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最新消息

1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到访理大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光机所)、上海市人才工作局以及各相关单位代表于3月26日到访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就科研创新、人才培育及产学研融合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携手推进沪港合作。   访问期间,理大举行了隆重的「中国激光杂志社香港分社」揭牌仪式。由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理大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副教授及中国激光杂志社香港分社社长赖溥祥教授、理大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教授及中国激光杂志社香港分社秘书长张阿平教授、上海光机所副所长冷雨欣教授、中国激光杂志社总编辑王晓峰博士,以及《Advanced Photonics》杂志编辑部主任张毓青女士共同揭牌,标志着内地与香港在光学领域合作迈进新的里程碑。   随后的交流会上,赵教授对来访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理大一直重视科研创新与人才培育。作为「中国激光杂志社香港分社」的依托单位,理大将充分发挥其学术优势,深化沪港协同,为光学领域发展贡献力量。   上海市人才工作局国际合作处副处长徐慧女士表示,上海市政府大力支持沪港合作,并期待双方在更多领域拓展合作空间。   此外,冷教授详细介绍了上海光机所的科研方向与成果,而理大多名教授也分享了各自在超精密加工、光子学材料及技术、生物光子学等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展示理大的卓越成就。   会后,代表团还参观了理大超精密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光子技术研究院,实地考察了微米级加工设备及光子技术的前沿科研技术。此次访问增进了双方了解,为未来理大与上海各方在科研、人才培育及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3月27日

Research

31

理大与安利(中国)共建「植物营养素与衰老研究联合实验室」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安利(中国)早前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成立「植物营养素与衰老研究联合实验室」。双方计划在未来三年投入专项科研资金,携手培养博士後人才,并透过建立植物营养素资料库及开发功能评估模型等,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健康产业升级。 合作备忘录在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丶高等研究院院长陈清焰教授,以及安利(中国)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杜军博士丶高级科学家陈亮博士见证下,由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与安利(中国)科技创新中心总经理韩强先生代表签署。双方代表亦为「植物营养素与衰老研究联合实验室」进行揭牌仪式,二十多位专家出席,共同见证此重要时刻。 黄永德教授致辞时表示,随着大众对植物营养素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此次合作具有巨大潜力,联合实验室将抓紧相关领域的科研创新和商品化机遇,研发崭新解决方案,为人类健康丶科技和经济发展带来裨益。会上,韩强先生亦介绍了安利(中国)多年来在植物营养素方面积累的研发和市场经验,强调可与理大的卓越科研团队优势互补。 同日下午,安利(中国)代表与理大师生进行交流活动。由理大中医药创新研究中心主办的「认知功能改善及健康管理前沿论坛」吸引了逾百名师生参与。陈亮博士丶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郑传忠教授丶理大专业及持续教育学院高级讲师陈向燕博士,分别就植物化学物质作用机制丶脑神经退化性疾病介入等议题发表主题演讲。此外,杜军博士为理大食品科学及营养学系学生授课,介绍安利以植物营养素为核心构建的研发模型如何推动现代化大健康産业的发展。 透过此次合作,双方将结合各自的优势和资源,推动植物营养素领域研究的发展,为实现健康老龄社会迈出重要一步。

2025年3月27日

Research

211

理大与中国铁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推动低空经济及新一代资讯网络创新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低空经济和新一代资讯网络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推动科研创新和技术转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合作协议在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及中国铁塔董事长张志勇先生见证下,由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及中国铁塔总经理陈力先生签署。是次合作旨在建立长期稳定的科研创新丶人才培育和科研成果转化的合作机制。 滕锦光教授表示,理大在低空经济领域科研实力雄厚,去年成立了低空经济研究中心,并於新学年开办低空经济硕士课程,在数据科学丶人工智能丶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也广受国际认可。是次与中国铁塔合作,将充分发挥学术界与业界的协同效应,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开展深度科研合作,探索共建创新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培育创新科技人才,为国家高品质发展提供专业的科研技术和人才支援。 张志勇先生强调,中国铁塔作为全球最大的通讯基础设施服务商,坚持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立足资源共用,积极实施「一体两翼」战略,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此次与理大合作旨在发挥各自优势,就低空经济丶新一代资讯网络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实现强强联合,互补共赢。此外,双方将加强沟通与交流,确保战略合作协议走实走深。 此次合作标志着理大与中国铁塔合作的新篇章,通过共同努力,实现互惠共赢,以取得丰硕成果,为推动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2025年3月21日

Research

271

吉利控股集团代表团访问理大

吉利控股集团代表团于2月26日访问理大,双方就科研合作、人才培育等议题进行交流。 理大协理副校长(内地研究拓展)董澄教授介绍理大在学术研究、科技创新及产学研融合等各方面的卓越成就。吉利中央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任向飞先生则详细介绍了吉利集团的发展现状、未来规划,以及在汽车领域的核心技术。 会议期间,理大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杰出讲座教授陈清泉教授、理大计算器及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环球事务)杨红霞教授与理大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教授赵海涛教授分别就电动车、大语言模型、智能制造等研究进行了专题介绍,展示了理大在相关领域的领先科研实力。 会后,代表团参观了理大电动车研究中心,深入了解学校的科研设施和研究成果。此次访问活动为吉利集团与理大建立沟通平台,为未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2月27日

Research

241

顺德区代表团到访理大

顺德区委组织部代表团于2月24日莅临理大,进行产学研交流及分享,藉此探索合作机遇,共同探讨科研项目、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人才联合培养等合作。 理大协理副校长(内地研究拓展)、生物医学工程学系细胞工程及免疫医学讲座教授董澄教授欢迎代表团,并介绍理大在学术研究、科技创新及产学研融合的卓越成就。理大致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助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理大多位教授也分别介绍了各学院的最新科研进展及其产业应用。设计学院副院长(环球与企业事务)、文化与艺术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杜本麟教授简述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文化创意产业,推动跨领域的创新发展;电子计算学系副教授刘焱教授特别介绍了新成立的计算器及数学科学学院,并分享人工智能及人机交互技术如何分析及改善个人心理抗压能力,提升表现效能;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助理教授黄海龙教授分享了感知模块和尖端传感器技术如何促进低空技术的发展及经济应用潜力。双方围绕机器人技术及产业人才培养等议题作深入交流讨论,并表达合作意愿。 同时,代表团亦参观理大的超精密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深入了解理大的卓越科学研究和实验室设施。 理大将继续发挥学术和科技创新优势,携手顺德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2月24日

Research

201

理大與北京大學醫學部簽署合作備忘錄 促進醫學技術領域的科研發展及交叉學科建設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北京大學醫學部(北醫)簽署合作備忘錄,探討雙方在醫學技術領域的合作,包括聯合研究及師生交流等。是次合作將結合理大醫療及社會科學院和北醫醫學技術研究院的科研實力及教學資源,攜手促進醫學交叉學科的建設,推動醫學技術的發展。 合作備忘錄由理大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和北京大學醫學部副主任王嘉東教授代表雙方簽署,理大協理副校長(校園發展及設施管理)劉文彪先生、醫療及社會科學院院長岑浩强教授、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系主任蔡璟教授、診斷科學及分子遺傳學講座教授葉社平教授,以及北醫教育處處長劉虹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長王青教授、港澳台辦公室副主任李曉佳女士及醫學技術研究院院長韓鴻賓教授等均參與見證。 黃永德教授表示,理大大力發展醫工交叉學科,校際合作對於雙方的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都大有裨益,尤其是教學、科研等方面,希望兩校在未來能夠有更多合作項目,互相學習、共同發展。他又期望此次簽署合作備忘錄能夠拓寬雙方的合作空間,設立科研種子基金,共同為醫學技術的發展貢獻力量。 王嘉東教授致辭時歡迎理大代表來訪,並對此前雙方在醫學技術學科建設、師生交流等領域的前期合作表示肯定和鼓勵。他強調了北醫和香港地區的高校交流合作的重要意義,建議雙方借此機會進一步深化合作,加強學科建設、拓寬科研合作。 簽署儀式後,理大代表團與北醫學者就雙方在醫學教育、科研合作及學生培養等方面的合作潛力進行了深度討論,並介紹各自院系的教研發展及學科建設情況。代表團亦參觀了北醫醫學技術研究院教學實驗室、北京大學護理學實驗教學中心及北醫三院臨床技能培訓中心等,深入了解北醫在醫學技術及臨床教育方面的設施和經驗。 理大在醫療教育方面擁有逾45年的豐富辦學經驗,為各醫療專業培養逾52,000名畢業生,具堅實基礎支撐及支持香港醫療體系的發展。大學設有物理治療、職業治療、放射治療、眼科視光學、醫療化驗、言語治療、護理學等課程,擁有逾1,300名醫療相關教研人員,以及超過90個相關實驗室及教研設施,透過發揮醫工結合的優勢,推動醫療科技發展。除了北醫,理大亦與多間內地大學和醫院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並正就籌辦第三所醫學院積極展開籌備工作,應對香港及大灣區的醫療需要。

2025年2月20日

Research

02191

理大与中国移动(香港)创新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 携手推动人工智能丶6G及Web3.0创新研究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中国移动(香港)创新研究院达成合作协议,并签署合作备忘录及合作项目协议,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丶6G及Web3.0等前沿科技领域发展,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地位。 凭藉理大的跨学科研究实力和学术专长,以及中国移动(香港)创新研究院提供的重点研发资源和实验环境,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推动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此外,双方将建立长期人才交流与培训机制,包括高等人才联合培育计划及博士研究生实习机会,培养高科技精英以满足未来科技发展的需求。 签约仪式於2月19日在理大举行,合作备忘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副局长张曼莉女士丶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丶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凌浩先生丶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以及中国移动国际有限公司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林二维博士见证下,由理大电子计算学系系主任李青教授与中国移动(香港)创新研究院院长沈卫中先生签署。 随後,理大研究生院院长丶分布式及移动计算讲座教授曹建农教授与中国移动(香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孙琳先生签署合作项目协议。 张曼莉女士对双方的合作表示高度认可,并指出是次合作不仅推动香港在人工智能丶6G和Web3.0等领域的科研和产业发展,透过产学研结合为香港的科技创新注入新的活力,还将强化香港高校和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协同方面的联动。 滕锦光教授表示,理大致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育以应对世界变局,此次和中国移动(香港)创新研究院的合作充分发挥了学术界与业界的协同优势。双方将聚焦战略性的科技领域,包括人工智能丶6G及Web3.0等范畴的技术革新和应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持。 沈卫中先生强调,中国移动(香港)创新研究院致力於推动前沿科技的发展,并期待通过此次合作,充分发挥中国移动在技术应用丶产业影响及市场规模等方面的优势,助力理大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同时推动双方在前沿技术研究丶高端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创新与突破。 理大和中国移动(香港)创新研究院将就人工智能和Web3.0两大领域展开紧密合作。在人工智能方面,双方将提升大模型的生成能力,增强其任务规划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应用,为香港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中创造独特优势。在Web3.0方面,双方将配合香港特区政府政策,利用区块链技术建设分散式算力基础设施,满足香港大模型研发需求,推动香港金融业的创新和改革,提升国际竞争力,以助香港在Web3.0技术上保持竞争优势。 此外,双方将联同中国移动香港公司,进一步开拓卫星融合精确定位和低空经济研究,利用5G网络资源,提升高精度定位能力,促进香港智慧城市建设及相关行业的创新应用和发展。 此次合作意义重大,不仅为香港的创新科技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也推动香港与内地科技融合,更为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科技产业链开启新的发展篇章。

2025年2月19日

Research

02071

理大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 携手培育医学专业人才 推动放射腫瘤学研究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一大)签署合作备忘录,探讨双方在教育及医疗创新方面的合作,包括携手培育医学专业人才及促进联合医学研究等。是次合作将结合理大于医疗化验科学和放射学领域的教学及研究实力,以及山一大在腫瘤放射治疗的临床工作及前沿科技应用经验,推动相关领域的人才培養及研究发展。 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上月于山东济南举行,在山东省副省长陈平先生、理大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系主任蔡璟教授、理大诊断科学及分子遗传学讲座教授叶社平教授、山一大党委书记刘思金教授及山一大附属腫瘤医院院长于金明院士的共同见证下,由理大医疗及社会科学院院长岑浩强教授和山一大党委副书记王宇轩教授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 岑浩强教授表示:「这次合作备忘录的签署,是理大与山一大携手迈向医学教育与研究新高峰的重要一步。我们将结合理大在医疗科技领域的科研实力,以及山一大在腫瘤治疗的丰富临床经验,共同开拓放射腫瘤学的未来发展。」 王宇轩教授表示:「山一大与理大的合作,是基于双方在医学领域的共同愿景。我们期待通过此次合作,进一步加强两校在人才培養、科研创新及临床实践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国家医疗事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理大与山一大将积极开拓各种学术及专业交流,探索共同培育医学专业人才、共建联合实验室等合作潜力,期望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培育未来的医学人才,提升放射腫瘤学研究的成果,为提高国家及香港医疗水平作出贡献。 理大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团队亦出席同场由山一大附属腫瘤医院和山东省抗癌协会主办的「第二届腫瘤粒子治疗大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逾2,000名专家一同探讨国内外腫瘤粒子治疗的新理念、技术和成果。会上,蔡璟教授更获邀以人工智能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为主题发表演说。

2025年2月7日

Research

01271

理大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签署合作备忘录 携手成立医工合作创新研究实验室 推动医学教育及科研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签署合作备忘录,探讨推动医学教育丶科研和医疗服务的发展。双方亦达成协议,正式成立「医工合作创新研究实验室」,聚焦科创研发丶人才培养及成果转化。是次合作将充分发挥双方优势,支持医学和工科科技创新,为培育未来的医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共同为全球医学发展作出贡献。 在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丶校长滕锦光教授丶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丶北医三院院长付卫教授及普通外科主任原春辉教授的见证下,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及北医三院副院长唐熠达教授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而在林大辉博士丶滕锦光教授丶黄永德教授丶付卫教授及唐熠达教授的见证下,理大工程学院院长文効忠教授及原春辉教授代表双方签署共建「医工合作创新研究实验室」协议。林大辉博士及付卫教授随即为「医工合作创新研究实验室」进行揭牌仪式,标志着实验室正式成立。 滕锦光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理大拥有87年历史,一直致力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北医三院是国家综合实力最强的综合性三甲医院之一,为全国14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之一。我们感谢北医三院对理大的信任和支持,相信结合双方在医疗科学和工程技术上的优势丶加强医工协同融合发展,定能在培育人才丶教育和科研方面发挥更大潜力。」 付卫教授表示:「北医三院一直致力於推动医学与工程学科的交叉融合,此次与理大的合作将在科研创新丶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希望通过双方强强联手丶优势合作,共同推动医学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理大与北医三院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跨学科研究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共同开发先进的诊断工具和治疗方法,希望更准确预测疾病,优化病人的治疗体验,并实现更完善的健康管理。双方亦将积极推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交流互访,联合培育博士後,培育未来的医学人才,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贡献国家。 理大在医疗科技教研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和扎实基础,过去40年为各医疗专业培养超过五万名毕业生,涵盖医疗化验丶医疗影像丶放射治疗丶物理治疗丶职业治疗丶护理丶眼科视光丶义肢矫形丶言语治疗等范畴,支撑及支持香港医疗体系发展。除北医三院,理大亦一直与多间内地大学建立合作夥伴关系,并正就筹办第三所医学院积极展开筹备工作,满足香港及大湾区对高水平医疗健康服务的殷切需求。 理大及北医三院双方代表出席签署及揭牌仪式。

2025年1月27日

Research

1

理大与南方医科大学及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共建国际运动医学康复中心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南方医科大学及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医院)达成合作协议,成立「国际运动医学康复中心」。此项合作将整合三方独特优势资源,包括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的专业学术和科研知识、南方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的学术优势,以及深圳医院的丰富临床经验和资源,共同提升运动医学和康复服务水平,为促进医疗产业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率领理大学者代表团最近到访南方医科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并参观考察,深入探讨先进的运动医学与康复技术的应用。此外,赵汝恒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刘叔文教授及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周宏伟教授代表三方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建立「国际运动医学康复中心」。 赵汝恒教授致辞时表示,理大致力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培养优秀人才。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拥有顶尖学者及经验丰富的临床导师,是亚洲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学术机构。是次合作将有效推动国内外先进运动医学与康复技术的应用,加速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产业的发展,有助提升业界竞争力及运动医学康复治疗水平。 「国际运动医学康复中心」集医疗、教育与科研为一体,为患者提供专业和高效的运动医学康复及临床服务,涵盖运动损伤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训练等全方位服务。中心将积极探索两校开办联合课程、国际学术交流和临床实习等合作机会,培养更多具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的康复治疗人才,并打造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多年来,理大致力为香港培育运动医学和康复科学的学者和相关专业人员,将为中心提供技术支持、研究指导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并积极开展运动损伤的预防、治疗及康复训练等服务。 此外,中心将充分利用南方医科大学和理大体育科技研究院的科研优势,在运动科学、智能康复设备和运动监测系统等领域开展深入科研合作,积极推动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应用,造福社会。 理大期待与南方医科大学及深圳医院三方携手合作,将中心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医、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并与国际伙伴建立更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培养专业人才,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2025年1月27日

Research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