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最新消息

71

理大亮相第四屆南昌健博會 展示醫工結合及人工智慧創新科研實力

2025年第四屆中國(南昌)國際大健康產業大會暨博覽會在6 月 6日於江西省南昌市的南昌綠地國際博覽中心開幕,是國內大健康產業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作為全港唯一高等院校代表,理大共邀請11個研究團隊參與展覽,藉此介紹各項大健康相關的最新研究和技術成果,展示醫工結合及人工智能的創新科研實力。 是次展會以「科技大健康,重塑新業態」為主題,內容覆蓋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銀髮經濟、智慧醫療、中醫中藥、健康消費及智慧生活等大健康全產業鏈上下游。 理大的展示包括: 理大眼科視光學院科研眼科講座教授、梁顯利長者健康視覺教授何明光教授的「人工智慧眼底照相機」 理大機械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張丹教授的「踝關節康復機器人」 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教授馬聰教授的「人工智慧輔助的醫藥產品開發平台」 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文偉松教授的「專為視覺障礙人士設計的穿戴式智慧導航與交互系統」 理大生物醫學工程講座教授、梁顯利生物醫學工程教授鄭永平教授的「無線掌上式超聲脂肪肝和肝纖維化評估設備」 及「無輻射三維超聲脊柱側彎評估設備」 理大護理學院助理教授(兼Presidential Young Scholar)李妍教授的「數字漫步」,為行動不便人士緩解憂鬱 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系主任兼教授蔡璟教授的「用於癌症成像和治療虛擬對比增強磁共振成像」 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胡曉翎教授的「智雲行健步儀」 理大護理學院助理教授王珊珊教授的 「針對認知障礙症照顧者的電子閱讀療法應用程式」 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的「認知障礙模擬遊戲套裝」 理大研究及創新事務處副總監趙培先生代表出席大會舉行的開幕儀式,與一眾領導留影。參與開幕式的領導包括:江西省人民政府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代表、南昌市人民政府及國內一眾院所領導,多方即場進行學術交流及商貿洽談。當地媒體亦到場採訪理大研究團隊,提升活動和社會關注度,廣泛推廣科研成果和影響力。 理大在醫療教育和醫療創新方面擁有堅實的基礎,通過結合醫療保健與人工智慧、工程和資料科學等跨學科策略,解決各種醫療挑戰,助力提升香港和大灣區的醫療服務,推進香港發展成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

2025年6月7日

Research

61

理大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簽署合作協議 攜手成立肌肉骨骼和運動康復聯合研究實驗室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醫三院)上月簽署簽署合作協議,正式成立「肌肉骨骼與運動康復聯合研究實驗室」,推動肌肉骨骼健康與運動康復領域的前沿研究與創新,結合雙方在臨床專業、醫學工程及轉化研究方面的優勢,促進科研成果轉化與應用。 合作協議簽署儀式和聯合研究實驗室揭牌儀式在北醫三院舉行,由理大協理副校長(內地研究拓展)董澄教授與北醫三院院長付衛教授代表雙方簽署合作協議。隨後在董澄教授和付衛教授見證下,理大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康復科學教授、神經康復治療學講座教授及康復治療科學系系主任彭耀宗教授與北醫三院副院長、生殖醫學科教授李蓉教授代表雙方進行揭牌儀式,象徵聯合研究實驗室正式啟動,標誌著兩地在學術與醫學科研合作方面邁出重要一步。 董澄教授致辭時表示:「面對全球人口老齡化與慢性疾病負擔加劇的挑戰,運動康復在提升生活品質與緩解醫療壓力方面的關鍵作用日益顯著。這次理大和北醫三院強強聯手,既能深化兩校學術經緯的交織,更能為大中華區運動康復領域注入創新動能。我們期待與北醫三院協同共進,將聯合實驗室打造成為輻射亞太地區的科研創新及人才孵化基地。」 付衛教授表示:「我們非常高興能與理大攜手合作,推動具影響力的科研項目,推動肌肉骨骼和運動康復領域的創新成果轉化,造福患者,促進康復醫學發展。」                                             理大與北醫三院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建立集成跨學科資源的聯合研究實驗室,推動運動康復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及人才培養,致力提升患者康復效果,為推動健康老齡化作出貢獻。

2025年6月6日

Research

21

理大與安徽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推動科研與產業合作

安徽大學代表團到訪香港理工大學(理大),雙方就科研、教育合作及人才培育等多個範疇展開交流,積極推動合作機遇。此行標誌著兩校攜手前行,並簽署合作備忘錄,將共建學術科研團隊及聯合實驗室,深化兩校在科學研究上的戰略合作。 理大行政及拓展副校長盧麗華教授歡迎安徽大學代表團到訪,分享理大於創新科研及跨學科教學的最新成果與長遠發展。安徽大學校長孫長銀教授則闡述該校的辦學歷程、卓越成就與未來願景,並指出此次交流對推動產學研融合與高人才培育具深遠影響。 在盧教授與孫教授的見證下,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系主任、香港理工大學合肥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陳武教授與安徽大學國內合作處處長郭文豪先生代表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為兩校的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次合作,將以理大(合肥)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院)為核心平台,推動兩校多領域的交流與協作。研究院將統籌教師與學生交流互訪項目,並定期舉辦聯合學術研討會、論壇與工作坊,為雙方學者搭建學術對話橋樑,促進學術思想交流與科研成果分享,提升研究質量與國際影響力。 在產學研方面,理大將與地方政府開展深入合作對接市場需求,深化與企業界的聯動。雙方將攜手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建立科技轉化機制,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助力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 安徽大學是由安徽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同建設的重點綜合性高等學府,擁有百年歷史,致力培育英才。安徽大學不僅是全省畢業生人數最多的高校,其校友分佈廣泛深具影響力。

2025年6月2日

Research

281

香港理工大學中山技術創新研究院舉行揭牌儀式 推動兩地生物醫藥及健康產業發展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中山市人民政府(中山市政府)於5月20日為共建的「香港理工大學中山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院)舉行揭牌儀式,標誌着雙方合作推動兩地生物醫藥發展邁向嶄新里程碑。 理大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協理副校長(內地研究拓展)董澄教授、協理副校長(大學發展)羅璇博士、化學講座教授兼理大中山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黃嘉良教授,與中山市委常委兼副市長葉紅光先生、副市長歐陽錦全先生、市政協副主席馮金怡女士、科學技術局黨組書記兼局長施煥東先生及翠亨新區黨工委書記羅綺冬女士等一同主持揭牌儀式,見證研究院正式落地。研究院同場並與多所研究機構及當地企業進行簽約儀式,攜手深化產學研合作。 研究院將聚焦生物醫藥及健康產業,涵蓋四大前沿領域:創新診斷藥械研發,包括腫瘤診斷、核酸靶向技術及抗感染藥物;生物醫藥材料新技術,重點研發針對癌症治療的人工智能輔助影像診斷及藥物遞送系統等;脊柱健康生物醫學工程,包括智能可穿戴設備、功能服裝新材料技術、人工智能輔助神經工程及康復機器人等;以及動物流感疫苗研發,建基於理大領先的人畜共患病研究。 黃永德教授表示:「研究院不但將理大的前沿基礎研究,與中山的產業需求深度融合,更是理大與中山市攜手回應國家生命健康戰略的關鍵舉措。我期望研究院能夠發揮理大頂尖的科研實力,並結合中山深厚的產業基礎,成為大灣區創新共同體的一次重要實踐,推動區內高質量發展。」 歐陽錦全先生說:「研究院正式揭牌運行,是『國家所需、灣區所向、中山所能、港理所長』的完美結合,必將為中山乃至大灣區注入強勁的科創動能。我們也希望研究院發揮『超級連絡人』作用,吸引更多國際創新資源匯聚中山,共同書寫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的典範。」

2025年5月28日

Research

261

「理大前海前沿技術創新中心」及「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前海)」共同揭幕 深化產學研聯動 構建深港科技樞紐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在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前海管理局)支持下,成立「理大前海前沿技術創新中心」及「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前海)」,協力構建深港科技樞紐,深度融合兩地產業發展。兩中心今天於深圳前海舉行揭幕儀式,並與業界簽署多項合作備忘錄,促進產學研聯動。此外,「理大國際未來挑戰賽──前海賽區」亦正式啟動,匯聚頂尖創科創業人才,加速科研項目落地。 在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深圳市委常委、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黨工委書記及寶安區委書記王守睿先生、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黨工委委員及前海管理局副局長文娉女士、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趙汝恒教授,以及一眾嘉賓共同見證下,分別為兩所中心進行揭牌儀式,標誌著兩所中心正式落地前海。 滕錦光教授致辭時表示︰「理大致力科研創新,以知識轉移和創新生態培育為基石,為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至今已培育逾600家初創企業。兩所中心落戶前海是理大與前海管理局推動產業創新的重要里程碑,透過整合港深兩地和大灣區的資源與優勢,推動前沿交叉學科技術發展,促進產學研深度協作,為大灣區科技企業和創新團隊搭建橋樑和平台,培養高層次科技政策人才,助力粤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國家發展。」 文娉女士致辭時表示︰「理大作為世界頂尖學府,在人工智能、可持續建築、醫療科技等領域享有盛譽。前海與理大合作正當其時、恰逢其勢,此次理大前海前沿技術創新中心、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雙中心落戶,是深港攜手推進科技創新的生動實踐。前海將聚焦中央要求、灣區所向、香港所需、前海所能,與理大進一步加強合作,在深港跨境技術轉移、成果轉化和創業孵化方面持續發力,助力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建設。」 憑藉理大的雄厚科研實力,「理大前海前沿技術創新中心」將聚焦人工智能傳感器與製造、智慧醫療與健康、創新設計等高新科技領域;透過促進產學研合作,匯聚頂尖科技資源;其轄下的「港理大前海創業中心」將積極孵化創科企業,以前沿科技帶動地區產業升級。至於「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前海)」則致力推動跨學科和具影響力的研究,專注構建高端科技政策智庫平台,聚集深港專家和學者,為大灣區的創科發展提供策略性建議。兩所中心將發揮協同效應,拓展前沿科技,培育創科人才,加速項目投入深港產業發展。 為攜手構建前海創科生態圈,理大前海前沿技術創新中心分別與中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和三家創投機構,包括深圳市天使投資引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弘毅投資及漢能創投簽署合作備忘錄。此外,理大亦與深圳改革開放幹部學院、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簽署合作備忘錄。 同場啟動的「理大國際未來挑戰賽──前海賽區」獲策略夥伴中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支持舉辦,旨在為創科人才及初創企業團隊打造全方位發展平台。參賽者將就人工智能結合智能建築、元宇宙、擴增實境/虛擬實境、智能穿戴及大健康等不同領域的應用,提出創新解決方案,以應對市場挑戰。中建科工集團黨委副書記兼總經理楊書華先生致辭時表示,比賽通過設立專項賽道,提供場景和產業等資源,結合建築場景深度挖掘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創新應用,為建築行業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期待以賽事為紐帶,加強與理大在科研專案攻關、人才聯合培養等方面的合作,建立長效機制,共同探索產學研聯動的創新生態。 主題演講環節中,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顧問委員會成員、星島新聞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蔡晋博士,以及理大內地發展總監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核心成員陸海天教授,分別就聯合人才培育與科研成果轉化如何助力兩地創新邁向新台階,以及理大科技創新在前海的應用和實踐分享真知灼見。 趙汝恒教授致謝辭時表示﹕「雙中心的落成是政、產、學、研、投各界領袖的多維度合作結晶,構建了從實驗室到市場的全週期轉化生態。其中,今天參觀的『智法數科有限公司』正是由理大孵化並成功落戶前海的科創企業,驗證了雙中心為理大科創團隊在前海從研發、商品化到拓展和融資提供全面的支持。」 理大前海前沿技術創新中心與中建科工集團簽署合作備忘錄。在滕錦光教授(後排左二)、趙汝恒教授(後排左一)、楊書華先生(後排右二)及中建科工集團副總經理蔣禮先生(後排右一)見證下,由魏敏晨教授(前排左)及中建科工創新研究開發院院長李任戈先生代表簽署(前排右)。 理大前海前沿技術創新中心與三家創投機構簽署合作備忘錄。由魏敏晨教授(左一)與深圳市天使投資引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資一部總經理劉翔先生(左二)、弘毅投資董事總經理楊昕宇先生(右二),以及漢能投資集團董事總經理張巍先生(右一)代表簽署。 理大與深圳改革開放幹部學院及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簽署合作備忘錄。由趙汝恒教授(中)、深圳改革開放幹部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陳民先生(左),以及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常務副會長兼全國政協委員王明凡先生(右)代表簽署。 滕錦光教授(右六)及趙汝恒教授(左六)聯同一眾理大代表為「理大前海前沿技術創新中心」(左圖)及「港理大前海創業中心」(右圖)舉行實地揭牌儀式。 蔡晋博士分享聯合人才培育與科研成果轉化如何助力兩地創新邁向新台階。 陸海天教授分享理大科技創新在前海的應用和實踐。

2025年5月26日

Research

131

理大與研祥集團攜手共建「工業人工智慧終端技術聯合創新實驗室」 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研祥集團於5月13日在深圳研祥科技大廈簽署合作協議,並隆重舉行「工業人工智慧終端技術聯合創新實驗室」揭牌儀式。出席儀式嘉賓包括:深圳市科技創新局鄒健處長、南山區科技創新局林洋局長、研祥集團常務副總裁林詩美女士、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智能製造講座教授兼先進製造研究院院長黃國全教授、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李力恒教授,以及理大研究及創新事務處經理李映萱女士。 林詩美女士指出深圳和香港作為國家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此次合作是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體現,充分發揮理大的科研實力和研祥集團在工業人工智能的豐富經驗,為大灣區乃至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李力恒教授表示,此合作以大灣區為起點,結合了理大的科研創新能力和研祥集團的工程實踐優勢,深化深港合作關係,共同攻克工業人工智能終端領域的技術難題,打造產學研協同的標杆,助力「數字中國」和「科技強國」戰略,貢獻全球工業人工智能的發展。 在各位嘉賓的見證下,理大與研祥集團正式簽署合作協議,並舉行「工業人工智慧終端技術聯合創新實驗室」揭牌儀式,標誌著雙方合作邁入新階段,也為工業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注入新活力。 隨後,雙方代表分別介紹了各自的創新技術成果,並就工業人工智能發展等議題進行交流。與會嘉賓還參觀了研祥科技大廈的科技體驗中心,深入瞭解研祥集團在工業控制和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進展。

2025年5月13日

Research

111

紹興市柯橋區代表團到訪理大 推進紹興研究院技術產業發展

紹興市柯橋區政府代表團攜區內重點企業代表於4月22日蒞臨香港理工大學(理大),雙方就深化戰略合作、推進香港理工大學紹興技術創新研究院(紹興研究院)建設等議題展開深入交流,推動深度合作促進高品質發展。 理大協理副校長(內地研究拓展)、 細胞工程與免疫醫學講座教授董澄教授歡迎柯橋區代表團,介紹理大及出席的學者們。紹興研究院去年9月於柯橋區揭牌,標誌著紹港協同發展邁入新階段,感謝柯橋區政府在政策和資源對接等各方面的支持。 柯橋區委書記袁建先生率團介紹了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及產業升級規劃。柯橋作為長三角重要製造業基地,致力構建"科技+產業"雙輪驅動發展,期待與理大在高端人才培育、關鍵技術及創新生態構建等領域開展更深層次合作。 香港理工大學紹興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理大紡織化學講座教授忻浩忠教授介紹了紹興研究院的建設進展。作為紹興市首家境外高校合作平台,紹興研究院將聚焦多個前沿和高端技術,包括紡織科技、碳複合材料及應用和現代建築等領域。 多位柯橋區重點企業負責人亦介紹公司發展及技術需求,涉及新材料、智慧紡織、建築數位化等前沿領域。多位理大時裝及紡織、機械工程、建築及環境學院的教授也介紹了各學院的科研進展及其產業應用。雙方均表示,希望未來能以紹興研究院平台為基礎,拓展更多合作領域,圍繞人才培養、產業創新需求、技術成果轉化等各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2025年4月22日

Research

221

理大舉辦「2025中國·紹興第十屆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推動創新成果轉化及科技人才發展

「2025中國·紹興第十屆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創新成果轉化大賽香港分站賽在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於4月22日舉行。活動聚焦於新材料、泛半導體等前沿科技領域,吸引來自香港、澳門等地共15個創新專案參賽,展現科技與產業創新融合的潛力。 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出席活動並致辭,表示是次賽事不僅促進了區域間的創新交流與協作,更進一步鞏固理大在推動創新創業、人才培育及成果轉化方面的領導角色。去年,理大研究院於柯橋區正式揭牌,標誌著紹港協同發展邁入新階段。此次賽事首站選址理大,深化紹興柯橋與香港在人才、科技與產業等方面的合作,共享發展機遇的雙向優勢。 活動現場,多位資深評審對專案進行全方位評價,「高野創造智慧UTV專案」、「AI-TOF處理器晶片設計AI動作識別系統產業化」等高層次人才項目進行路演並展開分享。其間更有主題演講,圍繞內地發展機遇與創新創業環境、投資趨勢、紹興海創大賽配套政策、柯橋專案重點引進方向等內容。 其後進行的「活力金柯橋 融匯大灣區」柯橋高層次人才校園招聘會,雲集多間企業,涵蓋新材料、泛半導體等高科技領域,為應屆畢業生及年輕科研人才提供豐富職業選擇與交流機會。。 最後雙方舉行會議交流,理大協理副校長(內地研究拓展)、 細胞工程與免疫醫學講座教授董澄教授歡迎代表團,並介紹了香港理工大學紹興技術創新研究院(紹興研究院)的最新發展進展情況。雙方均表示,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機會就產業需求與潛在合作展開深入交流。  

2025年4月22日

151

理大舉行蘇港技術創新對接會 促進科創合作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研究及創新事務處、江蘇省科學技術廳及江蘇省生産力促進中心聯合主辦的「蘇港技術創新合作對接會—香港理工大學專場」,已於4月15日在理大校園圓滿舉行。此次對接會以人工智能、低空經濟、大健康及新材料四大前沿領域為焦點,吸引近百位理大科研專家和江蘇政企代表參與,現場交流氣氛熱烈。 活動期間,多名理大傑出學者分享了其最新研究成果,並設立專區展示理大在重點領域的創新突破。同時,來自江蘇省科技廳、江蘇省生産力促進中心、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及多家企業的40多名代表,也現場發佈了各自的産業合作需求,促進兩地建立産學研合作平台。 為加速科研成果轉化,理大於2022至2023年間,先後與無錫、南京市政府簽署戰略協議,共建創新研究院。此外,理大與江蘇省生産力促進中心共同設立的「江蘇省生産力促進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服務驛站」近期正式揭牌,標誌著雙方合作邁向新里程碑,為未來更緊密的産學研合作奠定基礎。 這些進展不僅是理大與江蘇長期合作的典範,更是在科技創新、産業協同和人才交流等領域實現互利共贏的重要一步,為蘇港兩地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

2025年4月15日

Research

41

理大與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推動國際空間科技創新發展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率領代表團訪問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空間應用中心),並與空間應用中心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協議由趙汝恒教授及空間應用中心副主任王珂先生簽署。雙方將圍繞太空製造、月球探測、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深化科研協作,支持國家空間戰略部署和促進國際空間科學發展。 理大憑藉其國際化科研網路與創新技術積累,在探月工程等領域已取得突出成果,例如為「嫦娥五號」和「嫦娥六號」月球探測器研製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為國家深空探測任務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空間應用中心則在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載荷技術等方面具有深厚工程實力。雙方通過優勢互補和創新資源的有效協同,打造跨地域科研平台,將合作建設太空製造技術聯合實驗室,展開長期實質性的科研工作,並將聯合舉辦國內外學術研討會、專題講座等活動,共同推動國際合作、推進人員互訪交流,為國家培養具備國際視野的科技人才。 空間應用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王強先生熱情地歡迎理大代表團到訪,並表示:「我們非常重視與理大的合作。理大一直以來積極響應及參與國家航天任務,在太空製造、衛星遙感、信息通訊、人工智能等多個優勢領域深耕多年,我相信雙方的合作必定能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推動國家航天工程技術的創新發展。」 趙汝恒教授衷心感謝空間應用中心對理大的信任及支持,並強調:「香港高校的國際化資源與內地的工程實踐能力結合,將釋放強強聯合的創新潛力。理大將繼續秉承『開物成務 勵學利民』的校訓,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與空間應用中心同心同行,為國家的科技事業發展貢獻香港智慧。」 此次合作標誌著內地與香港科研協同邁向更高水準,未來將聚焦國家重大需求,推動空間科學、技術應用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為國家航天事業貢獻力量。

2025年4月9日

Research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