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news

媒体专访︰理大研发清洗外牆无人机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致力于开创顶尖技术,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助理教授文伟松博士接受《明报》专访,分享他对香港发展低空经济的见解。 文博士带领团队研发清洗外牆无人机,配合激光雷达及GPS定位等装置,无人机可透过扫描大厦外观的立体模型,自动规划最佳清洁路线。他们估计潜在市场每年利润可达3亿港元以上。 《明报》访问全文 更多︰理大与美团合作开发视觉辅助定位系统 用于无人机运送包裹

2024年5月31日

其他

20240502---YIRA-Web-Banner_Congratulations

理大「青年创新研究者奖」培养科研新动力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有六名年青研究人员获2024年度「青年创新研究者奖」嘉许。他们的研究涵盖领域广泛,透过研发尖端技术,为材料科学、绿色能源、环境发展及医疗健康等带来裨益。 六位获奖学者的研究项目涉及新材料、绿色能源、先进製造、智能建造、纺织科技、及医疗科技等,不仅探索知识的前沿,还考虑实际应用及其对各行各业的影响。 这些项目包括设计新一代纳米孔材料提高氢气储存和释放能力;研发新型计算器件减少人工智能物联网的计算耗能;设计回收认证机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还有,研发具生物相容性的智能可穿戴材料用作日常健康监测;开发更高性能的扫频雷射器,应用到工业检测、医疗诊断;以及研发四维实时肿瘤追踪技术,改善癌症治疗。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兼评审团主席表示︰「衷心祝贺六位获奖者,他们的研究项目涵盖了各个学科与领域,致力为当今全球面临的挑战提出解决方案,并展示出充满潜质的前景。理大以成功培育众多优秀的科研人才为傲,他们身怀志向、专注科研并追求创新,往届的得奖者因其卓越的科研实力而获得国际认可。」 理大一直支持研究人员拓展具影响力的跨学科研究,以科研专长为新兴以至未来产业发展作出贡献,响应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壮大创科人才库。 连续举办第三年的「青年创新研究者奖」,旨在表扬理大35岁以下具备卓越研究实力的科研人才。每位获奖者将获得50万港元的研究资金,以及2万港元的个人现金奖励。

2024年5月30日

奖项及成就

Professor Li Ping

理大研究发现训练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有助模仿人脑理解语言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革新了社会互动方式,运用深度学习演算法训练GenAI的大语言模型亦受到关注。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以人类处理语言的类似方式进行训练,大语言模型的表现就更像人类脑部去理解语言,这对脑科学研究和人工智能模式开发带来启发。 现有的大语言模型主要依赖於上下文单词预测单一类型的预训练。这种简单学习方式在大规模训练数据和大量模型参数的结合下,应用於聊天机器人ChatGPT等,成效显着。近期研究亦表明大语言模型中的单词预测可以作为人类处理语言的认知模型。然而,人类平时理解语言时不仅只会预测下一个单词,还会整合自然语言理解中的高层次信息。 理大人文学院院长兼冼为坚基金人文与科技讲座教授李平领导的研究团队,将模拟人脑评估句子之连贯性的下一句子预测(Next Sentence Prediction, NSP)纳入模型预训练,并检验模型数据与脑活动的相关性。研究最近刊登在国际科学期刊《Science Advances》。 研究发现NSP能够强化大语言模型的能力。NSP用来预测前後句子怎样互相关联,与人类语义理解的神经模型非常吻合。研究团队训练了两个模型,一个具有 NSP 增强功能,另一个没有,两者均包含单词预测。他们评估从模型中提取的表徵与人类阅读句子时的脑功能磁共振活动模式之间的匹配程度。 与只学习单词预测的模型相比,NSP增强模型与脑数据在多个脑区显示出更一致。研究结果亦提供了新见解,了解我们大脑如何加工语义,包括右脑在理解语义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更多右脑区域与增强模型的一致性更高。其他发现亦显示大语言模型纳入NSP的优势,即基於增强模型的「模型-脑对应」分数可以更好地预测人的阅读速度。 近期如ChatGPT的大语言模型主要通过无限扩充训练资料和模型规模来提升它们的能力。李平教授表示:「仅依靠这种极度扩展的方式存在很多局限,新进展的突破有赖於我们将大模型变得更向人脑那样不需要海量数据,更高效益。我们的研究发现,像NSP这类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可以改进大语言模型的人性化水准,使其更加接近人类智慧。」 他补充指:「更重要的是,此项研究解释了如何利用大语言模型研究我们人类大脑加工语言的高级机制。它还可以促进人工智能和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研究人员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并藉此推动未来以人工智能为导向的大脑研究以及受人脑启发的人工智能研究。」

2024年5月28日

研究及创新

01

理大与深圳市城安院共建科研平台 推动深港城市安全科技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国家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院丶及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合作成立深港城市安全科技研究中心,携手在公共安全领域开展创新研究,为国家及行业发展需求作出贡献,并提升国际竞争力。 新成立的深港城市安全科技研究中心作为创新平台,聚焦城市安全丶安全生产丶防灾和应急管理等公共安全领域,将善用三方资源开展深入合作,旨在联合研发技术丶推动前沿创新丶及培育人才。 揭牌仪式於2024年5月24日在理大校园举行。由理大协理副校长(内地研究拓展)董澄教授丶理大智能结构与轨道交通讲座教授倪一清教授丶理大测绘及地理资讯学讲座教授丁晓利教授丶理大土木与环境工程学系副教授董优博士;与国家城安院执行院长丶深圳市城安院院长董方先生丶和国家城安院丶深圳城安院研发中心(院士办)主任施锺淇博士共同见证。 理大凭藉在建筑丶能源丶环境丶智慧城市丶城市资讯学和城市减灾等领域的卓越科研成就,致力开发创新尖端科技,履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理大透过务实运用研究专长,与政府丶业界及机构建立紧密维系,合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 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由深圳市委市政府设立,是市国资委全资企业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创新与安全科技为核心,打造安全应急产业生态,与国家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院合力融合前沿科技丶汇聚人才等,促进「政产学研用」。 国家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院(深圳),由深圳市应急管理局丶深圳市国资委丶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举办。2021年12月29日,应急管理部丶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明确依托深圳安科院共建国家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院(基地),打造立足深圳丶扎根湾区丶服务全国丶面向世界的国家级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机构。  

2024年5月24日

研究合作

Photo 1 (1)

理大再度荣获国际零知识密码学ZPRIZE大奖2023 展现区块链的创新研究成果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电子计算学系教授区文浩教授与助理教授(研究)陆星晔博士的研究团队,凭借在零知识证明(ZKP)的前沿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连续第二年于国际ZPRIZE竞赛夺奖,研究方案对区块链及Web3产业极具参考价值,并能提高大众对零知识加密技术突破性潜力的认识和实际应用。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表示:「很高兴理大学者在推动区块链技术和革新Web3领域再度获得国际认可,这个奖项再次展示我们科研团队在零知识密码学领域的优秀技术和创新能力,令相关前沿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落地大大加速。」 ZPRIZE是由区块链业界于2022年牵头的年度竞赛,旨在促进零知识密码学的使用和发展,透过将参赛获奖作品开源的方式使零知识证明的研究惠及大众。零知识证明允许「证明者」说服任何人计算的有效性而不泄漏任何信息,因此称为零知识。 理大团队今年在「高通量签名验证」(High Throughput Signature Verification)公开组别脱颖而出,并获得25万美元的奖金。团队需使用零知识证明技术对ECDSA数字签名的验证做出证明,并将证明生成时间尽可能缩短到最小。ECDSA是区块链领域最常用的数字签名算法之一,是一种使用于网络上证明讯息真确性以及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区块链网络上的交易真确性的技术。在零知识证明系统中以更有效率的方式计算验证这些数字签名的重要性,是为了提供更佳的使用者体验,同时也支持许多现实应用场景。 理大团队提出的新方案,能够在10分钟内在一台普通手提电脑上为50个1KB信息的数字签名生成零知识证明,为未来零知识证明在ECDSA验证上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对于5MB信息数字签名的证明生成,原始的零知识证明需要大于5,000万(2^25~2^26)个约束来生成证明,而新方案则只需最多620万 (2^22~2^23)个约束就能生成证明,复杂度最少缩减至原来的八分之一。 理大是香港区块链技术教育课程和研究的先驱,大学于2022年开设全港首个区块链科技理学硕士学位课程,又先后开办了与金融科技相关的博士课程,以及与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相关的学士学位课程;同年亦成立了全港首间区块链科技研究中心,全方位研究区块链技术,并于美国信息平台CoinDesk发布的「2022年区块链最佳大学」排名位列榜首。

2024年5月24日

奖项及成就

p3

理大研发基于AkkMore™的新型菇菌脂肪替代品 有效预防肥胖及增强肠道健康 与唯港荟合作推出减脂甜品 促进食品行业环保革新

科学家近年积极探索研发未来食品的可能性,包括以无尽的微生物,替代有限的动物和植物资源;其中替代动物来源的脂肪成分也是热门研究课题之一。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未来食品研究院及食品科学与营养学系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基于AkkMoreTM的新型菇菌脂肪替代品,有效预防肥胖和其他代谢疾病、增强肠道健康、调节免疫反应和减少焦虑。此脂肪替代品不但有助减低食物卡路里含量,亦能延长忌廉制品保质期,长远而言能够减少乳制品消耗及厨余量,对食品行业提供创新的ESG(环境、社会及企业管治)解决方案。 由理大未来食品研究院核心成员、食品科学与营养学系助理教授(研究)常金辉博士及未来食品研究院副院长及副教授、食品科学与营养学系副系主任邱家琪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提取天然菇菌中的AkkMoreTM功能性成分,并进行三期动物测试。 研究发现,服用AkkMoreTM配方的实验组小鼠,其肠道微生态较对照组小鼠健康,当中阿卡曼氏菌(Akkermansia)含量较多、厚壁菌门 / 拟杆菌门(Firmicutes / Bacteroidetes)比率较低、脂肪组织较轻,及神经炎症程度较低,显示配方有助体重管理、增强肠道健康,并能改善代谢及免疫失调和纾缓焦虑情况。此项研究早前于2022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获得银奖,有关保健功能的实施方案亦已进入专利审批阶段。 研究团队其后利用AkkMoreTM其增稠、乳化及稳定的特性,研发含有AkkMoreTM配方的忌廉伴侣。该忌廉伴侣可与传统忌廉搭配使用,降低甜品中忌廉的使用量,不但可减低甜品中脂肪及卡路里含量,保持口感质素,亦可大幅延长忌廉制品的保质期,长远而言更可减少乳制品消耗及厨余量,助力减少碳排放及提高利润。 常博士表示:「是此合作是科研落地的成果,研究团队下一步将专注开发AkkMoreTM配方在创新健康食品中的应用,并着力鉴定功效较佳的原材料菇菌,以及把种植流程标准化的工作。」 理大一直致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常博士于2019年参加「理大创新应用博士后计划」,获批理大微型基金,入选香港科学园的科技创业培育计划并屡获奖项。2020年,她与邱家琪博士及会计及金融学院助理院长及副教授金涌博士联合成立初创企业宝力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先后获理大科技启动基金计划、香港科技园科技创业培育计划及天使投资者支持。 继推出含有AkkMoreTM配方的营养补充剂后,研究团队与理大教学及研究酒店唯港荟GREEN合作,使用由团队研发含有AkkMoreTM配方的忌廉伴侣,制作减脂软雪糕及甜品,并推出期间限定「森焕轻盈日本水果AkkMoreTM下午茶」。唯港荟委托化验所测试两款软雪糕营养成分,发现使用AkkMoreTM配方制作的软雪糕的总脂肪含量只有3%,较使用一般食谱制作的软雪糕大减超过8成,而总热量亦减少超过一半。更多详情,请浏览唯港荟网页:https://www.hotel-icon.com/zh-tw/offers/akkmore-japanesefruits-afternoon-tea

2024年5月22日

研究及创新

PressImage_21 May

理大研究揭示外佣在港生活面对的主要医疗及沟通困境

外佣减轻不少双职家庭在照顾儿童及处理家务上的重担,但其个人需求却未受到足够重视。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英文及传意学系进行一系列研究,探讨外佣在港生活所面对的健康及其他结构性问题,包括他们在新冠疫情期间遇到的困难,揭示外佣的福祉与他们能否获取正确的公共卫生信息及享用相关设施息息相关。 研究人员深入访问逾 700 名、以问卷形式调查逾 400 名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外佣,了解他们在港生活的故事及身心健康,内容涵盖其(创伤)经历、健康素养、医疗需求及社群通讯网络。随着香港人口老化加剧,针对长者家居护理的需求日益增加,来港工作的外佣越来越多,研究期望能带出为外佣创造共融社会环境的重要性。 理大英文及传意学系教授Hans Ladegaard教授表示:「印度尼西亚外佣面对边缘化及孤立问题尤其严重,他们许多生活难题均源于语言与沟通困难,并对自身权利了解不足。不少人来港前只接受了三星期的广东话课程,无法确保语言流利程度,大部分更不懂英文,甚至不知道法定的最低工资水平和每周可享有 24 小时休息时间等。因此,我们应该优先为他们提供语言学习的支持,并教育他们认识自己的权利。」 根据Hans Ladegaard教授的研究,缺乏接收信息及使用公共卫生设施的途径是外佣的其中一个主要困境。尤其新冠疫情期间,不少外佣因疫情带来的孤独感、隔离及乡愁等而容易陷入抑郁及焦虑的情绪,但他们能获取适当支持的途径却相当有限。研究团队建议公共卫生宣传应采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并运用社交媒体等外佣能广泛接触的渠道进行,而利用漫画及叙事的表达方式亦能更有效地与外籍群体沟通。 另一项由理大英文及传意学系助理教授Jeffry Oktavianus博士领导的研究亦发现,小区叙事网络,包括直接的人际社交网络、小区组织及传媒,在支持外佣应对疫情时发挥了关键作用。该项研究已刊登于《Health Communication》。 研究指出,由于欠缺以外佣母语为主的正确信息,许多外佣在疫情期间都无法获得足够的防疫知识,社交媒体和社群间的互动沟通成为他们主要的信息及情感支持来源。然而,外佣或会在人际网络间接触到假消息,并因而产生负面心理影响。Oktavianus博士表示:「这些网络虽然是重要支持,但亦有机会传播错误信息,在协助边缘化社群面对疫情上,同时带来机遇和挑战。」 研究提出,小区组织可以主动发放可靠新闻,解除外佣的疑惑及纠正他们得到的错误讯息,协助他们在混乱情况下分析真假信息,并鼓励相关组织(例如在港印度尼西亚人组织、少数族裔媒体等)主导有关公共卫生的宣传。研究又指出,提高外佣的数码素养也是帮助他们区分真假信息的关键所在。 由理大英文及传意学系助理教授Margo Turnbull博士带领的另一项研究则重点关注提升外佣健康素养的需要。菲律宾目前是亚洲区乳癌发病率最高国家之一,在港工作的菲佣罹患乳癌的数字亦不断增加。研究深入探讨了在外地工作时罹患乳癌对外佣生活的影响,论文已刊登于《Quality Health Research》。 与上述研究一致,这项研究亦强调应使用多元语言作健康宣传,令外佣能以母语理解公共卫生的信息,同时提出可以在周日开放公共卫生设施以便外佣使用,从而及时获得诊断及医疗援助。Turnbull博士补充:「改善语言及沟通技巧亦可令外佣更有效运用医疗资源,减轻癌症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并增强面对健康问题时的信心。」 目前,Turnbull博士正与一个癌症支持小组合作,共同开发多语言的沟通资源,期望协助外佣向雇主、家人及医生传达其诊断及护理需求。 就多项围绕在港外佣的研究发现,理大英文及传意学系将联同两个支持外佣的非政府机构,融幼社及外劳事工中心,于5月24日在理大举行「外佣生活攸关」研讨会,进一步讨论外佣在港工作的生活困难,以及如何在香港建立更共融的社会。

2024年5月21日

研究及创新

file

香港理工大学与广西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

2024年5月21日,香港理工大学与广西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就双方将探讨“以土木工程、建设环境学科为先导先行,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共同探索培养博士生及博士后的途径”之合作机会,并对可进一步讨论之范畴达成初步共识。 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内地研究拓展)董澄教授、广西大学副校长肖建庄教授分别代表香港理工大学和广西大学签署备忘录。 广西大学坐落于广西首府南宁,是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高校。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历史可追溯到1928年,并在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学科;及在2018年作为主干学科,入选教育部部区合建一流学科群。 两校将在前沿科技领域共同探索,共建科研平台,开展科技创新,为桂港两地科技合作树立新典范。

2024年5月21日

研究合作

Photo 1

理大科创牵头推行全港大型肝病筛查计划 作为首个参与机构 理大致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4年全球肝炎报告》,因感染病毒性肝炎而导致死亡的人数正逐年上升。在2022年,全球约有130万人因感染性肝炎而死亡,平均每天夺去3,500人的生命,成为全球第二大传染病1。为应对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病毒性肝炎对健康的威胁,由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培育及支持的学者领导科创企业——意领科技有限公司(意领科技),正式宣布牵头推行为期五年的「关爱肝 – 香港千万人次肝病早筛计划」(「关爱肝计划」),提高公众对肝病防治的认识,推动早期检测与治疗,以减少肝病对市民健康的影响。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及梁显利生物医学工程教授、生物医学工程讲座教授、智龄研究院院长及意领科技创始人郑永平教授,联同香港贸发局副总裁刘会平先生、香港大学肠胃肝脏科临床教授司徒伟基教授、香港科技园公司转化研发所高级总监刘思雅博士、意领科技执行长贾晓嘉先生,及香港肝寿基金董事局主席罗咏逑女士,于昨日(5 月16日)共同主持「关爱肝计划」启动仪式。 理大一直致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将支持「关爱肝计划」并成为首个参与机构。今年七月起,理大将使用由意领科技研发的无线掌上式超声设备Liverscan®,为大学的全职教职员进行肝纤维化和脂肪肝筛查,同时鼓励参与者自愿参加为期两年的跟进研究。科研团队将透过收集数据,更深入地研究均衡饮食、持续运动及定期进行肝病筛查对监察肝病进展的重要性。理大相信,透过推行「关爱肝计划」,可以提高公众对肝病防治的认识,及早发现和治疗肝病,从而减低肝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赵汝恒教授表示:「意领科技作为理大支持的科创公司,积极将大学的专利商品化。透过理大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引入投资者及业界资源等多方支持,并转化为对社会有正向影响力的产品。『关爱肝计划』的成功启动将标志着理大在贡献全球公共卫生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时也体现了大学对社会责任感和科研成果转化的承诺。此外,理大近年策略性地在内地多个城市设立技术创新研究院,旨在把理大在基础研究与创新创业方面的独特优势,结合内地各地雄厚产业基础和特色,推动核心技术的研究与转化,培养具有创新科技知识和全球视野的创新创业人才,并为科创企业提供更优化的应用平台和应用场景。通过这些举措,理大将不断强化与内地城市的合作关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同时也为大学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将研究成果商品化的良好环境。」 意领科技由郑永平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于 2018 年联合创立,专注研发肝病诊断和筛查的先进超声波成像设备。在郑教授带领下,理大研究团队将瞬时弹性成像(Transient Elastography)诊断技术与实时超声波影像引导系统结合,开发出更精准检测肝纤维化的解决方案,命名为Liverscan®。Liverscan®是一款创新的医疗设备,它小巧如同手掌大小、无线、轻巧便携,同时容易操作、经济实惠,让医护人员能够随时随地为患者作肝纤维化及脂肪肝检测。 郑永平教授表示:「肝纤维化可由肝组织长期发炎、过量酒精摄入或长期脂肪肝而导致,更有机会发展成肝硬化、肝功能失调,甚至肝癌。我们期望透过超声设备Liverscan®检测成本降低、检测时间缩短、操作便利和准确度提升的特点,让肝病检测及筛查程序走入小区,使肝脏评估普及化,从而在未来几年大大减少严重肝病患者的数量。」 意领科技已获得「理大科技领航基金」及香港科技园「生物医药科技培育计划」的支持,并成功获得多位行业合作伙伴和私人投资者的资金支持。目前,Liverscan®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许可(FDA510K),并在香港、澳门等地的多家著名医院及诊所投入使用。意领科技正与内地多家医院开展临床科研合作,预计Liverscan®将在今年第三季度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批准后打进国内市场,并于2025年在全球推出。 1 世界卫生组织《2024年全球肝炎报告》

2024年5月17日

研究及创新

1

理大与惠州市大亚湾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技术创新研究院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惠州市人民政府及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大亚湾开发区)于5月13日举行签约仪式,就共建「香港理工大学大亚湾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院)达成合作协议。 座谈会上,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向到访理大的惠州市代表团介绍理大的最新发展,以及未来于内地拓展的战略目标。理大一直重视推动科技创新及科研人才培养,在基础研究与创新创业方面独具优势,致力为国家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理大与惠州将共建研究院,发挥各自优势并协同发展,藉深化惠港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作为当地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研究院将成为推动惠州科技产业发展的动力,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惠州市委书记兼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吉先生表示,理大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和强大的科研实力,同时惠州拥有坚实的现代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创新应用场景。双方携手共建研究院,必将有力促进优势互补。研究院将聚焦惠州产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理大的人才科研优势,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惠州落地孵化、实现产业化,助力惠州加快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同时聚集整合境内外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培养一批掌握未来关键技术的卓越工程师和高素质技术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将研究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高端科技创新平台。 在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校长滕锦光教授、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及惠州市委书记兼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吉先生、惠州市委常委兼统战部部长赖建华先生、惠州市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黎明先生见证下,由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惠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俊玲女士,以及大亚湾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兼区管委会主任郭武飘先生代表签署合作协议。其他出席嘉宾包括理大领导层、专家代表及惠州市人民政府及企业代表等。 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会上,理大软材料及器件讲座教授郑子剑教授亦简介了研究院的建设规划。该院将聚焦石油化工、新能源材料、人工智能及智能制造等领域,通过与惠州市和大亚湾开发区的合作,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并积极推动官、产、学、研合作,为香港、惠州乃至国家的科技创新作出贡献,期望以卓越成绩打造惠港校地合作新典范。

2024年5月17日

研究合作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