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TP持續進修認可學分課程
本系列課程已通過ATTP審核。成功完成課程者可獲持續進修 (Continuing Education; 以下簡稱為CE) 學分,這是申請RTTP的資格認證的必要條件。 RTTP 為於⾼校、⾏業和政府⼯作的技術轉移從業員的⼀項國際專業認證。透過ATTP 認可培訓可以獲得學分,累積60分並符合其他條件的技術轉移從業員可以申請成為RTTP。
ATTP 為⼀個由 16 個技術轉移組織組成的聯盟。 ATTP 的使命為建⽴國際認可⽔平,推動從業員的專業認證,並透過聯盟成員組織的認可培訓提升聯盟從業員的⽔平。 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 (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Technology Alliance; 以下簡稱為ISTA) 為 ATTP 成員之⼀。香港理工大學是協作⽹的成員,開設的課程獲得ATTP認可。
RTTP認證個⼈與專業⽔平,讓全球的雇主、同仁與商業夥伴知道每⼀位 RTTP 認證從業員皆:
- 為經驗豐富、有成功經驗、⾼能⼒的技術轉移專業⼈⼠
- 能有效創造更有價值的科學研究成果
- 具能⼒、誠信、遠見、擁有多元能⼒及堅毅不移
- 已完成相關訓練/或認證以確保他/她能有效執⾏其⼯作及建⽴強⼤網絡
請瀏覽 https://attp.global/ 進⼀步瞭解 ATTP, RTTP 和 Candidate RTTP。
— 對 象 —
- 三年或以上的技術轉移經驗;及
- 熟悉技術轉移的基礎方法。
課程模組
(共62授課小時)成功完成本課程後,學員應能:
- 掌握技術轉移⽣態系統架構及分析能⼒
- 掌握實施技術轉移的有效⽅法及道德準則
- 了解讓技術轉移成功的關鍵因素與策略
- 制定技術轉移的核子⼼績效指標
- 技術轉移辦公室的主要挑戰
- 中國技術研究與技術轉移的背景,學術界技術轉移辦公室的角色
- 技術轉移辦公室工作的影響因素、利害關係人為技術轉移帶來的挑戰:在機構內,以及在三重螺旋系統(Triple Helix Construct)中的挑戰
- 技術轉移辦公室的實務經驗
- 檢視核子⼼技術轉移流程
- 核⼼流程對機構⼯作的影響
- 技術轉移的道德準則/專業⽴場
- 創業機會、產品客戶與市場解決⽅案
- ⼤學地⽅研究院:本⼟模式
- 探討⼤學與政府合作研究機構的分類
- 探討⼤學和政府是否可共同推動區域研究所在技術轉移領域的職能作⽤
- ⼤學地⽅研究院的功能、作⽤、運作案例、有效運⾏的重要條件與管理⽅⾯的挑戰
- 評核技術轉移
- 探討技術轉移部⻔或機構的價值
- 探討與內部⾏政機構及外部合作夥伴之間的合作模式及⻆⾊定位
- 評估及反映績效的關鍵指標
- 國內國外技術轉移的成功案例及其成功因素
- 衍⽣企業相關
- ⼤學衍⽣企業作為促進科技轉移的可⾏及有效途徑
- 討論如何評估⼤學是否已經具備培養衍⽣企業的條件,以及衍生企業的組成
- 討論何為良好的衍⽣企業股權結構,授權範圍和收益分配
- 透過衍⽣企業實現科學研究技術商業化的流程
成功完成本課程後,學員應能:
- 辨識何時以及如何對單一技術轉移案例進⾏評估以及估值
- 探索和評估技術的潛在市場,以決定如何進行技術轉移流程
- 制定合理的價值主張和行銷資料,協助科技走向市場
- 理解不同估值⽅法的原理與應⽤,以評估估值結果
- 技術轉移的背景概述,及其對技術評估的影響
- 評估及估價的定義和⽬標
- 技術轉移流程簡述
- 討論估價需求
- 建⽴專利⽬錄的做法
- 討論在發明早期進⾏適度揭露的好處,以及適宜揭露的內容
- 早期技術評估
- 技術或發明的評估範圍及項目
- 公開現有技術或發明前,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
- 技術轉移過程兩端的比較 – 研究員提供的技術、與產業需求的技術
- 如何讓兩端符合?
- 從產品或服務的⻆度探討估值
- 價值的概念以及價值公式
- 市場推廣
- 利⽤⾮機密資訊推廣技術
- 特色(Characteristics)及優點(Benefits) 之間的差異
- 行銷⽅法討論
- 現在的中國⾼校大環境下,科技轉移辦公室如何有效地積極行銷?
- 價值評估
- 與技術轉移相關的法律法規
- 不同的價值評估⽅法
- 探討評估後以授權許可 (licensing) 作權益的可行性
成功完成本課程後,學員應能:
- 認識到技術轉移的成功取決於技術轉移辦公室( 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 以下簡稱 TTO) 將適當的技術以適宜的價格推銷予合適的客戶的能⼒
- 認識到如何在資料分析的⽀持下推動以市場為導向的技術轉移業務
- 掌握將⼤量專利有效率地分類為可執行批次的能力
- 確定如何系統地管理具有較⾼轉移可能性的技術
- 編制能吸引⽬標客戶的行銷材料
- 運⽤談判策略完成技術轉讓交易,並制定能實現預期⽬標的全⾯協議
- TTO的業務和背景概覽
- 技術轉移過程
- ⾼等院校或研究機構與⾏業合作性質的變化
- 技術轉移框架
- 技術轉移過程差異,導致的一些問題
- 中國的 TTO 需考慮採取更有效的⼯作⽅法
- 技術轉移環境的主要特點
- 作為技術轉移機構,如何管理數量龐⼤的專利,並提⾼技術轉移的成功率?
- 技術轉移的核⼼:技術、價格和交易⽅
- 為協助TTO在特定領域集中精力,而準備探討的⼯具
- 在建議的框架下使⽤的技術轉移⼯具
- 技術轉移⼯具箱
- 工具能帶來幫助的領域
- 各種技術轉移工具的目的和實踐:
- 篩查⼯具
- 披露⼯具
- 轉移前評估⼯具
- 市場⼯具
- 談判⼯具
- 合同準備⼯具
成功完成本課程後,學員應能:
- 熟悉不同的商業分析⼯具,以及于技術創業時運⽤“精益創業” (Lean Launchpad) 的⽅法
- 掌握使⽤不同商業分析⼯具驗證市場潛⼒的技巧
- 瞭解技術商業化的市場驗證過程
- 理解精益創業概念
- 精益的概念及其在技術商業化和創業中的重要性
- 實踐精益創業中的“構建、測量、學習和調整” ⽅法
- 簡介各種分析⼯具: “商業模式畫布”(Business Model Canvas)、 “價值主張畫布”(Value Proposition Canvas)、”整體產品圖”(Whole Product Map)、”競爭差異圖” (Competitive Differentiation Map )
- 定義價值主張和客戶開拓
- 為新技術或技術創業定義價值主張的重要性
- 使⽤“價值主張畫布”定義價值主張
- 開拓客戶、以及通過構建客戶畫像來識別客戶及利益相關者的重要性
- 將價值主張轉化為較可⾏產品
- 簡介“較可⾏產品” 和 “整體產品圖”
- 運⽤“整體產品圖”將“價值主張畫布”轉化為具附加值的產品或技術特點
- 估算市場規模並進⾏競品分析
- 市場規模的概念和計算⽅法
- 市場劃分的重要性和關鍵考慮因素
- 運⽤“競爭差異圖“分析競爭對⼿
- 闡述商業模式畫布
- 運⽤“ 商業模式畫布” 開拓客戶和驗證市場
- “ 商業模式畫布” 的組成部分,以及它們與產品、技術和關鍵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係
- 如何使⽤ “商業模式畫布” 制定假設以作驗證
成功完成本課程後,學員應能:
- 深入理解智慧財產權許可的原則、法律框架、多種類型和戰略意義,重點掌握中國本土實踐、監管細節及運營環境
- 掌握有效啟動、規劃和制定智慧財產權許可方案所需的戰略和操作能力,包括智慧財產權組合評估、許可的組織架構設計,以及通過案例研究,在中國機構與企業環境中獲取財務資源的能力。
- 掌握許可的財務建模,為知識密集型或專利密集型智慧財產權組合設計定制化的特許權使用費方案
- 批判性地分析並應用從中國案例研究、風險管理框架和市場趨勢演變中得出的實際見解,提升專業判斷力與整體管理效能,有效管理與許可智慧財產權資產,並在中國技術轉移領域中靈活應對。
- 智慧財產權許可和許可方案決策的基本要素
- 根據智慧財產權類型和許可方案成熟度構建許可組合;從多維視角選擇許可類型
- 建立專注於許可的實體
- 掌握IP許可的財務支持機制與特許權使用費計畫設計
- 在中國的技術轉移辦公室(TTO)開展許可實踐
成功完成本課程後,學員應能:
- 將複雜的科學與技術成就分解為一套清晰的“技術產品”,並以行業導向的語言傳達其價值主張
- 根據多維度的戰略、技術和商業標準,系統地識別、細分並優先篩選潛在的行業合作夥伴與客戶
- 運用多元化的需求獲取方法,結合間接手段(如市場分析、戰略推演)與直接手段(如結構化訪談、現場觀察),全面收集技術需求。
- 批判性地分析並篩選收集到的需求,區分真實且高潛力的需求,區分表面化、虛假的“偽需求”
- 對技術需求的商業價值與可行性進行深入評估,綜合考慮市場規模、競爭格局及客戶的技術採納能力等關鍵因素
- 構建並實施系統化流程,管理動態的“技術需求池”,在技術轉移生命週期中跟蹤、更新並協調利益相關者的期望
- 通過瞭解研究機構與行業的動力、挑戰及內部管理機制,促進雙方更高效的協作與資源整合
- 技術需求識別的基本要素:視角、技術貢獻效果和初步客戶分析
- 運用多樣化的間接分析工具和直接參與方式進行全面需求收集
- 分析和篩選技術需求:確保有效性、價值與可行性
- 技術轉移辦公室對技術需求的持續管理及行業視角下的最佳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