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理大举办首场名师讲堂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教授分享抗击大流行的医学创新

2025年5月28日

活动 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理大高等研究院及理大人工智能高等研究院

理大举办首场名师讲堂,主题为「传染病演变与人类科技的博奕」,由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復旦大学感染与健康研究院院长张文宏教授(右五)担任主题讲者。图为张教授与理大代表合照,包括校长滕锦光教授(左五)丶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右四)丶高等研究院院长陈清焰教授(左四)丶人工智能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杨红霞教授(右三)丶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系主任蔡璟教授(左三)丶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章伟雄教授(左二)丶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教授萧杰恒教授(右二)丶视觉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何明光教授(右一),以及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向东教授(左一)。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丶复旦大学感染与健康研究院院长张文宏教授分享医学创新和技术如何在下一场大流行爆发前,快速预判并抗衡传染病演变带来的挑战。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致辞时表示,理大积极推动交叉学科创新研究,於人工智能和医疗健康等多个前沿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并感谢张教授亲临分享,让参与者获益良多。

理大人工智能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杨红霞教授(中)及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教授萧杰恒教授(右)主持问答环节,张文宏教授(左)与在场人士深入交流。

活动吸引近450名理大师生丶校友丶医疗健康业界及公众人士参与。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丶理大高等研究院联同理大人工智能高等研究院今日举办首场理大名师讲堂,邀得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丶复旦大学感染与健康研究院院长张文宏教授担任主题讲者,以「传染病演变与人类科技的博奕」为主题,分享医学创新和技术如何在下一场大流行爆发前,快速预判并抗衡传染病演变带来的挑战。活动吸引近450名理大师生丶校友丶医疗健康业界及公众人士参与。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感谢张教授亲临分享他在传染病防控领域的深刻见解,让参与者获益良多,并表示:「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理大研究团队开发的病毒基因组监测系统成为特区政府精准防控的重要工具。近年理大积极推动交叉学科创新研究,通过理大高等研究院及其他研究平台,於人工智能(AI)和医疗健康等多个前沿领域开展深入研究。理大已就筹建香港第三所医学院向政府提交一份具前瞻性与创新性的建议书,期望发挥大学在医疗科学丶医工结合及AI赋能医学方面的雄厚实力,培育具社会责任感和精通创新科技的新一代医护人才。」

张文宏教授为国际知名传染病控制专家,专注於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治和防控工作,兼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丶上海感染与免疫科技创新中心主任丶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更获理大聘任为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荣誉教授,亦是理大筹建第三所医学院专家谘询委员会成员。张教授在中国传染病学领域举足轻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展现出卓越专业能力,曾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及「国建委突出贡献中青年荣誉称号并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等科技成果奖。

会上,张教授分享了传染病的起源与演变丶大流行爆发期间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和挑战,以及如何利用医学创新技术预测和抗衡下一次大流行的爆发。张教授表示,传染病以难以预测的模式不断演变,其形态的持续重塑挑战着医学界预判下一种危险变体的能力。尽管医学研究人员通过严谨的科研流程系统性开发疫苗和疗法,致病微生物仍可通过随机突变快速适应,绕开精密的防御机制。

张教授续指,接种疫苗能有效减低感染後的重症率和死亡率,但社区中的隐形传播链和变异病毒株的出现,会减弱疫苗提供的防疫力。新型疫苗的研发将有助全球更有效应对及预防潜在的新疫情及传染病流行。实现群体免疫和疫苗大规模生产化丶改善治疗方案,以及开发可用於检测丶应对和遏制未来传染病威胁的工具和方法等都是应对下一次大流行的关键。

理大人工智能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杨红霞教授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教授萧杰恒教授随後主持问答环节,张教授与在场人士深入交流,为与者会带来启发。

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右)颁授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荣誉教授聘任证书予张文宏教授(左)。

******

详情查询

冯秀芳女士

公共事务经理

详情查询

吕文蕙女士

公共事务高级经理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