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认识我们的杰出学者

牛建磊教授
PolyU Scholars Hub

牛建磊教授

潘乐陶慈善基金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
建筑环境及能源学讲座教授

  • 香港工程师学会会士
  • 国际室内空气质量与气候学会会士
  • 国际建筑性能仿真协会会士
  • 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会士
  • 「研究资助局主题研究计划」获资助项目统筹者

 

牛建磊教授的技术贡献横跨热力学、流体科学与建筑环境控制领域。 他率先建立建筑窗户的浮力驱动通风气流模型,为高层住宅建筑跨户空气传播风险的研究奠定基础。 他于2008年受聘于Google担任全球最大数据冷却系统设计顾问。 他是个性化通风技术的专利发明人,并定义了污染物暴露减少效果性能指标(PEER)。 通过耦合计算流体力学技术(CFD)和热力学分析,他开发了设计阶段量化分层空调送风节能效益的算法框架。 他是采用系统建模评估用以热舒适控制的辐射冷却技术的先驱,并与从事化学技术的同事合作,展示了相变材料作为未来可再生能源时代热能储存介质的潜力。 他在城市微气候工程领域领导多学科研究,结合基于物理机制的风热气候建模与人工智能优化算法,以改善城市宜居性,并增强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
牛教授曾两次获得ASHRAE杰出讲师奖,受邀在五大成员国作主旨报告。 他被邀请参与撰写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医疗环境自然通风感染控制设计指南》。 2024年荣获日本供热、空调及卫生工程师协会的Uichi Inouye亚洲国际奖。 他在通风和储能技术领域的发明,分别在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荣获铜奖和金奖,并得到了评审团的祝贺。 他在以人为本的户外热环境评估和优化设计研究获得了2024年中国科学技术部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合办的APEC INPUT2《创新公共城市技术转型比赛》卓越奖。他亦是ASHRAE(美国供热、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ISIAQ(国际室内空气质量学会)及IBPSA(国际建筑性能模拟协会)会士,并从2019年始入选史丹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科学家。 他于2012至2014年担任Elsevier期刊《建筑与环境》的副编辑现在是Elsevier期刊《能源与建筑》的主编,以及香港研究资助局工程专家组成员。

多年来,他获得了来自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及业界的研究资助,包括RGC CERG/GRF、CRF和TRS、ITF、RFCID/HMRF及RGC/NSFC联合资助。 他目前领导一项主题研究计划(TRS)项目「健康与韧性城市的遍布式户外热舒适中心(LoCHs)」,旨在通过设计开发基于模拟的优化方法,创建局地户外热舒适中心(LoCHs)。 他的热能储存研究得到了中石化的资助,他的户外热舒适研究得到了港铁公司的资助。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