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科研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香港医疗护理服务需求日益殷切,然而专业治疗师人手却一直供不应求,社福界情况更为严重,令非政府社福机构难以满足社会大众对医护复康服务的需求。有见及此,社会福利署(社署)透过与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协作,于2012年开始推出一项培训资助计划,以助纾缓社福机构人手短缺的问题。 在此项资助计划下,理大于2012年开办了两年全日制职业治疗学硕士及物理治疗学硕士课程,为有志成为专业治疗师服务社福界的人士提供进修机会。获取录的学生可向非政府社福机构申请资助,并须于毕业后为已选定的社福机构连续服务三年。 此资助计划推出以来,成效非常理想,过去四届共培育了超过250名学生,他们毕业后投身不同社福机构,为长者、残疾人士或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医护复康服务。由于计划深受社福界欢迎,因此计划将于2021至2023年继续推行,为期三届,而新一届硕士课程亦于今日(8月12日)起接受报名。
2020年8月12日

新冠肺炎(COVID-19)影响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面对大量个案,如何快速、准确地诊断及识别高危患者以进行早期治疗尤其重要。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积极参与抗疫,并与各界伙伴合作,推展多项防控工作。理大今天宣布,与澳门科技大学(澳科大) 以及一些国内院校合作,成功开发一套用作快速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人工智能(AI)系统,这项名为「人工智能辅助影像学对新冠肺炎进行精准诊断、定量测量和重症预测」(Clinically Applicable AI System for Accurate Diagnosis,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s and Prognosis of COVID-19 Pneumonia Using Computed Tomography)的研究(文章连结),经已在国际著名科研期刊《细胞》上发表。 这套崭新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通过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hest CT),能有效地区分新冠肺炎和其他类型肺炎(其他病毒性和细菌性),并于20秒
2020年6月15日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持续,学生早已改为网上学习,不少人亦响应政府及专家呼吁,留在家中「抗疫」。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特别邀请来自不同学系的专家,设计九个有趣又「贴地」的网上专题讲座,涵盖英语、时装、产品设计、房地产、营销、餐饮、物理治疗、物理学和航空工程九大范畴,让大家于疫情之下持续学习,足不出户都可自我增值。网上讲座将于4月23日至5月18日期间举行,欢迎中学及大学生、家长及公众透过视像平台参加。 登记参加「理大与您: 网上专题讲座系列」,请浏览: www.polyu.edu.hk/ar/web/en/for-applicants/ssr/event/polyu-you-online-lecture-series/index.html 「贴地」主题逐一开讲 日期及时间 主题
2020年4月21日

为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医护界对个人防护装备,如:面罩和用完即弃的保护袍需求殷切。为解决前线医护人员在防护装备方面的燃眉之急,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早前与医院管理局(医管局)及伊利沙伯医院(伊院)携手合作,利用三维打印技术为两间机构分别设计及制作全面罩及眼罩。 理大动员校内的三维打印技术中心研究室及其他学系的所有三维打印机,24小时运作,在短短十天内赶制了700件眼罩及约800件全面罩供医护人员试用。理大一向与制造业有紧密联系,有赖本地业界支持,由今日起,本地厂家每日可供应一万件医护用全面罩予医管局,预计至三月底,更可提升至每日三万件。当面罩货源供应稳定,前线医护人员对全面罩的需求便可得以满足。 理大副校长(科研发展)兼候任常务及学务副校长卫炳江教授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持续,要战胜疫情,大家必须同舟共济,同心同力。理大、医管局及伊院,与本地制造业的合作,充分体现了『一方有求,八方支援』的精神,我们希望各方携手共度难关。」 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 (感染及应急事务) 庄慧敏医生表示,理大
2020年2月25日

传染病是全球公共卫生的关注重点,尤其目前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在全球不断扩散。但由于患有呼吸道传染病的病人,即使其感染的病原体不同,所呈现的病征都十分相似,甚至没有症状,为在医院、诊所及口岸等进行前线诊断带来挑战。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今日发布一套全球最全面的全自动快速多重诊断系统(下称「该系统」),由全自动快速检测仪和多重微流检测组件组成,可用于实时基因检测(Point-of-care genetic testing, POCT),区分出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包括2019新型冠状病毒。 该系统能够在同一个测试中,于一小时内检测出30-40种病原体,包括季节性流感病毒(如H1、H2和H3甲型流感)、禽流感(H5、H7和H9)、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即「沙士」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MERS-CoV)和2019新型冠状病毒。利用当前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该系统从核酸提取、扩增、检测到分析均为全自动。其采用的微流控和生化技术正
2020年2月11日

新冠肺炎(COVID-19)影响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面对大量个案,如何快速、准确地诊断及识别高危患者以进行早期治疗尤其重要。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积极参与抗疫,并与各界伙伴合作,推展多项防控工作。理大今天宣布,与澳门科技大学(澳科大) 以及一些国内院校合作,成功开发一套用作快速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人工智能(AI)系统,这项名为「人工智能辅助影像学对新冠肺炎进行精准诊断、定量测量和重症预测」(Clinically Applicable AI System for Accurate Diagnosis,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s and Prognosis of COVID-19 Pneumonia Using Computed Tomography)的研究(文章连结),经已在国际著名科研期刊《细胞》上发表。 这套崭新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通过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hest CT),能有效地区分新冠肺炎和其他类型肺炎(其他病毒性和细菌性),并于20秒
2020年6月15日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持续,学生早已改为网上学习,不少人亦响应政府及专家呼吁,留在家中「抗疫」。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特别邀请来自不同学系的专家,设计九个有趣又「贴地」的网上专题讲座,涵盖英语、时装、产品设计、房地产、营销、餐饮、物理治疗、物理学和航空工程九大范畴,让大家于疫情之下持续学习,足不出户都可自我增值。网上讲座将于4月23日至5月18日期间举行,欢迎中学及大学生、家长及公众透过视像平台参加。 登记参加「理大与您: 网上专题讲座系列」,请浏览: www.polyu.edu.hk/ar/web/en/for-applicants/ssr/event/polyu-you-online-lecture-series/index.html 「贴地」主题逐一开讲 日期及时间 主题
2020年4月21日

为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医护界对个人防护装备,如:面罩和用完即弃的保护袍需求殷切。为解决前线医护人员在防护装备方面的燃眉之急,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早前与医院管理局(医管局)及伊利沙伯医院(伊院)携手合作,利用三维打印技术为两间机构分别设计及制作全面罩及眼罩。 理大动员校内的三维打印技术中心研究室及其他学系的所有三维打印机,24小时运作,在短短十天内赶制了700件眼罩及约800件全面罩供医护人员试用。理大一向与制造业有紧密联系,有赖本地业界支持,由今日起,本地厂家每日可供应一万件医护用全面罩予医管局,预计至三月底,更可提升至每日三万件。当面罩货源供应稳定,前线医护人员对全面罩的需求便可得以满足。 理大副校长(科研发展)兼候任常务及学务副校长卫炳江教授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持续,要战胜疫情,大家必须同舟共济,同心同力。理大、医管局及伊院,与本地制造业的合作,充分体现了『一方有求,八方支援』的精神,我们希望各方携手共度难关。」 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 (感染及应急事务) 庄慧敏医生表示,理大
2020年2月25日

传染病是全球公共卫生的关注重点,尤其目前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在全球不断扩散。但由于患有呼吸道传染病的病人,即使其感染的病原体不同,所呈现的病征都十分相似,甚至没有症状,为在医院、诊所及口岸等进行前线诊断带来挑战。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今日发布一套全球最全面的全自动快速多重诊断系统(下称「该系统」),由全自动快速检测仪和多重微流检测组件组成,可用于实时基因检测(Point-of-care genetic testing, POCT),区分出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包括2019新型冠状病毒。 该系统能够在同一个测试中,于一小时内检测出30-40种病原体,包括季节性流感病毒(如H1、H2和H3甲型流感)、禽流感(H5、H7和H9)、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即「沙士」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MERS-CoV)和2019新型冠状病毒。利用当前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该系统从核酸提取、扩增、检测到分析均为全自动。其采用的微流控和生化技术正
2020年2月11日

香港医疗护理服务需求日益殷切,然而专业治疗师人手却一直供不应求,社福界情况更为严重,令非政府社福机构难以满足社会大众对医护复康服务的需求。有见及此,社会福利署(社署)透过与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协作,于2012年开始推出一项培训资助计划,以助纾缓社福机构人手短缺的问题。 在此项资助计划下,理大于2012年开办了两年全日制职业治疗学硕士及物理治疗学硕士课程,为有志成为专业治疗师服务社福界的人士提供进修机会。获取录的学生可向非政府社福机构申请资助,并须于毕业后为已选定的社福机构连续服务三年。 此资助计划推出以来,成效非常理想,过去四届共培育了超过250名学生,他们毕业后投身不同社福机构,为长者、残疾人士或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医护复康服务。由于计划深受社福界欢迎,因此计划将于2021至2023年继续推行,为期三届,而新一届硕士课程亦于今日(8月12日)起接受报名。
2020年8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