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2020年10月號

城市無縫定位系統

精準可靠的實時導航方案

TF202010_1654 x 482


智慧城市令人聯想到什麼?無人駕駛汽車?自動監察交通和建築地盤的無人機?這些都對。然而除此之外,還有一項技術大家未必想得到,卻是實現這些智慧功能的先決條件,那就是精準度高、穩定可靠的城市定位和導航系統。大家對全球定位系統(GPS)大概不會陌生,甚至經常用它尋找目的地,但在大廈林立的鬧市,如香港的中環或旺角,衛星信號常被建築物阻擋或反射,令GPS的誤差可能超過一百米。那就是說,GPS不一定能給你最精確的定位,有時只能把你帶到目的地附近的地方

多走一個街口沒有甚麼大不了,但對智慧城市的應用功能來說,卻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所以精準的定位系統是至關重要的。舉例說,無人駕駛汽車要維持在車道上行駛,定位就不能超出既定路線的10至20厘米範圍;無人機的定位亦要有30厘米左右的精準度,才能於密集的建築物之間安全地穿梭。有見及此,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的陳武教授率領團隊,為高樓密集的城市中心研發城市無縫定位系統,成功克服衛星信號受阻的難題。通過此系統,智能手機定位的精準度保持在10米以內,而特定專業接收器的定位精準度則在10厘米以內。加上強大的雲端伺服器,系統可實時更新定位數據,以支持各式各樣的智慧城市功能。

集眾衛星導航系統之大成

由理大團隊開發的系統融合了多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的數據、三維城市建模技術和從智能手機傳感器收集的數據,從而提升準確度。陳教授指:「要準確地定位,就要接收最少四個衛星發出的信號,而且最好是直達的信號,也就是說,衛星信號最好能直達接收裝置,兩者之間沒有任何障礙物。但在高樓林立的市中心,這是談何容易的事情。若定位系統能跨越不同的GNSS平台,則可增加接收衛星信號的機會。」

目前全球有四大主要GNSS系統,分別是中國的北斗、美國的GPS、歐洲的Galileo和俄羅斯的GLONASS。我們最常用的GPS約有30個衛星,若我們可同時使用四個系統,衛星的數目將跳升至100個以上,那相等於接收到直線衛星信號的機會增加兩倍以上,這是該系統能如此準確的原因之一。

解決市區獨有的多路徑問題

另一方面,城市中心的摩天建築會導致多路徑問題。「如果信號不能由衛星直達接收裝置,而是被當地的大型結構反射或繞射,信號的路徑就會被延長,增加誤差,這稱為多路徑問題。」陳教授補充道:「問題在於如何辨別被反射的信號和直達的信號。」於是團隊參考記錄了香港每棟建築物的形狀和高度的三維城市模型,計算出每個位置可以接收到哪些衛星的直達信號,以及哪些衛星經間接反射或衍射的信號,從而修正測量的距離,提升準確度。

巧妙運用智能手機傳感器

最後,原來人人都可為提升城市無縫定位系統的準確度出一分力,因為我們都隨身攜帶強大的微型電腦,那就是我們的智能手機。「智能手機內置多種實用的傳感器,例如陀螺儀、加速度計、磁力計、慣性測量單元等;而手機的計步器亦可輔助其他定位方法,讓位置估算變得更準確。」假設一個區域內有多部智能手機,而它們各自不停收集數據,所累積的大量資料,如行人步速、方向、位置等,都能大大提升導航系統的準確度。

2018年6月,城市無縫定位系統奪得香港智慧城市大獎(智慧出行組別)。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