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與香港城鄉可持續發展促進會合辦「北都未來論壇」 聚焦北部都會區城鄉共融及社區共建

2025年7月8日

活動 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

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與香港城鄉可持續發展促進會合辦的「北都未來論壇」今日圓滿舉行,匯聚一眾政府官員、本地及內地學者、社創領袖、業界專家及企業代表,共同探討在北都推動城鄉共融及社區共建。

論壇吸引近500位來自不同界別的參加者,就實現北都的可持續發展願景提出創新政策建議及實踐方案。

理大暫任副校長(校園發展及設施管理)及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總監凌嘉勤教授表示,理大可配合政府及早探討如何採取行動保育北都的寶貴生態和文化遺產資源。

香港特別行政區發展局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主任丘卓恒先生在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表示政府致力在北都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新都會。

另一主題演講嘉賓為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院長及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王亞華教授,他強調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堅持優先發展農業及農村。


政府全速推進北部都會區(北都)的發展,區內居住及工作人口將快速增長,帶來全新的社區面貌及民生需求。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與香港城鄉可持續發展促進會今日合辦「北都未來論壇」匯聚來自不同界別的持份者,共同探討在北都推動城鄉共融及社區共建,以應對區內未來的多元需求及實現北都的可持續發展願景。

論壇由香港特別行政區發展局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主任丘卓恒先生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院長及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王亞華教授擔任主題演講嘉賓,並邀得香港特別行政區土木工程拓展署署長方學誠先生聯同多位本地及內地學者、社創領袖、業界專家及企業代表在分享環節及圓桌討論中進行多元對話,提出創新政策建議及實踐方案。

理大暫任副校長(校園發展及設施管理)及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總監凌嘉勤教授致歡迎辭時表示:「政府努力推動北都發展,現正聚焦在整合土地、提供基礎設施、興建房屋和創造高科技職位。作為學術機構,理大可配合政府及早探討如何採取行動保育北都的寶貴生態和文化遺產資源。數碼科技及人工智能的應用將為保育鄉村歷史和傳統文化開啟全新的可能性,促進城鄉共融,為北都居民帶來嶄新的生活體驗,造就富有特色及歸屬感的社區,豐富北都城鄉居民的文化生活。」

香港城鄉可持續發展促進會聯合發起人邢文威女士表示,在香港積極識變、應變、求變的當下,在北都城鄉融合的發展中,城鄉功能可互補互動。鄉村豐富的歷史、文化、生態價值將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北都作為香港最有潛力、最有空間的發展地帶,匯聚科技與文化,串聯歷史與現代,平衡發展與保育,兼顧創新與融合,承載著人們對香港未來最美好的想像。

丘卓恒先生主題演講聚焦於政府致力在北都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化新都會。他表示,北都在「基建先行」的策略下,融合優質生活環境、產業發展與文化休閒,建設高質量的區域合作新平台。北都將提供更多住房和社區設施,改善市民的生活質素,並重點發展不同產業,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促進更佳的職住平衡。同時,北都將實踐城鄉共融理念,糅合城市、鄉郊、文化與自然生態,打造綠色低碳生活圈,並利用邊境優勢,激發區域活力,推動深港兩地合作。

王亞華教授則以「中國內地鄉村振興策略與政策趨勢」為題發表主題演講。他指出農業及農村問題是中國邁向現代化的重大短板,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正旨在加快推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而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堅持優先發展農業及農村,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和政策體系,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

隨後是兩場分享及圓桌討論環節,主題圍繞「數字賦能鄉村振興與文化保育的經驗與倡議」及「文化賦能–香港粵劇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多位講者分別透過內地的鄉村振興政策及文化保育案例,探討以創新科技推動鄉村振興;以及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粵劇作切入點,剖析北都豐富的在地文化資源對凝聚城鄉社區的重要性。

方學誠先生指出為引領北都邁向可持續及城鄉共融發展,發展局、土木工程拓展署、規劃署和顧問團隊結合本地、內地及國際經驗,現正積極制定城鄉共融指引,闡明城鄉共融的概念和願景,並提出具體建議給政府部門及社會各界參考。城鄉共融強調跨界合作與村民參與,致力保育鄉村文化、提升鄉村生活質素與促進城鄉互動。政府會扮演促進者角色推動城鄉共融,與社會各界攜手,共同締造「融和共榮傳承」的美好未來。

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常務副總監林美華女士表示:「粵劇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着香港與大灣區共同的文化根源,是連結社區、促進文化認同感的重要元素,更能成為凝聚城鄉社區的重要黏合劑。我們倡議推動在北都成立『粵劇藝術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館』,將非遺融入日常生活,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充滿活力的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北都未來論壇」將定期透過社區共建、創意旅遊、創新經濟、跨代共融及兒童友善等重要議題,深入探討如何協調城鄉關係,以及推動公共空間與基礎設施的可持續規劃,並構建創新社會服務模式,塑造更具包容性與生命力的北都。

Photo 6

首場圓桌討論以「數字賦能–鄉村振興與文化保育的經驗與倡議」為主題,由凌嘉勤教授(右一)主持,講者包括(左起)紐卡素大學(新加坡)機械設計及製造工程系助理教授張俊杰博士、香港城鄉可持續發展促進會聯合發起人梁展培博士、五邑大學僑鄉文化與區域國別研究院「倉東計劃」發起人譚金花博士、王亞華教授、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助理教授及香港城鄉可持續發展促進會高級研究員舒全峰博士及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員及香港城鄉可持續發展促進會高級研究員戴瑤博士。

Photo 7

第二場圓桌討論以「文化賦能–香港粵劇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為主題,由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大學拓展及對外事務)及歷史系教授劉智鵬教授主持(右一)講者包括(左起)中樑建築設計有限公司董事歐中樑女士、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客座副教授阮兆輝教授、香港特別行政區土木工程拓展署署長方學誠先生及香港教育大學戲曲與非遺傳承中心副總監葉德平博士。

Photo 8

方學誠先生指,現正積極制定城鄉共融指引,給政府部門及社會各界參考。

Photo 9

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常務副總監林美華女士倡議在北都成立「粵劇藝術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館」,推動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完***

詳情查詢

李雪慧女士

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社區協作主任

詳情查詢

鄭秀賢女士

公共事務副經理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