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Photo 1 (2)

理大紹興技術創新研究院正式成立 四大科研中心助力產業升級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昨日与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政府就共建的「香港理工大学绍兴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院)举行投运启动仪式暨「InnoHub绍兴创业中心」授牌,标志着港绍两地在科技创新合作迈入新阶段,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揭开崭新篇章。 启动仪式在绍兴举行,由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丶高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丶协理副校长(内地研究拓展)董澄教授丶理大绍兴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忻浩忠教授,联同绍兴市委副书记及市长吴登芬女士丶浙江省绍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雪女士丶柯桥区委副书记及区长景尧先生,以及柯桥区委常委及组织部部长潘晓东先生共同主持,见证研究院正式落地。 林大辉博士在致辞中表示:「理大绍兴技术创新研究院是绍兴市首家政府与境外高校合作的平台,充分体现各级政府对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理大将与绍兴携手并肩,深化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更多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实现互利共赢丶共同成长。」 吴登芬女士在致辞中表示:「柯桥区与理大自去年九月签订共建协议以来,双方携手同行丶顺畅合作,短短一年多时间,就建成投运香港理工大学绍兴技术创新研究院,创建成为国家智慧财产权保护示范区,为企业和人才提供良好的创新支撑与发展环境。」 理大绍兴技术创新研究院将聚焦四大科研中心,重点建设智慧纺织丶现代住建丶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以及食品营养与健康等领域。赵汝恒教授表示,这些研究方向高度契合国家战略与地方产业布局,借助理大科研创新和知识转移的综合优势,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活动同场举行「InnoHub绍兴创业中心」授牌仪式,由林大辉博士及赵汝恒教授授牌予董澄教授及忻浩忠教授。研究院并与多家当地企业签约,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及产业深度融合。 理大绍兴技术创新研究院不仅是一个科研平台,也是理大深度融入长三角创新生态圈和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成为港绍合作的典范。未来,研究院将以「开放丶协同丶高效」为发展理念,集聚境内外创新资源,面向柯桥产业实际需求,为绍兴高品质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国家科技创新作出更大贡献。 同场举行「InnoHub绍兴创业中心」授牌仪式,由林大辉博士(左二)及赵汝恒教授(左一)授牌予董澄教授(右二)及忻浩忠教授(右一)。 研究院与多家当地企业签约,加强科技创新合作丶和产业深度融合。    

2025年11月6日

image2000x1050  20251110T094210175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代表团访问理大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杨军先生于11月6日率领代表团访问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双方就深化香港高校与广东科研的交流合作,推动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建设展开深入交流。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欢迎代表团到访,并介绍了理大在促进产业发展的科研成果及未来创新发展方向。杨副厅长阐述了国家以及产业的需求,展现出双方在这合作重点上高度契合。 会议期间,双方探讨了在人工智能及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开展科研合作潜力,并商议加快建设联合实验室及增加资源投入,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充分发挥香港优势。 随后,代表团参观了理大粤港海洋基础设施联合实验室,深入了解理大在新型海洋基础设施研发的领先技术与实践成果,并对研究团队的工作给予高度赞赏。 该实验室由广东省科技厅支持,并由理大牵头,联合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中国能建广东院,以及中交四航研究院共同成立,充分体现粤港两地在政、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与紧密合作。

2025年11月6日

image2000x1050  20251027T162043731

理大代表参与顶尖科学论坛 展现卓越科研实力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四位杰出学者受邀出席于10月24日至25日在上海举行的顶尖科学家论坛「青年科学家论坛」,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本届论坛以「未来科学:上海与世界」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科学家代表,共同探讨科学技术的未来趋势,并加强全球科研合作。 作为香港地区受邀的高校代表团,理大的参与彰显了在国际科研领域的重要地位。受邀学者包括: 利民先进纺织科技青年学者、时装及纺织学院副教授、未来服装纺织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理大兴国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寿大华教授 语言科学及技术学系副教授张偲偲教授  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副教授、黄铁城智能机器人学青年学者、及先进制造研究院成员郑湃教授  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教授赵昕教授  其中,张偲偲教授主持了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与临港青年的面对面研讨会,以「睡眠与认知发展」为主题,成功激发学生对认知科学的兴趣。理大将持续推动科研创新与科学教育,积极支持香港发展成为全球创新科技枢纽。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自2018年在上海启幕以来,致力打造连接全球顶尖科学家的高端对话平台,推动跨国界、跨学科、跨世代的思想交流,已被公认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科学盛会。

2025年10月27日

20251020  Six PolyU projects receive support from ShenzhenHong KongMacau Technology Research Program

理大6项研究获2025 深港澳科技计划项目(C类)资助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致力于引领尖端研究,为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塑造充满活力且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作出贡献。理大的6个科研项目,涵盖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及高技术服务,获2025深港澳科技计划项目(C类项目)资助。 理大表现卓越,本年度获选项目数量在香港及澳门地区院校中居首。六个项目均获接近最高资助金额人民币300万元,总资助金额达人民币1,779万元。 此项佳绩突显理大在科研成果转化及大湾区协同创新方面的领先地位。获资助项目致力于推动高新技术的创新发展,涵盖电池技术、海洋工程涂层材料、航空发动机修复技术、人工智能触觉传感、诊疗内窥镜,以及低空经济下的施工安全等。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的深港澳科技计划项目(C类项目)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的一个旗舰级科研项目基金,旨在鼓励大湾区的深圳、香港、澳门三地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发挥优势,进行深度的产学研合作, 催化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和产业突破。    理大6项研究入选2025深港澳科技计划项目(C类项目) 项目负责人 项目名称 资助金额(人民币) 倪萌教授 建设及环境学院副院长、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主任、能源科学与技术讲座教授 面向载具及便携设备的增材制造轻质高性能质子导体燃料电池或电解池关键技术开发 300万元 王钻开教授 协理副校长(研究)、研究生院院长、郭氏集团仿生工程教授、仿生工程讲座教授 高端海工装备关键运动部件多功能涂层材料开发 300万元 文効忠教授 工程学院院长、郑翼之制造工程学讲座教授、材料工程讲座教授 数据驱动的航空发动机叶片多态协同激光熔丝修复技术 300万元 余长源教授 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教授 基于AI驱动的用于机器人的柔性光纤多参量触觉传感的研究 299万元 温燮文教授 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助理教授 面向诊疗一体内窥镜的跨尺度玻璃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研发 300万元 伊文教授 建筑及房地产学系副教授 低空经济背景下面向智慧城市的高空施工安全巡检研究 280万元

2025年10月20日

Photo 1 (1)

理大与强脑科技签署备忘录 探讨共建「脑机接口联合研究中心」  推动智能义肢配置使用计划落地香港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强脑科技今日於数码港举行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探讨共建「香港理工大学 — 强脑科技脑机接口联合研究中心」,并联合推动强脑科技智能仿生手与智能仿生腿在香港的配置使用计划,加快先进医疗科技转化应用,惠及香港伤健群体。 是次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丶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丶强脑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韩璧丞先生的共同见证下,由理大梁显利生物医学工程教授丶生物医学工程学系讲座教授及智龄研究院院长郑永平教授,与强脑科技合夥人何熙昱锦女士代表双方签署。 滕锦光教授表示:「强脑科技落户香港并与理大展开深度合作,标志着香港创科生态在智能康复科技领域迈向新台阶。理大半世纪以来培育逾五万名医疗专才,长期深耕医工结合及人工智能赋能医学,并积极推动医疗创新,现正全力争取筹办香港第三所医学院,进一步发挥科研与人才优势。其中,生物医学工程学系更是本港唯一提供获国际义肢及矫形学会认可的本科教育与培训,1999年有第一届毕业生就开始持续为香港医疗服务提供具备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人才。透过这次合作,我们呼应特区政府《施政报告》中透过科创基金支持新科技义肢落地的规划,将积极参与智能仿生手及仿生腿的两年配置使用计划,按行业标准进行安装与评估,让本港截肢人士免费配置新科技义肢,切实改善民生。」 韩璧丞先生表示:「强脑科技致力研发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与智能义肢技术,成功研制全球首款量产直觉控制智能仿生手,并在康复丶运动健康丶教育等领域开发多项创新应用方案。我们与理大携手,将有助在临床与生活场景中加速验证与应用,让科技真正走向大众。我们期待透过联合研究中心的平台,连结产学研资源,推动产品研发丶行业标准建立与国际化,为香港丶大湾区及全球用家带来更多元丶可负担且可持续的创新解决方案。」 强脑科技成立於 2015 年,是中国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的领先科技企业,亦是首支入选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Harvard Innovation Lab)的中国团队丶内地首家脑机接口领域独角兽企业。公司在智能仿生手等脑机接口产品研发上取得多项技术突破,拥有逾 420 项专利授权,并在残疾人康复丶脑疾病辅助治疗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技术与产品已在全球多个市场应用。 双方将结合理大的学术丶人才及研发实力,以及强脑科技在产品丶商业化和先进技术的优势,聚焦脑机接口相关产品的研发丶应用拓展丶临床评估及技术升级,共同打造新一代脑机接口技术平台,并开展教育与培训,包括课程设计丶分龄竞赛及培训基地等。此合作将由理大生物医学工程学系联合其他院系与强脑科技共同执行。 本次合作由理大郑永平教授担任学术牵头。郑教授长期专注超声成像丶医工结合丶智能复康及乐龄科技,团队在基於大脑及肌肉超声成像的新型脑机接口信号技术方面具开创性成果,包括在2024年第49届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获得评审团嘉许金奖的基於理大原创的「声肌图」(Sonomyography) 信号和AI算法控制的新型前臂义肢ProRuka。郑教授也累积丰富的医疗器械发明及商品化经验,包括提供超声检查脊柱侧弯设备(Scolioscan) 和肝纤维化和脂肪肝评估设备 (Liverscan) ,在15个国家及地区服务超过10万名患者。郑教授将带领团队与强脑科技共同搭建新一代脑机接口研发丶应用丶评估和技术转化平台,统筹智能仿生手及仿生腿的临床评估丶装配丶训练丶随访,推动标准化及可扩展的配置体系。

2025年9月30日

1 (2)

香港理工大学与华为成立数学优化创新实验室 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于2025年9月17日在理大校园签署合作协议,正式成立「香港理工大学—华为数学优化创新实验室」(MOI)。MOI是华为在香港设立的首个研发基于异构算力先进优化求解器的联合实验室,标志着双方自2007年建立长期合作以来的重要里程碑,并进一步巩固在通讯、大数据、算法及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MOI将专注于推动数学优化理论研究、前沿优化算法开发,以及异构算力加速求解器在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中的应用。理大在数学、统计与运筹学领域具备显著优势——于2025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统计与运筹学位列全球第31位;在U.S. News全球数学专业排名中名列第36位,为香港之首。此次合作将结合理大在应用数学和人工智能的学术优势与华为的产业经验,携手推动前沿技术研究与创新应用。 合作协议在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理大计算器及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研究)罗夏朴教授、华为公司技术合作部部长付洁女士及华为公司理论研究部主任白铂先生见证下,由理大应用数学系系主任孙德锋教授及华为香港研究所所长耿彦辉先生代表签署。随后,双方代表共同为MOI揭牌,标志实验室正式启动。 赵汝恒教授感谢华为对理大的持续支持,并强调双方合作将共同培育创新人才、促进知识转移及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理大与华为将携手推动数学优化与技术创新,创造更大的社会及经济价值。

2025年9月17日

image-2000x1050 (95)

理大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签署合作备忘录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长春光机所)于9月12日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深空探测、光学仪器及智能装备等领域开展合作。 理大协理副校长(研究及创新)王钻开教授致辞时强调理大秉承「开物成务 励学利民」的使命,致力将前沿科研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动力,并赞赏长春光机所在光学与精密机械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期待双方的进一步合作。 此次合作聚焦深空探测光学仪器、航太智能化光学成像与遥感、超精密加工及人工智能应用。双方将共建「航太智能化光学成像与遥感」联合实验室,推动人员交流与研究生联合培养。仪式后,长春光机所团参观了理大深空探测研究中心及赛马会量子技术实验室,深入探讨未来合作,矢志推动航太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助力国家航太事业及全球科技进步,同时促进香港与内地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  

2025年9月17日

1 (1)

理大协办第二届GTI数智香江国际论坛 推动香港成为全球AI与6G创新枢纽

由GTI主办,中国移动与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等机构联合承办的第二届GTI数智香江国际论坛,于9月9日至10日在香港隆重举行。论坛吸引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500余位企业高层、学术界顶尖专家及青年创新人才,围绕人工智能(AI)前沿技术、创新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展开交流,彰显香港作为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独特地位。 在9日主论坛上,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以「共促AI发展,弥合智能鸿沟」为主题发表致辞。他指出,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依赖技术突破,更需关注其包容性与普惠性。理大已与众多领先企业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推动AI技术的实际落地与产业创新,携手促进资源开放、能力共享和生态共建,致力于让AI技术真正赋能千行百业,惠及全球社会。 论坛期间,中国移动与GTI联合发布了「AI+全球产学研生态合作倡议」及「AI原生6G开放测试平台—香港节点」两项重要举措。理大作为首批参与并成为合作伙伴的香港地区高等院校,旨在构建全球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推动AI与6G等前沿技术的标准制定、测试验证与产业化应用,为全球AI协同发展蓝图注入新动能。理大研究及创新事务总监、时装及纺织学院教授黄咏恩教授担任特邀嘉宾出席发布仪式。 10日,GTI论坛「分论坛三:网智融合」于理大举行,吸引逾200位来自不同界别的专业人士和科研专家参与。理大人工智能讲座教授、深圳研究院院长张成奇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理大致力推动AI技术的前沿研究与产业应用,积极搭建跨学科协作平台,鼓励科研人员合作解决AI在复杂实际应用环境中的关键难题。 理大计算器与数学科学学院暂任院长陈长汶教授以「AI驱动的6G语义通讯」为题作主题演讲,提出通过轻量化SGG(Scene Graph Generation)算法,实现物联网终端前端视频语义解析,并在网络不稳定环境下高效传输关键信息,有助于构建低碳算力网络、突破物联通讯瓶颈,为6G时代的智能网络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分论坛还邀请了香港大学刘元伟教授、马来西亚大学Saaidal Razalli Bin Azzuhri教授、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董颖工程师、爱立信Bo Hagerman先生、诺基亚白瑞先生等多位国际知名专家演讲,分享AI与6G融合创新的进展与应用实践。 GTI是在2011年由多个国际电讯营运商发起的国际合作平台,至今已汇聚六大洲66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全球营运商和合作伙伴,覆盖。本次GTI数智香江国际论坛以「开放、共享、合作,共促 AI 发展」为主题,共同推动 AI 科研应用、产业数智化转型。

2025年9月10日

1

理大代表参与第八届COMAC国际科技创新周

以「Sky Link:面向未来的可持续航空」为主题的第八届COMAC国际科技创新周,于9月8日在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开幕,聚焦新能源飞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航空运输体系变革等专题,吸引来自各国家和地区政府、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客户、行业协会等合作单位逾500名专家学者参与。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航空工程讲座教授 、中国商飞 –香港理工大学大飞机研究院(大飞机研究院)院长温志涌教授,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助理教授钟思阳教授 ,理大研究及创新事务处代表和大飞机研究院等代表受邀出席COMAC国际科技创新周,并在开幕式、科技创新与青年人才论坛、低空经济主题研讨会等专题活动现场,与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阿联酋哈利法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航空学会等机构代表深入交流,探讨未来合作机遇。 中国商飞—香港理工大学大飞机研究院 中国商飞—香港理工大学大飞机研究院成立于2024年11月,结合理大在航空工程及数字技术方面的专长,以及中国商飞在飞机制造与运营方面的丰富经验,大飞机研究院致力于推动大飞机技术的发展、创新与应用,支持国家航空产业的战略目标。 目前,大飞机研究院加紧推动数字智能制造、预测性维护、运营优化及可持续回收解决方案等重点领域的科研项目合作。通过在科研合作、专利申请、联合发表以及研究生培训等方面的协同合作,理大和中国商飞致力提升中国大飞机的竞争力、可靠性与可持续发展,并巩固香港在国家及全球航空航天创新中的重要地位。

2025年9月8日

Photo 1

理大与李宁公司共建联合运动科学研究中心 推动运动健康创新及产业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李宁公司)今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李宁—香港理工大学联合运动科学研究中心」。双方将联合开展运动科学与人体工学相关研究,推动高性能体育用品的创新设计与优化,培養运动科学及体育技术人才,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运动健康领域的创新和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及李宁品牌创始人、集团董事长李宁先生见证下,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及李宁集团副总裁、首席运动官洪玉儒先生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正式成立「李宁—香港理工大学联合运动科学研究中心」。 滕锦光教授表示:「理大一直致力于体育人才培養、科研创新和技术转化,其中理大高等研究院辖下的体育科技研究院以跨学科运动科学研究为基础,持续为体育领域提供先进解决方案。此次成立的研究中心将整合理大的科研实力与李宁公司的市场经验,推动运动科学与体育科技创新,为行业和社会带来积极影响,亦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高品質发展贡献力量。」 李宁先生表示:「基于运动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创新,既是运动品牌实现研发升级的必经之路,也是推动中国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举措。香港理工大学在运动科学研究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擁有国际顶尖的科研实力和卓越的学术影响力。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发挥李宁公司在行业趋势理解、产业实践经验以及体育与市场资源方面的优势,与香港理工大学开展深度合作,推进运动科学前沿领域的探索研究,共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系统。」 「李宁—香港理工大学联合运动科学研究中心」由理大体育科技研究院及李宁公司联合营运,未来将携手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体育产业的创新发展。首任中心协调员为理大体育科技研究院院长、生物医学工程学系系主任及生物力学讲座教授张明教授,以及李宁公司运动科学研究中心田野教授。 中心将开展运动科学及人体工学相关的基础研究,聚焦高水平运动员运动表现、青少年运动特征及肌肉关节健康、女性运动特征等课题,并支持新一代高性能体育用品的创新设计、功能验证与优化。双方将携手培養运动科学与体育技术领域的科研与工程人才,以及推动产学研结合,提升运动健康领域的科技应用和产业转化能力,实现协同创新。 理大将发挥学术优势,协助科研人员、体育专家和业界人士组成专业团队开展相关研究。李宁公司亦会运用其丰富产品研发、市场需求及用户回馈等资源,为研究项目提供实践方向,支持其顺利开展。

2025年9月8日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