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嗣河教授
返回 理動人心
用眼睛「睇」現愛
"我矢志以行動回饋理大—我的母校,那裏成就了我的夢想。"
不難發現出於本土的眼科視光師都來自理大或其前身香港理工學院。的確,理大是培育專業眼科視光師的夢工場,提供全港唯一的眼科視光學學士課程。畢業生除了實戰當眼科視光師,也可專注科研,將所學回饋社會,發揮理大關愛社會的精神,選擇後者的杜嗣河教授堪作模範。
杜教授與理大眼科視光學院甚有淵源,是香港理工學院眼科視光學專業文憑首屆學生。大師兄心繫母校,深造後返回學院當講師,2015年獲頒二十年「老人牌」長期服務獎,現擔任理大眼科視光學院的舵手。期間,杜教授與時任學院主任林小燕教授攜手合作,兩代「掌門人」花了三年時間研發出可控制近視加深的「光學離焦」軟性隠形鏡片。鏡片能延緩近視的增長速度達百分之五十,為全球近視患者帶來佳音。這新技術於第三十九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贏得評審團特別嘉許金獎及特別大獎。杜教授預告,2017年底理大視光學診所將會率先採用這個新產品,稍後為專業眼科視光師提供配戴訓練便正式推出市面。
眼睛是靈魂之窗,杜教授心繫市民的福祉,盡心歇力推動社會關注視力保健,促使眼科視光師取得專業認可。他憶述:「眼科視光學院於一九九六年成功促請政府制定眼科視光師專業註冊的條例,提升及保證眼科視光師的專業質素和操守。」現時,每位眼科視光學院的學生在實習期間需要為一千位患者應診,符合資格才能正式畢業,並取得眼科視光師專業資格,學院是名副其實的視光學「少林寺」。
作為眼科視光學優秀人才的搖籃,學院逐步完善教學配套。杜教授說:「學院現設有被譽為世界一流和全亞洲最完善的教學診所。我們的學術課程已達國際級水平,獲美國、英國及澳洲等先進國家的大學認可,能與國際接軌。」這種種成就,當然有賴學院專業團隊多年來的默默耕耘,杜教授便是其中一員。
杜教授為人實事實幹,多年來均熱心研究及服務社會,處處體現理大「勵學利民」的校訓精神。在他的領導下,眼科視光學院於2014年推出「眼睛護理及視覺健康在社區」服務學習科目,至今有超過900名來自不同學系的學生支持參與,於本港、中國內地、柬埔寨及越南等提供視覺篩查及眼睛健康講座,受惠人次超過16,000,成效有目共睹。適逢八十周年,學院的努力再次被認同,獲理大基金管治委員會成員鄺美雲小姐全力支持,啟動「看見愛流動護眼計劃」。透過流動護眼車,眼科視光學院的專業團隊及學生能夠將護眼外展工作推展至全港各區,提供綜合眼科視光檢查,有需要人士更可獲視覺復康跟進服務,極具意義,預計首年可為五千人次提供服務。
由於被視為本港的權威,杜教授肩負著守護港人眼睛健康的重任,經常透過媒體呼籲市民做足護眼措施要從治本著手。本地幼童眼疾加深,杜教授認為或與智能產品有關。怪獸家長的密集式「操練」,亦是幼童患大近視的元兇。不過,專家亦有遇上難題的時候,杜教授的囡囡因為喜歡看書和畫畫,七歲已有一百度近視,要配戴眼鏡,他笑言:「唯一好處是身邊有個研究個案。」女兒也為理大研究出力,果然上下一心。
在理大完美演繹《人生三步曲》— 學習、實踐所學、透過科研成果回應社會需求,杜教授表示十分欣幸:「我矢志以行動回饋理大—我的母校,因為那裏成就了我的夢想。」
杜教授與理大眼科視光學院甚有淵源,是香港理工學院眼科視光學專業文憑首屆學生。大師兄心繫母校,深造後返回學院當講師,2015年獲頒二十年「老人牌」長期服務獎,現擔任理大眼科視光學院的舵手。期間,杜教授與時任學院主任林小燕教授攜手合作,兩代「掌門人」花了三年時間研發出可控制近視加深的「光學離焦」軟性隠形鏡片。鏡片能延緩近視的增長速度達百分之五十,為全球近視患者帶來佳音。這新技術於第三十九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贏得評審團特別嘉許金獎及特別大獎。杜教授預告,2017年底理大視光學診所將會率先採用這個新產品,稍後為專業眼科視光師提供配戴訓練便正式推出市面。
眼睛是靈魂之窗,杜教授心繫市民的福祉,盡心歇力推動社會關注視力保健,促使眼科視光師取得專業認可。他憶述:「眼科視光學院於一九九六年成功促請政府制定眼科視光師專業註冊的條例,提升及保證眼科視光師的專業質素和操守。」現時,每位眼科視光學院的學生在實習期間需要為一千位患者應診,符合資格才能正式畢業,並取得眼科視光師專業資格,學院是名副其實的視光學「少林寺」。
作為眼科視光學優秀人才的搖籃,學院逐步完善教學配套。杜教授說:「學院現設有被譽為世界一流和全亞洲最完善的教學診所。我們的學術課程已達國際級水平,獲美國、英國及澳洲等先進國家的大學認可,能與國際接軌。」這種種成就,當然有賴學院專業團隊多年來的默默耕耘,杜教授便是其中一員。
杜教授為人實事實幹,多年來均熱心研究及服務社會,處處體現理大「勵學利民」的校訓精神。在他的領導下,眼科視光學院於2014年推出「眼睛護理及視覺健康在社區」服務學習科目,至今有超過900名來自不同學系的學生支持參與,於本港、中國內地、柬埔寨及越南等提供視覺篩查及眼睛健康講座,受惠人次超過16,000,成效有目共睹。適逢八十周年,學院的努力再次被認同,獲理大基金管治委員會成員鄺美雲小姐全力支持,啟動「看見愛流動護眼計劃」。透過流動護眼車,眼科視光學院的專業團隊及學生能夠將護眼外展工作推展至全港各區,提供綜合眼科視光檢查,有需要人士更可獲視覺復康跟進服務,極具意義,預計首年可為五千人次提供服務。
由於被視為本港的權威,杜教授肩負著守護港人眼睛健康的重任,經常透過媒體呼籲市民做足護眼措施要從治本著手。本地幼童眼疾加深,杜教授認為或與智能產品有關。怪獸家長的密集式「操練」,亦是幼童患大近視的元兇。不過,專家亦有遇上難題的時候,杜教授的囡囡因為喜歡看書和畫畫,七歲已有一百度近視,要配戴眼鏡,他笑言:「唯一好處是身邊有個研究個案。」女兒也為理大研究出力,果然上下一心。
在理大完美演繹《人生三步曲》— 學習、實踐所學、透過科研成果回應社會需求,杜教授表示十分欣幸:「我矢志以行動回饋理大—我的母校,因為那裏成就了我的夢想。」
![]() |
杜嗣河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