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中国文化与宗教杰出学者讲论系列 - 从伊斯兰科学到耶稣会科学— 以洪武回回司天监与崇祯历局为中心

20201214_2
  • 日期

    2020年12月14日

  • 主办单位

    香港孔子学院及中国文化学系协办

  • 时间

    16:30 - 18:00

  • 地点

    网上  

备注

讲座以普通话进行

摘要

内容简介
洪武元年十二月(1369),明太祖改太史院为司天监。同时,为了提升天文观测手段的精确度,明太祖重新确立官方天文机构中汉历、回回历双轨制,即在司天监之外另置回回司天监。约在此时,明太祖任命蒙元回回司天监官员阿都刺(‘Abd Allāh)为回回司天少监。洪武三年(1370)六月,明太祖又改司天监为钦天监,下设天文科、漏刻科、《大统历》科、《回回历》科等四个单位,同时又改回回司天监为回回钦天监。钦天监中的《回回历》科并不单独编印伊斯兰历本,而是将推算结果供《大统历》参用;而回回钦天监则以伊斯兰方法就历法中的天文常数进行观测,制作星表或「立成表」(Zīj)和编印《回回历》。崇祯二年(1629)五月乙卯朔日食,钦天监预报发生显著错误,改历之议遂起。当时徐光启提出改历方案,七月十四日得到明思宗朱由检的批准。七月廿六日徐光启上奏〈条议历法修正岁差疏〉,提出历法修正十事、修历用人三事(包括任用李之藻和耶稣会士邓玉函【Johannes Schreck-Terrentius, 1576-1630】等中外臣僚、用西法和任用精于测验推步、制造仪器及善算的人)、急用仪象十事(包括制造七政象限大仪六座、列宿纪限大仪三座、列宿经纬天球仪一架和远镜三架等)和度数旁通十事。九月十五日,徐光启奉敕于北京宣武门内首善书院旧址开设历局(毗邻是宣武门北京天主堂),开始修历工作。本讲除析述伊斯兰科学与耶稣会科学先后在明代中国流播的经纬外,并蠡探明太祖与明思宗对域外传入之科技文化的态度。

讲者简历
冯锦荣教授
日本京都大学文学博士,曾任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访问教授、日本关西大学卓越研究中心研究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16年度访问学人、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高级研究员。现职香港大学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院士、德国汉堡大学写本文化研究中心院士、中国科学院竺可桢科学史讲席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柏林)─北京首都师范大学伙伴小组国际顾问、北京科技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咨询专家顾问、营囗气象局营囗百年气象陈列馆顾问、香港太空馆顾问、香港海事博物馆董事兼客席策展人、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李约瑟科技与文明基金会理事。冯教授的研究范围包括东亚科学技术史(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和琉球)、科学仪器及地理舆图史、耶稣会科学史、叙利亚及伊斯兰科学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东亚印刷文化史等,近年学术著作包括Sewerage and Flood Protection: Drainage Services 1841-2008 (香港,2009)、《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香港工程发展130年》(香港,2013)、Upon the Plinth of a Barren Rock: 130 Years of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 (香港,2015) 、Mapping Ming China's Maritime World: The Selden Map and Other Treasur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合编;香港,2015)、New Research into the Maritime Trades, Seafaring and Underwater Archaeology of the Ming Dynasty (合编;香港,2015)、《梦溪笔谈译注》(繁体字版,香港,2017;简体字版,北京,2018)、《东西汇流:十三至十八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客席策展及撰稿,香港,2018)、〈从英国皇家学会乔城天文台委员会到香港皇家天文台〉 (北京,2019)、“From Matteo Ricci, Hsü Kuang-ch'i, and Ch'en Chin- mo to Emperor K'ang-hsi: The Spread of Western Surveying in China” (Tokyo, 2019)。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