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這個題目不適合你寫 
  • 範圍太大,3000字寫不完 
  • 太虛了, 不知你想討論甚麼 
  • 研究焦點模糊,其實你想寫甚麼 
  • 太貪心了,寫這麼多東西 
  • 老師,我想不到題目…… 

       許多同學撰寫論文時,一開始就會直接思考「題目」,想著「我要做什麼論文題目、什麼主題?」這其實是錯誤的。 

       我們要思考的,應是「我要研究什麼(what) 」,即論文的論述對象與指涉範圍,也就是所謂「研究方向」。 

 

1. 研究方向的確立 

       論文是研究的外延(文字),研究是論文的內涵。要寫出一篇好的論文, 就需要選擇一個的研究方向。 

      研究者首先應選擇一個較大的一般性領域,然後再從這領域中,選擇一個特定的題目來做研究。後面這個步驟是研究過程中最困難也是最重要的步驟,也是最不容易傳授……在這個步驟——看到一個問題的存在,而且有很好的機會對問題找到有意義的答案——創造力和天份是最重要的。」(Phillips Shively ,1974,頁22) 

       這是寫論文、做研究最難的一步。而借用「主客觀研究可行性評估」,可減少選錯研究方向的機會。 

 

2. 主觀研究可行性評估 

根據個人的性格、興趣和能力來評估甚麼類型的研究比較適合自己 

主觀研究可行性評估

性格 

好動、好靜…… 

興趣 

文、史、哲、理、電影、藝術、動漫…… 

能力 

語文、數學、理論、分析、整合、辯論……. 

      • 好靜的可選偏重大量閱讀/比較資料,或需長期觀察的研究; 
      • 好動的可選偏重大型實驗/實踐、長期實地考察的研究 

建議可製作一個個人能力評估多邊形圖(項目可自訂),分析自身能力的優點。 

圖片1

上圖顯示此人基本研究能力一般;閱讀能力較高,可能較擅長資料搜集及整理;欠團隊建構能力,不適合領導團體合作的大型研究;但溝通能力強,可勝任研究小組成員角色。研究方向可選一些着重資料整理、陳述的小型題目。 

 

3. 客觀研究可行性評估 

       根據現實條件,從研究時間、資源質量、資料獲取及所涉範圍四方面,評估可進行的哪些類型研究。 

客觀研究可行性評估 

研究時間 

一個學期、一年、十年、一生一世…… 

資源質量 

人力、資金、物資、技術支援…… 

資料獲取 

太多/太少;可/不可接觸;是否真的存在…… 

研究範圍 

科目要求 (會否偏題)、機構/社會是否容許…… 

      • 時間越長,資源越多,資料豐富且易得,那研究方向的設定便可較進,規模也可更大; 
      • 時間有限,資源不多,資料又缺乏難找,那便要選取較簡單的研究方向手。 

           以學期論文為例,時間約三個月,多為個人撰寫,資料多從網絡或學校圖書館獲取,故不宜找一些範圍大、理論複雜、或觀點太新穎的研究方向。

 

4. 特殊限制 

       除卻個人因素與研究本身的客觀條件外,在選擇研究方向時,還要考慮身處的社會因素限制。 

       不同的社會文化制度,涉及不同的法律、道德、風俗、宗教信仰以至政治光譜。我們在做研究時,凡觸及以上種種,都要特別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