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宜辉
又越过高山又越过谷
2000 年,林宜辉乘着科网热潮,坐创业顺风车越过高山,外面纵使风高浪急,一概与他无关;其后经历2003 年的 SARS,越过山谷。有了越过谷底的经验,其后的路走得踏实平稳,10 多年来在平稳中上升。数年前,为了寻求突破,他将业务中心集中在新媒体上,结果更上一层楼……
林宜辉在 2000 年从理大毕业,主修工程物理学。但他在毕业以前,早已和创业扯上关系。热爱美术的他从中学时代开始兼职绘画,作品包括书本的插画;到了 1999 年科网大热的时候,一本书的作者和朋友想设立网站公司,遂邀请他加盟。
「那时我对网站一窍不通,但觉得机会难逢,于是硬着头皮答应了,」林宜辉说:「之后再买书恶补,发觉没有想象中困难,那时候就像开了窍一样,发现要学习一门全新的知识不一定很难。」
由于他当时还是个学生,难以出资,唯有出力。结果,公司赶上科网热潮,受上市公司青睐收购,令林宜辉初尝甜头。
「其实是幸运多于一切,时也命也,我开始明白,做生意讲求时机,在适当时候要懂得离开,否则可能变得一文不值。」他回想说。
公司被收购了,林宜辉还不能立刻离开,因为他答应在大集团里继续负责网站的营运。然而这时,科网热潮一下子冷却下来,他在集团里终日无所事事。年轻、有冲劲的他不甘被投闲置散,于是萌生外闯的心。
离开大集团后,当时约 2001 年,他刻意挑选需要到中国大陆出差的工作。他加盟了一家公司,负责开发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系统,如他所愿,能到上海和广州见识。当时,很多年轻人都对北上工作十分抗拒,但林宜辉觉得中国发展是必然趋势,故主动累积内地工作经验。事实上,这些宝贵的经验不单开了他的眼界,更让他找到商机。
事缘他注意到内地的同事都热衷于英语学习,刚好 ERP 系统开发的项目差不多完成,他就把握时机,拉拢在香港大学教英文的朋友与其他友人在深圳合资开办英语教育中心。 须知道在中国经营教育培训绝不简单,光是申请牌照已困难重重。然而,林宜辉最后还是建立了一家甚具规模的英语教育中心,当上了「林校长」。大约九个月过去,到了2003 年,中心已达收支平衡。就在一切都上了轨道之际,「非典型肺炎」疫症爆发,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学生没有了,林宜辉昔日赚回来的钱也没有了!
「这也是时机,有很多事情不是个人能力可以控制的,宏观因素有时起到决定性作用。」林宜辉说:「那时候,我本可以做得更好,例如应该裁员,节约开支。不过重点是我对英语教育的热诚不足,单纯从投资角度出发,没有视之为终身职业,所以很多细节都做得不够好。」
走上高山,又跌进低谷,经历了很多,但其实他还只是一个刚毕业三年的小伙子。所谓千金难买少年穷,对于这段经历,他认为是好事,因为让他以后处事格外小心。后来林宜辉返港时,他的银行户口只剩下几百块,但上天好像早已为他铺好前路似的。
回港后,陆续有人找他设计网站。那时候,Facebook 还没出现,大家都靠网站推广业务。他的客户中有不少保险从业员,他们都喜欢以个人网站提升专业形象。除了设计网站,他也兼做平面设计和印刷,同时加入设计师协会。省吃俭用,林宜辉终在2005 年置业,以住所为工作间,为了节约开支,干脆连传真机也不买,长期「租用」楼下文具店的传真机。及后两年间,因企业倾向建立或重建品牌,他的生意多了,遂聘了助手,扩大了公司的规模。
公司扩大了,林宜辉却开始烦恼,他自言不懂推动员工,燃起他们的斗志;同事之间的纠纷,以至客人投诉等问题都成为了他的压力。加上 2008 年的金融海啸,他预计纸媒将会面对重重困难,设计业亦面临萎缩。幸而由于他一早看好国内市场,所以在「海啸」来前已把部分设计业务移至深圳和广州,国内的收入弥补了香港的亏损,让他顺利度过难关。
「这也是时机!我是一个先知先觉的人,2007 年已感到不寻常,次按危机在美国酝酿,只是还未波及香港,我预计中国将成为一个避风港,于是提前部署开拓大陆的业务,得到之前英语学校的旧员工加盟,加上早期的北上经验,这次业务开展得颇为顺利,很快便 争 取 到 很 多 知 名 的 银 行 和 基 金 公 司 客 户 , 为 他 们 推 广 金 融 产 品 。 」林宜辉说:「后来那几年,钱赚得还算可以,但公司大了,每天要处理很多人事问题,我不禁自问,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2013 年,他的旧同学 Ben 在网上见过一些大型的展览装置,大感兴趣,遂向林宜辉请教相关的制作问题。林宜辉自言自己只是出出点子,把功劳全归 Ben。经过多月努力后,他俩成功制造了一台以全息影像做演示的样机。出色的动画效果再次激发林宜辉灵敏的商业触觉,他深信,这必定可以发展成为一门生意,于是在 2014 年收缩设计公司规模,转型到新业务上,提供一站式全息投影服务,新品牌 3DsHK 因而诞生。
总结了以往的创业经验,他这次出击绝对是「有备而战」的。首先,他的搭档同时经营工厂,厂里的师傅可以提供机械技术支持。而他在广告设计行内的经验和人脉,亦成为拓展新生意的必需装备。再加上他们提供的不单是硬件,还有创作意念,可谓软、硬俱备的完整方案,结合新鲜又瞩目的全息影像演示,怎不大受市场注目?
「这次我和伙伴也学乖了。」林宜辉说:「以前经营学校,枉花了不少钱。这一回,我从小本经营开始,就算不成功,也不会有很大的损失。在某个特定领域里发展,从最小的规模开始,一步一步做起,这是比较容易掌握和取得成功的做法。」经过三年多的发展,新品牌 3DsHK 的业务已不局限于全息投影的服务,还包括光雕投影 (Projection Mapping)、互动玻璃、虚拟助理等,并成功开拓海外市场,2015 年在代理商的协助下在法国举行了产品发布会,令产品出口至全球不同地方,成绩理想,他自言这是多年努力累积下的结果。
最后,他提点后辈说:「有些人认为做生意要有运气,我认为,运气可能是一些宏观因素,这些因素难以单凭个人能力去驾驭。一个人平日不太理会宏观经济,却又偏偏受制于它,就会产生一种人浮于事的感觉,这可能就是大部分人所说的运气。如果一个人能看通因素,再结合个人的微观力量,就可以达到天时地利人和!而且,运气往往属于那些勤奋的人;懒惰的人,每每和运气擦肩而过。创业者不应有过大的自尊心。如果做错了,要马上承认,马上改过。任何人都会犯错,创业可能是一场斗快改错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