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最新动态

20220823-PolyU Language Disorders in Early Stage Awarded the China Brain Project_Website-03

理大青年科学家研究儿童语言发展及障碍 获国家「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拨款

为帮助及早辨别儿童语言障碍问题,及揭示睡眠活动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中文及双语学系副教授张偲偲博士带领的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重大项目(青年科学家项目)拨款人民币500万元支持,是香港唯一在「脑认知原理解析」领域入选的项目。 张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长期从事儿童语言习得丶语言障碍丶神经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相关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张博士已组成一个由理大牵头,美国乔治城大学丶香港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参与的跨学科国际团队,成员包括神经语言学家丶言语治疗师丶儿童脑成像专家丶心理学家和基因学家。 该项获资助研究,名为「儿童语言发展与语言障碍的神经认知标记:一项基於长期记忆丶睡眠与脑神经的纵向研究」,将采用纵向研究方式,追踪100名生理健康的香港粤语儿童从三岁至七岁前後共五年时间,每年进行三方面研究,包括语言各项子领域能力测试和语言障碍诊断等。张博士指出,「三至七岁不仅是儿童言语丶语言和读写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亦是诊断口吃丶发展性语言障碍丶读写障碍等的黄金阶段。」 并将引入新颖的睡眠研究 ,阐明睡眠活动与儿童语言发展的关系,进一步揭示长期睡眠品质和学习後睡眠脑节律活动,怎样牵动陈述和程式性记忆巩固及其神经环路发展,张博士表示,「睡眠对於儿童认知能力包括长期记忆和语言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希望研究可以为儿童教育政策带来启示,如儿童期理想睡眠时间。」 通过追踪脑功能和结构发展,该研究将提出针对儿童期长期记忆神经环路发展的新模型,描绘全脑形态和结构连接发展的动态进程,以及建立儿童脑发展资料库。更重要的是,研究成果有望改进现有儿童语言诊断及评估工具,并为优化儿童语言障碍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国家科学技术部下的「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涉及五大研究领域,共五十九个指南方向,国家拨款经费预计超过三十一亿元。  

2022年8月22日

奖项及成就

1

PolyU Joins Innovation Hub@HK to Promote Commercialisation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to the Industry and the Greater Bay Area

Organised by the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ITC), the launch ceremony of the Innovation Hub@HK website was held on 18 Aug 2022.  As one of the participating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olyU) is honoured to take part in this campaign jointly with other top-notch research institutes to showcase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utcomes to facilitate commercialisation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to the industry, the Greater Bay Area, and beyond the longer term. PolyU President Prof Jin-Guang Teng, Vice President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Prof Christopher Chao, and PolyU experts were invited to join this festive launch ceremony. This dedicated website will act as an access for the industry to discover and explore more about the deliverables of the applied research work of Hong Kong’s top researchers. It also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further collaborations among the quangos and universities.  A wide range of incredible innovations developed by PolyU could be found on the following website:  https://www.innovationhub.hk/

2022年8月18日

活动

20220809PolyUScholarsPioneeringEffortsinColourScienceAwardedChinasExcellentYoungScientistsFundWebsit

理大学者开拓颜色科学研究 获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致力开拓颜色科学领域的科研工作,香港理工大学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副教授魏敏晨博士,获批2022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港澳)的资助,总金额为200万元人民币。 魏博士一直深入研究基础颜色科学及其在LED照明及影像系统的应用,进一步了解人类的视觉系统及机制,从而研究和改善照明与影像系统的品质。是项获资助的研究名为「色貌模型与颜色空间」,旨在进一步研究在复杂场景下的色貌和色差感知。研究成果将可应用到不同的影像设备上,包括相机丶显示器丶智能手机丶平板丶无人机以及元宇宙相关的影像系统,对颜色科学领域及工业界具有重要的科学及现实意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港澳),旨在支持在基础研究和创新研究领域取得成就的青年学者(38岁以下男性,40岁以下女性),培养他们成为国际领先的人才。  

2022年8月9日

奖项及成就

20220729-Catalysis-Research-Consortium_Website

PolyU Joins a World-leading Catalysis Research Consortium to Accelerate Carbon Neutrality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olyU) joins a world-leading catalysis research consortium launched by Johnson Matthey (JM), together with Fudan University (Fudan),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and University of Oxford (Oxford), working in partnership to accelerate global carbon neutrality goals using a novel formic acid strategy. Through the collaboration, PolyU hopes to bring formic acid to a cutting-edge solution for sustainable chemical processes and provide a new level of innovation, focus and ambition to confront challenges in green catalysis and sustainable chemistry. The consortium is a world-leading catalysis and chemistry group with each member’s specialities, working together on scientific research focussed on how CO2 can be used in green bulk chemicals production.  Dr Mark Su, President – China at Johnson Matthey, said, “We know we can only accelerate progress through strategic partnerships. By working with world-leading universities, collectively we will be able to acquire and leverage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which can help to provide the low carbon solutions that help China achieve carbon neutrality by 2060.” PolyU team led by Dr Molly Li, Assistant Professor of the Department of Applied Physics, proposed using carbon and hydrogen atoms from green formic acid to facilitate a heterogeneous hydroformylation route and deliver industrially important substances without using any fossil fuel sources. Dr Li remarked, “Leveraging PolyU’s expertise in surface science and in-situ spectroscopy, as well as our strength in advanced characterisation facilities, we will pave the way toward new class of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to make industrially important chemical processes clean and green.”    About Johnson Matthey (JM) JM is an international chemical manufacturing company founded almost 200 years ago in London. As a global leader in sustainable technologies, JM has applied cutting-edge science to create solutions with a worldwide customer base through continued investment in sou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JM has been leading this field to apply unrivalled scientific expertise to enable cleaner air, improved health and more efficient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About PolyU Department of Applied Physics (AP) PolyU AP has long been engaging in top-notch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ies, which is well-equipped with more than 30 laboratories and has benefited from the world-class research facilities in various university-managed research facilities. To pursue world-leading research and innovations that impact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and regional industries, the researchers are also actively involved in industrial collaborations and consultancy projects, contributing to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2022年7月29日

研究及创新

PolyUs Three Researchers Awarded RGC Senior Research Fellow Scheme-01

理大三名杰出学者获颁2022/23研究资助局高级研究学者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学者凭藉卓越科研能力及具影响力的研究项目,在2022/23年度研究资助局「高级研究学者计划」十个得奖名额中囊括三席。 获颁「研资局高级研究学者」的三位理大学者为应用数学系讲座教授及系主任孙德锋教授丶电子及资讯工程学系锺士元爵士可再生能源教授李刚教授,以及应用社会科学系教授陈高凌教授。得奖的研究项目涉及应用数学丶材料科学丶社会工作及公共卫生等领域,合共获「高级研究学者计划」拨款逾港币2,300万元资助。 研究资助局「高级研究学者计划」旨在为卓越非凡的学者提供教学及行政职务方面的持续支援,令他们专注於研究及发展工作,同时有助大学吸引和挽留人才。计划每年设有十个得奖名额,涵盖不同学科。所有候选者均按照其研究领域上的领导才能及远见丶研究项目的优点及可行性,以及大学的支持等准则严谨评审。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恭贺三位获奖学者。他表示:「三位得奖学者的研究能力和贡献,以及其研究项目的潜在影响力,在今次严谨的遴选中得到认可,大学对他们的杰出研究成就与有荣焉。今次佳绩亦肯定了理大团队在推动不同范畴研究的努力。」 三位获奖学者及其研究项目详情: 应用数学系讲座教授及系主任 孙德锋教授 研究项目∶「非线性锥规划:理论,演算法和软件」 「优化研究」涉及在特定约束条件下设计出高效的演算法,解决数学上如何优化的问题;而非线性锥规划(Nonlinear conic programming, NLCOP)正是优化研究的核心。本研究项目聚焦约束集为「C2-锥可简化」的NLCOP问题。孙教授团队将利用非光滑牛顿型演算法和增广拉格朗日方法,设计出解决NLCOP问题的方案。他们并会开发一个高效的优化求解器,处理在部份情况下的NLCOP问题。团队亦会研究如何透过增强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加快解决NLCOP问题。研究成果将可以广泛应用在第六代无线通讯技术 (6G)丶投资组合管理丶金融风险管理丶供应链管理丶大规模生产计划排程,以至自动驾驶等重要领域。 电子及资讯工程学系锺士元爵士可再生能源教授 李刚教授 研究项目∶「面向应用的印刷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及器件研究探索」 作为一种新兴的太阳能光伏技术,有机太阳能电池(OSC)在许多范畴占有明显的优势,包括柔性/可擕式光伏电源丶建筑集成太阳能(BIPV)和透明光伏能源应用等。此项目涵盖多个材料系统化和器件结构的研究,包括崭新的光活性层材料丶稳定的电荷传输层材料丶创新的三元OSC光活性层形貌工程技术丶高效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新结构方法,以及OSC印刷技术,这将大大推动OSC技术朝向高效率丶运行稳定丶兼容独特应用和印刷友好等方向发展。揉合了化学丶物理及材料等学科领域的创新视角,此项目可望解决可再生能源的棘手难题,为OSC技术发展开辟新前沿。 应用社会科学系教授 陈高凌教授  研究项目∶「东亚社会的家庭多重受害与社会政策应对」 陈教授是全球首位研究「家庭多重伤害(FPV)」的学者。「家庭多重伤害(FPV)」是指同一家庭发生至少三种类型的家庭暴力,包括虐待配偶丶儿童或长者等。陈教授首创了FPV的研究方法和数位评估工具,以准确测量FPV。作为FPV基础理论的延伸,研究团队将在香港丶北京丶东京丶首尔和台北等五个东亚城市开展进一步的研究,通过跨文化探究和不同城市社会政策比较,为应对FPV制定政策和临床方案。研究结果将阐明如何以家庭为本及导向的策略,建立对FPV早期办别机制。此项目将促进东亚社会综合预防和跨学科合作的发展,改良现有的预防家庭暴力模式,为遭受FPV侵害的家庭带来莫大的裨益,同时也为东亚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2022年7月21日

奖项及成就

20220720PolyUmadeSpaceInstrumentsforLunarSampleAcquisitionawardedNationalScientificTechnologyImprove

理大研制的「月球采样」技术获颁科学技术进步奖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设计和研制的「表取采样执行装置」,为国家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任务作出了贡献。此历史创举获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嘉许,向理大颁发「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表扬理大的卓越科研实力及创新技术,同时亦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的感谢函,以表彰理大对国家航天发展的重要贡献。 嫦娥五号探月工程於2020年进行,不但是国家首次在月球表面采集土壤的任务,更是人类自 1976 年以来,相隔40年後再次进行有关尝试。理大作为香港唯一参与嫦娥五号使命的大专院校,担当重要角色。由理大研发的太空仪器是一项高度精密的创新发明,透过全自动机械人技术来采集月球样本,更是史无前例。这项研发工作由理大锺士元爵士精密工程教授丶深空探测研究中心主任丶精密工程讲座教授丶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副系主任容启亮教授率领。容教授个人另外获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颁授「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更多有关「表取采样执行装置」技术详情,请浏览文章「理大研发太空仪器为国家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作出贡献」  

2022年7月20日

奖项及成就

20220716-1

「理大创科开放日」展示世界级教学、交叉学科研究、 知识转移及创业培育对创科发展的贡献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今天在校园举行「理大创科开放日」,展示大学在教学、交叉学科研究、知识转移及创业培育的最新发展及成果,以及如何借此推动香港、大湾区以至其他地区的创科发展。这次开放日是特别为企业家、业界伙伴、初创企业、研究人员、年轻人才、中学生及家长而设,亦是理大 85 周年校庆其中一项主要活动。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创新科技署署长潘婷婷女士、中联办教育科技部二级巡视员刘懋洲先生、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理大校董会副主席李国祥医生、理大大学顾问委员会荣誉主席钟志平博士、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及理大行政副校长卢丽华博士主持启动礼。启动礼另一个焦点是 2020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迈克尔·霍顿爵士(Sir Michael Houghton)的演讲,他透过视像就「消除丙型肝炎对公共卫生的严重威胁」发表具启发性的见解。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致辞时说:「理大多年来一直是支撑和开拓本港创科发展的推动力量,而特区政府对创科发展的支持亦是坚定不移。配合拥有雄厚科研实力及一流学术水平的大学,香港的创科生态正愈见蓬勃。」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表示:「香港未来成功之路,关键在于能否发展一个充满朝气的创新科技产业,而中央政府及香港特区政府对此亦给予很强大的支持。我有信心特区新一届政府将投入更多资源,加快本港的创科发展。理大期望在此领域担当重要角色,而今天的开放日正好展示我们在这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理大高等研究院的成立仪式亦于启动礼上举行。理大高等研究院是香港和大湾区内同类型研究平台中最具规模,旨在促进交叉学科研究、与世界知名学者合作,以及向持份者进行技术转移。理大高等研究院致力透过交叉学科解决方案,解决社会上各种严重的问题,并矢志成为世界先驱,其研究重点包括人工智能、碳中和、深空探索、智慧城市、智慧能源等尖端领域。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表示:「我们每天面对很多社会挑战,从贫穷至饥饿,又或从气候变化至可持续城市建设。透过交叉学科研究,可为上述不少挑战提供解决方案。我们期望能为香港、大湾区以至全球带来影响力。」 理大亦于启动礼上向首次举办的「2022 青年创新研究者奖」的六位得主及「校长特设杰出成就奖(知识转移)」的十个得奖团队颁发奖项。 「2022 青年创新研究者奖」旨在表扬理大的年轻研究人员,肯定他们的创新研究为社会及经济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得奖者名单请参阅 https://polyu.me/3RAoi2G)。至于「校长特设杰出成就奖(知识转移)」,则表扬在知识转移方面有杰出成就,并对业界和社会具影响力的教研人员(得奖名单请参阅https://polyu.me/3O8QRkU)。 除启动礼外,「理大创科开放日」一系列活动为参加者提供一个难得的机会,让他们深入了解理大在创科领域的贡献之余,亦可探索学术、创业及协作方面的发展机遇。 此外,多家初创企业及理大「独角兽」分享他们成功的经验,不仅展示了理大所培育的初创企业的创意和骄人成就,亦扩阔年轻未来企业家的视野和提升他们的创造力。 多场以研究与创新为题的研讨会涵盖生命科学、智慧城市、神经健康、未来社会、碳中和能源技术、健康食品与生活方式管理、未来制造、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智能可穿戴系统等尖瑞领域,为业界人士及理大专业研究人员提供平台,就技术创新及发展、协作、行业趋势及应用等范畴交换意见。 为了让中学生了解在理大的学习体验,开放日特别为他们安排学生咨询柜位、课程资讯研讨会、校园生活分享会,以及校园设施及实验室导赏团。此外,开放日亦有介绍「创新书院」及「德艺书院」,分别鼓励本科生在理大教研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各种科学研究;及为在体育、艺术、社会服务和领导能力以至 STEM 别具才华的学生提供交流和住宿,促进全人发展。 理大更特别邀请了两位「特别嘉宾」在开放日与参加者见面,「她们」是由香港汉森机械人技术公司(Hanson Robotics)所创造和编写程式的人工智能机械人 Sophia 和 Grace。 Sophia 更是全球首个获得公民身份的机械人,也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首位机械人创新大使。另校园内亦展示了 400 只由著名艺术家马兴文带领学生创作的迷你「小龙马」当代艺术作品,作品设计糅合中国文化的当代表达和灵感的象征,在校园传播正能量,特此鸣谢香港赛马会。

2022年7月16日

活动

20220715-General-Research-Fund-and-Early-Career-Scheme_Website

理大227个项目通过优配研究金及杰出青年学者计划 获拨款共1.95亿港元资助

研究资助局公布2022/23年度优配研究金(General Research Fund)及杰出青年学者计划(Early Career Scheme)评审结果,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合共有227个研究项目,成功获拨款约1.95亿港元资助研究,按本年度获资助项目数量及金额,理大在本地八所教资会资助大学中排第三位。 在2022/23年度优配研究金方面,理大有209个项目获批资助,共涉约1.82亿港元。当中在工学程类别的研究范畴,理大成绩显着,获批项目数量及资助金额上均领先,有88个项目获拨款约8700万港元,占该类别范畴的总拨款金额30%。   学科小组 / 科目范围 获资助项目 获资助金额(港元) 生物学及医学 23 25,700,000 商科 28 14,170,000 工程学 88 87,203,000 人文学及社会科学 32 26,738,000 自然科学 38 28,681,000 合计 209   182,492,000     (来源: 2022/23年度优配研究金)   在2022/23年度杰出青年学者计划方面,理大有18个项目获批资助1290万港元。当中8项属於工程学丶4项属自然科学丶3项属商科丶2项属人文学及社会科学,另外1项属於生物学及医学。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表示:「理大为我们的研究人员自豪,他们展示众多高质素的研究,飞跃表现令人鼓舞,今次的优秀成果能鼓励及帮助学者进一步拓展研究工作。」 优配研究金目的是为表现卓越或潜质优厚的学者提供额外资助。杰出青年学者计划於2012/13年度成立,旨在培育新进学者。审核准则包括科学及学术价值丶原创性丶能否应用於社会丶文化或经济方面等。    

2022年7月15日

奖项及成就

20220713PolyUsCoordinatedProjectinDevelopingSustainableEnvironmentAwardedThemebasedResearchScheme202

理大李向东教授带领研究「剖析空气污染保障公众健康」获2022/23年度主题研究计划拨款支持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一直致力推动先进技术及可持续发展研究。由建设及环境学院院长丶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丶环境科学和技术讲座教授李向东教授领导的「剖析空气污染与公共健康之关系以实现变革性的空气质素管理」研究项目,获研究资助局(研资局)2022/23年度主题研究计划(第十二轮)拨款支持。该项目的长远目标是为决策者建议更有效和更精确的控制措施,以减轻空气PM2.5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及疾病负担。 对人群健康造成威胁的空气污染中,以微细悬浮粒子(PM2.5)危害最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吸入相同质量浓度的PM2.5可引致程度不一的健康後果。然而,确定PM2.5的关键有害成分及其来源是一项悬而未决的科学难题。得益於环境毒理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的近期发展,这一瓶颈有望取得突破。在现有PM2.5全球监测网络的支持下,研究团队将选择代表不同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 有关研究预计将产生更加详实的科学证据,揭示诱导慢性阻塞性肺病丶缺血性心脏病发作的PM2.5关键有害成分及其来源,并评估针对PM2.5有害成分来源的控制策略,与针对质量浓度的传统策略相比的收益与成本。通过该研究成果,将提出因地制宜的空气质素管理方案,从而更经济丶更有效地保障公众健康。本项目的预期成果包括1) 香港修订空气质素健康指数的算法及健康建议丶及2)检讨空气质素指标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李教授表示:「团队有数名成员担任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素顾问专家,我们将定期举办研讨会,与各持份者探讨精准控制PM2.5高危害成分及其来源的策略。我们将不断汇聚新科学证据,透过顾问专家组传达给其他地区和国际机构,为世界各地制定因地制宜的空气质素管理政策提供参考。本项目的侧重点是PM2.5的短期健康影响,但是所建立的研究平台及方法未来可拓展到PM2.5的长期健康影响的研究,例如肺癌和神经退行性病变等。」 研究结果亦会兼顾碳中和目标下的不同减碳情境,将有助於改善空气污染和减缓气候变化,带来健康共同利益,实现空气污染控制和减缓气候变化协同健康效益的最大化。香港和大湾区的成功经验可以进一步发展成为全球参考的案例。项目亦致力培育新一代跨学科的科研人员,推动环境健康研究和教育的长远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公共健康两大渐趋同步的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研资局公布 2022/23年度主题研究计划的资助结果。 八项杰出的研究项目获批出拨款合共超过3.06亿元,其中2.7亿元由研资局提供,约3,600万元由相关大学拨款。  

2022年7月14日

奖项及成就

20220707-1

理大与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合作成立「先进空天推进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为中国的航天科技发展作出贡献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成立「先进空天推进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由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 (AAE) 牵头,旨在通过长期并深入的战略合作关系,建立先进空天推进技术领域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科研力量和技术合作团队,务求进一步为中国的航天科技发展作出贡献。 先进空天推进技术是一个面向未来且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领域。理大与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采用优势互补的常设合作形式,共建「先进空天推进技术联合研究中心」。这个为期五年的合作计划涉及多个共同研发项目,瞄准全球航空与航天推进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专注研发关键技术,提升该领域的工程研制能力。 双方于 7 月 4 日举行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由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以及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李斌副院长代表签订合约,并由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和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王万军院长见证签署仪式。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指:「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是中国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的研发中心,被誉为『中国航天动力之乡』。理大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直保持着紧密合作,支持国家的深空探测及研究。这项新的合作有利于中国民用航空航天、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理大很荣幸能继续为国家的航天科技发展作出贡献。」 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王万军院长说:「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拥有领先国际的航天及航空推进技术研究基础和设计经验,专业配套齐备,人材资源充沛。『先进空天推进技术联合研究中心』能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知识交流平台,对促进该领域的研究和技术发展大有裨益。」 除多项联合研究项目外,是次合作也致力培养一批面向未来应用的高水准跨学科专家,借此构建航天领域的专家库。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表示:「这次合作提供了更多学术交流和 资源分享的机会,让学者可更便利地参与各样学术研讨活动。计划将以定点培养博士研究生及访问学者等方式培育航天推进技术领域的高技术人才,研究团队亦能参与范围广泛的联合研究计划,共同研发重大项目。」 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李斌副院长称:「新的联合研究中心将把理大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合作推向新高,有助双方缔结更长远和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支持国家于该领域的重大需求和科研计划的实施。」 香港理工大学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 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 (AAE) 于理大致力汇聚各学院和业界的专家,带领航天及航空工程领域的发展,于相关的学术研究和业界合作方面都拥有卓越的往绩 和扎实的基础。学系在高超声速发动机技术、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和推进剂燃烧等先进技术方面的研究享誉全球。 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 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创建于 1965 年,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是国家核心航天科研单位之一。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现有 11 个成员单位,拥有先进的科研、生产和试验设备。作为我国唯一空间飞行器推进系统的专业研究院,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为我国的深空探测和航天建设的发展及现代化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撑。

2022年7月7日

研究及创新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