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news

媒體專訪︰理大研發清洗外牆無人機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致力於開創頂尖技術,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文偉松博士接受《明報》專訪,分享他對香港發展低空經濟的見解。 文博士帶領團隊研發清洗外牆無人機,配合激光雷達及GPS定位等裝置,無人機可透過掃描大廈外觀的立體模型,自動規劃最佳清潔路線。他們估計潛在市場每年利潤可達3億港元以上。 《明報》訪問全文 更多︰理大與美團合作開發視覺輔助定位系統 用於無人機運送包裹

2024年5月31日

其他

YIRA

理大「青年創新研究者獎」培養科研新動力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有六名年青研究人員獲2024年度「青年創新研究者獎」嘉許。他們的研究涵蓋領域廣泛,透過研發尖端技術,為材料科學、綠色能源、環境發展及醫療健康等帶來裨益。 六位獲獎學者的研究項目涉及新材料、綠色能源、先進製造、智能建造、紡織科技、及醫療科技等,不僅探索知識的前沿,還考慮實際應用及其對各行各業的影響。 這些項目包括設計新一代納米孔材料提高氫氣儲存和釋放能力;研發新型計算器件減少人工智能物聯網的計算耗能;設計回收認證機制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還有,研發具生物相容性的智能可穿戴材料用作日常健康監測;開發更高性能的掃頻雷射器,應用到工業檢測、醫療診斷;以及研發四維實時腫瘤追蹤技術,改善癌症治療。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兼評審團主席表示︰「衷心祝賀六位獲獎者,他們的研究項目涵蓋了各個學科與領域,致力為當今全球面臨的挑戰提出解決方案,並展示出充滿潛質的前景。理大以成功培育眾多優秀的科研人才為傲,他們身懷志向、專注科研並追求創新,往屆的得獎者因其卓越的科研實力而獲得國際認可。」 理大一直支持研究人員拓展具影響力的跨學科研究,以科研專長為新興以至未來產業發展作出貢獻,響應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同時壯大創科人才庫。 連續舉辦第三年的「青年創新研究者獎」,旨在表揚理大35歲以下具備卓越研究實力的科研人才。每位獲獎者將獲得50萬港元的研究資金,以及2萬港元的個人現金獎勵。 六位青年創新研究者(按英文姓氏排列)︰ 得獎學者 研究焦點 內容 陳杰威博士 應用物理學系 助理教授(研究) 新型計算器件賦能低功耗人工智能物聯網 為降低人工智能物聯網的計算能耗,透過提升智能感知、初步計算和篩選資訊技術,減少不必要的資料傳輸,同時在後處理計算設備引入基於新物理機制的新型拓撲器件。 陳少瑜博士 時裝及紡織學院 助理教授 刺激響應兩親分子與生物基聚電解質的超分子/動態化學共組裝構建可循環智能材料 以生態和可循環方式開創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回饋信號的智能材料,拓展應用到可穿戴感測器、紡織品和軟質機器人,用作日常健康監測等。 郭曉朦博士 物流及航運學系 副教授 利用回收認證機制設計激勵採用回收材料 設計回收認證機制,加強推廣綠色消費,並鼓勵企業採用回收材料,助益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 黃冬梅博士 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 助理教授 高性能掃頻雷射器及應用 開發掃描速度快、範圍寬和相干長度長的高性能掃頻雷射器,在工業檢測、醫療診斷等領域引領技術突破並促進應用。 黎田博士 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 助理教授 基於級聯深度學習的對比度自我調整即時四維核磁共振技術的研發以及在核磁引導放療中腹部腫瘤跟蹤的應用 為突破目前磁共振引導放射治療技術的成像速度和品質侷限,研發名為CART 4D-MRI的實時四維腫瘤追蹤新方案,提供更快和更清晰的腫瘤影像,幫助腹部癌症患者治療。 田天博士 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 助理教授 新型納米孔材料的構建及其高性能儲氫研究 設計並合成新一代納米孔材料,提高氫氣儲存和釋放能力,解決目前儲氫成本及安全風險的技術瓶頸,推動清潔能源發展應用。  

2024年5月30日

獎項及成就

Professor Li Ping

理大研究發現訓練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有助模仿人腦理解語言

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革新了社會互動方式,運用深度學習演算法訓練GenAI的大語言模型亦受到關注。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以人類處理語言的類似方式進行訓練,大語言模型的表現就更像人類腦部去理解語言,這對腦科學研究和人工智能模式開發帶來啟發。 現有的大語言模型主要依賴於上下文單詞預測單一類型的預訓練。這種簡單學習方式在大規模訓練數據和大量模型參數的結合下,應用於聊天機器人ChatGPT等,成效顯著。近期研究亦表明大語言模型中的單詞預測可以作為人類處理語言的認知模型。然而,人類平時理解語言時不僅只會預測下一個單詞,還會整合自然語言理解中的高層次信息。 理大人文學院院長兼冼為堅基金人文與科技講座教授李平領導的研究團隊,將模擬人腦評估句子之連貫性的下一句子預測(Next Sentence Prediction, NSP)納入模型預訓練,並檢驗模型數據與腦活動的相關性。研究最近刊登在國際科學期刊《Science Advances》。 研究發現NSP能夠強化大語言模型的能力。NSP用來預測前後句子怎樣互相關聯,與人類語義理解的神經模型非常吻合。研究團隊訓練了兩個模型,一個具有 NSP 增強功能,另一個沒有,兩者均包含單詞預測。他們評估從模型中提取的表徵與人類閱讀句子時的腦功能磁共振活動模式之間的匹配程度。 與只學習單詞預測的模型相比,NSP增強模型與腦數據在多個腦區顯示出更一致。研究結果亦提供了新見解,了解我們大腦如何加工語義,包括右腦在理解語義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更多右腦區域與增強模型的一致性更高。其他發現亦顯示大語言模型納入NSP的優勢,即基於增強模型的「模型-腦對應」分數可以更好地預測人的閱讀速度。 近期如ChatGPT的大語言模型主要通過無限擴充訓練資料和模型規模來提升它們的能力。李平教授表示:「僅依靠這種極度擴展的方式存在很多局限,新進展的突破有賴於我們將大模型變得更向人腦那樣不需要海量數據,更高效益。我們的研究發現,像NSP這類多樣化的學習任務可以改進大語言模型的人性化水準,使其更加接近人類智慧。」 他補充指:「更重要的是,此項研究解釋了如何利用大語言模型研究我們人類大腦加工語言的高級機制。它還可以促進人工智能和認知神經科學領域研究人員之間的互動與合作,並藉此推動未來以人工智能為導向的大腦研究以及受人腦啟發的人工智能研究。」

2024年5月28日

研究及創新

01

理大與深圳市城安院共建科研平台 推動深港城市安全科技發展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國家城市安全發展科技研究院、及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合作成立深港城市安全科技研究中心,攜手在公共安全領域開展創新研究,為國家及行業發展需求作出貢獻,並提升國際競爭力。 新成立的深港城市安全科技研究中心作為創新平台,聚焦城市安全、安全生產、防災和應急管理等公共安全領域,將善用三方資源開展深入合作,旨在聯合研發技術、推動前沿創新、及培育人才。 揭牌儀式於2024年5月24日在理大校園舉行。由理大協理副校長(內地研究拓展)董澄教授、理大智能結構與軌道交通講座教授倪一清教授、理大測繪及地理資訊學講座教授丁曉利教授、理大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董優博士;與國家城安院執行院长、深圳市城安院院長董方先生、和國家城安院、深圳城安院研發中心(院士辦)主任施鍾淇博士共同見證。 理大憑藉在建築、能源、環境、智慧城市、城市資訊學和城市減災等領域的卓越科研成就,致力開發創新尖端科技,履行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使命。理大透過務實運用研究專長,與政府、業界及機構建立緊密維繫,合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和發展。 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由深圳市委市政府設立,是市國資委全資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以創新與安全科技為核心,打造安全應急產業生態,與國家城市安全發展科技研究院合力融合前沿科技、匯聚人才等,促進「政產學研用」。 國家城市安全發展科技研究院(深圳),由深圳市應急管理局、深圳市國資委、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舉辦。2021年12月29日,應急管理部、深圳市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協議,明確依托深圳安科院共建國家城市安全發展科技研究院(基地),打造立足深圳、紮根灣區、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國家級城市安全發展科技研究機構。  

2024年5月24日

研究合作

Photo 1 (1)

理大再度榮獲國際零知識密碼學ZPRIZE大獎2023 展現區塊鏈的創新研究成果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電子計算學系教授區文浩教授與助理教授(研究)陸星曄博士的研究團隊,憑藉在零知識證明(ZKP)的前沿技術和創新解決方案,連續第二年於國際ZPRIZE競賽奪獎,研究方案對區塊鏈及Web3產業極具參考價值,並能提高大眾對零知識加密技術突破性潛力的認識和實際應用。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表示:「很高興理大學者在推動區塊鏈技術和革新Web3領域再度獲得國際認可,這個獎項再次展示我們科研團隊在零知識密碼學領域的優秀技術和創新能力,令相關前沿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落地大大加速。」 ZPRIZE是由區塊鏈業界於2022年牽頭的年度競賽,旨在促進零知識密碼學的使用和發展,透過將參賽獲獎作品開源的方式使零知識證明的研究惠及大眾。零知識證明允許「證明者」說服任何人計算的有效性而不洩漏任何資訊,因此稱為零知識。 理大團隊今年在「高通量簽名驗證」(High Throughput Signature Verification)公開組別脫穎而出,並獲得25萬美元的獎金。團隊需使用零知識證明技術對ECDSA數位簽章的驗證做出證明,並將證明生成時間盡可能縮短到最小。ECDSA是區塊鏈領域最常用的數位簽章演算法之一,是一種使用於網路上證明訊息真確性以及比特幣和以太坊等區塊鏈網路上的交易真確性的技術。在零知識證明系統中以更有效率的方式計算驗證這些數位簽章的重要性,是為了提供更佳的使用者體驗,同時也支持許多現實應用場景。 理大團隊提出的新方案,能夠在10分鐘內在一台普通手提電腦上為50個1KB信息的數位簽章生成零知識證明,為未來零知識證明在ECDSA驗證上的應用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對於5MB信息數位簽章的證明生成,原始的零知識證明需要大於5,000萬(2^25~2^26)個約束來生成證明,而新方案則只需最多620萬 (2^22~2^23)個約束就能生成證明,複雜度最少縮減至原來的八分之一。 理大是香港區塊鏈技術教育課程和研究的先驅,大學於2022年開設全港首個區塊鏈科技理學碩士學位課程,又先後開辦了與金融科技相關的博士課程,以及與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相關的學士學位課程;同年亦成立了全港首間區塊鏈科技研究中心,全方位研究區塊鏈技術,並於美國資訊平台CoinDesk發布的「2022年區塊鏈最佳大學」排名位列榜首。

2024年5月24日

獎項及成就

p3

理大研發基於AkkMore™的新型菇菌脂肪替代品 有效預防肥胖及增強腸道健康 與唯港薈合作推出減脂甜品 促進食品行業環保革新

科學家近年積極探索研發未來食品的可能性,包括以無盡的微生物,替代有限的動物和植物資源;其中替代動物來源的脂肪成分也是熱門研究課題之一。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未來食品研究院及食品科學與營養學系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基於AkkMoreTM的新型菇菌脂肪替代品,有效預防肥胖和其他代謝疾病、增強腸道健康、調節免疫反應和減少焦慮。此脂肪替代品不但有助減低食物卡路里含量,亦能延長忌廉製品保質期,長遠而言能夠減少乳製品消耗及廚餘量,對食品行業提供創新的ESG(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解決方案。 由理大未來食品研究院核心成員、食品科學與營養學系助理教授(研究)常金輝博士及未來食品研究院副院長及副教授、食品科學與營養學系副系主任邱家琪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提取天然菇菌中的AkkMoreTM功能性成分,並進行三期動物測試。 研究發現,服用AkkMoreTM配方的實驗組小鼠,其腸道微生態較對照組小鼠健康,當中阿卡曼氏菌(Akkermansia)含量較多、厚壁菌門 / 擬桿菌門(Firmicutes / Bacteroidetes)比率較低、脂肪組織較輕,及神經炎症程度較低,顯示配方有助體重管理、增強腸道健康,並能改善代謝及免疫失調和紓緩焦慮情況。此項研究早前於2022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得銀獎,有關保健功能的實施方案亦已進入專利審批階段。 研究團隊其後利用AkkMoreTM其增稠、乳化及穩定的特性,研發含有AkkMoreTM配方的忌廉伴侶。該忌廉伴侶可與傳統忌廉搭配使用,降低甜品中忌廉的使用量,不但可減低甜品中脂肪及卡路里含量,保持口感質素,亦可大幅延長忌廉製品的保質期,長遠而言更可減少乳製品消耗及廚餘量,助力減少碳排放及提高利潤。 常博士表示:「是此合作是科研落地的成果,研究團隊下一步將專注開發AkkMoreTM配方在創新健康食品中的應用,並著力鑒定功效較佳的原材料菇菌,以及把種植流程標準化的工作。」 理大一直致力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常博士於2019年參加「理大創新應用博士後計劃」,獲批理大微型基金,入選香港科學園的科技創業培育計劃並屢獲獎項。2020年,她與邱家琪博士及會計及金融學院助理院長及副教授金涌博士聯合成立初創企業寶力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先後獲理大科技啟動基金計劃、香港科技園科技創業培育計劃及天使投資者支持。 繼推出含有AkkMoreTM配方的營養補充劑後,研究團隊與理大教學及研究酒店唯港薈GREEN合作,使用由團隊研發含有AkkMoreTM配方的忌廉伴侶,製作減脂軟雪糕及甜品,並推出期間限定「森煥輕盈日本水果AkkMoreTM下午茶」。唯港薈委託化驗所測試兩款軟雪糕營養成分,發現使用AkkMoreTM配方製作的軟雪糕的總脂肪含量只有3%,較使用一般食譜製作的軟雪糕大減超過8成,而總熱量亦減少超過一半。更多詳情,請瀏覽唯港薈網頁:https://www.hotel-icon.com/zh-tw/offers/akkmore-japanesefruits-afternoon-tea 

2024年5月22日

研究及創新

PressImage_21 May

理大研究揭示外傭在港生活面對的主要醫療及溝通困境

外傭減輕不少雙職家庭在照顧兒童及處理家務上的重擔,但其個人需求卻未受到足夠重視。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英文及傳意學系進行一系列研究,探討外傭在港生活所面對的健康及其他結構性問題,包括他們在新冠疫情期間遇到的困難,揭示外傭的福祉與他們能否獲取正確的公共衛生資訊及享用相關設施息息相關。 研究人員深入訪問逾 700 名、以問卷形式調查逾 400 名菲律賓及印尼外傭,了解他們在港生活的故事及身心健康,內容涵蓋其(創傷)經歷、健康素養、醫療需求及社群通訊網絡。隨著香港人口老化加劇,針對長者家居護理的需求日益增加,來港工作的外傭越來越多,研究期望能帶出為外傭創造共融社會環境的重要性。 理大英文及傳意學系教授Hans Ladegaard教授表示:「印尼外傭面對邊緣化及孤立問題尤其嚴重,他們許多生活難題均源於語言與溝通困難,並對自身權利了解不足。不少人來港前只接受了三星期的廣東話課程,無法確保語言流利程度,大部分更不懂英文,甚至不知道法定的最低工資水平和每周可享有 24 小時休息時間等。因此,我們應該優先為他們提供語言學習的支援,並教育他們認識自己的權利。」 根據Hans Ladegaard教授的研究,缺乏接收資訊及使用公共衛生設施的途徑是外傭的其中一個主要困境。尤其新冠疫情期間,不少外傭因疫情帶來的孤獨感、隔離及鄉愁等而容易陷入抑鬱及焦慮的情緒,但他們能獲取適當支援的途徑卻相當有限。研究團隊建議公共衛生宣傳應採用他們能理解的語言,並運用社交媒體等外傭能廣泛接觸的渠道進行,而利用漫畫及敘事的表達方式亦能更有效地與外籍群體溝通。 另一項由理大英文及傳意學系助理教授Jeffry Oktavianus博士領導的研究亦發現,社區敘事網絡,包括直接的人際社交網絡、社區組織及傳媒,在支持外傭應對疫情時發揮了關鍵作用。該項研究已刊登於《Health Communication》。 研究指出,由於欠缺以外傭母語為主的正確資訊,許多外傭在疫情期間都無法獲得足夠的防疫知識,社交媒體和社群間的互動溝通成為他們主要的資訊及情感支援來源。然而,外傭或會在人際網絡間接觸到假消息,並因而產生負面心理影響。Oktavianus博士表示:「這些網絡雖然是重要支援,但亦有機會傳播錯誤資訊,在協助邊緣化社群面對疫情上,同時帶來機遇和挑戰。」 研究提出,社區組織可以主動發放可靠新聞,解除外傭的疑惑及糾正他們得到的錯誤訊息,協助他們在混亂情況下分析真假資訊,並鼓勵相關組織(例如在港印尼人組織、少數族裔媒體等)主導有關公共衛生的宣傳。研究又指出,提高外傭的數碼素養也是幫助他們區分真假資訊的關鍵所在。 由理大英文及傳意學系助理教授Margo Turnbull博士帶領的另一項研究則重點關注提升外傭健康素養的需要。菲律賓目前是亞洲區乳癌發病率最高國家之一,在港工作的菲傭罹患乳癌的數字亦不斷增加。研究深入探討了在外地工作時罹患乳癌對外傭生活的影響,論文已刊登於《Quality Health Research》。 與上述研究一致,這項研究亦強調應使用多元語言作健康宣傳,令外傭能以母語理解公共衛生的資訊,同時提出可以在週日開放公共衛生設施以便外傭使用,從而及時獲得診斷及醫療援助。Turnbull博士補充:「改善語言及溝通技巧亦可令外傭更有效運用醫療資源,減輕癌症帶來的負面心理影響,並增強面對健康問題時的信心。」 目前,Turnbull博士正與一個癌症支援小組合作,共同開發多語言的溝通資源,期望協助外傭向僱主、家人及醫生傳達其診斷及護理需求。 就多項圍繞在港外傭的研究發現,理大英文及傳意學系將聯同兩個支援外傭的非政府機構,融幼社及外勞事工中心,於5月24日在理大舉行「外傭生活攸關」研討會,進一步討論外傭在港工作的生活困難,以及如何在香港建立更共融的社會。

2024年5月21日

研究及創新

file

香港理工大學與廣西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2024年5月21日,香港理工大學與廣西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就雙方將探討“以土木工程、建設環境學科為先導先行,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研究,共同探索培養博士生及博士後的途徑”之合作機會,並對可進一步討論之範疇達成初步共識。 香港理工大學協理副校長(內地研究拓展)董澄教授、廣西大學副校長肖建莊教授分別代表香港理工大學和廣西大學簽署備忘錄。 廣西大學坐落於廣西首府南寧,是國家“211工程”建設學校,“雙一流”建設高校。教育部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部區合建”高校。廣西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歷史可追溯到1928年,並在2017年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的學科;及在2018年作為主幹學科,入選教育部部區合建一流學科群。 兩校將在前沿科技領域共同探索,共建科研平台,開展科技創新,為桂港兩地科技合作樹立新典範。

2024年5月21日

研究合作

Photo 1

理大科創牽頭推行全港大型肝病篩查計劃 作為首個參與機構 理大致力促進科研成果轉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24年全球肝炎報告》,因感染病毒性肝炎而導致死亡的人數正逐年上升。在2022年,全球約有130萬人因感染性肝炎而死亡,平均每天奪去3,500人的生命,成為全球第二大傳染病 1。為應對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特别是病毒性肝炎對健康的威脅,由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培育及支持的學者領導科創企業——意領科技有限公司(意領科技),正式宣布牽頭推行為期五年的「關愛肝 – 香港千萬人次肝病早篩計劃」(「關愛肝計劃」),提高公眾對肝病防治的認識,推動早期檢測與治療,以減少肝病對市民健康的影響。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及梁顯利生物醫學工程教授、生物醫學工程講座教授、智齡研究院院長及意領科技創始人鄭永平教授,聯同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劉會平先生、香港大學腸胃肝臟科臨床教授司徒偉基教授、香港科技園公司轉化研發所高級總監劉思雅博士、意領科技執行長賈曉嘉先生,及香港肝壽基金董事局主席羅詠逑女士,於昨日(5 月16日)共同主持「關愛肝計劃」啟動儀式。 理大一直致力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將支持「關愛肝計劃」並成為首個參與機構。今年七月起,理大將使用由意領科技研發的無線掌上式超聲設備Liverscan®,為大學的全職教職員進行肝纖維化和脂肪肝篩查,同時鼓勵參與者自願參加為期兩年的跟進研究。科研團隊將透過收集數據,更深入地研究均衡飲食、持續運動及定期進行肝病篩查對監察肝病進展的重要性。理大相信,透過推行「關愛肝計劃」,可以提高公眾對肝病防治的認識,及早發現和治療肝病,從而減低肝病對人類健康的威脅。 趙汝恒教授表示:「意領科技作為理大支持的科創公司,積極將大學的專利商品化。透過理大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引入投資者及業界資源等多方支持,並轉化為對社會有正向影響力的產品。『關愛肝計劃』的成功啟動將標誌著理大在貢獻全球公共衛生領域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時也體現了大學對社會責任感和科研成果轉化的承諾。此外,理大近年策略性地在內地多個城市設立技術創新研究院,旨在把理大在基礎研究與創新創業方面的獨特優勢,結合內地各地雄厚產業基礎和特色,推動核心技術的研究與轉化,培養具有創新科技知識和全球視野的創新創業人才,並為科創企業提供更優化的應用平台和應用場景。通過這些舉措,理大將不斷強化與內地城市的合作關係,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同時也為大學科研人員提供一個將理論應用於實踐、將研究成果商品化的良好環境。」 意領科技由鄭永平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於 2018 年聯合創立,專注研發肝病診斷和篩查的先進超聲波成像設備。在鄭教授帶領下,理大研究團隊將瞬時彈性成像(Transient Elastography)診斷技術與實時超聲波影像引導系統結合,開發出更精準檢測肝纖維化的解決方案,命名為Liverscan®。Liverscan®是一款創新的醫療設備,它小巧如同手掌大小、無線、輕巧便攜,同時容易操作、經濟實惠,讓醫護人員能夠隨時隨地為患者作肝纖維化及脂肪肝檢測。 鄭永平教授表示:「肝纖維化可由肝組織長期發炎、過量酒精攝入或長期脂肪肝而導致,更有機會發展成肝硬化、肝功能失調,甚至肝癌。我們期望透過超聲設備Liverscan®檢測成本降低、檢測時間縮短、操作便利和準確度提升的特點,讓肝病檢測及篩查程序走入社區,使肝臟評估普及化,從而在未來幾年大大減少嚴重肝病患者的數量。」 意領科技已獲得「理大科技領航基金」及香港科技園「生物醫藥科技培育計劃」的支持,並成功獲得多位行業合作夥伴和私人投資者的資金支持。目前,Liverscan®已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上市許可(FDA510K),並在香港、澳門等地的多家著名醫院及診所投入使用。意領科技正與內地多家醫院開展臨床科研合作,預計Liverscan®將在今年第三季度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註冊批准後打進國內市場,並於2025年在全球推出。 1 世界衛生組織《2024年全球肝炎報告》

2024年5月17日

研究及創新

1

理大與惠州市大亞灣簽署合作協議共建技術創新研究院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惠州市人民政府及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大亞灣開發區)於5月13日舉行簽約儀式,就共建「香港理工大學大亞灣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院)達成合作協議。 座談會上,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向到訪理大的惠州市代表團介紹理大的最新發展,以及未來於內地拓展的戰略目標。理大一直重視推動科技創新及科研人才培養,在基礎研究與創新創業方面獨具優勢,致力為國家的高品質發展貢獻力量。理大與惠州將共建研究院,發揮各自優勢並協同發展,藉深化惠港合作將科研成果轉化,作為當地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研究院將成為推動惠州科技產業發展的動力,實現雙方互利共贏。 惠州市委書記兼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吉先生表示,理大擁有一流的創新人才和強大的科研實力,同時惠州擁有堅實的現代產業基礎和廣闊的創新應用場景。雙方攜手共建研究院,必將有力促進優勢互補。研究院將聚焦惠州產業發展方向,充分發揮理大的人才科研優勢,推動更多科研成果在惠州落地孵化、實現產業化,助力惠州加快打造廣東高品質發展新增長,同時聚集整合境內外高端科技創新資源,培養一批掌握未來關鍵技術的卓越工程師和高素質技術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將研究院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高端科技創新平台。 在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校長滕錦光教授、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及惠州市委書記兼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吉先生、惠州市委常委兼統戰部部長賴建華先生、惠州市委常委兼組織部部長黎明先生見證下,由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惠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俊玲女士,以及大亞灣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兼區管委會主任郭武飄先生代表簽署合作協議。其他出席嘉賓包括理大領導層、專家代表及惠州市人民政府及企業代表等。 科技創新已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關鍵力量。會上,理大軟材料及器件講座教授鄭子劍教授亦簡介了研究院的建設規劃。該院將聚焦石油化工、新能源材料、人工智能及智能製造等領域,通過與惠州市和大亞灣開發區的合作,充分發揮各方的優勢,實施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並積極推動官、產、學、研合作,為香港、惠州乃至國家的科技創新作出貢獻,期望以卓越成績打造惠港校地合作新典範。

2024年5月17日

研究合作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