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研1+計劃
為鼓勵產業、學術及研究合作,進一步推動「1至N」的科研成果轉化及產業發展,香港特區政府推出了100億港元的「產學研1+計劃」。
該計劃將以配對形式,為至少100支有潛力發展為成功創科初創企業的大學科研團隊提供1千萬至1億港元的資助,助其於約5年內分兩階段完成其項目。
資助階段:
本計劃分為兩個階段。研究/初創企業團隊可按其研發成果轉化的成熟程度,選擇從第一階段或第二階段開始參與計劃。
- 第一階段: 在約36個月內轉化及實現研發成果(完成應用研發工作及製作原型);
- 第二階段: 在項目的剩餘時間內開始將研發成果商業化(向市場推出產品/服務)。
第一階段及第二階段周期各不得超過36個月,項目總周期不得超過60個月。
資助金額:
- 每個項目最低1千萬港元,最高1億港元,以配對形式發放*
- 資助上限:兩個階段合共1億港元
- 每階段資助上限:6千萬港元
*關於資助配對
作為計劃要求的一部分,參賽團隊必須有能力吸引從業界及大學吸引某程度的資本投資及/或實質支援。
配對比例 |
|
第一階段 |
最多 2 (政府): 1 (業界及大學) 實質支持(不超過總出資額的50%)。 |
第二階段 |
1 (政府) : 1 (業界) 僅限業界資本投資。實質支持將不獲提供配對資金。 |
業界的付出程度越高、越肯定/無條件,表示業界對項目的興趣越強烈。業界的參與程度較高,反映項目有較大的商業化潛力,有利於產學研1+計劃的審查過程。
- 由大學擔任申請人,項目團隊將負責執行項目。
- 項目團隊可由任何對項目實施不可或缺的人員組成,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大學成員:
> 本科生、研究生或校友;
> 及/或教授(可多於一位)或其他教職員 - 項目團隊必須指定一名負責人(「PIC」),該負責人應與大學有所關聯,並在團隊或初創企業中擔任高層。PIC負責
> 監督項目或初創企業的運作;
> 以及就產學研1+資助事宜與大學溝通。 - 分拆自獲准加入InnoHK的研發中心/實驗室之研究團隊/公司均符合申請資格。不過,轉化及實現已獲得或即將獲得InnoHK資助的研發成果並不符合申請資格。
- 從第一階段開始的項目,我們鼓勵項目團隊在項目展開之前成立公司。
- 從第二階段開始的項目,項目團隊必須在項目展開之前成立公司(註:截至相關申請截止日期,公司註冊時間不超過7年)。
- 項目相關工作地點:至少50%研發工作和50%其他非研發工作應在香港境內進行。
- 被拒絕的申請不能在下一輪申請重新提交,除非已就被拒絕的原因作出必要修改。
|
評審項目 |
第一階段申請 |
第二階段申請 |
(a) |
創新及科技部分 |
35% |
20% |
(b) |
項目成果的商業可行性 |
20% |
35% |
(c) |
團隊的技術及管理能力 |
20% |
20% |
(d) |
項目與政府政策或社會整體利益的關聯 |
10% |
10% |
(e) |
項目的財務考量 |
15% |
15% |
有關評審項目各方面的細節,請參閱https://www.itf.gov.hk/en/raiseplus上的《產學研1+資助及行政指引附件A》。
- 34002768
- raise.plus@polyu.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