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最新動態

Photo 1

理大舉行勵學教授席暨勵學青年學者席就職典禮 與社會各界緊密協作推動創新研究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昨日於校園賽馬會綜藝館舉行「第五屆勵學教授席就職典禮暨第二屆勵學青年學者席就職典禮」,向多位優秀學者頒授勵學教授席及勵學青年學者席,藉此表揚他們在學術研究方面的傑出成就,並向各位善長表達由衷謝忱。當天共頒授五個新設立的勵學教授席、四個繼任勵學教授席、五個新設立的勵學青年學者席,以及一個繼任勵學青年學者席。 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表示,理大秉持「夥伴協作‧成就更多」的信念,成立「勵學教授冠名計劃」及「勵學青年學者冠名計劃」,標誌著理大與善長朝著共同目標的緊密夥伴關係,致力拓展知識和開創研究領域,造福社會。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衷心感謝善長對理大的鼎力支持,並祝賀一眾教授及青年學者。他樂見計劃蓬勃發展,研究項目擴展至多個新興領域以應對社會需求,並深信在善長、學者及社會大眾的持續支持下,大學將推動更多尖端研究,貢獻香港、國家及世界。 理大於2012年設立「勵學教授冠名計劃」,旨在吸引頂尖學者及促進大學與社會各界的合作,共同推動卓越科研;並於2021年推出「勵學青年學者冠名計劃」,進一步支援和培育潛質優厚的青年學者。透過計劃,履任教授和青年學者可獲額外資源,開展對社會具影響力的創新研究。 理大至今已經成立了共 39 個勵學教授席、2個冠名教授席及10個勵學青年學者席。是次典禮頒授的勵學教授席及勵學青年學者席名單如下: 勵學教授席 履任學者 冼為堅基金人文與科技教授席 李平 利民時裝綜合策略及領導教授席 趙艾琳 郭氏集團數學科學教授席 楊彤 郭氏集團仿生工程教授席 王鑽開 鍾士元爵士可再生能源教授席 李剛   繼任勵學教授席 履任學者 梁顯利長者健康視覺教授席 何明光 劉陳小寶健康延年教授席 Janelle YORKE 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康復科學教授席 彭耀宗 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及可持續發展能源教授席 王立秋   勵學青年學者席 履任學者 郭氏集團老齡化及神經影像學青年學者席 許鈞量 利民生物材料與組織工程青年學者席 趙昕 郭氏集團兒童及少年健康青年學者席 何家欣 利民顏色與影像科學青年學者席 魏敏晨 黃鐵城智能機器人青年學者席 鄭湃   繼任勵學青年學者席 履任學者 賦勵慈善基金社會服務青年學者席 關以杰   有關「勵學教授冠名計劃」及「勵學青年學者冠名計劃」的詳情,請瀏覽計劃網頁。  

2024年9月16日

活動

jiangsu_1

理大攜月壤采樣器等科研成果亮相第三屆江蘇産學研合作對接大會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代表團於9月11日赴江蘇南京參加「第三屆江蘇産學研合作對接大會」。此大會由江蘇省科學技術廳主辦,江蘇省生産力促進中心承辦,是一年一度的全球科技創新合作與技術對接盛會,吸引了158所境內外高校參加。 理大作爲唯一的香港高校代表,設置獨立展區,展示了多項科研成果,包括安裝於「天問一號」的「落火狀態監視相機」、準確檢測肝纖維化和脂肪變性的「Liverscan便攜式無創系統」、以及「納米多環離焦」近視防控鏡片等,彰顯了理大的科研實力與社會影響力。 理大團隊研製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入選了重點科技成果展區,協理副校長董澄教授向江蘇省省委書記信長星作重點介紹,該裝置助力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六號」探測器,成功完成了首次月球背面表土採樣的創舉。 此外,理大協辦了9月12日舉行的「港澳臺地區專場發布交流會」,並訪問了江蘇省産業技術研究院、江陰高新區及常熟高新區,發布10餘個涉及智慧裝備、新能源及人工智慧等科研項目,與各園區和企業深入交流,積極探索合作機遇。  

2024年9月15日

活動

Photo 1

香港理工大學溫州技術創新研究院正式啟用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理大與溫州市人民政府共建的「香港理工大學溫州技術創新研究院」正式啟用。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校董會副主席李國祥教授、校長滕錦光教授、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浙江省副省長、溫州市委書記張振豐先生、省工商聯主席、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先生,溫州市委常委、秘書長陳應許先生、副市長王振勇先生,理大專家代表、溫州市各級有關領導及科研院校、龍頭企業代表等300多人出席儀式。 書記張振豐先生在致辭中感謝港理大對溫州發展的關心支援。他指出,溫州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寄予「續寫創新史」的殷殷囑託,近年來加快推動「創業之都」向「創新之城」持續躍升。當前,全市上下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省委部署要求,舉全市之力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極」,其中關鍵是靠創新驅動引領,特別是高能級創新平台的有力支撐。希望溫州與港理大以研究院啟用為新起點,攜手勇攀平台「塔尖」、共築科創「利器」、打造改革「高地」,以更多標誌性成果賦能高品質發展,攜手打響「在溫州看見創新中國」品牌。 林大輝博士在致辭時表示,溫州營商環境優越、創新活力澎湃,期待雙方搶抓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機遇,以共建研究院為契機,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為全國大局作出更多貢獻。研究院要深入對接溫州地方需求和產業體系,打造聯通人才、技術、產業的平台,建立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溝通的橋樑,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為溫州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極」提供有力支撐。 滕錦光教授說,港理大始終秉持「開物成務勵學利民」的校訓精神,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致力「做有用的科研」。希望研究院秉持「四千精神」和「獅子山精神」,紮根溫州、融入溫州、服務溫州,導入更多海內外頂尖資源,加快推動優質項目落地轉化,與溫州實現高水準共贏發展。 研究院院長張志輝教授介紹了研究院的概況及最新進展,他強調新啟用的研究院,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民經濟主戰場,聚焦海洋工程裝備與技術、柔性電子、智慧超精密製造技術等重點領域,致力打造國內一流、國際高端的戰略技術創新平台。 研究院院長張志輝教授介紹研究院的概況及最新進展 儀式現場,趙汝恒教授代表理大與正泰集團簽訂合作協定,致力推動科技創新成果應用轉化;研究院院長兼超精密製造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張志輝教授、海洋工程裝備與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余濤教授、柔性電子研究中心主任鄭子劍教授與15家在溫州企業及單位簽訂框架協定,加強資源分享、深化合作交流,促進共同發展。 儀式結束後,理大領導及專家與溫州市領導共同赴研究院實地參觀。 香港理工大學溫州技術創新研究院啟用,標誌著溫港聯動合作結出新碩果,將發揮理大優勢打造「塔尖重器」,以高端平台連結海內外優質科創資源,推動科技成果在溫轉化應用,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質生產力培育,為溫州續寫創新史、再創新輝煌,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極」增添新動能。  

2024年9月14日

活動

4

理大與滑鐵盧大學攜手成立納米科技研究中心推動創新應用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加拿大最大規模納米技術研究機構—滑鐵盧大學納米技術研究院合作,成立「納米科技研究中心」。該中心將成為跨學科研究平台,推進納米技術的基礎研究,以科研成果應對全球挑戰。 理大納米科技研究中心的成立旨在推動納米研究的發展,促進前沿應用的合作研究,並加強理大與滑鐵盧大學之間的知識轉移。是次合作將結合雙方各自的優勢和資源,就功能器件、清潔能源、環境應用和生物醫學技術等領域面對的全球迫切挑戰作出重要貢獻。 啟動儀式於 9 月 3 日在理大校園舉辦的納米研究創新論壇上舉行,吸引超過 80 名學者、研究人員以及業界專業人士參加。由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材料物理與器件講座教授兼納米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郝建華教授、理學院院長黃維揚教授、應用物理學系系主任及納米材料講座教授劉樹平教授、研究及創新事務總監黃詠恩教授,以及滑鐵盧大學機械與機電一體化工程系教授Sushanta MITRA 教授主禮,為研究中心進行揭牌儀式,祝賀中心正式成立。 趙汝恒教授於啟動儀式致辭時表示,納米研究與科學和工程領域各範疇的發展緊密相連,影響廣泛。是次理大與滑鐵盧大學的合作標誌著雙方共同追求科學卓越和創新的重要里程碑。「納米科技研究中心」開拓了國際性科研平台和設施,發揮獨特優勢,透過專業知識和卓越研究,研發創新納米技術,為人類進一步改善未來生活質素。 郝建華教授致辭時表示,在納米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理大納米科技研究中心將持續強化研究工作。中心透過跨學科方法解決重要社會挑戰,同時積極爭取不同研究基金的支持,以推動科研成果應用,並促進學術界和工業界之間的知識交流。此外,中心將積極於國際著名期刊發表論文,以提高其在納米領域的國際聲譽和全球排名。 MITRA教授介紹新中心時強調,納米技術的應用不僅有助提高效率、實力和成本效益,更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滑鐵盧大學納米技術研究院擁有多達 28.5 萬平方英尺的廣闊科技研發空間及先進研究設施,在開發先進材料、互聯設備和創新能源系統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對理大納米研究中心的建立至關重要。 另外,納米研究創新論壇邀得國際著名科學家,包括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加拿大工程院國際院士王中林教授及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陳忠偉教授發表主題演講,透過激發創新思維,以推動嶄新技術和具影響力方案。此外,多位滑鐵盧大學的國際傑出科學家分享了納米研究在功能器件、清潔能源、環境應用及生物醫學與健康技術領域的應用。 今年六月初,郝建華教授已到訪滑鐵盧大學,就雙方未來的研究合作,包括聯合申請研究項目、互訪交流、共同指導研究生和博士後研究人員,以及合辦國際會議和研討會等進行深入討論。 滑鐵盧大學納米技術研究院是研發智慧功能材料、聯網設備、新能源系統、治療方法及治療診斷技術的全球領先機構,致力透過創新發明為世界帶來改變,解決社會面對的重大挑戰。

2024年9月12日

研究合作

Photo 1

理大與蘇州九龍醫院簽署合作協議 共建創新孵化平台 促進醫療科技發展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今天與香港九龍集團旗下蘇州九龍醫院簽署合作協議,攜手共建「蘇州九龍醫院與香港理工大學創新孵化平台」。雙方將在未來三年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共同推動醫療科技領域的研究成果轉化及應用,促進醫療技術創新、臨床應用研究及健康產業的全面發展,從而提升醫療服務質量,讓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及服務。 理大一直致力以卓越教育、科研及知識轉移實力推動PolyImpact,將理大社群的創新發明轉化成具影響力的方案,為社會帶來實際裨益;蘇州九龍醫院則專注於打造醫療健康服務平台,推動醫療產品的全面應用及持續改進。雙方冀藉此產學研合作,實現更大協同效應。合作協議在理大校董會副主席李國祥醫生及香港九龍集團董事長孫曦先生見證下,由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及香港九龍集團副總裁陳強先生代表簽署。 協議下,理大及蘇州九龍醫院將在醫學工程、人工智能醫療等關鍵領域加強科學研究及臨床應用合作,攜手推進醫療科技的持續發展與創新及落地應用。雙方將共建生物醫學科技創新孵化器,由蘇州九龍醫院整合其豐富臨床資源,協助理大科研團隊及初創企業開發創新的醫療產品,確保產品在不同的場景獲得應用和持續優化。 此外,雙方將合作開展臨床應用研究項目,依托理大的研究實力及蘇州九龍醫院專家團隊的臨床經驗,推動新技術改良,以及其臨床效果和安全性的驗證。理大學生亦將獲安排參與實習、考察和專業交流活動,助他們了解醫學工程及資訊科技在臨床實務中的應用與創新。另外,理大相關學系將為專業醫療從業人員提供度身訂造的研修項目或培訓,以強化業界的人才培育。 理大校董會副主席李國祥醫生表示:「理大很高興與蘇州九龍醫院合作。是次合作標誌着理大在科研與創業發展方面進入嶄新的里程,因為『蘇州九龍醫院與香港理工大學創新孵化平台』是理大首個臨床孵化平台,它不僅能同時為科研團隊提供臨床支持,還為初創企業搭建了橋樑,使得科研成果能夠更快地從實驗室走向臨床應用。理大一直積極推動創新創業精神,通過理大初創生態系統PolyVentures,全方位支援初創企業,以培育新一代企業家,是次合作將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發展。」 香港九龍集團董事長孫曦先生則表示:「我們通過雙方的緊密合作,將攜手打造一個集研發、孵化、加速為一體的創新平台,促進知識轉移和技術交流,更是醫工融合、優勢互補的創新之舉,不僅為青年創業者和科研人員提供一個展示才華的舞台,更將成為推動本港、大灣區、長三角,乃至亞太地區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升級的新引擎。」 會上亦舉行專題座談,由理大學者、蘇州九龍醫院專家及內地醫療科技企業代表圍繞「構建協作生態系:大學、醫院與醫療保健產業如何合作推動創新」的主題,探討醫療保健業面對的挑戰,及如何藉加強跨機構合作促進業界的發展等。

2024年9月12日

活動

IMAGE

媒體專訪:理大學者深入探討AI的未來影響

回顧人工智能(AI)的歷史,早在1956年出現,直至近年迅速發展,主要源於計算能力的提升和數據的爆炸性增長。 理大研究生院院長、潘樂陶慈善基金數據科學教授、分布式及移動計算講座教授、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院長、大數據分析中心實驗室副主任曹建農教授在媒體訪問中分享了AI對社會和就業的深遠影響。他指出AI的發展勢必會取代部分工種,但人類應該把AI視為一種「工具」,以此開拓更具價值的工作,來提升工作效率和創造力。 AI的普及不僅是科技的進步,更是教育改革的契機。理大與賽馬會合作的「校本多元」計劃,透過「學生數據管理平台」分析學生表現,制定個性化學習方案,促進高效率的個性化教育。此外,理大已實踐AIDA+X方案,要求每位學生修讀與AI相關的課程,為未來的AI教育奠定基礎。 曹教授提及面對未來AI的挑戰時,政府和社會應共同努力,加強培育人才,以開放的心態迎接AI,善用新興技術,確保香港在這一領域的競爭力。

2024年9月11日

研究及創新

image

媒體報導:理大時裝紡織學院創新項目獲超過6,200萬資助

由理大智慧可穿戴系統研究院院長和紡織技術講座教授陶肖明教授領導的「多感模擬穿戴裝置機理與關鍵技術的研究」項目,獲得2024/25年度香港研究資助局「主題研究計劃」6237萬港元的資助。這項研究將在智慧穿戴技術上為業界帶來重要貢獻,並推動紡織業的創新發展。 在媒體訪問中,陶肖明教授提及,項目首創多感模擬穿戴裝置,能夠傳遞混合氣味和觸覺,提供更身臨其境的體驗。透過人工智慧和先進感測技術,這些裝置將在醫療、物聯網、智慧城市等領域開創新局面。此項目不但展現了理大的卓越跨學科研究實力,並將為社會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2024年9月9日

獎項及成就

理大創新無人機科研 引領低空經濟傳遞未來

新興的低空經濟為城市和經濟發展帶來了超越傳統的新機遇,包括革新包裹運送方式。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的研究學者致力拓展尖端技術,實現無人機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的創新願景。 包裹快遞服務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由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黃海龍博士帶領的的研究小組Research Group of Autonomous Interactive Mobile Systems (AIMS),展開一項打破常規名為「Last-centimeter」的研究,讓無人機能夠在城市環境中自主導航,順利地把包裹直接放置到客戶的陽台。 黃博士指出︰「傳統的快遞模式既耗時且成本效益不高。雖然不少主要企業已開始測試借助無人機作最後一公里配送方案,但仍需客戶親身到指定地點收件。透過自主研發快遞無人機原型和支持算法,我們希望更進一步和徹底改變服務體驗。」 安全導航複雜環境︰ 研究核心技術包括一種先進的自主導航算法,使無人機能夠在複雜的低空空域內,精確地定位和對應地圖。通過整合多重傳感器數據,涵蓋激光雷達、慣性測量單元(IMU)和相機在內,該算法提供了周圍環境的詳盡三維地圖,成功克服了GNSS信號靠近建築物時不穩定的挑戰。 抵禦天氣干擾︰為了精準追蹤配送中心與目標陽台之間的規劃路徑,透過採用了強健控制演算法,確保在風雨等干擾下仍維持穩定性與安全性。該演算法可持續監控無人機的飛行動態,並進行實時調整,以抵消陣風和環境變化的影響。它們會動態調整包括推力、姿態和控制面等,以確保無人機保持在預期路徑上飛行,並維持穩定。 準確避開障礙物降落︰ 研究團隊還開發了一個先進的感知模組,集成了陽台狀態估算算法和障礙物檢測算法。前者可保證無人機能準確降落到陽台,後者則確保在陽台上降落時沒有障礙物和人。 這些演算法已經整合到自主研發的快遞無人機原型。團隊已經進行了大規模的室內和室外測試,並已向相關持分者提供現場演示。 這些技術不止影響快遞服務,可視為邁向低空經濟領域的發展先驅 - 一個充滿潛力改變都市生活與工作的新興領域。 低空經濟一般是指民用有人駕駛或無人駕駛航空器在距離地面1000米以下空域內的飛行活動。無人機可應用領域,主要涵蓋物流、農業、測繪、電力巡檢、安全巡邏、緊急救援等行業。 黃博士認為,要充分發揮香港低空經濟的潛力,需考量空域法規和指引、配套基礎設施、公眾對安全的關注等。黃博士樂見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探索使用無人機在新界地區運送貨物,「物流業已證明是一個可行的市場,具有很多潛在應用。」 黃博士展望︰「低空經濟是一個有很多可能性的全新領域,與地面交通相比,它提供了更高的維度、更豐富多樣的產業,以及更廣闊的應用前景,呈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我們應當敢於突破技術難題,實踐創新未來。」

2024年9月5日

研究及創新

file (7)

理大項目入選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及優秀青年科學基金 多名年青學者獲嘉許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顯著支持,本年度合共有48項研究獲資助,包括有2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5項「面上項目」;以及37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理大兩個研究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支持,表揚在基礎研究面向世界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已取得突出成績。兩個獲支持項目分別是數學及管理科學的研究。 來自應用物理學系的項目,旨在研發針對複雜視覺信息實現高效處理的神經形態器件,以促進國家信息產業發展;以及管理及市場學系的項目,為新時代下的消費認知提供理論機制和決策建議,包括探索「營銷互動」例如人人互動、人機互動。 另外,理大在本年度的「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表現躍進,物流及航運學系、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應用數學系、應用物理學系的青年學者,帶領的4個研究在管理科學、人機協作製造、數值分析、物料科學的領域,突破技術難題。 具體而言,這些項目分別旨在構建具有韌性的供應鏈系統的優化策略、提供偏微分方程反問題的數值分析、增強人機協作製造系統的感知和自主運作、和研發新型雜化光電材料等,預期科研成果可廣泛應用到不同行業,引領創新且務實的發展方案。 理大年青科學家的卓越科研實力連年獲「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肯定,合共有 37名年輕學者獲選,在本地院校中表現領先。 他們的研究領域廣泛,分別來自工商管理學院、建設及環境學院、工程學院、醫療及社會科學院、理學院、設計學院、和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當中16個研究經由深圳研究院拓展。 另外有5個「面上項目」,將探討粵港澳大灣區的多源航運時空大數據、VUCA環境下中小微旅遊企業生存及韌性的影響因素和機理。 作為理大在深圳的延伸,深圳研究院設有10多個實驗室及科研平台,承擔國家、省市各級政府及業界科研專案。

2024年9月3日

獎項及成就

20240904 - 2024 Hong Kong Scholar Program-01

理大透過「2024香江學者計劃」錄取20名博士後研究人員 配對人數冠全港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透過「2024香江學者計劃」錄取了20名優秀博士後研究人員。這也是自該計劃於2011年推出首輪以來,理大連續第14年錄取人數最多,在參與該計劃的本港大學當中,配對的指導項目居首位。 「2024香江學者計劃」共挑選出六十名來自內地知名院校的博士後研究人員,當中20人由理大錄取並配對了20名學者作為導師。 理大學者將指導及培育他們開展高水平的研究工作,為期兩年。研究領域涵蓋多個學科,包括材料科學、先進製造、信息技術、計算科學、生物醫學、電氣工程、環境科學、基礎研究、工商管理等。 「香江學者計劃」是由香港學者協會和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聯合主辦,旨在有效結合內地與香港的人才和研究資源,共同培養博士後研究人員。獲選的香港導師需在研究上具有重大研究項目經驗、處於國際先進水平,擁有一定的研究設施、具高水平的研究隊伍等。 理大參與學者及研究項目名單︰ 工商管理學院 黎基雄教授 理大商學院副院長、物流及航運學系航運及物流講座教授 生成AI對ESG績效和報告的影響 建設及環境學院 Asif Sohail Usmani教授 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系主任、建築科學與火災安全工程講座教授 智慧城市消防安全設計 楊洪興教授 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教授 優化海上風力發電尾流模型及偏航控制方法的研發 王碩博士 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副教授 加強城市對複合型極端天氣與氣候事件的抵抗力 工程學院 張明教授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系主任、生物力學講座教授 運動、骨科及康復中的肌骨生物力學研究 孫雷教授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教授 超聲介導的神經調控和免疫治療研究 溫春毅博士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 骨關節炎的早期診斷和治療 張磊教授 電子計算學系計算機視覺及圖像分析講座教授 高性能生成式圖像復原算法研究 鍾志勇教授 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系主任、電力系統工程講座教授 實現碳中和的現代電力系統規劃與運行 柯少榮教授 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教授 先進功能材料於綠色能源、惡劣環境感測、電磁吸收和電化學催化的應用研究 姚海民博士 機械工程學系副系主任(教學)、副教授 仿生力學與材料 蔡逸思博士 機械工程學系副教授 飛機引擎噪音和振動控制元結構的開發 理學院 李蓓教授 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教授 用於癌症治療的多功能奈米載體的開發 李倫碩博士 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教授 光(電)化學催化的能量和碳轉化 李步揚教授 應用數學系教授 自由介面問題的任意拉格朗日-歐拉介面追蹤方法 王治安教授 應用數學系教授 趣化模型中的邊界層問題 黃海濤教授 應用物理學系教授 用於電化學能量存儲與轉換的先進電極材料 陳聲教授 食品科學及營養學系系主任 微生物學講座教授 細菌耐藥性和致病性機制研究 黃家興教授 食品科學及營養學系教授 新型納米硒對糖皮質激素引起的骨質疏鬆症的保護作用研究 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 李恒云博士 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副教授 多模態社群媒體數據的處理與基於多模態數據的商業預測

2024年9月3日

獎項及成就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