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理大紹興技術創新研究院正式成立 四大科研中心助力產業升級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昨日與紹興市柯橋區人民政府就共建的「香港理工大學紹興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院)舉行投運啟動儀式暨「InnoHub紹興創業中心」授牌,標誌著港紹兩地在科技創新合作邁入新階段,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揭開嶄新篇章。 啟動儀式在紹興舉行,由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高級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協理副校長(內地研究拓展)董澄教授、理大紹興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忻浩忠教授,聯同紹興市委副書記及市長吳登芬女士、浙江省紹興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雪女士、柯橋區委副書記及區長景堯先生,以及柯橋區委常委及組織部部長潘曉東先生共同主持,見證研究院正式落地。 林大輝博士在致辭中表示:「理大紹興技術創新研究院是紹興市首家政府與境外高校合作的平台,充分體現各級政府對高等教育和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理大將與紹興攜手並肩,深化政產學研協同創新,推動更多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實現互利共贏、共同成長。」 吳登芬女士在致辭中表示:「柯橋區與理大自去年九月簽訂共建協議以來,雙方攜手同行、順暢合作,短短一年多時間,就建成投運香港理工大學紹興技術創新研究院,創建成為國家智慧財產權保護示範區,為企業和人才提供良好的創新支撐與發展環境。」 理大紹興技術創新研究院將聚焦四大科研中心,重點建設智慧紡織、現代住建、碳纖維及複合材料,以及食品營養與健康等領域。趙汝恒教授表示,這些研究方向高度契合國家戰略與地方產業布局,借助理大科研創新和知識轉移的綜合優勢,推動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 活動同場舉行「InnoHub紹興創業中心」授牌儀式,由林大輝博士及趙汝恒教授授牌予董澄教授及忻浩忠教授。研究院並與多家當地企業簽約,加強科技創新合作及產業深度融合。 理大紹興技術創新研究院不僅是一個科研平台,也是理大深度融入長三角創新生態圈和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成為港紹合作的典範。未來,研究院將以「開放、協同、高效」為發展理念,集聚境內外創新資源,面向柯橋產業實際需求,為紹興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能,為國家科技創新作出更大貢獻。 同場舉行「InnoHub紹興創業中心」授牌儀式,由林大輝博士(左二)及趙汝恒教授(左一)授牌予董澄教授(右二)及忻浩忠教授(右一)。 研究院與多家當地企業簽約,加強科技創新合作、和產業深度融合。  

2025年11月6日

image2000x1050  20251110T094210175

廣東省科學技術廳代表團訪問理大

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楊軍先生於11月6日率領代表團訪問香港理工大學(理大),雙方就深化香港高校與廣東科研的交流合作,推動粤港澳聯合實驗室建設展開深入交流。 理大校長滕锦光教授歡迎代表團到訪,並介紹了理大在促進產業發展的科研成果及未來創新發展方向。楊副廳長闡述了國家以及產業的需求,展現出雙方在這合作重點上高度契合。 會議期間,雙方探討了在人工智能及可持續發展等領域開展科研合作潛力,並商議加快建設聯合實驗室及增加資源投入,以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充分發揮香港優勢。 隨後,代表團參觀了理大粵港海洋基礎設施聯合實驗室,深入了解理大在新型海洋基礎設施研發的領先技術與實踐成果,並對研究團隊的工作給予高度讚賞。 該實驗室由廣東省科技廳支持,並由理大牽頭,聯合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中國能建廣東院,以及中交四航研究院共同成立,充分體現粤港兩地在政、產、學、研的深度融合與緊密合作。

2025年11月6日

image2000x1050  20251027T162043731

理大代表參與頂尖科學論壇 展現卓越科研實力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四位傑出學者受邀出席於10月24日至25日在上海舉行的頂尖科學家論壇「青年科學家論壇」,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本屆論壇以「未來科學:上海與世界」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全球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位科學家代表,共同探討科學技術的未來趨勢,並加強全球科研合作。 作為香港地區受邀的高校代表團,理大的參與彰顯了在國際科研領域的重要地位。受邀學者包括: 利民先進紡織科技青年學者、時裝及紡織學院副教授、未來服裝紡織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理大興國技術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壽大華教授; 語言科學及技術學系副教授張偲偲教授; 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副教授、黃鐵城智能機器人學青年學者、及先進製造研究院成員鄭湃教授; 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教授趙昕教授  其中,張偲偲教授主持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與臨港青年的面對面研討會,以「睡眠與認知發展」為主題,成功激發學生對認知科學的興趣。理大將持續推動科研創新與科學教育,積極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全球創新科技樞紐。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自2018年在上海啟幕以來,致力打造連接全球頂尖科學家的高端對話平台,推動跨國界、跨學科、跨世代的思想交流,已被公認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國際科學盛會。

2025年10月27日

20251020  Six PolyU projects receive support from ShenzhenHong KongMacau Technology Research Program

理大6項研究獲2025 深港澳科技計劃項目(C類)資助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致力於引領尖端研究,為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塑造充滿活力且可持續發展的創新生態系統作出貢獻。理大的6個科研項目,涵蓋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電子信息、先進製造及高技術服務,獲2025深港澳科技計劃項目(C類項目)資助。 理大表現卓越,本年度獲選項目數量在香港及澳門地區院校中居首。六個項目均獲接近最高資助金額人民幣300萬元,總資助金額達人民幣1,779萬元。 此項佳績突顯理大在科研成果轉化及大灣區協同創新方面的領先地位。獲資助項目致力於推動高新技術的創新發展,涵蓋電池技術、海洋工程塗層材料、航空發動機修復技術、人工智能觸覺傳感、診療內窺鏡,以及低空經濟下的施工安全等。 深圳市科技創新局的深港澳科技計劃項目(C類項目)是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合作的一個旗艦級科研項目基金,旨在鼓勵大灣區的深圳、香港、澳門三地的大學、科研機構和企業發揮優勢,進行深度的產學研合作, 催化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和產業突破。    理大6項研究入選2025深港澳科技計劃項目(C類項目) 項目負責人 項目名稱 資助金額(人民幣) 倪萌教授 建設及環境學院副院長、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主任、能源科學與技術講座教授 面向載具及便攜設備的增材製造輕質高性能質子導體燃料電池或電解池關鍵技術開發 300萬元 王鑽開教授 協理副校長(研究)、研究生院院長、郭氏集團仿生工程教授、仿生工程講座教授 高端海工裝備關鍵運動部件多功能塗層材料開發 300萬元 文効忠教授 工程學院院長、鄭翼之製造工程學講座教授、材料工程講座教授 數據驅動的航空發動機葉片多態協同激光熔絲修復技術 300萬元 余長源教授 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教授 基於AI驅動的用於機器人的柔性光纖多參量觸覺傳感的研究 299萬元 溫燮文教授 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面向診療一體內窺鏡的跨尺度玻璃增材製造技術與裝備研發 300萬元 伊文教授 建築及房地產學系副教授 低空經濟背景下面向智慧城市的高空施工安全巡檢研究 280萬元

2025年10月20日

Photo 1 (1)

理大與強腦科技簽署備忘錄 探討共建「腦機接口聯合研究中心」  推動智能義肢配置使用計劃落地香港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強腦科技今日於數碼港舉行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探討共建「香港理工大學 — 強腦科技腦機接口聯合研究中心」,並聯合推動強腦科技智能仿生手與智能仿生腿在香港的配置使用計劃,加快先進醫療科技轉化應用,惠及香港傷健群體。 是次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強腦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韓璧丞先生的共同見證下,由理大梁顯利生物醫學工程教授、生物醫學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及智齡研究院院長鄭永平教授,與強腦科技合夥人何熙昱錦女士代表雙方簽署。 滕錦光教授表示:「強腦科技落戶香港並與理大展開深度合作,標誌著香港創科生態在智能康復科技領域邁向新台階。理大半世紀以來培育逾五萬名醫療專才,長期深耕醫工結合及人工智能賦能醫學,並積極推動醫療創新,現正全力爭取籌辦香港第三所醫學院,進一步發揮科研與人才優勢。其中,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更是本港唯一提供獲國際義肢及矯形學會認可的本科教育與培訓,1999年有第一届畢業生就開始持續為香港醫療服務提供具備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的人才。透過這次合作,我們呼應特區政府《施政報告》中透過科創基金支持新科技義肢落地的規劃,將積極參與智能仿生手及仿生腿的兩年配置使用計劃,按行業標準進行安裝與評估,讓本港截肢人士免費配置新科技義肢,切實改善民生。」 韓璧丞先生表示:「強腦科技致力研發非侵入式腦機接口與智能義肢技術,成功研製全球首款量產直覺控制智能仿生手,並在康復、運動健康、教育等領域開發多項創新應用方案。我們與理大攜手,將有助在臨床與生活場景中加速驗證與應用,讓科技真正走向大眾。我們期待透過聯合研究中心的平台,連結產學研資源,推動產品研發、行業標準建立與國際化,為香港、大灣區及全球用家帶來更多元、可負擔且可持續的創新解決方案。」 強腦科技成立於 2015 年,是中國非侵入式腦機接口領域的領先科技企業,亦是首支入選哈佛大學創新實驗室(Harvard Innovation Lab)的中國團隊、內地首家腦機接口領域獨角獸企業。公司在智能仿生手等腦機接口產品研發上取得多項技術突破,擁有逾 420 項專利授權,並在殘疾人康復、腦疾病輔助治療等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技術與產品已在全球多個市場應用。 雙方將結合理大的學術、人才及研發實力,以及強腦科技在產品、商業化和先進技術的優勢,聚焦腦機接口相關產品的研發、應用拓展、臨床評估及技術升級,共同打造新一代腦機接口技術平台,並開展教育與培訓,包括課程設計、分齡競賽及培訓基地等。此合作將由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聯合其他院系與強腦科技共同執行。 本次合作由理大鄭永平教授擔任學術牽頭。鄭教授長期專注超聲成像、醫工結合、智能復康及樂齡科技,團隊在基於大腦及肌肉超聲成像的新型腦機接口信號技術方面具開創性成果,包括在2024年第49屆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得評審團嘉許金獎的基於理大原創的「聲肌圖」(Sonomyography) 信號和AI算法控制的新型前臂義肢ProRuka。鄭教授也累積豐富的醫療器械發明及商品化經驗,包括提供超聲檢查脊柱側彎設備(Scolioscan) 和肝纖維化和脂肪肝評估設備 (Liverscan) ,在15個國家及地區服務超過10萬名患者。鄭教授將帶領團隊與強腦科技共同搭建新一代腦機接口研發、應用、評估和技術轉化平台,統籌智能仿生手及仿生腿的臨床評估、裝配、訓練、隨訪,推動標準化及可擴展的配置體系。

2025年9月30日

香港理工大學與華為成立數學優化創新實驗室 推動人工智能創新發展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華為)於2025年9月17日在理大校園簽署合作協議,正式成立「香港理工大學—華為數學優化創新實驗室」(MOI)。MOI是華為在香港設立的首個研發基於異構算力先進優化求解器的聯合實驗室,標誌著雙方自2007年建立長期合作以來的重要里程碑,並進一步鞏固在通訊、大數據、算法及材料科學等領域的深度合作。 MOI將專注於推動數學優化理論研究、前沿優化算法開發,以及異構算力加速求解器在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中的應用。理大在數學、統計與運籌學領域具備顯著優勢——於2025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統計與運籌學位列全球第31位;在U.S. News全球數學專業排名中名列第36位,為香港之首。此次合作將結合理大在應用數學和人工智能的學術優勢與華為的產業經驗,攜手推動前沿技術研究與創新應用。 合作協議在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理大計算機及數學科學學院副院長(研究)羅夏樸教授、華為公司技術合作部部長付潔女士及華為公司理論研究部主任白鉑先生見證下,由理大應用數學系系主任孫德鋒教授及華為香港研究所所長耿彥輝先生代表簽署。隨後,雙方代表共同為MOI揭牌,標誌實驗室正式啟動。 趙汝恒教授感謝華為對理大的持續支持,並強調雙方合作將共同培育創新人才、促進知識轉移及加速科研成果轉化。理大與華為將攜手推動數學優化與技術創新,創造更大的社會及經濟價值。

2025年9月17日

理大與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簽署合作備忘錄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長春光機所)於9月12日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深空探測、光學儀器及智能裝備等領域開展合作。 理大協理副校長(研究及創新)王鑽開教授致辭時強調理大秉承「開物成務 勵學利民」的使命,致力將前沿科研轉化為服務社會的動力,並讚賞長春光機所在光學與精密機械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期待雙方的進一步合作。 此次合作聚焦深空探測光學儀器、航太智能化光學成像與遙感、超精密加工及人工智能應用。雙方將共建「航太智能化光學成像與遙感」聯合實驗室,推動人員交流與研究生聯合培養。儀式後,長春光機所團參觀了理大深空探測研究中心及賽馬會量子技術實驗室,深入探討未來合作,矢志推動航太技術突破與成果轉化,助力國家航太事業及全球科技進步,同時促進香港與內地科技創新的深度融合。

2025年9月17日

1 (1)

理大協辦第二屆GTI數智香江國際論壇 推動香港成為全球AI與6G創新樞紐

由GTI主辦,中國移動與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等機構聯合承辦的第二屆GTI數智香江國際論壇,於9月9日至10日在香港隆重舉行。論壇吸引來自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500餘位企業高層、學術界頂尖專家及青年創新人才,圍繞人工智能(AI)前沿技術、創新應用及未來發展趨勢展開交流,彰顯香港作為國際科技創新樞紐的獨特地位。 在9日主論壇上,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以「共促AI發展,彌合智能鴻溝」為主題發表致辭。他指出,人工智能的可持續發展不僅依賴技術突破,更需關注其包容性與普惠性。理大已與眾多領先企業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推動AI技術的實際落地與產業創新,攜手促進資源開放、能力共享和生態共建,致力於讓AI技術真正賦能千行百業,惠及全球社會。 論壇期間,中國移動與GTI聯合發佈了「AI+全球產學研生態合作倡議」及「AI原生6G開放測試平台—香港節點」兩項重要舉措。理大作為首批參與並成為合作夥伴的香港地區高等院校,旨在構建全球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推動AI與6G等前沿技術的標準制定、測試驗證與產業化應用,為全球AI協同發展藍圖注入新動能。理大研究及創新事務總監、時裝及紡織學院教授黃詠恩教授擔任特邀嘉賓出席發佈儀式。 10日,GTI論壇「分論壇三:網智融合」於理大舉行,吸引逾200位來自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和科研專家參與。理大人工智能講座教授、深圳研究院院長張成奇教授在致辭中表示,理大致力推動AI技術的前沿研究與產業應用,積極搭建跨學科協作平台,鼓勵科研人員合作解決AI在複雜實際應用環境中的關鍵難題。 理大計算機與數學科學學院暫任院長陳長汶教授以「AI驅動的6G語義通訊」為題作主題演講,提出通過輕量化SGG(Scene Graph Generation)演算法,實現物聯網終端前端視頻語義解析,並在網絡不穩定環境下高效傳輸關鍵資訊,有助於構建低碳算力網絡、突破物聯通訊瓶頸,為6G時代的智能網絡奠定堅實基礎。 此外,分論壇還邀請了香港大學劉元偉教授、馬來西亞大學Saaidal Razalli Bin Azzuhri教授、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董穎工程師、愛立信Bo Hagerman先生、諾基亞白瑞先生等多位國際知名專家演講,分享AI與6G融合創新的進展與應用實踐。 GTI是在2011年由多個國際電訊營運商發起的國際合作平台,至今已匯聚六大洲66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家全球營運商和合作夥伴,覆蓋。本次GTI數智香江國際論壇以「開放、共享、合作,共促 AI 發展」為主題,共同推動 AI 科研應用、產業數智化轉型。

2025年9月10日

1

理大代表參與第八屆COMAC國際科技創新周

以「Sky Link:面向未來的可持續航空」為主題的第八屆COMAC國際科技創新周,於9月8日在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商飛)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開幕,聚焦新能源飛機、人工智能、低空經濟、航空運輸體系變革等專題,吸引來自各國家和地區政府、高校、企業、科研院所、客戶、行業協會等合作單位逾500名專家學者參與。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航空工程講座教授 、中國商飛 –香港理工大學大飛機研究院(大飛機研究院)院長溫志湧教授,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鍾思陽教授 ,理大研究及創新事務處代表和大飛機研究院等代表受邀出席COMAC國際科技創新周,並在開幕式、科技創新與青年人才論壇、低空經濟主題研討會等專題活動現場,與西班牙馬德里理工大學、阿聯酋哈利法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航空學會等機構代表深入交流,探討未來合作機遇。 中國商飛—香港理工大學大飛機研究院 中國商飛—香港理工大學大飛機研究院成立於2024年11月,結合理大在航空工程及數位技術方面的專長,以及中國商飛在飛機製造與運營方面的豐富經驗,大飛機研究院致力於推動大飛機技術的發展、創新與應用,支援國家航空產業的戰略目標。 目前,大飛機研究院加緊推動數位智能製造、預測性維護、運營優化及可持續回收解決方案等重點領域的科研專案合作。通過在科研合作、專利申請、聯合發表以及研究生培訓等方面的協同合作,理大和中國商飛致力提升中國大飛機的競爭力、可靠性與可持續發展,並鞏固香港在國家及全球航空航太創新中的重要地位。

2025年9月8日

Photo 1

理大與李寧公司共建聯合運動科學研究中心 推動運動健康創新及產業發展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李寧(中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李寧公司)今天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成立「李寧—香港理工大學聯合運動科學研究中心」。雙方將聯合開展運動科學與人體工學相關研究,推動高性能體育用品的創新設計與優化,培養運動科學及體育技術人才,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為運動健康領域的創新和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在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及李寧品牌創始人、集團董事長李寧先生見證下,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及李寧集團副總裁、首席運動官洪玉儒先生代表雙方簽署合作協議,正式成立「李寧—香港理工大學聯合運動科學研究中心」。 滕錦光教授表示:「理大一直致力於體育人才培養、科研創新和技術轉化,其中理大高等研究院轄下的體育科技研究院以跨學科運動科學研究為基礎,持續為體育領域提供先進解決方案。此次成立的研究中心將整合理大的科研實力與李寧公司的市場經驗,推動運動科學與體育科技創新,為行業和社會帶來積極影響,亦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和高品質發展貢獻力量。」 李寧先生表示:「基於運動科學研究成果的應用創新,既是運動品牌實現研發升級的必經之路,也是推動中國體育產業創新發展的關鍵舉措。香港理工大學在運動科學研究及相關交叉學科領域擁有國際頂尖的科研實力和卓越的學術影響力。我們將以此為契機,發揮李寧公司在行業趨勢理解、產業實踐經驗以及體育與市場資源方面的優勢,與香港理工大學開展深度合作,推進運動科學前沿領域的探索研究,共同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生態系統。」 「李寧—香港理工大學聯合運動科學研究中心」由理大體育科技研究院及李寧公司聯合營運,未來將攜手推動健康中國建設,促進體育產業的創新發展。首任中心協調員為理大體育科技研究院院長、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系主任及生物力學講座教授張明教授,以及李寧公司運動科學研究中心田野教授。 中心將開展運動科學及人體工學相關的基礎研究,聚焦高水平運動員運動表現、青少年運動特徵及肌肉關節健康、女性運動特徵等課題,並支持新一代高性能體育用品的創新設計、功能驗證與優化。雙方將攜手培養運動科學與體育技術領域的科研與工程人才,以及推動產學研結合,提升運動健康領域的科技應用和產業轉化能力,實現協同創新。 理大將發揮學術優勢,協助科研人員、體育專家和業界人士組成專業團隊開展相關研究。李寧公司亦會運用其豐富產品研發、市場需求及用戶回饋等資源,為研究項目提供實踐方向,支持其順利開展。

2025年9月8日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