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Photo 1 (2)

理大与金川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携手推动有色金属行业高质量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川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携手推动有色金属行业高质量发展。双方将聚焦镍丶铜丶钴及稀贵金属的绿色低碳发展及新材料开发,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展开深度産学研合作,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签署仪式早前(8月21 日)於理大校园举行。在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及金川集团董事长阮英先生见证下,理大工程学院院长文効忠教授及金川集团国际业务总监程永红先生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随後,理大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材料技术讲座教授林建国教授介绍双方合作情况。 滕锦光教授表示:「作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行业领军企业,金川集团在科研创新和综合实力方面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理大期待以此次签约爲契机,充分发挥自身在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以及金川集团的産业资源和行业经验优势,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推进行业实现高效绿色生産的目标,并爲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注入新动能。」 阮英先生表示:「理大作爲全球百强高校,在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爲香港丶国家乃至全球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希望依托理大丰富的校企合作经验,结合金川集团在有色金属冶炼丶新能源丶新材料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和战略布局,共同探索産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金川集团愿与理大深化合作,在前沿技术研发丶高端人才培养等领域携手共进,爲行业技术进步及建设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贡献更大力量。」 理大及金川集团将秉持「立足长远丶优势互补丶资源共享丶互惠共赢」的原则,在平台建设丶科技攻关丶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合作。金川集团代表团此行亦到访理大工程学院进行深入交流,并参观理大深空探测研究中心丶三维打印技术中心实验室和工业中心。

2025年9月5日

Photo 1 (1)

理大全国重点实验室获国家科技部授牌 助力香港融入国家创新体系 建设国际人才集聚高地

为配合国家整体发展规划,并充分发挥香港「背靠祖国、 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科技署与国家科技部商讨后,于2023年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组工作,并参考国家科技部的提名,邀请内地专家团队参与评审筛选。经过严格的甄选及评估,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提交的「沿海城市气候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项目获国家科技部批准正式成为全国重点实验室,标志着理大的科研实力得到充分肯定,为国家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特区政府于今天举行「在港全国重点实验室授牌仪式」,由国家科学技术部阴和俊部长、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周霁主任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先生主礼。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率领一众理大代表,包括: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协理副校长(研究及创新)王钻开教授、建设及环境学院院长李向东教授、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超精密加工与计量学讲座教授张志辉教授、研究及创新事务总监黄咏恩教授,以及其他嘉宾出席,共同见证香港院校和实验室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积极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的重要时刻。 由理大与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共建的「沿海城市气候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由李向东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联同科大副校长(大学拓展)吴宏伟教授担任联席主任。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灾害风险,实验室以国家和全球发展战略为导向,聚焦韧性城市建设和灾害管理,提升沿海地区基础设施韧性,以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范围包括:沿海城市极端天气事件预测与复合气候灾害风险分析、基础设施气候韧性发展与极端天气灾害防控,以及沿海复合气候灾害风险感知预警与应对管理政策等,为国家和区域的社会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科研保障。 此外,由张志辉教授带领的「超精密加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致力于超精密微纳加工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重点研发超精密加工机理、先进加工工艺、精密测量技术以及相关加工装备,并积极推动跨学科应用转化,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推动产业升级。 实验室主要研究范围包括:研发原子尺度制造、能场协同超精密加工、突破十纳米级玻璃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开发超精密加工高端装备及智能精密测量仪器,并满足半导体制造和智能检测需求;研发下一代原位智能三维表面测量技术及仪器;以及拓展超精密加工技术在航天航空、深空探索和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理大全国重点实验室在科研水平、组织结构和运行管理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先进的仪器设备充分满足国家重大科技需求。展望未来,这些实验室将提供重要平台,促进与内地及国际顶尖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汇聚全球各地的优秀科研人才,积极推动跨地域、跨学科的科技创新,打造香港成为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为香港、国家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025年8月25日

Research

photo 1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访问理大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远程汽车)代表团于8月25日访问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远程汽车是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商用车品牌。是次访问就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进行交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代表理大欢迎代表团,并与远程汽车开展深入交流。远程汽车首席执行官范现军先生及党委书记孙国辉先生,分别介绍了公司的战略规划以及醇氢电动车的绿色新能源解决方案。 会上,理大潘乐陶慈善基金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史文中教授,以及理大土地测量及地理信息学系助理教授诸葛承祥教授,分别介绍了理大在智慧城市研究及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研究的最新进展。 此外,理大研究及创新事务处亦展示了理大在学术研究、科技创新及产学研合作方面的卓越成果。此次访问为远程汽车与理大建立了重要的交流平台,为后续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8月25日

Research

Photo 1

理大淄博技术创新研究院成立 深化两地产学研合作 构建鲁港科技创新枢纽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淄博市人民政府日前(8月16日)签署合作协议,共建「香港理工大学淄博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院)。双方将依托淄博市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工业体系,并结合理大作为全球百强大学的扎实科研实力,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促进两地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新成立的研究院将围绕淄博市的经济及产业发展需求,聚焦微纳米技术丶工业人工智能丶康复治疗,以及数字化与人文旅游等领域。凭藉理大的人才及科研优势,研究院将致力促进相关技术研发及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及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为淄博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签约仪式於淄博市举行,在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丶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以及山东省科技厅厅长孙海生先生丶淄博市委书记马晓磊先生等一众嘉宾见证下,由理大协理副校长(内地研究拓展)董澄教授及山东省淄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新胜先生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香港理工大学淄博技术创新研究院」正式成立。 滕锦光教授表示,理大与淄博市政府携手成立研究院,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充分结合淄博的产业优势与理大的科研实力。研究院不仅将成为技术研发的高地,更将作为人才培育的摇篮丶产业升级的引擎,为淄博和香港两地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实践舞台,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创新生态。 马晓磊先生表示,淄博拥有深厚的创新底蕴和丰富的产业化资源,是创新创造的理想之地。他期待与理大深化合作,将研究院打造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创新高地,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和科研力量,共同推动区域经济高品质发展。 此外,在同场举办的创新创业对接会上,理大初创企业及多所当地高校丶科创企业及行业专家进行现场路演,展示最新原创技术及项目,并一同就多个产业热点,包括新材料研发丶智能制造丶智能医疗丶文旅科技赋能等展开深入探讨,促进产学研互动及创新资源精准对接,为优质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开拓机遇。 研究院的成立将肩负培育人才的重任,致力吸引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科研经验的未来行业领袖,支持淄博与国际接轨。同时,研究院将积极支援理大师生在淄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助力理大初创企业落地发展并建构可持续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冀成为区域协同创新的新典范,并为两地产学研合作树立新标杆。

2025年8月21日

Research

51

理大举办「锡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 正式成立「理大无锡创业中心」

为深化无锡和香港的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香港理工大学(理大) 无锡科技创新研究院日前(8月9日)于无锡市高新区举办「锡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暨香港理工大学无锡创业中心启动活动」,并与无锡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凭藉高新区的优质营商环境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资源,双方将聚焦人才招引、产业对接、投融资合作,助力海外优质专案与人才落地。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率领代表团到访无锡,并与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先生会谈,双方将共同探索更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机制,引入国家紧缺型人才,转化前沿科技成果,携手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滕锦光教授于启动礼致辞时表示,是次活动及理大无锡创业中心的成立既是锡港两地科创力量的深度握手,更是理大与无锡各界携手推进政产学研融合,服务国家「双湾战略」的重要里程碑。理大将通过与无锡教育生态的深度融合,以香港优质课程资源为纽带,助力无锡构建全球化人才培养体系。 江苏省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赵志强先生期望江苏省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理大和无锡高新区三方,以「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的使命担当,在共同推动苏港科技合作中,紧紧围绕科技创新融合产业创新,培养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更多江苏创新实体与香港科技合作。 无锡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兼新吴区委书记崔荣国先生表示,无锡高新区是锡港深度合作的主力军和主阵地,希望理大无锡创业中心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背靠理大、立足全无锡、面向大湾区,全力推动更多优质项目、领军人才和科创企业落地扎根、茁壮成长,助力无锡高新区勇当科产融合「先行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在滕锦光教授、赵志强先生、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无锡市政府副市长兼党组成员周文栋先生、崔荣国先生、工程学院院长兼无锡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文効忠教授等,以及一众嘉宾共同见证下,理大无锡创业中心正式启动。中心不但是初创企业成长的摇篮,更是连接锡港两地创新资源的重要桥梁,将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创业环境。理大无锡科技创新研究院将继续发挥纽带作用,推动创新科技深度赋能产业,高效服务社会。 此外,理大无锡科技创新研究院与两家无锡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包括与朗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携手推动人工智能与电力能源行业的深度融合,以及与国宏工具系统(无锡)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博士工作站和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由理大学者领导的初创项目「智仁药业神经营养素」及「科博智慧型机器人」亦分别与无锡市空港经开区达成合作协议,其中智仁药业计划于无锡投资设立研发及销售中心。有关协议标志着锡港两地在创科产业和产学研合作领域迈出重要一步,为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实现「锡港联动」的双赢格局。 是次活动更设三个主题讲座,邀请锡港两地政府、企业及教育界代表、理大学者及校友等,围绕无锡高端制造业出海的新机遇、香港金融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锡港的科创教育融合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并举办理大初创项目路演。13个亮相理大项目涵盖医疗保健、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应用及机械人、先进物料和绿色科技等多个前沿领域的创新成果。活动将有助进一步启动两地创新基因和产业潜力,为推动区域经济高品质发展,共绘产业繁荣奠下坚实基础。

2025年8月12日

Research

41

理大参与「2025香港英才北京行」 推动京港科技与人才交流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代表团于7月28日至8月2日应邀参加由北京海外学人中心与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联盟联合主办的「2025香港英才北京行」,活动以「聚北京·创未来」为主题,促进京港人才交流和创新科技合作,为国家科技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理大凭藉其跨学科研究优势与创新成果,展现香港高等教育在全球科技领域的领导地位。 活动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隆重启动,会上,昌平区介绍了产业布局、人才政策及创业生态,激发合作意愿。理大代表团积极参与,展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及可持续发展等研究成果,并与北京及雄安新区的重点企业和创业园区深入交流,探索协作机遇,了解当地创新产业生态。 参与是次活动的理大代表团成员包括: 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系及电子计算学系助理教授林婉瑜教授,专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及其在协同智能体构建中的应用 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助理教授(研究)陶勇博士,聚焦绿色建筑材料低碳化及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英文及传意学系助理教授(研究)王笑博士,研究跨学科数据驱动方法以推进语言与语音的整体性理解 食品科学及营养学系助理教授(研究)常金辉博士,致力于功能性食品与天然脂肪替代品AkkMore™的开发 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助理教授(研究)宋在新博士,专攻智能制造与可持续能源管理 时装及纺织学院博士研究生汤思斯博士 ,探索智能纺织与人体数字化监测的融合设计 研究及创新事务处经理李圆圆女士,负责推动产学研合作与技术转化 代表团参访了多个北京科技创新地标,理大代表团不仅深入了解中国科技发展,积极参与技术交流与合作洽谈。林婉瑜教授与人工智能原点社区及巢生实验室的专家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的应用;陶勇博士则于北京市常委和统战部会议中,分享低碳建材与智慧城市研究成果,获得高度认可。此行展现了理大在跨学科创新与技术转化的优势,促进京港两地合作机遇。 活动期间,代表团参加了在北京亦庄举办的「2025京港澳青年科学家大会」,以「同心携手向新而行」为主题,促进京港澳三地青年科学家、企业家及投资机构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量子通信、未来航天及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的合作。会上,王笑博士在生物医药板块分享了创新研究,利用超声波舌部骨骼检查技术作为构音障碍言语诊断工具,为医疗诊断带来新突破。 常金辉博士展示了天然脂肪替代品AkkMore™在健康食品与慢性病预防中的潜力,获多家企业关注。理大代表的多元研究成果不仅促进研究与产业的转化,推动京港青年合作,展现理大在全球创新影响力。 此次活动深化理大对北京科技创新的认识,并展现理大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及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实力。透过与北京顶尖科研机构与企业的深度互动,搭建了重要平台奠定坚实基础。

2025年8月2日

Research

11

香港理工大学与蚂蚁数科共建「AI + Web3 联合实验室」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蚂蚁数科今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 「香港理大—蚂蚁数科AI + Web3联合实验室」。双方将聚焦前沿技术突破、创新生态孵化与科技策源影响等方向,深入探索人工智能(AI)与Web3技术的融合发展,将联合实验室打造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策源地。蚂蚁数科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投入最高港币一亿元,支持联合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与专案孵化。 合作协议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局长陈浩濂先生、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及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先生见证下,由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及蚂蚁数科首席执行官赵闻飙先生代表签署。 AI + Web3联合实验室聚焦三大技术领域,包括可信AI智能体、AI增强的区块链安全框架,以及资料隐私与可验证技术等,以加速智能化服务涌现和数字资产安全流转。在创新生态孵化方面,将着力构建「AI + Web3教育基金平台 」,充分融合理大的深厚科研实力与蚂蚁数科的丰富产业生态资源,为香港建设数字科技人才高地提供强力支撑。实验室还计划举办国际科技研讨会、创新大赛等活动,打造世界一流学术品牌。 滕锦光教授表示:「与蚂蚁数科共建『AI + Web3联合实验室』,是理大推动前沿科技交叉融合、服务香港国际创科中心和数字资产全球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我们期待这一强强联合能加速AI与Web3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产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成果,赋能香港乃至全球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 赵闻飙先生说:「蚂蚁数科拥有扎实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的服务场景,我们将与理大深度整合产学研资源,推动前沿技术的创新突破和实际场景中的规模化应用。」 井贤栋先生表示:「蚂蚁始终看好香港,坚定投资香港,期待此次合作能助力『AI + Web3』在香港迸发全新动能,助力香港加速建设全球科创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 理大在AI与Web3相关技术领域具领先学术地位。2022年,理大获CoinDesk评为全球最佳区块链大学,在全球240所相关院校中排名第一。今年一月,理大新成立了计算机及数学科学学院,整合应用数学系、电子计算学系、数据科学及人工智能学系的优势资源,并开设人工智能、大数据计算、区块链技术及元宇宙等前沿领域相关的多元化课程,致力培养兼具前瞻视野和实践能力的科技人才。理大的扎实学术优势将为是次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蚂蚁集团的科技子公司,蚂蚁数科在AI、Web3等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优势和深厚的产业实践,旗下智能体开发平台Agentar和金融推理大模型,在金融领域广泛落地。2024年,蚂蚁数科深度参与香港金融管理局Ensemble项目,以领先的区块链技术支援多家企业完成新能源的资产代币化(RWA)。今年4月,蚂蚁数科成为香港特区政府「重点企业伙伴」,海外总部正式落户香港。蚂蚁数科的产业应用经验,将有助实验室与产业连接,拓展合作机遇。

2025年7月29日

Research

251

理大與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智能設計與數控技術創新中心設立香港分中心落實合作意向簽約儀式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代表团于2025年7月24日到访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National Centre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for Intelligent Design and Numerical Control, NCDC)。与会双方对设立「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香港分中心」 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愿,并充分探讨了建设方案之合作机会。 理大代表团由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带领,工程学院院长院长文効忠教授、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副教授郑湃教授、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助理主任吴池力博士、知识转移及创业处助理总监陈翠芳女士等同行。与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NCDC中心主任高亮教授、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李新宇教授、NCDC常务副主任杨建中教授、科学技术发展院柳子逊老师、工业工程系李好教授、肖蜜教授等座谈交流。 是此备忘录为双方进一步探讨在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香港分中心,围绕人机共融制造系统、超精密加工数控系统、车间与物流调度规划管理、工业领域模型与具身智能、智能设计与交互系统等专业领域的共建框架,面向国家经济主战场与重大需求,发挥香港的区位优势与国际化前沿创新能力,合作互补、攻坚克难。 并共同约定,在双方对合作的详细条件及安排达成一致,并取得所需的相关部门批准后,签署正式合同。就理大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将作为该中心的执行部门。

2025年7月25日

Research

91

理大与北京协和医院签署合作备忘录 共同促进人工智能赋能肿瘤精准诊疗及医科人才培育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北京协和医院(协和医院)签署合作备忘录,就放射治疗、医学影像和健康资讯学领域的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及人才培育开展合作。是次合作将重点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医学、生物医药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并致力培育医工结合尖端人才,透过双方优势互补,推动科技创新与医学发展深度融合。 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今日于北京协和医院举行,在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医疗及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教授应天祥教授、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化学讲座教授兼理大中山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黄嘉良教授,以及协和医院副院长杜斌教授及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系主任张福泉教授的见证下,由理大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系主任及教授蔡璟教授和协和医院放射治疗科常务副主任胡克教授代表签署。 黄永德教授表示:「理大致力推动跨学科创新研究,特别是在医疗健康领域。我们正申请筹建香港第三所医学院,期望以大学在医疗、工程与人工智能方面的独特优势,培育能够引领未来智能医疗发展的新一代医学人才。今次合作正是希望将理大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与协和医院百年积淀的临床经验深度融合,推动医学创新。」 杜斌教授说:「首先代表院班子对理大领导与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医学进步离不开跨界融合与协同创新。放疗科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肿瘤精准治疗领域累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研实力,而理大作为亚洲顶尖的研究型大学,在医疗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此次合作在科学研究创新突破的引领下,透过人才共同培养的坚实支撑,加速推动成果转化应用,开启高品质发展的崭新篇章。」 蔡璟教授、黄嘉良教授及理大电子计算学系研究助理柳泽宇先生,联同胡克教授随后分别作专题报告,分享各自最新的研究项目及临床成果,包括人工智能在精准放射治疗的应用、抗癌诊断及治疗双功能探针及多模态医疗大模型构建与优化等,进一步深化双方的专业及学术交流。 双方代表亦就多个重点合作方向作深入探讨,并提出多项具潜力的联合科研项目,涵盖肿瘤精准诊疗、高端医疗设备及肿瘤治疗药物研发等领域。此外,在医工结合人才培养方面,理大期待未来若最终获特区政府支持筹办香港第三所医学院,协和医院可望成为医科生实习医院之一;同时,理大亦可以为协和医院的技术骨干成员提供人工智能驱动医疗的前沿技术培训,并积极推动双方交流互访,共同培养研究生,甚至合办双学位课程项目等。

2025年7月9日

Research

81

中国航空科技工业代表团访问理大

中国航空科技工业香港有限公司(中航科工)代表团于7月3日访问理大,双方就航空技术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进行深入交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理大研究及创新事务处于会议中,展示理大在学术研究、科技创新及产学研合作的卓越成就。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助理教授黄海龙教授和关昱教授,以及工业及系统工程系助理教授张晓革教授出席会谈,分别介绍了安全低空飞行技术、热声不稳定解决方案,以及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与可信度保障技术,充分展现理大在相关领域的前沿科研实力。 中航科工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郝伟迪先生介绍了公司的战略规划及低空经济的创新方案。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规划总监谭飞先生分享了航空产业的发展与关键挑战。 会后,代表团参观了理大的航空工程实验室、人工智能物联网研究院及航空服务研究中心,深入了解其先进科研设施与研究成果。此次访问为中航科工与理大搭建了重要的沟通桥梁,为未来科研成果转化与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7月8日

Research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