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科研團隊參與於2025年6月16至19日在美國波士頓舉行的「國際生物科技大會2025」(BIO 2025),向來自世界各地的業界領袖展示大學的突破性研究及成果轉化,包括多項橫跨人工智能、醫學及工程領域的創新發明,彰顯理大於醫療及健康領域跨學科研究方面的雄厚實力及領導地位。
BIO 2025是全球最具規模及影響力的生物科技大會,匯聚來自近70 個國家或地區逾 20,000 名業界領袖和專業人士。大會內容涵蓋多個範疇,從科研開發、臨床試驗、製造,到投資、業務拓展及市場營銷等,全面覆蓋整個生物科技生態圈。
理大於大會展示的十項跨學科研究成果,涵蓋藥物研發、醫療儀器與診斷、生物醫學工程、復康科技、視光學及食品科學等多個領域。此外,理大代表亦參與了大會舉辦的多場商業論壇及專題研討,與全球生物科技業界領袖進行深度交流,積極拓展國際協作網絡,開拓多元嶄新機遇。
於BIO 2025 展出由高等研究院學者領導的創新成果包括:
- 由體育科技研究院成員、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李銘鴻教授領導的「PocNova™: 便攜式超快速核酸檢測系統」
- 由智齡研究院及體育科技研究院成員、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胡曉翎教授領導的「多模態足踝機械人助中風患者遙距復康」
- 由未來服裝紡織科技研究中心管理委員會成員、視覺科學研究中心成員、護理學院副教授楊琳教授領導的「HAND-HEART:基於人工智能的手部衛生擴增實境工具」
- 由中醫藥創新研究中心成員、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教授馬聰教授領導的「突破性抗生素療法」
- 由中醫藥創新研究中心管理委員會成員、未來食品研究院及智齡研究院成員、食品科學與營養學系講座教授李銘源教授領導的「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新型營養保健品」
- 由未來食品研究院成員、食品科學與營養學系助理教授(研究)常金輝博士領導的「新型菇菌脂肪替代品抗肥胖和前期糖尿病劑」
其中,馬聰教授在大會的商業報告環節中,分享了在抗生素療法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備受業界關注。馬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首次發現具有獨特作用機制的抗微生物藥物,為應對抗生素抗藥性問題提供突破性方向,其創新方向聚焦於干擾細菌轉錄複合物內蛋白質與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進一步為開發新型抗菌藥物帶來新希望。
理大在醫療及健康領域擁有堅實的科研實力和基礎,一直致力推動結合醫學與人工智能、工程學及數據科學的跨學科研究項目,引領新世代醫療科技發展,助力香港建設成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
新聞稿 - https://polyu.me/4lgaeJH
網上報導:
Mirage News - https://polyu.me/4kYPUg7
研究部門 | 香港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