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最新消息

20250910Event Recap of PAIR Seminar by Prof HUANG Yonggang 2000 x 1050 pxTC

解鎖患者護理及其他關鍵產業的潛在應用:黃永剛教授分享生物彈性微型機械的最新發展

人體皮膚內多樣化的機械感受器,為訊息傳遞與感知觸發提供了多功能的工程介面,具有在患者護理及其他關鍵產業中廣泛應用的潛力。然而,針對這些傳入單元進行多感官且精準的刺激,仍然面臨重大挑戰,尤其是在需於全身自適應運作的可穿戴、可程式化系統方面。 美國西北大學機械工程、土木與環境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系Jan and Marcia Achenbach講座教授及理大高等研究院國際顧問委員會主席黃永剛教授,於2025年9月10日在理大高等研究院講座中,以「基於生物彈性狀態恢復的觸覺感官替代」為題,分享了生物彈性機械感受器的最新發展。此次講座吸引了超過120位現場參加者,並有超過16,700名線上觀眾透過多個社交媒體平台同步收看。 黃教授在演講伊始,介紹了一種微型動機械裝置,當其與皮膚作為彈性儲能元件結合時,能支援雙穩態、自感知的變形模式。透過針對特定類型的機械感受器作為不同程式化感官反應的基礎,這一觸覺單元能夠傳遞動態及靜態刺激,並可施加為法向或剪切力。 隨後,黃教授進一步闡述了一系列系統性的實驗與理論研究,建立了針對人體皮膚機械性質自然解剖變異下,低能耗運作的基礎原理與實用標準。一種無線、貼合皮膚的觸覺介面,整合了這些雙穩態換能器陣列,作為高密度通道,可呈現來自智慧型手機3D掃描及慣性感測器的輸入。該系統的展示包括為視覺及本體感覺受損患者設計的感官替代,旨在提升其生活品質。 緊接的問答環節由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及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成員﹑機械工程學系副教授姚海民主持,現場觀眾與黃教授展開了富有成效的討論。為感謝黃教授對理大高等研究院的鼎力支持及其學術成果分享,理大高等硏究院院長陳清焰教授特別給他致贈紀念牌匾,以表謝意。 黃教授現為美國國家工程院、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同時,他亦獲選為英國皇家學會、中國科學院及歐洲、加拿大五所頂尖學會的外籍院士。 按此重溫

2025年9月10日

20250909MHRC organises Workshop on Youth Mental Health 2000 x 1050 pxTC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舉辦青少年精神健康研討會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於2025年9月9日在唯港薈舉辦「青少年精神健康研討會」,匯聚多位學者、醫療專業人士及社區持份者,共同探討青少年精神領域的最新挑戰與機遇。   研討會由理大高等研究院院長陳清焰教授、楊曾永儀曾永馨腦神經心理學教授、神經心理學講座教授兼醫療及社會科學院院長岑浩强教授,及精神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兼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教授仇安琪教授致辭,為活動揭開序幕。   多位專家於會上發表主題演講。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的臨床教授葉柏強教授闡述了幼兒發展及社區夥伴關係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研究副院長、放射學系及心理與腦科學學系教授 Deanna BARCH教授分享了由青少年至成年初期的心理健康發展軌跡。多位精神健康研究中心學者包括崔永康教授、何穎嘉教授、何永樂教授、金靈教授及邱淑瑜教授,探討了多個心理健康風險和保護因素,闡釋了提升院舍兒童及青少年抗逆力的早期干預策略、使用電子螢幕產品的影響、化學品暴露與腦健康的關聯,以及運動抗抑鬱作用背後的神經機制。   學者積極參與小組討論及交流想法,並提出具體建議以應對新興的青少年精神健康風險。研討會最後由仇教授作結語,她強調保持交叉學科合作對推動青少年精神健康研究及實踐的重要性。   在當日的交流午宴期間,香港情緒健康學會的創辦人及會長林美玲醫生發表題為「青少年精神健康:銜接差距、機遇與挑戰」的專題演講,進一步啟發學者的討論。   是次研討會促進了交叉學科的創新與合作精神,學者均表示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合作機會,共同推動香港及區內青少年的精神健康發展。

2025年9月9日

RCSVGNS

理大視覺科學研究中心與胡志明市眼科醫院合作 制定兒童近視管理全國指引

香港理工大學視覺科學研究中心與胡志明市眼科醫院建立夥伴關係,攜手應對越南兒童及青少年近視患病率上升情況。此次國際合作旨在制定《兒童近視管理全國指引》,文件載述用於預防、早期檢測及治療兒童近視的循證策略,以確保越南年輕一代擁有更健康的未來。 共識會議於9月9日在胡志明市眼科醫院舉行,匯聚越南頂尖眼科專家、研究人員、醫療領袖及非政府組織代表一同見證重要里程碑。會上,專家們就指引所關注的兒童近視管理重點領域作交流,其中涵蓋減緩近視進展的先進干預措施、針對高危兒童的早期檢測與篩查,以及循證預防策略。此外,理大視覺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科研眼科講座教授、梁顯利長者健康視覺教授何明光教授,以及胡志明市眼科醫院院長Le Anh TUAN醫生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標誌著雙方通過國際合作推動兒童眼健康的共同承諾。 《兒童近視管理全國共識指引》的制定,是由胡志明市眼科醫院、越南國家眼科研究所、越南眼科學會與理大視覺科學研究中心共同領導的合作項目。該倡議亦獲來自理大及香港中文大學的國際專家參與。 此倡議旨在: 標準化近視管理臨床實踐,確保全國一致且高質素的醫療服務。 推動學校及社區健康政策,以檢測及預防兒童近視。 加強醫護人員培訓與知識交流,推廣最新循證治療方案。 促進國際合作,交流專業知識、資源及研究,實現長遠影響。 這次合作彰顯了越南善用國際專業知識及循證實踐,積極應對近視這一日益嚴峻的公共衛生挑戰。通過重視預防與早期干預,指引有望大幅提升兒童視力及整體生活質素。視覺科學研究中心將繼續透過創造知識和解決方案,協助人類維持長久、健康而敏銳的視覺。  

2025年9月9日

20250909_Three PAIR members receive Smart Traffic Fund  totalling_TC

三位理大高等研究院研究員獲智慧交通基金資助逾千萬港元

熱烈恭賀理大高等研究院三位研究員獲智慧交通基金資助,總金額超過港幣一千萬元。三個獲資助項目如下: 由智慧城市研究院成員、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教授鍾金鑫領導的「探測器狀態及非經常性事件的自動化交通數據監測系統」 由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成員、智慧城市研究院成員、航空及航天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黃海龍領導的「重型貨車行車及車速提示系統」 由智慧城市研究院研究員、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助理教授(研究)余躍博士領導的「智能路線規劃系統」 智慧交通基金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設立,旨在資助創新科技研究及應用項目,以便利出行、提升道路網絡或路面使用效率和改善駕駛安全。

2025年9月9日

20252TH

理大與李寧公司共建聯合運動科學研究中心 推動運動健康創新及產業發展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李寧(中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李寧公司)於2025年9月8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成立「李寧—香港理工大學聯合運動科學研究中心」。雙方將聯合開展運動科學與人體工學相關研究,推動高性能體育用品的創新設計與優化,培養運動科學及體育技術人才,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為運動健康領域的創新和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在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及李寧品牌創始人、集團董事長李寧先生見證下,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及李寧集團副總裁、首席運動官洪玉儒先生代表雙方簽署合作協議。 中心由理大體育科技研究院及李寧公司聯合營運,未來將攜手推動健康中國建設,促進體育產業的創新發展。首任中心協調員為理大體育科技研究院院長、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系主任及生物力學講座教授張明教授,以及李寧公司運動科學研究中心田野教授。 中心將開展運動科學及人體工學相關的基礎研究,聚焦高水平運動員運動表現、青少年運動特徵及肌肉關節健康、女性運動特徵等課題,並支持新一代高性能體育用品的創新設計、功能驗證與優化。雙方將攜手培養運動科學與體育技術領域的科研與工程人才,以及推動產學研結合,提升運動健康領域的科技應用和產業轉化能力,實現協同創新。 理大將發揮學術優勢,協助科研人員、體育專家和業界人士組成專業團隊開展相關研究。李寧公司亦會運用其豐富產品研發、市場需求及用戶回饋等資源,為研究項目提供實踐方向,支持其順利開展。 新聞稿: https://polyu.me/45UFNUB   網上報導: Mirage News - https://polyu.me/3Kd3Mpp 鳳凰網 - https://polyu.me/45T6lWi 界面新聞 - https://polyu.me/4pt6Q14 券中社 - https://polyu.me/4ghV59B Do News - https://polyu.me/3V3pCy5 東方財富- https://polyu.me/3I7PC8z 網易 - https://polyu.me/3JQKdmN 財經網 - https://polyu.me/46aLwVf 同花順財經 - https://polyu.me/3HYB1MF 新浪 - https://polyu.me/3Id2eLy 搜狐 - https://polyu.me/4gkDr54 今日頭條 - https://polyu.me/4gkEWAe 騰訊網  - https://polyu.me/4mQmZf3 一點資訊 - https://polyu.me/3IcUZDm 香港商報 - https://polyu.me/3HQnlDv 中國日報 - https://polyu.me/4ndQqbr 環球網 - https://polyu.me/46cTCfM 中華網 - https://polyu.me/4gg7Dhn ECO 氪體 - https://polyu.me/3VH1yRI 體育大生意 - https://polyu.me/3If7Q82 華禹網 - https://polyu.me/3I3tgFe

2025年9月8日

Prof WONG Kahing wins Election Committee Subsector Byelection 2000 x 1050 pxTC

黃家興教授於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補選中勝出

香港理工大學未來食品研究院院長兼食品科學及營養學系教授黃家興在2025年9 月 7 日舉行的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補選中勝出,當選為漁農界別分組委員。 黃教授目前擔任多項公職及機構職務,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環境及生態局食物及環境衛生諮詢委員會委員、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專家委員會副主席、漁農自然護理署漁業持續發展基金諮詢委員會委員,以及香港有機資源中心董事局成員。 選舉結果:https://www.elections.gov.hk/ecss2025by/chi/results_s1.html   網上報導: 明報 - http://polyu.me/3VpCU8l

2025年9月7日

20250905 PAIR inaugurates its Advanced Education Programme 2000 x 1050 pxTC

理大高等研究院「高級進修課程」正式啟動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高等研究院於2025年9月5日舉行「高級進修課程」啟動典禮,超過70位大學管理層、高等研究院轄下單位院長及主任、教職員、學生及校友出席以及250名線上觀眾。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在致歡迎辭時表示:「『健康與智慧生活』課程自推出以來,獲逾千名人士報讀。我們非常感謝大家對本課程的鼎力支持。這數字令人鼓舞,證明我們在推動交叉學科協作方面朝著正確的方向邁進。」他進一步指,高級進修課程標誌著理大高等研究院在教育發展上的重要一步,又強調啟迪大眾以交叉學科思維去應對現實世界挑戰,是一項兼具意義與社會責任的投資。他表示,這方面的努力長遠可帶來可觀效益,有助提高生產力、改善大眾健康及促進可持續發展等等。 理大高等研究院副院長章偉雄教授介紹了開辦課程的背景,主要目的是推廣科學與技術的基礎及進階知識、推動科學進步與技術創新、支持學生的職涯發展,以及培育更廣泛的交叉學科合作。所有課程由不同學科的專家及學者授課,讓不同背景的在職學生能夠接觸各領域的創新科技,並將所學知識有效應用於專業、研究、臨床或日常生活中。 首個課程「PAIR 6001:健康與智慧生活」於2025/26學年第一學期開課,由2025年9月5日至11月28日,為期13週,每週設有三小時教學環節。學生可選擇面授或網上修讀,並獲發所有課程筆記資料。符合課堂出席率的學員可申請修讀證明書。

2025年9月5日

20250905Prof WANG Zuankai develops acidresistant artificial mucus forTC

王鑽開教授開發耐酸人工黏液 促進動物胃部傷口癒合

由理大協理副校長(研究及創新)、研究生院院長、郭氏集團仿生工程教授、機械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及體育科技研究院成員王鑽開教授領導的研究及臨床團隊,成功研發出一種耐酸水凝膠,名為「超穩定黏液仿生水凝膠」(UMIH)。該研究最近發表於Cell Press旗下的《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期刊。 在pH2的實驗室酸性環境下,UMIH展現的黏附能力,比臨床認可的胃黏膜保護劑及抗酸劑「磷酸鋁凝膠(APG)」高15倍。APG在三天後完全分解,而UMIH在酸性環境下七天後仍保留50%的結構完整性。UMIH在實驗室培養的腸胃細胞中未出現任何毒性問題,並能抑制大腸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顯示其具備抗菌潛力。 在有食管損傷的豬和大鼠模型中,UMIH能牢固黏附於傷口,並較對照組及APG治療組顯著促進傷口癒合。UMIH可減少組織損傷及炎症,並促進新血管生成,對傷口癒合至關重要。 此研究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科技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及深圳市醫學研究專項資金資助。   網上報導: Medical Xpress - https://polyu.me/4g4ZI6A 優睿科 - https://polyu.me/4gbGcWj Mirage News - https://polyu.me/4gcqzOf  

2025年9月5日

PolyU research boosts garment fit and performance for sports and medical apparel_TC

理大創新技術精準量度人體組織變形 提升運動及醫療壓縮服裝緊身度與效能

由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未來食品研究院管理委員會成員、光子技術研究院成員、體育科技研究院成員、未來服裝紡織科技研究中心成員、時裝及紡織學院副院長及教授葉曉雲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創新的人體測量技術,能有效提供精確的測量數據,以提升壓縮服裝的性能和設計。 這種方法利用先進的圖像識別演算法,系統性地評估人體組織變形情況,有效降低因動作產生的誤差。研究團隊同時建立了一個基於彈性理論及Boussinesq解(應力函數方法)為基礎的分析模型,用以預測組織變形,從而解決了運動服飾與穿戴式裝置服裝設計中長期存在的挑戰。 準確測量組織變形對於確保服裝貼合度、舒適性,以及促進血液循環和肌肉支撐等生理效益至關重要。這項新方法經人體掃描驗證,展現出極高的精確度,在靜態條件下偏差僅為1.15毫米,動態條件下則為2.36毫米,為設計師提供了優質可靠的數據,以優化服裝壓力與貼合度。 此技術可應用於各類壓縮服裝,包括運動服與醫療服裝,並可透過調整材料與設計參數進行客製化。它為業界帶來實際效益,例如可與CAD/CAM系統整合、降低打樣成本,並支援個人化服裝設計。這種方法同時降低對昂貴動作捕捉系統的依賴,使中小企業也能運用先進的測量技術。 這項研究題為「準確評估組織變形的創新人體測量技術」(A novel anthropometric method to accurately evaluate tissue deformation),已於《生物工程及生物技術前沿》(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學術期刊發表。 這項突破性技術充分凸顯理大在交叉學科轉化研究的雄厚實力,能有效融合時裝、生物力學、材料科學、電子計算學及工程學等多個領域的學術專長,以解決緊身運動服和可穿戴式裝置服裝設計的實際難題。   新聞稿:https://polyu.me/4ngq8F1 網上報導: 香港電台 - https://polyu.me/4ga6Lev The National Tribune - https://polyu.me/3I3iazR BioSpectrum - https://polyu.me/47ZTJhj Tech Xplore - https://polyu.me/4gaMLIy 紡織價值鏈 - https://polyu.me/41Ehms2 時尚價值鏈 - https://polyu.me/4gqPg9X Mirage News - https://polyu.me/4m0ZgI7 東方日報 - https://polyu.me/4p0XAB7 巴士的報 - http://polyu.me/3UYDWaX Line Today - https://polyu.me/3I4NOwW 香港即時新聞網 - https://polyu.me/4mLDSaY 信報 - https://polyu.me/4lVQVoR(需訂閱) 大公報 - https://polyu.me/47oSkkg

2025年9月3日

20250901_PolyU researchers use novel satellite laser ranging technique_TC

理大嶄新衛星雷射測距技術 揭示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

由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空間大地測量及地球科學講座教授、土地及空間研究院核心成員陳劍利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首次成功對全球海洋質量在過去三十年(1993至2022年)的變化進行直接觀測,進一步驗證全球海洋質量是導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因素。是次研究指出,其間全球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約3.3毫米,上升速度持續加快,顯示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嚴峻。研究成果已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陳教授團隊的研究助理教授聶宇鋒博士爲論文的第一作者。 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主要由兩大因素導致:其一,海洋吸收地球氣候系統中約90%的多餘熱量,引發海水熱膨脹效應,致使海水體積增加;其二,陸地冰川及冰蓋融化產生的大量淡水流入海洋,造成海洋質量的增加。因此,對全球海洋質量變化(又稱「重靜態海平面變化」)進行長期監測,有助了解主導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的因素。 過往,科學家透過衛星測高對全球海洋質量的長期觀測來估算海平面上升速度,直至2002年「重力恢復及氣候實驗衛星(GRACE)」發射後,才實現基於衛星重力測量的相關觀測。衛星雷射測距是一項傳統空間大地測量觀測技術,通過雷射精確地測量衛星與地面觀測站之間的距離,然而此技術受制於衛星與地面站站點數量有限、衛星軌道較高,僅能捕捉長波重力信號,且空間分辨率低,因此難以直接應用於監測全球海洋質量變化。 為提高衛星雷射測距技術在估算全球海洋質量變化的精準度,研究團隊採用自主研發的正向建模技術,透過整合海洋與陸地邊界資訊,成功解決空間分辨率限制帶來的訊號洩漏問題,實現對全球海洋質量變化的監測。 是次研究結果顯示,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度在1993年至2022年間持續加快,累計上升約90毫米,其中約60%由海洋質量劇增造成。自2005年左右以來,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因素為全球海洋質量增加,主要源於格陵蘭等地的極地冰蓋及陸地冰川加速融化,佔全球海洋質量總增量逾80%。 新聞稿:https://polyu.me/4phdyam   網上報導: wn.com - https://polyu.me/45YB4jj Mirage News - https://polyu.me/46iGlni 東方日報 - http://polyu.me/4lV48hJ 大公報 - https://polyu.me/4n9KAXN 香港商報 - https://polyu.me/47XmMC9 Line Today - https://polyu.me/3JZcVSo 香港新聞社 - https://polyu.me/4m5iLPO 中央電視台 - http://polyu.me/4n9SYGQ 無錫日報- https://polyu.me/4n7EAPg Technology Networks - https://polyu.me/45Z6SVo 京港學術交流中心 - https://polyu.me/4oYTadL 珠海網 - https://polyu.me/4mMXpYz Medium - https://polyu.me/4272D8X 廣州日報 - https://polyu.me/4p2SZ16 南方日報 - https://polyu.me/4p5N3V2  

2025年9月1日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