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服务学习项目
港理大师生在云南开展“服务学习”
为期10天的「香港理工大学-麻栗坡服务学习项目」圆满落幕。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254名师生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围绕「中国历史与文化教育」、「财商素养教育」、「电子科技促进长者身心健康」以及「综合眼睛检查与眼睛保健教育」四大主题展开服务学习。
此次项目得到教育部「港澳内地师生交流计划(万人计划)」的支持,旨在加强内地与香港、澳门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服务学习项目不仅促进了内地与香港高校师生的交流,也为参与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帮助其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香港理工大学服务学习及领导才能发展处主任罗卓衡博士表示:“我们的服务学习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注重引导他们思考作为未来专业人士的社会责任。通过实践,学生们得以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
理大师生各展所长帮助当地人
今年是香港理工大学师生第二次赴云南麻栗坡开展服务学习,项目成效显著提升。在麻栗坡县第二中学,95名七年级学生通过财商课程学习了理性消费知识;大坪小学81名学生在传统文化课堂上领略了中华文化的魅力;100余位长者通过VR技术“云游览”了香港、建水等地的名胜古迹;而视光检测课程则为当地3000余名学生和居民提供了专业的视光检测服务。与去年不同,今年的亮点还增加了高校服务学习教师培训。吸引了来自国内多个省份及南非、菲律宾、日本等国家的近30位高校教师共同参与。
难得的体验 珍贵的收获
香港理工大学电子计算学系助理教授吴晓峰博士说,“这次服务学习最珍贵的收获,是让学生们亲身走进历史文化现场,那是在电子屏幕上永远无法复刻的文化触感”。青年学子通过与长者交流并倾听他们岁月沉淀的生命故事时,两代人之间自然流淌的情感共鸣。学生们运用VR技术制作的沉浸式旅行影像,让行动不便的老人们足不出户就能畅游四海——这是数字时代最温情的“代际礼物”。
“在学校,我们都是对着计算机和一堆的数据,不停的程序设计、修正,这次通过对云南著名的建筑进行建模,将自己的成果展示给麻栗坡的老人们,让我感觉到,走出教室和学校,我们可以做很多,这是生动而有意义的一种学习方式”,电子计算学系大三的李钧涛说到。
香港理工大学眼科视光学院的尹健博士回顾此次服务学习的过程时开心地表示:“这次我们带了150个同学过来中,服务了当地大约3000个小朋友和当地居民,我最开心地就是,看到同学们把平时学的知识用到了实际当中,不仅帮助到了他人,也让自己获得了实践的机会,非常难得”。
眼科视光学专业的谭颖渝同学告诉记者,她和同学们帮助当地的孩子和小区居民检查眼睛,这次是她第一次真正把所学的知识和专业技能用到实际当中,“五天的时间里都在做服务,但感觉时间依然不够用,当见证自己的付出切实说明到了有需要的社群,那种充盈心间的成就与喜悦,早已超越了言语能表达的范畴。”
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历史及文化学系刘继尧博士介绍,这次是他第二次来到文山进行服务学习,这次带了40名同学过来,很高兴看到同学们不仅在这里了解到不少历史文化,更与这里的孩子们融洽相处,建立起了感情,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这次来到麻栗坡让我感触很深,无论做什么,这里的小朋友都非常努力,我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对于我来说,这对我今后的学习或者工作,都将会有很大的帮助”,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张浩贤同学说。
开展高校教师服务学习课程云南教师获益良多
云南大学郜宪达老师在同期参加了香港理工大学组织的“服务学习教师发展‘服务学习教学方法与实践’证书(云南)课程”的专案,她说:“这次学习她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确了服务学习的概念和方法,同时学习了如何去开展服务学习,如何让服务学习取得更好的成效。”
香港理工大学服务学习基地落户麻栗坡
期间,麻栗坡县政府与香港理工大学服务学习及领导才能发展处签署三年合作协议,明确未来三年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服务学习麻栗坡模式”长效运行。随后,多方代表为“服务学习基地”揭牌,香港理工大学的优质资源将助力麻栗坡“一老一小”群体长远受益。
基地落户后,将打造“政、校、社”多元主体共建的香港理工大学·麻栗坡服务学习长效机制,打造可持续校地协作样板。此外,2025年1月,香港理工大学服务学习和领导才能发展处还与共青团文山州委签订了校地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公益志愿服务、大学生社会实践、人才队伍培训合作方面开展合作。
新闻链接:
《(有片)港理大师生在云南开展「服务学习」》https://www.dotdotnews.com/a/202506/02/AP683d7c46e4b0a242bf032a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