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書寫的本質:表情達意的需要

        人有表情達意的需要。語言文字是人特有用以傳遞訊息、交流思想的工具,文字作為語言的記錄符號與書面形式,更打破傳意在時間、空間和果效的限制。書寫正正是透過文字,讓思想由內而外,由作者到讀者,經歷沉澱、深化、表達、傳遞、吸收、理解的過程。

個人化書寫與學術書寫

        這裡把個人化書寫與學術書寫相對而言。前者出於個人的需要或主觀的訴求,因應自身的狀況進行書寫,其中觀察方法、表述內容、審美情趣、評價角度,都「因人而異」。後者涉及專門的學科或學問,以求真的精神、理性與邏輯、系統的方法,對指定課題進行研究、論述,有特定的規範、標準與格式。

個人化書寫

學術書寫

性質

聚焦個人、呈現自我的書寫過程

以合乎學門規範的方式來理解、評估、反映、論證題,「帶有說服意圖的行為」 

角度

書寫者「主導」(相對主觀)

書寫者「撤離」、「隱藏」
(相對客觀)

內容

個人經歷或意見

富學術價值的人、物、事、
規律、現象、關係

語言

不限     

冷靜、嚴密、精練

 

示例:比較對讀

1. 個人化書寫

       曾經在美國大學初級漢語,學生所犯的錯誤往往讓追問這些錯誤到底是因為他們學習不勤,還是老師講解不詳,還是我們對這個語言了解不深。常常從學生的錯誤中而發現漢語語法中一些特別的規則和變化,一直是說母語的人不曾或不會察覺到的現象。也曾經就這些觀察,做過一些研究,1994年出版A Practical Chinese Grammar在國語和粵語之間、在現代粵語和早期粵語之間來回周旋,總覺得我們越研究、越發現自己所知極為有限。有時以為已經往前踏進一大步,結果又回到原點,從頭再來。學海無涯,古有明訓。但無涯之中,自己也漸漸學到如何靠自己的努力在學海中上下浮沉。有興奮的一刻,但更多的時候是懊惱失望。不屈不撓,學海明燈就是我們自己信心期望。(張洪年,2020,頁xx)

2. 學術書寫

        粵語的句末語氣詞非常豐富,而且使用頻率極高,在中國方言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現象。研究方言歷史語法的,因為口語材料難找,比較少注意語氣詞的表現和演變。本文選取一本十九世紀編寫的粵語教科書,對早期粵語語氣助詞的發展大概,作初步探討

        Cantonese Made Easy是英國人James Dyer Ball (1847-1919)編寫的一部粵語教材,前後四版,在香港出版。全書15課,每課32句,都是口語對話。課文分別用漢字和拼音寫成,另附英文翻譯。書中句子,70%以上都帶有句末助詞,以單句算,約五百條。書後附助詞表,開列七十多項。本文根據1888年版各句每字的實際記音英語對譯,並Ball提供的語法解釋,對當時語氣助詞的語音語用實況作比較全面的分析,並嘗試建立一個語氣助詞的語音架構。(張洪年,2020,頁284)

從自身出發  vs  第三者角度

個人觀感  vs  研究步驟

經歷、體會  vs  討論、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