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最新动态

PolyU ranked eighth in field-weighted citation impact of AI research

According to a study on the citation impact of research papers in the are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PolyU is ranked number eight, the highest ranking among Hong Kong universities by field-weighted citation impact among the global universities under this study. And the top three ar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and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In terms of field-weighted citation impact by region, Hong Kong was on the top three, with a citation impact score of 2.00 although it produced fewer than 2,500 publications on AI over the time frame. This study is held by Times Higher Education and supported by Elsevier’s Scopus database. AI is one of the emerging areas for the education and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PolyU which has established various research collaboration platforms and has been carrying out many projects in this advanced technology. For instance, PolyU - Alibaba Cloud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llaboration particularly in smart cities and smart healthcare, PolyU - Royal College of Art to set up AI powered Design Laboratory, PolyU's funded projects in Alibaba Innovative Research Program, AI-powered system in textile industry, etc. Institution  Country  Publications  Field-Weighted Citation Impact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nited States  1,011  3.57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United States  1,311  2.53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1,197  2.51  University of Granada  Spain  587  2.46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United States  627  2.35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Germany  656  2.27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588  2.26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ong Kong  602 2.20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Singapore  807  2.14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530  2.09 Source: Elsevier/Scopus Source of articl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May 2017

2019年5月8日

研究及创新

20190403_thumbnail_highlight

香港理工大学召开全港首次「海洋机械人国际论坛」• 探索划时代的海洋机械人技术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今天举办了香港第一个「海洋机械人国际论坛」,邀请国际及本地专家讨论在香港以及大湾区推动海洋机械人技术发展及应用。这是理大与顶尖大学和研究所建立战略研发联盟﹑进一步加强更紧密合作关系以探索创新技术而发起的重要活动之一。 理大副校长(科研发展)卫炳江教授致欢迎辞时说:「我们很高兴与各地机械人技术的专家合作,研究﹑发展和应用海洋机械人技术,以致我们能研发出突破性的应用,以崭新科技支援深海探测。」 论坛的讲者包括不同机构的顶尖研究专才: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帝国)主力于仿生物机械人技术研究及专责国际科技合作总监和担任生物机电学研究高级讲师Ravi VAIDYANATHAN 博士;法国蒙彼利埃大学计算机科学、机械人和微电子实验室Ahmed CHEMORI博士;中国科学院渖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实验室(渖阳实验室)李硕教授;和英国爱丁堡大学机械人研究中心总监David M LANE教授。 他们分享的主题涉及生物机电感应电机控制﹑自主水底航行器,用于深海探测和操作的海洋机械人。这些专家亦就海洋机械人技术交换了宝贵的意见和经验。 专门研究生物动力学﹑控制和机械人技术的理大机械工程学系副教授景兴建博士说:「海洋机械人技术研究属下有两个重要领域,就是深海海底探测和操作技术,以及新一代被生物启发的海洋机械人。这些技术对促进海洋勘探和开发十分重要,并能大力推动海洋和环境污染的研究﹑重要水底基础设施的检查﹑自然资源勘探,以及传感和测绘海洋项目。」 理大工程学院院长文効忠教授表示:「理大致力进行具影响力的研究和推广知识转移。我们位处香港这个沿海城巿,拥有先天的地理优势进行海洋探索。理大会善用与世界顶尖研究学者建立的紧密关系,致力领导海洋机械人科学技术的研究,以达致对全球有所贡献的成果。」 理大于上月与帝国和渖阳实验室分别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加强理大与研究机构翘楚的伙伴关系,并同意合作进行联合研究,特别是针对海洋勘探﹑海洋开发的科学及民事应用方面的创新机械人技术领域。 为支持香港特区政府的InnoHK 计划及发展香港成为国际科研合作中心的目标,理大已向港府的AIR@InnoHK创新平台项目提交建议,申请建立一个顶尖研究的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海洋机械人研究所。理大亦计划在这个新兴研究领域推出一系列活动,以探索和于各行各业中推广应用具影响力的海洋机械人,为社会带来极大裨益。 按此观看活动照片。

2019年4月3日

其他

2018 粤港澳大湾区生物科技创新高峰研讨会

「粤港澳大湾区生物科技创新高峰研讨会」假唯港荟举行,多位领导者及政府官员参与,就香港及大湾区的生物科技发展、挑战及未来的协同机遇分享意见。 与会者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中联办教育科技部副巡视员刘志明先生、广东省科技服务业研究院曾路院长、理大大学司库李国祥医生, 香港南丰集团董事长及行政总裁梁锦松先生, 香港科学园董事局成员潘家铭先生,以及其他香港及大湾区制药公司的领导者。 按此浏览活动的照片。

2018年12月10日

其他

"2018 Bio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Greater Bay Area” Summit

A “Bio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Greater Bay Area” Summit was held at Hotel ICON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various leaders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to give their insights on the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 and the Greater Bay Area, the challenges and the synergized opportunities ahead. Participants include Mr. Liu Zhiming, Deputy Inspector (Education and Science), Liaison Office of the Central People's Government in Hong Kong SAR; Dr. Zeng Lu, Director of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Dr. Lawrence Li, University Treasurer of PolyU; Mr. Antony Leung Kam-chung, GBS, JP, Group Chairman & CEO of Nan Fung Group; Mr. Gavin Poon, Board Member of Hong Kong Science & Technology Park and many other leaders from the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in Hong Kong and Greater Bay Area. To view the snapshots, please click here.

2018年12月10日

其他

20181114_IMG_01

理大与华润拟建两个联合研究中心 研发微电子及精准医学技术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华润微电子)及华润生命科学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华润生命科学)分别达成战略性协作研究框架协议,探讨共建两个联合研究中心,以发展微电子新型器件及精准医学技术,深化长远战略性合作,以及转化有关技术和成果。 理大研究人工智能、先进材料、生命科学及医疗保健技术领域均表现卓越,华润微电子和华润生命科学将为理大研究人员提供资源和支持,与理大建立一个互利平台,共同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成果产业化。 理大副校长(科研发展)卫炳江教授今天与华润微电子总经理张沈文先生、华润生命科学董事长颜建国先生在理大校园签署合作协议,见证人包括:中联办教育科技部副巡视员刘志明先生、理大校董会主席陈子政先生及华润集团首席战略官陈鹰先生。   理大校董会主席陈子政先生表示,理大一直致力进行具影响力和有实用价值的科研,我们除了基础研究,也非常重视应用研究。在本港的大学之间,理大在知识转移方面的成绩突出,连续四年领先。这有赖于我们多年来与业界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是业界很好的合作伙伴。这次,理大与华润透过协作研究,定能推动产、学、研合作,转化成果,提升大众的生活素质,促进社会经济繁荣。   华润集团首席战略官陈鹰先生认为,华润集团作为国家企业,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将成为集团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将科技创新作为集团一项长期性、持续性战略。华润集团立足长远培育创新的环境和基因,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完善企业文化和激励机制保障。华润集团与理工大学的合作,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计划、和集团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合作与投入,推动科技成果商业化、产业化。华润集团将不断增强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推动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展。                                                                                                             理大将与华润微电子共同研发采用纳米材料的智能可喷涂型传感器配合网络技术,用于自动实时监测大型风力发电机叶片结构性损伤的健康监测及管理,冀将之应用于华润旗下能源公司的风力发电机组上。另外双方也将合作研发具低成本、重量轻和高灵敏度等特点的有机电化学晶体管,以作体检诊断之用。 华润微电子将通过不同资源支持理大的研究团队共同研发第三代功率半导体和模块化器件、传感器应用、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物联网和智能城市领域等合作项目,提供研发经费支持和资源,共同申报香港及国家科研项目,也利用相关渠道,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把相关技术与成果转化为产业。 理大亦会与华润生命科学共同研发生命科学前沿技术及产品和临床技术,共建联合研究平台,进行精准医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双方将充分利用各自优势,针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罕见病等领域,理大以专家进行科研,而华润生命科学则会提供研发经费支持,以及构建渠道协助推进相关技术的应用。 有关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约有28,000名学生。透过不同学院,理大致力将教育及科研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发扬校训「开物成务‧励学利民」的精神。理大的崭新教育模式,将专业知识、服务学习和现实社会体验结合起来。我们致力培育贡献社会的杰出人才,更挑战极限,为开拓知识,让开天辟地的构思意念孕育成长,造福世界。我们的努力正好反映大学承担重任,矢志「启迪思维‧成就未来」。 有关理大详情 : https://www.polyu.edu.hk   关于华润 ( 集团 ) 有限公司 华润的前身「联和行」于1938年在香港注册成立。今天,华润集团已发展成为香港和中国内地最具实力的多元化企业之一,主营业务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包括大消费、大健康、城市建设与运营、能源服务、科技与金融5大领域。华润集团下设7大战略业务单元、17家一级利润中心,在香港拥有7家上市公司,在职员工逾40万人。2017年,华润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410亿元港币,2018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86位。 网址 : https://en.crc.com.cn/   关于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 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是华润集团旗下负责微电子业务投资、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高科技企业,亦是中国本土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综合性微电子企业之一,为国内唯一拥有集成电路设计、掩模制造、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产业链最完整的半导体企业,拥有先进的6吋和8吋晶圆生产线,先进的封装测试生产线,是国内模拟IC、功率器件和MEMS等产品领域最大的生产制造企业,拥有强大的产品研发、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支持能力。 网址:http://www.crmicro.com   关于华润生命科学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华润生命科学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定位是华润集团大健康板块的「创新引擎」,战略聚焦精准医学、生物技术、数字医疗三大领域。目前,华润生命科学正在北京建设华润生命科学园,积极吸引蛋白质、小核酸iRNA、溶瘤病毒、CAR-T、单抗、中医药、医疗器械、航天微生物、基因检测等领域的技术成果落地转化,打造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综合平台。同时筹建生命科学研究院,一体化推进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应用示范和成果转换,组织开展行业尖端课题研究和自主创新人才培养,助力自主创新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按此浏览新闻稿。 按此浏览活动的照片。  

2018年11月14日

研究及创新

20181113_IMG_01

香港理工大学 - 阿里云人工智能研究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

理大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云端运算平台阿里云于11月13日签署合作备忘录,加强双方在人工智能研究上的合作,特别是推动智慧城巿和智慧医疗的发展,期望通过将研究成果首先应用在香港,然后再推广至粤港澳大湾区及海外城市。   合作备忘录的签署仪式在理大校园举行,由理大副校长(科研发展)卫炳江教授与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兼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先生代表签署。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处长郝银星博士、理大校长唐伟章教授,以及一众业界领袖代表也出席见证。唐校长在典礼上表示对于理大与阿里巴巴集团的合作非常高兴,深信这次战略合作,有助双方在智慧城市和智慧医疗等领域开展前沿技术。   理大副校长(科研发展)卫炳江教授(左)与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兼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先生(右) 签署合作备忘录,加强双方在人工智能研究上的合作。   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陈正豪教授致辞说: 「理大与阿里巴巴集团一直保持紧密的合作,参与了多个阿里巴巴的研究计划、人工智能相关的合作和活动。根据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权重引用影响系数的数据分析,理大在全球十大人工智能研究大学中获得全球第8位的佳绩。理大与阿里云结合双方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科研优势,定能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合作关系,在科研技术上取得实效成果。」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表示:「阿里云早于2017年已推出整合城市管理、工业优化、辅助医疗、环境治理、航空调度等全局能力为一体的ET大脑系列,其中城市大脑及医疗大脑亦在其领域取得巨大成功。我们深信凭借阿里云强大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云计算及人工智能技术,加上理大的科研能力,我们定必可以驱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普惠的技术改善人类生活。」   双方并会探讨成立联合研究中心,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的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将研究成果商品化,共同造福社会发展。   在智慧城市的范畴上,双方会致力将大数据及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等技术应用于公共交通管理及城巿规划等方面。   至于智慧医疗方面,理大和阿里云希望能以人工智能开发一系列先进而高效的应用科技,以减低相关医疗费用及失误事故,并能协助诊断程序自动化,以及更精准地为病人提供个人化的医药配送。   自2016年以来,理大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紧密,展开了多个跨领域研究。理大和阿里云将透过彼此的强大网络,推动将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应用于不同领域,以促进香港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造福社会。   按此浏览新闻稿。 按此浏览活动的照片。

2018年11月13日

研究及创新

20181025_IMG_01

理大与深大牵头 成立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联同深圳大学(深大)牵头与十间院校和企业组成了「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并于10月12日在深圳进行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协同创新中心旨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协调发展,各方希望透过共同合作,充分发挥彼此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达致联合共赢。 协同创新中心将致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在轨道交通行业的创新技术发展,藉共建的平台,促成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协同创新中心将因应大湾区内轨道交通建设与安全运维的重大需求,借力于创新科技,如智能感应及轨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等,以提升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在安全运营与预警机制、性能维护、灾害应急抢修与快速恢复等领域的绩效。同时,参与方亦希望藉此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综合交通领域上的人才培养,以及促进区内与区外轨道交通科技发展的突破与成果转化。 理大副校长(科研发展)卫炳江教授表示:「凭借『一国两制』及国际化优势,香港具备有利条件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香港的高等院校在科技发展、国际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平台搭建担当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理大一直积极参与国家科研项目,成绩斐然。多年前,理大已参与国家登月计划和高铁建设的技术合作项目,近来更与大湾区内院校紧密合作,构建了区内首个国际化生物科技和转化医学合作研究平台、成立了免疫治疗合作研究中心及参与组成粤港澳超算联盟。我们期待这次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能够进一步发挥各合作院校的优势,将创新技术应用到更多层面」。 深大校长李清泉教授表示,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强大的助力,成员单位包括了湾区内外的高校和科研机构,预示着一个多元化的合作的基础,相信未来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成果。深大杜彦良院士表示协同创新中心会结合大湾区轨道交通的发展需求,通过自主创新技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现代交通体系网。 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备忘录由理大副校长(科研发展)卫炳江教授及深大校长李清泉教授代表两间牵头院校,与其余十间院校和企业代表包括中山大学、广州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澳门大学、英国伦敦帝国学院、英国伯明翰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及深圳市广深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签署。签署仪式邀请了广东省教育厅邢锋副厅长、国家教育部科技司明炬副司长致辞,以及各单位领导和行业代表出席。 按此浏览新闻稿。

2018年10月25日

研究及创新

20180718_IMG_01

理大—Axis Therapeutics免疫治疗合作研究中心 研发创新癌症疗法

香港理工大学 (理大) 与Axis Therapeutics公司(由两家世界着名的生物制药公司─ Athenex 及香雪制药─合资成立的新公司) 携手成立免疫治疗合作研究中心,共同推进转化医学的科研发展。研究中心将就免疫疗法进行协作研究,以发展创新的癌症疗法。 「理大—Axis Therapeutics免疫治疗合作研究中心」的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於七月十八日举行,由理大副校长 (科研发展) 卫炳江教授、Athenex主席兼行政总裁刘耀南医生,以及香雪制药董事长王永辉先生代表签署。 理大校董会主席陈子政先生在签署仪式上致辞时表示,是次合作进一步加强理大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科技发展的工作和贡献。理大致力推动转化医学的创新科研,将领先的研究转化应用于实际生活,造福人类。在抗癌新药研发方面,理大近年便开发及参与研发香港首三只获得美国食物及药物管理局(FDA) 批准研究性新药申请(IND) 的新药。 理大副校长 (科研发展) 卫炳江教授表示:「学界与产业合作硕果累累,开拓不少重要创新发明,如更有效的药物和治疗。理大将全力支持这次合作,着力于崭新技术和遗传学模型的研发,协助发展以TCR- T或CAR-T 技术为基础的癌症免疫疗法。」 Athenex 主席兼行政总裁刘耀南医生指出,预期这次合作能带来令人振奋的协同效应。「是次就癌症免疫治疗合作研究将能补足和提升我们在肿瘤治疗上的创新技术。我们期待跟理大更紧密合作,为香港及全球带来免疫治疗的新技术。」 香雪制药董事长王永辉先生表示:「我们热切期待为全球开发一种崭新并具成效的免疫治疗技术。HATac是香雪制药的新一代TCR-T突破技术,这次我们与新合作伙伴携手,深信能研发出更有效的肿瘤疗法。理大为学术界的领导翘楚,同时在与业界协作,将生物科技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并达至推广至商业市场的规模,每每走在最前沿。」 按此浏览新闻稿。 按此浏览活动的照片。

2018年7月18日

研究及创新

2018粤港澳大湾区生物科技高峰论坛暨深港生物医药、生命科学和医疗器械发展机遇与路线图研讨会

「2018粤港澳大湾区生物科技高峰论坛暨深港生物医药、生命科学和医疗器械发展机遇与路线图研讨会」于2018年7月18日顺利举行。    香港理工大学一直致力带领和推动转化医学,在生物技术、生命科学、新药研发及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创新研究和发展,让学术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为进一步把握和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点优势和机遇,理大联同深圳市投资推广署及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政府,合作举办“2018粤港澳大湾区生物科技高峰论坛”,汇聚该区各持份者的专业和网络,促进更多技交流将创新技术转化至应用层面,造福全球。 中联办教育科技部副巡视员张总明、理大副校长(科研发展)卫炳江教授、深圳市投资推广署副署长张非梦女士及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政府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时卫干先生为是次研讨会致欢迎辞。 理大亦邀请了广东省科技服务业研究院院长曾路博士及深圳市发改委覃巍主任科员作主题演讲,题目分别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技术路线图」和「深圳生物产业发展情况和政策解读」。 是次研讨会亦举行了三场专题讨论,由多位不同行业的领袖就热门议题提出多项宝贵意见,讨论题目如下: 专题讨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产业政策和政府导向解读 主持人:香港南丰集团董事长及行政总裁 梁锦松先生 专题讨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和生物科技的合作机会 主持人:Polymed Therapeutics总裁 左玮博士 专题讨论: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器械、生命科学和医院合作机会 主持人:理大创新及科技发展总监 刘乐庭博士 按此浏览活动的照片。

2018年7月18日

其他

2018 BIO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PolyU ITDO will join the Hong Kong Biotechnology Delegation as an exhibitor of the Hong Kong Pavilion at 2018 BIO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held in Boston, Massachusetts, USA. BIO is the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events for the biotech industry which attracts more than 1,100 biotechnology companies, academic institutions, biotechnology centers and related organizations which come together of intensive networking to discover new opportunities and promising partnerships. It brings together a wide spectrum of lif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areas including drug discovery, biomanufacturing, genomics, biofuels, nanotechnology and cell therapy.  Through one-on-one partnering meeting, participants can access global biotech and pharma leaders. And over 500 education sessions cover the biotechnology and pharma industry's most relevant and timely topics.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2018 BIO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please visit http://convention.bio.org/2018/.   BIO 2017 Event Summary BIO 2017 Exhibitors List PolyU Participation in BIO 2015, 2016 and 2017. If you are interested to explore this useful platform or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our office at 3400 2819 or email : nelly.lam@polyu.edu.hk.

2018年6月4日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