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Lunar New Year 2022

孔子学院仝仁祝大家 新春快乐

1

中国文化与宗教 杰出学者讲座系列

1

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专家学者讲座系列

最新消息

講座簡介: “匠人”長期以來被看作是代表著隨著現代工業時代的到來而消失的勞作和生活方式。當代中國逐漸進入後工業社會之後,爲什麽在文藝、影視以及流行文化中會出現呈現“匠”的熱潮呢?而後工業時代對於“匠”的重新重視又怎樣突破長期以來的慣性認知呢?在當代中國的話語空間中,“匠”的含義遠遠地超越了單純的熟練的手工業勞動,而成爲無所不包的與勞動和工作相關的話語體系。儅機器生產已經成爲常態,儅追求效率與產量已經成爲默認的支配性法則,“匠”與機器不再是兩個對立的生產形態。“匠”代表機器生產之外的“另類”社會關係:在以現代科技爲主導的生活中可以重新喚起製物的感官體驗;同時可以擺脫“景觀社會”所造成的幻象。本次講座將以“匠”為方法,首先介紹近年來關於“匠”的重要學術著作所呈現的認識論轉向,同時結合毛時代與后毛時代文學與影視作品來介紹 “匠”的元素與勞動、技術以及情感的聯係。

2023年5月20日

20230520AM_A-02

講座簡介: 這次演講的前半部份通過比較李綱與另一士人孫覿於建炎末和紹興初年被貶期間致與朝中大臣的書信,揭示兩人如何取悅朝中重臣從而得以復官。儘管兩人在信中採用類似的修辭以巴結朝臣,但兩人身後的名聲卻有天淵之別—孫覿是典型的投機型官僚,而李綱則為正直不阿的名臣。演講的後半部份試圖解釋李綱為何得以流芳百世。通過考察南宋中後期士人對李綱的《建炎時政記》、《建炎進退志》和另一南宋宰相汪伯彥所撰的《時政記》的不同觀感,發現南宋晚期的史學家在道學思潮的影響下有意識地採納李綱對汪伯彥的公開批評,以建構一個褒揚李綱的敘事並且樹立其名臣的形象。

2023年5月20日

20230520PM_A-02

講座摘要: 講座主要講述嶺南文化形象的歷史變遷,主要對嶺南的地域範圍、歷史發展 文化形象的演變做出梳理,以期為當代粵港澳大灣區“人文灣區”建設提供參考。

2023年4月28日

0428_Banner_A1_Final

個人簡介   阿來,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同时,他是詩人,是學者,是古早驢友,是環保主義者,是攝影愛好者,還曾經擔任一份科幻刊物的主編。深受藏漢兩種文化薰陶的阿來,擅長用漢語書寫藏地的文化、歷史與風情。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塵埃落定》《格薩爾王》《空山》《雲中記》,中篇小説《蘑菇圈》,紀實文學《瞻對》,詩集《阿來的詩》《棱磨河》,小說集《舊年的血跡》《月光裏的銀匠》,散文集《語自在》《大地的階梯》《就這樣日益豐盈》等。 會議註冊

2023年4月26日

0426_Banner_A3_Final

內容簡介: 宣統年間(1909-1911),袁世凱(1859-1916)在攝政王載灃排擠下歸隱彰德府洹上村,與門生故舊唱和,以示無心世務。這些詩作被袁氏次子袁克文(1890-1931)輯錄於《圭塘唱和詩》中,於宣統二年(1910)刊印,其中袁氏詩作共十三題十五篇。1940年代,長子袁克定(1878-1958)將袁世凱當年親筆謄鈔之詩稿影印出版,額曰《洹村逸興》。比對二書之篇目,《圭塘》諸本有袁氏詩作五篇不見於《洹村逸興》。實際上,該五篇之謄抄稿仍與《洹村逸興》之原件共同收藏於社科院近代史所;克定當日不收入書中,蓋因稿上頗有無名氏批點文字,公之於眾可能影響乃父形象。這些批點文字當係某位幕僚所為,內容為修改建議;然參《圭塘》諸本,可知袁世凱對建議幾乎全未採納。本文著眼於五篇詩稿及其批點文字,以討論原詩與修改建議如何優劣互見,乃至這輯詩歌與當時政局之微妙關係。

2023年5月24日

0524_Banner_A_Final

精华片

孔子学院日

孔子學院 - 中国古代女性的日常生活

“國風雅集香港漢服文化協會” 服飾展示與舞蹈表演

中国古代女性的日常生活 - 服飾展示與舞蹈表演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