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GBA-Forum_02

2021大湾区工程师论坛 于珠海横琴及香港理工大学同步举行

「大湾区工程师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广东省人民政府、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指导,中国工程师联合体主办,广东省科协牵头与香港工程师学会、京港学术交流中心等联合承办,并由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协办。论坛于12月5日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和香港理工大学成功召开,以「聚工程菁英 助湾区发展」为主题,论坛分为一个主论坛、两个分论坛和一个座谈会,以促进工程技术人才跨区域流动及团结凝聚大湾区工程师为目的,采取了线下线上结合举办,吸引超过500名大湾区工程人才参加。 开幕典礼上,广东省副省长王曦先生,国务院港澳办交流司司长吴炜先生,香港特别行政区发展局局长黄伟纶先生、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经济财政司司长李伟农先生和中国科协党组书记暨中国工程师联合体理事长张玉卓先生等分别致辞。理大校长、中科院院士滕锦光教授则作为主旨嘉宾在会上以《香港工程科技在大湾区建设中的角色》为题,分享了大学科研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推进技术创新成果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提升产业竞争能力。论坛也定位探讨工程支持可持续发展、大湾区工程技术界创新融合发展、工程领域科技成果转化、青年工程师职业规划与大湾区发展、粤港澳三地工程标准偏差异及大湾区工程师制度创新与人才流动。香港工程师学会在开幕礼上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续签合作协议,并与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签订电气工程师资格互认协议,进一步推动大湾区工程人才和资源的交流与合作。

2021年12月5日

其他

20211127_1

理大学生夺得第7届香港大学生创新及创业大赛奖项

理大于「第7届香港大学生创新及创业大赛」获得多项优异成绩,其中电子及资讯工程学系研究生和研究人员更荣获是次大赛的创新项目特等奖,由组员张恒恺、任志伟及刘宽的项目「高性能可印刷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助力可持续发展」夺得。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出席了2021年11月27日举行的颁奖典礼,祝贺并与获奖团队一同分享喜悦。 理大得奖名单: 能源环境化工 一等奬: - 高性能可印刷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助力可持续发展(张恒恺、任志伟、刘宽) 优异奬: -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及噪音管制条例的建筑噪音网络报批系统(赵启焰、江曜麟、孙乐辉、贾斯伯、黄贺麟、李颖思、李倩婷) - 双面太阳能光伏板的性能及其在香港的应用 (洪得琳、梁俊权、林芷晴) 信息技术 二等奬: - 基于光纤干涉仪的司机智能健康评估系统(于建勋、陈书旸、曲嘉琪) 优异奬: - 宝宝喂养记录仪(梁绮婷) 数理/机械 优异奬: - 采用虚拟与扩增实境技术,减少施工人员伤亡(何灏南、黄广寿) 创业计划 二等奖: - 零耗电智能制冷涂层(杨凝、付洋) 初创企业 三等奖: - 航天材料保护益生菌(顾英琳、余煊婕、常金辉、金涌博士) - FJ005(李卓霖、吴凯峯、文伟松、陈咏禧、许文达) 优异奖: - aPrint三维打印科创教育(徐卓朗、邝庆添、邓景洪) 社企/文化创意 三等奖: - 换物无穷(吴凯淦、林佩儿、叶佩诗、伍艳红、彭梓俊、余奇蔚) 是次比赛由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主办,旨在评选出最优秀的项目代表香港参加全国赛,让有才华的香港学生接触前沿的创新及创业理念,并通过学术交流激发他们的创意。通过是次大开眼界的亲身体验,希望学生能够进一步发挥潜能,提高表达和社际能力,成为未来的创新创业人才。 按此浏览活动相片

2021年11月27日

奖项及成就

20211118

Professor Gang LI elected 2022 Optica Fellow

Prof. Gang LI, Sir Sze-yuen Chung Endowed Professor in Renewable Energy,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ssociate Director,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mart Energy  (RISE), is elected as 2022 Optica Fellow for his seminal and sustained contributions to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organic solar cells an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Optica (formerly OSA) Board of Directors has recently elected 106 members from 24 countries to the Society’s 2022 Fellows Class. 4 from these 106 members are from Hong Kong. Professor Li’s research interests are organic semiconductor, and organo-metal halide hybrid perovskite based thin-film optoelectronic devices. He has published 160 journal papers including the paper on prin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 on Nature Photonics, and a Nature Communications paper on organic polymer solar cell this year. He has been a Web of Science Highly Cited Researcher from 2014 to 2021. Prof. Christopher Chao, Vice President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of PolyU congratulated Prof. Li and said, “We are glad to receive Optica's recognition to Prof. Li's research effort in solar cell technology and energy applications, and it is our researcher’s endeavor in advanc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ptica (formerly OSA) is dedicated to promoting the generation, application, archiving and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 in optics and photonics worldwide. Founded in 1916, it is the leading organization for scientists, engineers, business professionals, students and others interested in the science of light.

2021年11月18日

奖项及成就

20211123-PolyU-Website

Eight PolyU Scholars listed in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21 by Clarivate Analytics

Eight PolyU researchers are recognised in the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21 list by Clarivate Analytics for their pioneering research and significant impact in their fields. The list recognizes the scientists for demonstrating significant influence among their peers in their chosen fields through the publication of multiple highly cited papers that rank in the top 1% by citations for field and year in the Web of Science™. The list identifies some 6,600 researchers from across the globe. 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y Prof. Dan Tsang,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mputer Science Prof. Song Guo, Department of Computing Cross-Field Prof. Shun-cheng Lee,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r. Gang Li,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Prof. Feng Yan, Department of Applied Physics Dr. Xiao Zhang,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Prof. Kwok-wing Chau,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Prof. Lei Zhang, Department of Computing For details of the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please visit here

2021年11月17日

奖项及成就

2000x1050_CAIR-HKISI-CAS_4

Joining hands with CAIR-HKISI-CAS to advance AI, DS and Robotics technologies

Under the support of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ing and Research Centre on Data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C-DSAI), PolyU signed a collaborative agreement with the Centr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s, Hong Kong Institute of Science & Innov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IR-HKISI-CAS) on 1 Nov 2021 to advanc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Data Science (DS) and Robotic technologies research. With a longstanding collaboration with CAS, PolyU expands and deepens its existing partnership and enters into cooperation with CAIR-HKISI-CAS. The signing ceremony was held as a hybrid event at PolyU and the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in Beijing simultaneously. It was witnessed by senior management and representatives of both parties. Prof. Christopher Chao, Vice President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of PolyU, officiated the signing ceremony and gave a speech highlighting PolyU has become the first local institution that collaborates with CAIR-HKISI-CAS. “I am confident that with the strong commitment, concerted efforts and world-renowned experts from the CAIR-HKISI-CAS, the RC-DSAI and COMP of PolyU, we can strengthen our collaboration in research, provide all-around development and mak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our emerging society,” said Prof. Chao. PolyU established the RC-DSAI earlier in May, an intra-faculty research centre that focuses on discovering the unknown areas of AI, DS and deep learning to conduct sustainable and influential research. The Co-Directors of RC-DSAI, Prof. Qing Li, Chair Professor and Head of COMP together with Prof. Lei Zhang, Chair Professor of COMP, briefly introduced the Centre and its development directions. Prof. Bo Xu, Director of CAIR-HKISI-CAS delivered his remarks at the opening and welcomed the alliance while Prof. Zhaoxiang Zhang, Executive Director of CAIR-HKISI-CAS, also expressed his gratitude for the collaboration. This agreement offers a framework for collaboration to develop and apply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in the fields of AI, DS and Robotics, to generate high impact research as well as to nurture talents and benefit mankind. The collaboration marks a new milestone in PolyU’s development and represents our earnest efforts in fostering long-term academic and research collaborations. Through leveraging the university’s competitive edge in education, research and complementing the strengths of CAIR-HKISI-CAS, the two parties will contribute to pursuing impactful research that benefits the region, the country and the world.   Please click here for the snap shot.

2021年11月5日

研究及创新

20211104-1

人工智能设计研究所(AiDLab)正式开幕 - 结合人工智能与设计的先驱 推展市场首创的智能设计解决方案及呈献世界级学术成就

「人工智能设计研究所」(AiDLab)于今日正式开幕,带领全球创意交流,启发创新。作为「2021 年施政报告」创科项目──「InnoHK 创新香港研发平台」中的研发中心之一,AiDLab 由香港理工大学(PolyU)和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CA)共同建立,是亚太区内首个结合人工智能(AI)及创意设计的研究平台。 云集国际顶尖学者、设计师和工程师,AiDLab 展开以人为本的跨学科研究,利用人工智能和独特的创新设计,为当前全球问题提供多范畴解决方案。 AiDLab 董事局主席兼香港理工大学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的影响力和重要性与日俱增,我们预见透过多元化的应用,人工智能可创造无限可能,众多行业对其需求将有增无减。香港理工大学很荣幸能够与著名的皇家艺术学院协同合作,携手将尖端科研转化为实用知识和具影响力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以应对社会挑战。我们全力支持政府将香港发展成为全球创新科技枢纽。」 AiDLab 行政总裁及香港理工大学郑翼雄时装教授黄伟强教授表示:「我们深信人工智能与设计的结合,将为我们在创作、沟通和贡献社会等基础层面上带来翻天覆地的转变。作为连接香港及国际研究界别、不同业界及社会的独特平台,AiDLab 致力利用崭新科技促进主观性及有效的产品和服务设计流程,从而强化人类与计算机的合作互动,满足社会各界对创意、效率及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AiDLab 首席研究总监及皇家艺术学院首席副校长Naren Barfield 教授表示:「皇家艺术学院很高兴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建立这个世界级研究中心,结合设计与人工智能以进行创造并实现想象,于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满足未来需要。结合两所院校所长,相得益彰,我们将携手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多学科研究环境,革新以人为本的设计及创新理念的实践,带来全球性影响及社会效益。」 AiDLab 致力透过人工智能技术的无缝整合,提升日常生活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以实现其愿景, 并带来重大影响。AiDLab 主要于以下三大主题进行研究: 人体工学与包容性设计 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创新的身体尺寸量度及姿势矫正方案,促进用以提升健康的时装设计及可穿戴产品之研发。 创新产品与服务设计 主要采用共同设计的方法,透过参与式的用户导向设计研究,推动人工智能创意系统持续发展。这项研究结合机器及自学系统,有助加快产品与服务的设计流程。 智能时装设计与质量控制 探索以算法设计结合机器智能、时装及纺织的知识,以优化设计、质量控制及生产流程。适逢中心的正式开幕,AiDLab 亦介绍其关键项目及重点设施: (一)互动性人工智能时装设计助理(AiDF) 由黄伟强教授及其团队所研发的互动性人工智能时装设计助理(AiDF),是一项市场首创的崭新科技,让新晋以至专业设计师均可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根据其创意灵感,迅速完成一系列多样化的原创设计。目前主流的人工智能图像创作技术主要透过输入现有真实的时装数码影像来生成新设计;而 AiDF 则由人工智能专家及设计师共同研发,并供设计师所用,基于设计师的原创灵感及个人风格,利用一系列特定的 AI 技术响应设计师在构思及设计过程中的不同需要,创作出独有的设计。 只需简单数下点击,设计师便可轻松地在设计系列中进行微调或加入个人化选项,以灵活、高效及别具弹性的方式提升传统而密集的工作室流程设计。在业界正式推出之前,AiDF 现正与区内及国际时装业界从业员积极进行严格的测试研究。AiDF 的研发团队除了于今日即场示范此科技外,这项技术所创作的时装系列,亦将于 2022 年举行的时装表演上展出,展示时装设计师与AI 互动所产生的创新设计成果。 (二)为可穿戴设备发展综合人工智能和动态扫描的创新研发 AiDLab 研究团队将利用其最尖端的设施 —「4D 人体扫描实验室」所收集的动态数据,为功能性服装和可穿戴设备创作符合人体工学的突破性设计。作为香港首个同类型设施,「4D 人体扫描实验室」具有无标记扫描系统(3dMD,美国)及 30 个机器视觉镜头,可以 4D 形式捕捉一系列手势、姿势以至动作,而今日的示范正展示了研究人员如何利用此系统捕捉人体动态。其中一项应用是透过整合此装置扫描的人体运动数据、压力及温度分布的数据,以及 AI 技术,预测不同人体形态的压力或温度分布,从而促进订制功能性服装及可穿戴设备的设计及 产品开发。此项设施将支持 AiDLab 的其他研发项目,以获取更多崭新知识,致力实现最合身及舒适的设计,促进身心健康。 展望未来,AiDLab 将成立「人工智能设计联盟(AIDC)」,集合抱有共同愿景的企业、设计师及工程人员,透过人工智能及设计的协同效应为业界注入新动力。AiDLab 欢迎所有感兴趣的人士及团体参加即将举行的活动,包括不同的会议及研讨会,共同建立促进学术界、业界及公众之间合作及知识交流的平台。 有关人工智能设计研究所(AiDLab) AiDLab是区内首个专注于人工智能(AI)和设计创新的研究所,由香港理工大学(PolyU)和英国皇家艺术学 院(RCA)共同建立,云集两所院校多个领域领先的科研专才,致力进行跟人工智能与设计相关的研究。研究所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InnoHK 创新香港研发平台资助,坐落于香港科技园,我们领先的跨学科研究为全球设计行业创造积极正面的影响,致力贡献经济,缔造美好生活。AiDLab的三个研究主题包括:人体工学与包容性设 计、创新产品与服务设计,以及智能时装设计与质量控制。 关于皇家艺术学院 皇家艺术学院(RCA)是世界领先的艺术和设计大学。位处伦敦市中心,RCA 是一家小型的专门研究生院校,建基于认为艺术、设计、创意思维、科学、工程和科技必须共同协作以解决全球当前的挑战。扎根于创意和创新实践, RCA 以其世界领先和具有影响力的的艺术和设计研究备受称誉,并以其与企业、行业、政府政策和小区的互动,以及与科学、工程、科技和医学研究人员进行的跨学科合作为研究特色而著名。RCA 通过旗下四个学院(建筑,艺术与人文科学,传播与设计)和四个研究中心(海伦·哈姆林设计中心,智能移动设计中心,材料科学研究中心和计算器科学研究中心),以及 RCA 机械人实验室和设计时代研究所共同实现其教学、研究和创新。

2021年11月4日

研究及创新

4U9A5735

理大参与乐龄科技博览暨高峰会2021展示创新乐龄科研成果

理大于2021年11月3-5日参与了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香港社会服务联会联合主办的乐龄科技博览 (GIES),并展示了各项针对人口老化及残疾人士复康需要的创新科研产品。理大研究及创新事务处 (RIO) 连同生物医学工程系、护理学院和赛马会社会创新设计院参与了是次博览会,展示了如何以科研技术解决认知障碍、复康、预防跌倒及住宅护理等年长人士及复健人士所面对的问题。 开幕当天更欢迎了博爱医院高级管理人员的来访,并与他们分享了一些最新的乐龄科研技术。 理大于GIES部分科研展品: • 虚拟实景运动及认知训练,以应对认知衰弱及体能迟缓长者的需要 • 一站式认知障碍症长者的治疗性音乐律动程序 • 以创新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以同理心应对有认知问题的老年人的需求 • 用于中风后手臂复康的可穿戴功能性电刺激机器人系统 • 移动外神经肌肉骨骼 - 用于中风后手臂复康的轻巧便携机器人系统 • iBalanx: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鞋垫,具有实时提醒功能,可改善平衡并防止跌倒 • 小区膝关节健康智能预警系统 • 太鼓耆人 • 「东仔」语音互动机械人 • GOActive.hk 长者中心活动信息平台   详情请浏览: https://gies.hk/sc 按此浏览活动相片。  

2021年11月3日

研究及创新

Techconnect 2021

理大在先进纺织物料丶新材料合成和精准定位技术 荣获三项TechConnect 全球创新大奖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於 2021 年美国华盛顿举行的 TechConnect 世界创新峰会暨博览会上荣获三项「全球创新奖」。 理大研究团队凭藉两项创新成果在「材料与制造」领域取得佳绩。科研人员以人类皮肤为灵感,开发了一种能够超快排汗的纺织材料;又发明对环境无害的新技术,用於合成新储能材料,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而在「人工智能丶数据丶网络和软件」领域上,理大开发了三维光学雷达(3D LiDAR)辅助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精确定位技术,可在城市环境中,为实现自动驾驶提供高度可靠的厘米级全球定位。 「TechConnect 全球创新奖」 按参奖技术在该领域的技术应用潜力和影响力,评选出前 百分之十五最有影响力的技术。理大是今年唯一获此殊荣的香港高等院校。其他获奖者来自全球知名大学丶研究所和实验室,包括隶属於美国能源部的多个国家实验室。今次亦是理大研究团队在这个全球最大规模丶旨在促进创新科技发展和商业应用转化的跨界别盛会中,连续第五年夺得奖项殊荣。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祝贺获奖团队并表示:「我很高兴理大的最新创科成果,无论从先进制造丶新材料丶微电子系统,以至人工智能丶数据和软件技术,都在今届 TechConnect 得到认可和特别介绍。理大致力为塑造智慧城市丶解决环境和公共卫生问题,进行有影响力的研发工作。这次获奬殊荣不但肯定理大研究和创新成果的价值,更为开拓更多全球研究合作铺路。」 关於理大得奖的三项创新发明详情: 1. 「适维泰」——有效促进汗水调节的仿生创新纺织物料 (纺织及服装学系寿大华博士丶范金土教授和魏欣博士) 超越现有导湿纺织品,「适维泰」采用仿生创新科技以模仿人类皮肤,可以快速单向传导并释放汗水,令穿戴者保持乾爽丶舒适和精力充沛的状态。除了拥有快速导湿放水功能,「适维泰」同时具有隔绝雨水和其他有害液体的防护功能。此先进纺织技术可惠及广泛的消费者,如户外活动爱好者和高度活跃的专业人员。 2. 应用於高效能量转换及储存的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和氮化物的创新合成(应用物理学系郝建华教授和彭倩儿女士) 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和氮化物(MXenes)因其高稳定性,被广泛采用於能量储存和生物应用。然而,在传统的制造过程中,须加入具高腐蚀性和毒性的氢氟酸才能合成 MXenes,因此引起了不容忽视的安全及环境问题。理大研发出一种简便安全的电化学蚀刻方法合成MXenes,同样展现出稳定高效的能量储存和产氢性能,为日益上升的全球能源需求提供解决安全而环保的方案。 3. 用於自动驾驶的三维雷射雷达精确定位技术(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许立达博士和文伟松博士) 由理大研发的车载 3D 雷射雷达感测器,结合环境感知与高精度卫星定位技术(GNSS), 自行调整卫星测距和校正,实现都市环境下为四级自动驾驶提供厘米级高精度全域定位。 除了这三项获奖的创新技术外,理大多项科研技术亦入选「TechConnect 创新介绍」,以表彰在其各自领域具有前景的创新技术。 理大的入选发明包括先进材料和制造创新范畴,例如: 微流体系统——可进行更高效能的模仿光合作用; 环保智能涂层材料——采用智能冷却机制,既可以增强白天的冷却效果,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夜间的热量损失;以及 新型抗菌三维打印技术——可以制造出用於医疗方面的三维打印产品,防止公共区域致命微生物的接触传播。 如欲了解更多详情,请参阅大会网站 https://www.techconnectworld.com/World2021 及获奖名单网页 https://www.techconnectworld.com/World2021/participate/innovation/awards.html.

2021年10月18日

奖项及成就

20211011-1

理大进驻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 设三所世界级科研中心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积极参与香港特区政府推展的新项目「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以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环球科研合作中心。就此,理大早前联同多所世界知名学院提交建议书,于AIR@InnoHK (专注于发展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科技)及 Health@InnoHK (聚焦于与医疗相关的科技)两个新成立的创新平台设立科研中心,以汇聚世界各地的顶尖研究人员,在香港进行具影响力的科研合作。   理大成功获得InnoHK计划的拨款资助,于香港科学园成立三间世界级的科研中心,包括「人工智能设计研究所」(Laboratory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Design; AiDLab)、「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Centre for Advances in Reliability and Safety; CAiRS),以及「眼视觉研究中心」(Centre for Eye and Vision Research; CEVR)。三间科研中心亦已陆续投入运作。   此外,理大亦成为「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中心」(Centr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s, Hong Kong Institute of Science & Innov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之首个本地合作机构。中国科学院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在AIR@InnoHK平台成立此创新中心,理大与中科院长期以来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基于已有的合作基础,双方将于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前沿研究范畴进一步开展深度的科研合作及学术交流活动,共同推进智能产业的发展。   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对理大能为InnoHK计划作出贡献感到高兴,并说:「创新及科技一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随着国家和大湾区迅速发展,为创科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香港将会在国家的创科进程中担当更重要的角色。理大透过与世界知名的学府合作,进驻InnoHK两大创新平台,期望能充分发挥彼此的学术优势,为相关的研究创造突破,成就具影响力的科研,推进经济发展,惠及社会。」   皇家艺术学院首席副校长Naren Barfield教授表示:「我们很高兴与理大合作,共同建立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和设计研究所。这个战略性合作将人工智能融入产品和服务设计中,为了解未来社会和经济提供关键性的研究,理解我们对未来的需求并促使第四次工业革命趋向人性化。 作为世界领先的艺术与设计大学,皇家艺术学院为 AiDLab 带来其在跨学科研究、以人为本的设计和创意创新的专业知识,共同塑造廿一世纪的工业和未来社会。」   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Center for Advanced Life Cycle Engineering (CALCE)总监Michael G. Pecht教授说:「CAiRS是理大与CALCE的合作项目,目的是透过研究和开发,提升新一代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及检测,令它们更可靠和安全,以应用于香港的运输、消费品、电讯系统、公共事业及其他范畴。我们期望以实时、在位的方式,运用人工智能进行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 一同创造可靠度科学的新模式,以推广各行业的个性化产品健康管理。」   滑铁卢大学理学院院长Bob Lemieux表示: 「能与理大这一所卓越的大学合作开展这个重要计划,我们深感荣幸。CEVR已经将滑铁卢大学的企业文化带到香港,团队透过进行研发、临床应用及商品化的工作,以应对全球当前视觉科学领域的重要问题。」 展望未来,理大将继续全力推动影响深远的科研项目,并与世界顶尖的研究机构、业界伙伴及政府紧密合作,以响应社会不断转变的需求,并为InnoHK未来的创新平台作出贡献。   关于人工智能设计研究所 (AiDLab) 理大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Royal College of Art, UK)合作,在AIR@InnoHK创新平台成立人工智能设计研究所 (AiDLab),将创新的人工智能技术与设计相结合,以满足社会对创意、效益、以致产品和服务个人化等方面的需求。AiDLab亦是全球首个专门研究跨学科人工智能及设计创新的实验室。它的领先研究将为社会、业界和政策带来影响,从而提升人们的生活质素。现时AiDLab的三个研究主题包括:人体工学与包容性设计、创新产品与服务设计,以及智能时装设计与质量控制。 关于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 (CAiRS) 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CAiRS)由理大及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USA)共同合作,并进驻AIR@InnoHK创新平台。CAiRS的使命是利用人工智能方法研发新型个性化管理模式,并应用于机械人、医疗器材、车辆、电讯、消费品、公共事业、运输、微电子、电力装置、传感器、物联网产品及其他与先进制造相关的范畴,以确保产品及其系统的可靠性及安全性。这些研究的应用及成果对发展智慧城市将有着重大的贡献。CAiRS已经开展的五个研究计划分别为:异常检测与症状监测、产品健康管理的创新诊断、剩余使用期限预测、安全保障:提升功能安全性,以及数据可靠性分析平台。 关于眼视觉研究中心 (CEVR) 理大及加拿大滑铁卢大学 (University of Waterloo, Canada) 携手合作,在Health@InnoHK创新平台成立眼视觉研究中心 (CEVR)。CEVR透过临床、基础及应用研究,为改善眼睛健康而努力,同时亦致力研发突破性的技术,以预防视力受损,并协助维持长者视力健康。CEVR将会聚焦以下五项研究,包括:近视及眼睛生长、眼科药物研发和传输、视力改进、泪液膜和眼表层,以及先进眼视光技术。 有关InnoHK 计划的详情,请浏览: https://www.itc.gov.hk/en/technological_infrastructure/innohk_clusters.html  

2021年10月11日

研究及创新

20210823_1

理大三项目为香港勇夺「2021智慧50大奖」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三个智慧城市研究项目夺得「2021智慧50大奬」(Smart 50 Awards),这是理大首次获得此项一年一度表扬创新智慧城市项目的国际殊荣。「2021智慧50大奬」的得奖项目来自世界各地,包括加拿大丶日本丶德国丶以色列丶西班牙及美国,而理大是香港唯一的获奖者。颁奖典礼将於今年稍後在美国举行。 理大一直十分支持香港的智慧城市蓝图,并与政府和社区夥伴紧密合作,透过推出屡获国际奖项的智慧城市项目,解决各种社会和环境问题,以及因应新冠病毒疫情,研发有助保障市民大众健康的方案。 理大是次获奖的三个项目分别为: (一)「首个使用低功耗无线网络的城市树木监测及管理智能系统」 (由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黄文声教授研发) 为减低树木对公众及财物构成的风险,树木管理人员需要在行人和交通流量大的地区进行树木风险评估,以采取适当的措施。理大的团队在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的支持下,通过赛马会智慧城市树木管理计划,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发展局合作,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及地理资讯系统,进行大数据分析,以评估全港各区树木摇摆或倾斜的状况。在此项目下,共约8,000个传感器已安装在需要监测的市区树木。 (二)「大澳村行人交通监察计划」(由设计学院 Daniel Elkin 先生研发) 大澳村是最近被列入香港可持续大屿蓝图的生态及文化旅游中心,预计旅客人数将会大幅增加。有见及此,理大的团队与大澳村乡事委员会及多个社区团体合作,在村内八个主要设施的地点,安装红外线系统,进行人流监测。此项目的一大特点是采用具成本效益技术的协作模式,快速将系统完成并投入运作,以便监测人流及为村民及相关持份者提供所需数据,让他们实时了解人流情况和采取适当措施配合。 (三)「香港新冠病毒空间分析及风险预测平台」(由智慧城市研究所史文中教授研发) 为应对新冠病毒疫情,公众一直对社区传播及其可能对日常活动构成的风险保持高度警惕。理大的团队通过建立一个覆盖全港的疫情数据模型和风险预测平台,让公众能够追踪疫情在社区传播的情况。此平台利用空间大数据技术,对香港的城市结构丶交通网络丶人口环境及其他社会经济等因素进行分析,能更及时地准确预测疫情发展的趋势,有助支援公共衞生部门制订更精准的防控策略。 「智慧50大奬」简介 「智慧50大奬」与 Smart Cities Connect丶Smart Cities Connect Foundation 及 US Ignite 合作,每年表扬全球具影响力的智慧城市项目。此奖项旨在表彰在数字化转型丶城市基础建设及社区参与的领域上最具创意和影响力的技术。本年度的颁奖典礼将於2021 年10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 有关「2021智慧50大奬」及获奖名单详情,请浏览 https://smartcitiesconnect.org/2021-smart-50-awards/。

2021年8月23日

奖项及成就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