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一日光棍节起源于1990年代,原意是歌颂单身生活,当中带点反情人节的意味,近年则演变成中国内地消费者全年最期待的网购折扣日。2018年,光棍节的网店销售额创历史新高,达2,135亿人民币[1]。但研究指出,网购商品的退货率高达百分之三十,最主要的退货原因是尺码有误[2]。退货不但增加行政成本和运输费用,也会降低顾客的整体购物满意度。为了让协助消费者在网店选择合适的尺码,甚至在网上订制合身的衣服,纺织及制衣学系副教授莫碧贤博士联同博士毕业生朱帅印,特意开发先进3D人体建模系统。此系统利用图像分析及大数据比对,能在十秒内单凭两张手机照片准确地估量相中人50多个不同身体部位的尺寸,而且准确度高,误差在1厘米以内。
系统背后的原理
传统的非接触立体形状建模技术一般以扫描、图像或范例为基础进行演算。以扫描为基础的技术涉及昂贵而笨重的大型高清扫描器,而且要求消费者在网上购物前先扫描身体并不是可行的做法。至于基于图像或范例的技术只能进行粗略估计,所得数字往往与真实尺寸相距太远,故用途有限。
相反,莫博士及朱博士开发的3D建模系统则采用完全不同的逻辑。莫博士解释说:「系统并非把整个身体当作一件3D物体来扫描,而是将身体分割为50多个局部特征,再透过分析局部2D形状来重建局部3D构造,然后通过大数据分析,与超过10,000个实际人体扫描进行比对,最后才把各个局部3D构造组合为一。原理与先把人体分为片状区域,再对个别区域进行量度的磁力共振和电脑断层扫描有点相似。」
使用者需先输入身高、体重,然后按应用程式的指示拍摄正面和侧面全身照,十秒内便会有结果。莫博士补充道:「应用程式或线上应用编程介面能将人体与复杂的背景分开,并修复因镜头或透视角度而起的变形状况,还能读取智能手机内置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数据,从而指出能够避免误差的拍摄角度。」若使用者穿着贴身衣物拍摄照片,系统估量数值与实际尺寸之间的误差则不会超出1厘米。如此准确的数据令遥距订制高级衣服及内衣变得可行,让顾客无需度身都能订制完全合身的衣物。
技术商业化
为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鼓励和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以造福广大市民,理大与上海科技创业实业基金会(STEFG)合作,成立STEFG-理大中国企业家基金。朱博士在该基金的支持下,与其他合夥人在深圳成立初创企业「图郅创新」,把3D个性化人体建模技术商业化,并开发建模系统的简化版本1measure应用程式,供大众免费下载。目前国内已有五家服装零售商采用该系统,为客户提供尺码建议、虚拟试身或服装订造等服务。
2018年12月,3D个性化人体建模技术于「第一届亚洲发明展览会 – 香港」获得一项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