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代表團於7月28日至8月2日應邀參加由北京海外學人中心與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聯盟聯合主辦的「2025香港英才北京行」,活動以「聚北京·創未來」為主題,促進京港人才交流和創新科技合作,為國家科技與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理大憑藉其跨學科研究優勢與創新成果,展現香港高等教育在全球科技領域的領導地位。
活動在中關村生命科學園隆重啟動,會上,昌平區介紹了產業佈局、人才政策及創業生態,激發合作意願。理大代表團積極參與,展示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智能製造及可持續發展等研究成果,並與北京及雄安新區的重點企業和創業園區深入交流,探索協作機遇,了解當地創新產業生態。
參與是次活動的理大代表團成員包括:
- 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學系及電子計算學系助理教授林婉瑜教授,專注於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及其在協同智能體構建中的應用
- 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陶勇博士,聚焦綠色建築材料低碳化及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 英文及傳意學系助理教授(研究)王笑博士,研究跨學科數據驅動方法以推進語言與語音的整體性理解
- 食品科學及營養學系助理教授(研究)常金輝博士,致力於功能性食品與天然脂肪替代品AkkMore™的開發
- 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研究)宋在新博士,專攻智能製造與可持續能源管理
- 時裝及紡織學院博士研究生湯思斯博士 ,探索智能紡織與人體數字化監測的融合設計
-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經理李圓圓女士,負責推動產學研合作與技術轉化
代表團參訪了多個北京科技創新地標,理大代表團不僅深入了解中國科技發展,積極參與技術交流與合作洽談。林婉瑜教授與人工智能原點社區及巢生實驗室的專家探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智能製造的應用;陶勇博士則於北京市常委和統戰部會議中,分享低碳建材與智慧城市研究成果,獲得高度認可。此行展現了理大在跨學科創新與技術轉化的優勢,促進京港兩地合作機遇。
活動期間,代表團參加了在北京亦莊舉辦的「2025京港澳青年科學家大會」,以「同心攜手 向新而行」為主題,促進京港澳三地青年科學家、企業家及投資機構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量子通信、未來航天及新能源等前沿領域的合作。會上,王笑博士在生物醫藥板塊分享了創新研究,利用超聲波舌部骨骼檢查技術作為構音障礙言語診斷工具,為醫療診斷帶來新突破。
常金輝博士展示了天然脂肪替代品AkkMore™在健康食品與慢性病預防中的潛力,獲多家企業關注。理大代表的多元研究成果不僅促進研究與產業的轉化,推動京港青年合作,展現理大在全球創新影響力。
此次活動深化理大對北京科技創新的認識,並展現理大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智能製造及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的實力。透過與北京頂尖科研機構與企業的深度互動,搭建了重要平台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