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兒童兩用救生衣
嶄新設計保障各年齡層的海上人身安全
過去,香港法律規定本地商用載客船隻必須在船上配備兒童救生衣,而其數量不得少於總載客量的5%,卻沒有限制船上13歲以下兒童乘客的人數比例。換句話說,即使船上兒童救生衣的數量達到法定要求的百分比,也不能保證足夠船上每名兒童使用。為了提升海上活動安全,海事處建議通過修訂規例,規定所有本地船隻均須配備合適的救生衣,其數量不得少於船隻牌照上指明的載客上限;而運載逾12名乘客的本地商用載客船隻須提供牌照規定載客上限2.5%的嬰兒救生衣。另外,在大型海上活動舉行期間,兒童乘客必須全程穿上救生衣。這些修訂規例已於2019年12月生效,其兩年過渡期結束後,所有適用的本地船隻都必須遵守新的要求。
成人兒童兩用救生衣
但事實上,船隻營運商根本無從預知每次旅程的兒童乘客人數,因此,為所有兒童乘客提供足夠救生衣的規定在執行上有極大的困難。後來,海事處想到了一個方案,就是設計一件同時適合成人及兒童的救生衣,於是在2014年委託理大著手進行研發。經過兩年的努力,時任紡織及服裝學系副教授的陳志駒博士及其團隊成功為兩歲或以上、體重在300磅或以下的任何人士(包括孕婦)開發了一款通用救生衣。其後,政府正式接納該救生衣為符合規例標準的產品,認同它能夠為本地商用船隻的乘客提供更佳的安全保障。
ISO國際品質標準
陳博士與研究團隊以緊急情況專用的吊帶型成人救生衣為藍本,進行改良,使其同時符合兒童的體型。他解釋說:「跟據ISO 12402-4:22006的國際品質管理標準,個人漂浮裝置必須達到四項要求:一、使用者能於一分鐘內穿好該設備;二、該設備能確保水中的使用者持續地面部朝上;三、落水後,該設備能在十秒內令使用者翻身至面部向上;四、該設備須緊貼兒童使用者的身軀,不可太鬆,也不可移位。」
因此,陳博士與團隊利用三條束帶把救生衣牢牢固定在兒童身上:附有魔術貼的頸帶能把領口收窄,並把兒童的頭部保持在高於水面的位置;襠帶可防止救生衣向上移;腰帶則能讓救生衣更緊貼身體。此外,附加的領墊為使用者的頭部和頸項提供承托,而內置於救生衣兩側的浮泡厚度不一,所產生的浮力差異能翻動使用者的身體,令其面向上、背向下。
嚴格的測試
團隊研發了兩用救生衣後,即展開一系列嚴格的測試,以驗證救生衣是否達到所有要求。首先,他們要確保用料的安全性和強度符合ISO標準,以及製造的質量是否達到規定的水平,然後才進行真人測試。陳博士甚至親身上陣,充當測驗對象:「我不懂游泳,所以更適合進行測試,因為救生衣的作用是拯救人命,不論使用者諳水性與否,它都應發揮應有作用。於是,我穿上兩用救生衣從魚排跳進海裏,整個過程被拍攝記錄下來。另外,我們招募了多名小朋友在泳池進行測試,最後證實兩用救生衣完全達到ISO的四項要求。」不單如此,陳博士還先後在武漢海事職業學院及英國弗利特伍德航海學院進行相關的專業測試,最終順利取得ISO認證。
2019年4月,海事處正式接納此款成人兒童兩用救生衣為符合法規標準的產品,目前理大亦已把該設計授權予兩家海事設備公司進行生產和銷售。根據海事處的資料,香港約有1,300艘商用載客船隻,共需70,000至80,000件救生衣。政府亦推出了相應的資助計劃,支援業界購置兩用救生衣。隨著新規例的兩年過渡期在2021年12月結束,預料業界對此款救生衣的需求在不久未來大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