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轉寄朋友 聯絡我們 简体中文 English 前期通訊
 

香港需要設立空氣質素預警系統

香港需要設立空氣質素預警系統

 


(左起) 氣溶膠自動檢測站項目經理黃文聲博士、 項目首席研究員 李真教授、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前系主任陳永奇教授

三月二十二日,香港受到源自華北的沙塵暴影響,全市被沙塵籠罩,空氣污染指數更首次達到“嚴重”水平。此次沙塵暴襲港亦引發公眾討論,香港是否需要設立一套較佳的沙塵暴預警系統。

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一組研究人員多年前便已開始進行研究,目標是幫助區內的省市政府建立更準確的空氣質素模型,並找出影響香港空氣質素的主要污染源頭。

今期Excel@PolyU邀請項目首席研究員李真教授講述她對設立預警系統的意見,並且介紹理大設立的氣溶膠(又稱懸浮粒子)自動檢測站。李真教授是資深地理學家,主要從事與環境問題相關的遙感應用及研究,她的研究項目包括新加坡及東南亞森林火災所造成的污染。

問﹕對於設立一套較完善的預警系統,有人支持亦有人反對,你有何意見﹖
李﹕我認為香港確實需要設立一套空氣質素警告系統,以便在區內出現將影響香港的污染情況時,香港最早可在二十四小時前收到警告。不過,沙塵暴只是這套偵測系統的目標之一,因為大部分污染事件都包含源自大珠三角地區的城市工業污染物,如果純粹為沙塵暴設立一套預警系統,就未免有點浪費資源。

問﹕可否簡單介紹你們正進行的沙塵暴研究﹖
李﹕我們的遙感研究小組先後於二零零五年和二零零七年在香港設立了兩個氣溶膠自動檢測站,分別設於理大圖書館屋頂以及大學的鶴咀氣候站。這兩個檢測站互相配合,前者監測市區和區域的懸浮粒子來源,後者則監測區域的空氣污染情況。我們收集的數據包括大氣層中懸浮粒子的大小和性質。例如,我們發現粒子大的污染物(例如沙漠灰塵)在香港很少出現,因為大多數污染物都是從車輛和工廠排出。

氣溶膠自動檢測站是與美國太空總署合作的項目。我們的儀器每年都會送回美國太空總署進行調校工作,我們收集的數據會自動上載到他們的網站。美國太空總署還提供一些更高層次的氣溶膠數據,如氣溶膠的粒度分佈、形狀等等。目前,我們是華南地區唯一擁有氣溶膠自動檢測站的大學。

問﹕為什麼需要在香港設立這些檢測站﹖
李﹕在潮濕熱帶的華南地區(包括香港)進行的沙塵污染測量工作可謂寥寥可數。由於近年珠三角一帶的工業污染情況非常嚴重,沙塵暴事件多被歸納為本地化城市工業污染。我們可以利用檢測站搜集的數據配合衛星圖像,追蹤沙塵的源頭和覆蓋範圍,以及它在數天之內的動向。

問﹕研究進行期間有什麼特別發現﹖
李﹕在二零零六年一月至二零零九年五月期間,檢測站紀錄到二十次沙塵暴。通過分析數據和衛星圖像,我們可以證實有數次源自華北的沙塵暴曾經到達香港,規模最大的兩次在二零零六年四月和二零零九年四月發生。在這些沙塵暴中,我們曾發現大量直徑達一至十微米的懸浮粒子,而一般香港市區的懸浮粒子直徑都低於一微米。如果把上周的沙塵暴也計算在內,我們便已連續兩年受到大型沙塵暴的影響。

問﹕今次襲港的沙塵暴影響之大似乎是歷來之最,這些沙塵有什麼特性﹖
李﹕沙塵主要來自中國西北部的乾旱及沙漠化地區。但由於塵團到達香港前曾途經多個工業區,所以可能吸收了微量重金屬、致癌的二噁英、二氧化硫、黑碳,以及細菌、真菌等病原體。

問﹕這些數據能否用來預測日後的沙塵暴﹖
李﹕通過衛星圖像監察,我們可以在沙塵暴還未抵達北京之前便偵測到,然後利用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局的實時氣候模型(如風向、雨量)來預測沙塵暴會否移向香港。

問﹕可否利用數據減輕污染問題﹖
李﹕數據不能直接減輕污染問題。但我們應該嘗試了解沙塵暴如何影響公眾健康。一些醫療記錄較公開的國家都有進行這方面的研究。

問﹕政府日後可以怎樣利用這些研究資料﹖
李﹕今次也有一些政府部門聯絡我們索取數據。我估計他們之前沒有利用這些資料是因為沙塵暴在香港相對說來較為罕見。我們希望能協助政府設立一套系統,利用衛星圖像和檢測站的數據,監測香港和珠三角的空氣污染和沙塵暴問題。事實上,我們這個計劃最近已向研究資助局申請撥款,希望邀請香港天文台和美國衛星監察系統的研究人員參與其中。

 

 

本通訊由理大傳訊及公共事務處出版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