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張維玲博士新書《從天書時代到古文運動:北宋前期的政治過程》

張維玲博士新書《從天書時代到古文運動:北宋前期的政治過程》


        張維玲博士,畢業於台灣大學歷史系,曾在哈佛大學東亞系、費正清中心擔任訪問學者。目前擔任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歷史及文化學系的助理教授。張博士的專長領域為宋代政治文化史以及晚唐至明初的地方社會史,特別關注福建莆陽地區的個案研究。她目前的研究項目,不僅與「南宋士人地方轉向」進行對話,還旨在為「宋元明轉折」課題做出貢獻。
 
        張博士的著作《從天書時代到古文運動:北宋前期的政治過程》以繁體字版本出版後,引起了廣泛關注,並收到多家出版社發出的簡體字版出版邀請。鑑於上海古籍出版社在宋代古文運動領域的高度專業性,張博士最終決定選擇其出版簡體字版。這本書不僅有學術價值,還適合廣大讀者閱讀。書中通過梳理北宋前期的政治過程,分析宋代古文運動的歷史脈絡,從而為讀者展示了天書運動,以及人們較少關注的方面。
 
        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探討1008至1033年的「天書時代」,分析宋真宗與徐鉉後學如何將漢唐經學、讖綸學融合。下篇則聚焦宋仁宗朝的古文運動,探討其如何在批判「天書時代」的政治文化中誕生。書中指出,天書時代是趙宋君臣對漢唐君主「太平」想像的總結性重組,而其在宋仁宗朝的破產,則意味著士大夫群體對漢唐儒學政治理念的反省甚至放棄。
 
        在自序中,張博士提到,這本書反思了兩個傳統的典範敘事:一是解釋宋真宗朝天書封禪事件的「城下之盟」故事;二是解釋北宋前期古文運動的三階段框架。這兩個敘事並非當代學者的發明,而是在北宋仁宗時便形成。
 
        書中還提到,宋真宗時代的天書、封禪、西祀等作為,並非創新,而是基於漢唐儒家經典的詮釋和對太平盛世的期待。而緊隨其後的古文運動,是真、仁之際,不同士大夫群體對天書時代的反省與批判。「因此,他們批評的也就不僅是針對真宗的天書時代,同時也是對漢唐經典詮釋與政治文化的深刻批判與反省。這些士大夫群體,不僅包含范仲淹及其政治支持者,也包含他們的政敵。拙著之所以給後者較多的關注,是因為他們在仁宗統治前期的重要性,不在范仲淹與歐陽修等人之下。」

        張維玲從2016年開始從事地方史的研究,以福建莆陽(介於福州與泉州之間)為研究區域,這是一個誕生了蔡襄、蔡京的地方。目前在《新史學》、《漢學研究》、Journal of Song Yuan Studies等期刊發表了若干篇論文,未來希望能寫成一本英文專書。探究的課題包括地方學術與理學的關係、地方政府與地方士人、地方社會的關係,以及中央政府與地方士人的長期互動。
 
        感謝您對張維玲博士新書《從天書時代到古文運動:北宋前期的政治過程》的關注。本書現已在博客來等網站上架,歡迎選購。
 


研究部門 中國歷史及文化學系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