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五天的「2025年第三届清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三校学术交流营」于2025年6月28日在澳门大学圆满落下帷幕。本届活动以「中国与世界:社会、历史、文化」为核心主题,成功汇聚123名三校师生,通过深度的学术研讨与切身的文化实践,共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传播路径。
6月25日的开营仪式上,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教授热情欢迎清华、港理工师生,并为本届活动指明使命:学术上促进三校协作与古今文明互鉴;教育上通过新增硕博论坛服务高层次学子;文化上引导青年扎根国家发展,借鉴澳门「中华文化为主、多元共存」经验,探索传统创新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宋校长鼓励师生严谨务实、开放交流,结合研讨与澳门考察,共谱合作新篇。
清华大学日新书院院长顾涛教授介绍了清华日新书院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育人体系,培养人文素养与全球视野人才,并期待活动推动东亚文化交流与共建京港澳「学术共同体」。香港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李平教授感谢澳大筹办,回顾三校合作。他强调港理工已将中国历史与文化设为必修课并成立研究中心,希望师生珍视「学术之桥」,在澳门深入交流中国历史文化传承创新。出席嘉宾还包括港理工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澳大人文学院院长徐杰教授、助理院长李丽青教授等。
活动期间,交流形式丰富多元。专家讲座方面,澳门大学人文学院艺术与设计系主任李军教授以《从十字门到昆仑山——澳门的「小」与「大」》为题进行了分享,人文学院历史系特聘教授林少阳教授担任讲评;澳门大学中国历史文化中心主任张彦教授则通过中国山水画中的各种「皴法」演示,带领师生领略古今水墨艺术风采。在学术研讨环节,清华大学、澳门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三校师生于澳门大学崇文楼成功举办了四场分组研讨会,聚焦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共报告逾120篇研究成果。此外,活动组织师生实地考察了郑观应故居、大三巴遗址等澳门历史地标。校园导览和主题晚宴等活动也为三校师生提供了充分的非正式交流机会。
闭幕式上,本届交流营的丰硕成果获多方肯定。澳门大学中国历史文化中心主任张彦教授致辞指出,首次设立的博士生论坛成果显著,30余篇跨学科报告有效锻炼了青年学者能力,成功践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精神。活动将澳门独特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生动教学现场,为理解「中国与世界」互动提供了独特视角,同时巩固了三校合作机制,为国家培育国际视野人文社科人才提供坚实平台。
本次交流营由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历史文化中心承办,从主题讲座到分组研讨的学术交锋,从葡韵建筑考察到返程途中的思考沉淀,这段深度交流的核心价值在于为三校「坚守学术初心」的长期协作积累了宝贵的、可复制的实践经验,是京港澳三地顶尖高校深化人文社科交流、共同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如欲浏览更多照片,请按此
延伸阅读:澳门大学发布的相关报道
标题
连结
京港澳三校交流营在澳大举行 以学术为桥共探文明互鉴
连结
研究部门 | 中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 | 中国历史及文化学系 |
---|
详情查询
彭慧妍 女士
中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
- 34008921
- rcchc@polyu.edu.hk
详情查询
罗嘉敏 女士
中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
- 34008979
- rcchc@polyu.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