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CHC Workshop in Chinese Art History — 何以使中古中國佛教造像動起來?聖像的活化之軀與藝術創作探析

中國歷史及文化學系

mmexport1760087788356
  • 日期

    2025年10月22日

  • 主辦單位

    CHC

  • 時間

    16:30 - 18:00

  • 地點

    AG206 地圖  

講者

林偉正教授

1022poster-final

摘要

在中古時期的中國,佛教造像被認為能夠行走、說話、垂淚或放光,以彰顯其神力。然而,究竟是何種力量驅使這些造像行動並賦予其活力?近年來的研究顯示,學者們逐漸轉向儀式研究與物質文化分析,將佛教「聖像」置於宗教實踐的語境中,以理解其本體論與文化意義。多數學者認為,中古時期的聖像應被視作「活化之軀」——即佛的在場以物質形態具像化的呈現,因此它們才能「動起來」。然而,這種對神靈介入造像才令其行動的論述,使得造像的藝術表現變得無關緊要。本次講座將論證:在佛教造像製作過程中,神聖性與藝術性之間並未有涇渭分明的界限。通過分析寺院壁畫與造像的記載及其創作者的記錄,我將闡明中國早期佛教藝術中的「風格」不僅關於藝術表現,更與宗教效驗的視覺化呈現密切相關。藝術技藝與卓越創作,對於當今我們所稱的「佛教藝術」在中古中國的宗教意義建構,同樣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講者

林偉正教授

林偉正教授

林偉正,芝加哥大學藝術史系副教授,終身教授,東亞藝術中心「流散海外中國藝術數字化工程(DCADP)」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藝術史和中國建築史,特別是佛教藝術與墓葬藝術。代表專著為Building a Sacred Mountain: Buddhist Architecture of China’s Mount Wutai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14),中文版《營造聖山:中國五臺山的佛教建築》也即將出版,此外亦發表中英文期刊論文四十餘篇。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