌少症與抑鬱症關聯

香港理工大學精神健康研究中心成員、康復治療科學系副教授邱淑瑜近日於《明報》撰文,探討肌少症(俗稱「肌肉流失」)與抑鬱症的關聯,闡釋兩者之間存在密切的雙向影響。 她於文中提到,本港約有一成長者受抑鬱症困擾,而多項大型研究已顯示肌少症患者比一般人群有較高患上抑鬱症的風險。中國一項長達八年的追蹤研究發現,肌少症與抑鬱症呈雙向互動關係:肌少症患者罹患抑鬱症的風險大增约70%,而抑鬱症患者的肌少症風險則提高50%,形成惡性循環。 邱教授強調,恆常運動、均衡營養及規律生活有助改善狀況。她建議大眾按自身體能狀況,定期進行以下兩類運動,以預防及逆轉「肌少抑鬱」的雙重困擾: 阻力訓練(如啞鈴、彈力帶、深蹲):可增加肌細胞的蛋白合成,提升肌力與肌肉質量;及促進大腦神經可塑性,改善抑鬱症狀並,短期內可見抗抑鬱效果; 帶氧運動(如快步行、踩單車、游泳):可維持肌肉粒線體功能,減少蛋白質分解,有助對抗肌少症;及促進腦部血流,提升腦部分泌血清素及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有助改善情緒。 網上報導: 明報 - https://polyu.me/3HTksBg  

2025年7月4日

媒體報導

2025 Best Scientists by ResearchcomMHRC 2000 x 1048 px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成員入選Research.com「2025年度全球頂尖科學家」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十二位成員,分別於其各自研究領域獲權威學術研究平台Research.com評選為「2025年度全球頂尖科學家」,當中包括計算機科學、醫學、神經科學、心理學、以及社會科學與人文學多個學科領域。 該名單是根據學者於其學術領域的D指數(Discipline H-index)編制而成,其中包括論文發表及被引用指標。研究中心成員獲國際肯定,足見他們在所屬領域的傑出貢獻以及其研究對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影響力。 *根據Research.com第四版排名榜單 *按學科領域及學者姓氏的英文字母排列 世界排名 國家排名 中心成員 D指數 引用次數 出版物 學科領域 1504 185(中國) 秦璟教授 72 19,492 316 計算機科學 716 79(英國) Keith HAWTON教授 158 85,107 724 醫學 7181 121(中國) Georg KRANZ 教授 38 4,729 173 神經科學 3954 52(中國) 仇安琪教授 54 10,038 206 神經科學 2758 35(中國) 余其殷教授 63 15,473 186 神經科學 10011 99(中國) 區美蘭博士 30 2,879 106 心理學 9782 5062(美國) 蔡華儉教授 30 6,185 107 心理學 8737 82(中國) 陳曉華教授 34 5,092 83 心理學 137 82(美國) Patrick CORRIGAN教授 130 78,129 589 心理學 2740 23(中國) 岑浩強教授 62 15,108 366 心理學 3840 35(中國) 麥穎思教授 54 11,382 213 心理學 49 1(中國) 葉兆輝教授 104 180,365 557 社會科學與人文學    

2025年6月12日

榮譽及成就

Prof Hector TsangE Breathing APP2000 x 1048 px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獲得鵬程慈善基金捐贈 開發手機應用程式助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

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講座教授兼精神健康研究中心共同創辦人曾永康教授,獲鵬程慈善基金慷慨捐贈,開展「以E-Breathing手機應用程式舒緩青少年情緒困擾」的研究項目。該項目為期兩年,旨在設計一套以手機為本的干預方法,以便及早識別面臨較高情緒困擾風險的本港青少年。 應用程式利用生態瞬間評估(EMA)來監測青少年的心理症狀和支援需要,當用家的負面情緒分數較高時,程式會提醒用家進行慢節奏呼吸練習。研究將招募148名參與者進行隨機對照試驗,並評估程式在改善用家情緒方面的效用。

2025年6月12日

資助與捐贈

DOMHRC1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當選「亞洲50大女性科技領袖」 推進心理健康與腦科學研究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主任、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教授、傑出創科學人教授仇安琪教授,獲評為2025年「亞洲50大女性科技領袖」之一。該獎項肯定了仇教授在神經影像學和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多方面的卓越貢獻,推動了心理健康與腦發展研究。 仇教授領導並開展多項結合先進神經影像和計算技術的開創性項目,顯著推進了大腦早期發展研究。她的創新方法揭示了母親懷孕期間情緒會顯著影響胎兒大腦發育,提供了重要見解,並促成了產前心理健康篩查的革新。此外,她還開創了一種非侵入性影像方法,提高了兒科磁力共振掃描的安全性,為該領域樹立了新標準。 另外,仇教授亦開展了一項創新研究,深入探討肥胖相關之神經機制,以及其對成人認知健康的影響。該研究強調通過多元方法對肥胖進行長期監測和管理的臨床重要性。研究揭示了一套明確、漸進且與肥胖相關的大腦退化模式,指出持續肥胖可能加速大腦退化的進程。 除了專業成就外,這一獎項也表彰了仇教授的卓越領導能力。她是一位敬業的導師,以自身的影響力激勵STEM領域的女性,並致力於培養下一代女性科技領袖。 亞洲女性科技領袖獎(AWTLA)近日在新加坡舉行,其頒發的「亞洲50大女性科技領袖」旨在表彰推動科技創新、帶領研究、以專業知識和卓越營運管理複雜科技專案的女性。 更多關於仇教授的科研成果︰ 理大研究發現持續肥胖加速大腦退化 理大學者研究證實懷孕母親正向心理健康影響兒童大腦發展

2025年6月9日

榮譽及成就

Jockey Club - CCare Programme Closing Ceremony cum Sharing Session_v1

賽馬會「樂在照顧」計劃圓滿結束

香港理工大學於2025年3月19日舉辦「賽馬會『樂在照顧』計劃」閉幕典禮暨分享會。該項為期三年的計劃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康復治療科學系主辦,旨在透過開發結合了照顧者風險與需求評估工具(CRNAT)的手機應用程式,助社福機構識別照顧者的風險水平及服務需求,並為他們配對合適的支援服務。 該套「樂在照顧」手機應用程式於2024年9月推出,至今有九間參與機構合共175名照顧者受惠。參與計劃的非牟利機構包括:聖雅各福群會、香港耀能協會、扶康會、香港唐氏綜合症協會、協康會、新生精神康復會、匡智會、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以及香港傷健協會。 活動獲多位精神健康專家蒞臨出席,包括計劃首席研究員、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講座教授兼精神健康研究中心共同創辦人曾永康教授;醫療及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社會及文化心理學講座教授兼時任精神健康研究中心暫任總監陳曉華教授;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總經理(豐盛耆年及長者服務、健康社區)列浩然先生;以及九間參與機構代表。 活動由列先生致辭揭開序幕,肯定了計劃對推動照顧者支援的貢獻。隨後,曾永康教授概述了評估工具的應用成果,而參與機構代表則分享了他們如何受惠於應用程式,為照顧者進行風險評估及服務配對。在活動上播出的致謝短片中,參與計劃的照顧者亦分享了使用應用程式的經驗,並感謝計劃及服務機構的及時支援。 計劃研發的手機應用程式不僅能系統性地識別照顧者的各項需求及潛在風險,更能精準配對他們到適切服務,其評估成效亦通過了實證研究的驗證。未來,理大團隊期望能進一步整合應用程式的人工智能功能,優化風險預測、服務推薦及用戶體驗。團隊亦希望與更多機構合作,擴展CRNAT的覆蓋範圍及使用率,鞏固其在香港照顧者支援服務中的角色。  

2025年5月28日

學者動向

MotherCare APPProf Jessie Lin20250512 2000 x 1050 px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成員獲醫療衞生研究基金資助 評估手機應用程式於促進產後抑鬱早期檢測和干預的效用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成員、康復治療科學系助理教授林晶霞教授,獲香港特區政府醫務衞生局的醫療衞生研究基金資助近50萬港元,開展「利用生態瞬間評估(EMA)與干預,提升產後抑鬱的臨床護理:『關懷母親』手機應用程式的可行性隨機對照試驗」研究項目。該應用程式由理大研究團隊設計,可根據患產後抑鬱母親的情緒狀態,提供個人化、實時和「正念為本」的生態瞬時干預(EMI)。 這項評估研究將招募40名參與者進行為期三個月的隨機對照試驗,評估「關懷母親」手機應用程式的易用性和用家接受度,以及參與者對干預的依從性和她們在情緒和情緒調節方面的改善。此項研究對於香港及其他地區在產後抑鬱的早期檢測和干預方面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2025年5月12日

資助與捐贈

Prof QIU Anqi appointed as Director of Mental Health Research Centre 2000 x 1050 px

仇安琪教授獲委任為精神健康研究中心主任

我們欣然宣佈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教授仇安琪獲委任為香港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轄下精神健康研究中心主任,任期由2025年5月1日起生效。 仇教授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傑出創科學人計劃」授予「全球創科學人」名銜。她亦為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客座教授。其過往職務包括:新加坡國立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副系主任(研究及企業發展)、新國大蘇州研究院生物醫學工程創新中心主任,以及該校尤索夫宿舍舍監。 仇教授專於計算分析領域,致力探究人類生命週期存在健康差距的根源。其團隊開發基於深度學習的醫療數據分析技術,可用於與疾病表型、神經影像及基因組學等相關的多種複雜醫療數據。研究成果屢獲發表於多本權威期刊,包括《自然》、《自然神經科學》、《自然心理健康》、《美國精神醫學期刊》、《生物精神醫學》、《IEEE醫學影像匯刊》及《醫學影像分析》等。 仇教授近日獲選為國際人腦圖譜學會主席,該組織致力以神經影像學促進對人類大腦結構及功能的理解。 中心在此由衷感謝醫療及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及社會及文化心理學講座教授及本中心前任暫任主任陳曉華教授過往的貢獻,並熱烈歡迎仇教授引領中心邁向新高度。  

2025年5月1日

宣傳

Event Recap of DLS by Prof SO Kwokfai on 17 April 2025 2000 x 1050 pxEN

蘇國輝教授於理大高等硏究院傑出學人講座分享促進精神健康的生活模式干預

中國廣州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院長蘇國輝教授,於2025年4月17日在理大校園主講第37場理大高等研究院傑出學人講座,講題為「精神健康與生活模式干預」。講座吸引約100名現場參加者,以及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超過13,300名線上觀眾通過嗶哩嗶哩、微信、微博和YouTube等多個社交媒體平台觀看直播。 講座由理大高等研究院副院長章偉雄教授致歡迎辭揭開序幕,其後由理大副校長(教學)黃國賢教授介紹講者。蘇教授在演講開始時強調疾病預防對保障人類健康的重要性。他指出,經濟迅速發展、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社會競爭加劇等因素,令精神健康問題、慢性疾病、亞健康問題和老年疾病越趨普遍。 蘇教授闡述了多種神經病理學機制,例如單胺類神經遞質、神經迴路和神經膠質細胞。除了這些中樞性因子外,他還探討了糖皮質激素等循環激素如何對精神功能產生深遠影響,顯示著外周組織與中樞神經系統核團之間相互影響。 此外,蘇教授強調了光療法的抗抑鬱功效,並特別指出丘腦連結核能介導此類治療對空間記憶增強的作用。蘇教授還引用研究結果,證明預防性服用糖肽可以減輕抑鬱症症狀及傳統治療藥物對身體的副作用。 最後,蘇教授強調醫療體系的重心應從治療轉向預防疾病,並提倡定期運動、光療法和服用枸杞糖肽補充劑等生活方式干預策略作為有效的預防措施。 緊接的問答環節由時任暫任精神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兼醫療及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陳曉華教授主持,參加者與蘇教授就專題報告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探討。 按此重溫。

2025年4月18日

研究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