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智斌博士以科研成果创业
旨在实践创意开拓新路
十多年前,叶智斌刚从理大康复治疗学系毕业,就要面对僧多粥少的困境,因此「被迫」走上创业路。二零一一年,当他修毕博士课程,职业治疗行业正好进入黄金期,那时,一个以兼职为正职的治疗师月入可达六、七万。不过,叶博士却不愿走回头路,而是选择再创业,目的无他,只为实践创意,开拓和推动行业发展的新路向……
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说过,甚至接触过物理治疗,但未必知道职业治疗是什么。职业治疗师叶智斌博士指出:「当伤病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的三大范畴,即自我照顾、工作和余暇生活,患者就需要接受职业治疗。例如,认知障碍症、中风影响日常生活;过度活跃症和自闭症影响校园生活;精神科疾病影响工作和余暇生活;工伤影响工作等,都属职业治疗的范围。」
职业治疗近年才渐为人认识,因为认知障碍症、自闭症、读写障碍等病症成为社会话题;但在十多年前,职业治疗绝不是流行的行业。那么,叶博士为什么会在那时候选择此专科呢?
原来他从小立志当医生,虽因成绩不理想而与医学院无缘,他仍心系医护治疗领域,最后于 1998 年入读理大,主修职业治疗。
那时,大部分康复治疗科学系的学生都选修物理治疗,很少人像他一样首选职业治疗。「念中学时,我参加了由香港政府举办的医护服务体验计划,从中认识了复康工作。每个参加者可以选择两个工作岗位,而我选了医院药房和职业治疗部。我觉得职业治疗部很『神秘』,当中竟然还有分科,例如烧伤科。在烧伤科接触到的压力衣、手架等,都让我感到新奇。我还发现,职业治疗师透过详谈认识病人需要,然后按病人需要选取不同的治疗方式,是相当生活化和人性化的做法。」叶博士说:「正因我不爱循规蹈矩,喜欢聊天,所以考进理大后即把职业治疗放在首选位置。」
虽说不爱规矩,他还是规规矩矩地全情投入于三年密集式课程中,对毕业后当职业治疗师充满期待。没想到的是,理想和现实相距甚远。
刚入学的时候,他从没想过将来工作的问题,只知道可以在医院里帮助有需要的病人。到了翌年,眼见政府医院里的相关职位不多,他开始为前景担忧。但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班上 90 人在 2001 年毕业后要一起争夺两个医管局新开设的职位!
半年过去,他一直找不到工作。但他并没有气馁,反而想到跟一位同学成立公司,然后逐家私营安老院叩门,为院内有需要的老人家们提供服务。
这次「创业」并不需要太多资金,不过是申请一张商业登记证,然后找私人院舍合作而已;况且,当时他有一位亲戚在私人院舍工作,可以提供协助。结果,他们总算顺利开业,只是因为当年经济不好,有需要而又要肯花钱的老人家不多,收入自然少。半年后,他实在不想再这样熬下去,适逢有一家非政府机构属下的安老院聘请他担任职业治疗师,他便放弃了自雇工作。
「那时的日子也不易过,因为政府每年发放的『老人痴呆症患者补助金』金额都不一样,第三年的拨款减少了,我的薪水也随之减少;下一年的拨款再减少,安老院裁去社工和照顾员;到了 2005 年,单位只剩下我一个由补助金资助的职员。」
就在一个有关安老服务的工作坊里,他重遇理大的文伟光教授。跟文教授聊着聊着,他竟在茫茫前路中看到了闪亮的北斗。就这样,他于 2005 年回归理大,参与由文教授领导的一个科研项目,从事研究之余还可以进修。但这是一个博士程度的研究项目,所以他必须在一年内密集地完成硕士课程的十五个学分及硕士程度的研究论文,一点也不轻松。
发展方向清晰,但过程却并不顺利。2008 年,该研究项目的拨款用完了,但项目却因为一些延误而未能完成。于是,他在得不到研究津贴的情况下,继续参与研究。同年,他结婚、生小孩,又要还房贷和交学费……幸好获得父母支持,加上同是职业治疗师的太太有固定工作,才能捱过这段日子。
2011 年,他取得博士学位,同时职业治疗行业步入黄金期。凭着优厚的资历,叶博士不愁没出路,只是他已无意再当职业治疗师,而是决定再创业,最终创办了思颖创新科研有限公司,提供一站式康复顾问及治疗服务。
「理大的研究项目主要针对中风和脑外伤病人,以患者熟识的本地场景重新训练患者对日常生活的认知。我看准了这项复康治疗方案的潜力,于是创办了思颖创新科研有限公 司,并向理大取得授权,把治疗方案推销给各大机构和院舍。本地机构和院舍一般沿用外国产品,对于我们这套充满本地元素的系统显得甚为受落。」
叶博士说:「作为一人公司的老板,我什么都得做,包括拿着 27 寸计算机屏幕到处去做 示范,最远的一次是到长洲医院……」他不单要处理销售工作,还要学习怎样灵活地做 生意,大小事务均由他一手包办。
到了今天,他聘请了四名员工来负责院舍服务。这样,他就可以拨出更多时间来研发新产品。当然, 他仍会不时亲自到院舍,了解用家的实际需要,以 助他制定产品研发的方向。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他坦言还是会选上创业路。 「创业给人实践创意的机会,让你将意念转化为事 业。有人选用你的产品,就是对你的一种认同。每当看见患者因此而有进步,我就会感到非常欣慰。」
叶博士表示,鉴于现今科技可给传统职业治疗带来进一步的治疗成效,这行业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建议有志在这个领域创业的年青人尝试解决市场和患者的需要。「透过创业把在大学的科研成果贡献于业界,比进行传统的单对单治疗能可以令更多人受惠。」
目前是职业治疗师的黄金时代,以兼职为正职的治疗师月入可达六、七万元。社会固然需要专业的职业治疗师,但叶博士说:「这是一个灵活的行业,不要让传统的框框局限你的发展。如果你有创意,有胆识,不妨作其他方面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