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最新动态

Photo 1 (1)

「理大创科 × 校友日2024」将於10月19日举行 见证理大非凡成就 推动香港创科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将於2024年10月19日(星期六)举行「理大创科×校友日2024」,届时创新日将展示理大在交叉学科研究丶知识转移丶创业培育方面的最新发展及卓越成果,如何为建设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作出贡献。欢迎理大师生及校友丶创科企业家丶业界夥伴丶研究人员丶学生及有兴趣人士预先报名参与。同场举行的校友日,将为理大校友安排多项校园导赏丶亲子丶体育及表演等活动,让校友相聚校园,见证母校的飞跃发展,同时展示校友的才华。 作为理大以至粤港澳大湾区内年度创科创业旗舰活动之一,今年创科日以「联系智慧  创新未来」为主题将举办多项丰富活动。其中,创科展览将展出理大与业界伙伴合作就推动新质生产力的产学研成果,以及得奖理大年轻和杰出学者的研究成果,涵盖先进制造丶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丶生命科学与医疗保健丶新能源与材料丶可持续发展丶创新电动车充电技术等范畴。 本港和大湾区规模最大的交叉学科研究平台——「理大高等研究院(PAIR)」辖下研究院及研究中心亦将展出多项创新发明,包括食物废料制成的三维打印材料丶智能陪伴玩偶丶尖端足部扫描仪丶显示月球南极地形和景观的创新 3D 模型,以及低碳建筑材料等。PAIR创科论坛上,研究院院长及研究中心主任亦会介绍大学在健康福祉丶人工智能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先进技术。 理大致力通过其PolyVentures初创生态系统,培育矢志创业的理大学生丶校友和学术人员。19间理大培育初创企业将展示创新创业成果,并提供便携式肝纤维化评估系统和智能轮椅等多个体验项目。理大校友丶水滴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沈鹏博士更会亲身分享成功创业经验,而内地孵化及投资平台代表亦会讲解内地招商引资的挑战与机遇,为有志创业人士带来启发。 另外,校友日作为校友年度盛事,获得逾百名热心校友鼎力协助,主持多项精彩活动。出席校友及其亲友可透过校园定向丶主题导赏团,以及由「杰出理大校友」带队的慢跑之旅,发掘母校的新旧建设,参观鲜少对外开放的先进教研设施。多位才华横溢的校友亦将在理大超星团表演中粉墨登场,带来中乐丶舞蹈丶跆拳道丶魔术及合唱等演出。 校友日亦会举办五人足球友谊赛丶乒乓球表演赛丶亲子乒乓球训练及设置童趣天地等,让参加者在理大校园享受运动及游戏乐趣。由不同学院丶学系及校友会主理的特色摊位,亦将展示多项创意成果和活动,包括心理弹跳站(ReST Hub)丶为脊柱侧弯患者而设的功能衣,以及言语治疗游戏等。透过一系列丰富节目,参加者将亲身感受多姿多彩的理大校园。 更多活动资讯及报名详情,敬请浏览:https://polyu.me/3N18SU4。

2024年10月9日

8

桥接未来:PolyU x Arup启动讲座系列暨签署合作备忘录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奥雅纳(Arup)合作举办了卓越研究与技术讲座系列的首场讲座,主题为「Bridging the Future – Pushing the Boundaries of Bridge Design and Operations」。此次讲座吸引了超过100名参与者,包括学生、工程师及研究人员等,促进了学界与业界的交流。 活动旨于推动工商业界和学术界的交流合作,发展卓越研究和具影响力的技术应用。我们很荣幸邀请到理大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教授、海洋基础设施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夏勇教授分享了桥梁工程和结构健康监测方面的前沿研究。此外,Arup全球桥梁领袖Naeem Hussain教授也介绍桥梁设计和工程的创新工作。 此外,理大与奥雅纳在活动期间签署合作备忘录,建立长期科研和技术合作伙伴关系。在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和Arup东亚区主席郭家耀先生的见证下,由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和Arup东亚区研究及发展部董事徐润昌博士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标志着双方在联合研究、培训和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工程技术创新及发展。

2024年10月7日

研究合作

Photo 1

理大232名学者入选2024年全球首2%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於史丹福大学最新发布的2024年全球首2% 科学家排行榜再创佳绩,有232名学者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career-long impact),连同「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single-year impact),共有355名学者上榜。 「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是根据学者的学术生涯被引次数评定。理大在建筑及建造(18人)领域拥有全球大学中最多的首2%科学家,连同其他11个领域,包括材料(19人)丶能源(15人)丶土木工程(13人)丶运筹(10人)丶光电子学(10人)丶护理学(7人)丶电机与电子工程(7人)丶物流与运输(6 人)丶机械工程与运输(6 人)丶气象学与大气科学(4人),以及康复治疗(4人),於12个领域是本港院校中拥有最多首2%科学家。另外,理大共4名学者在其专业领域位列全球前10位,7人位列全球前20位,17人位列全球前50位,人数均为本港院校之最。 由史丹福大学编撰的全球首2% 科学家分为「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1960 – 2023年)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2023年)两个榜单,藉以衡量学者的长期及近期研究影响力。排行榜涵盖超过 100,000 名全球各地顶尖科学家,将其归纳入22个学科及174个领域,并以学者截至2023年底的论文引用次数丶个人科研成果,以及论文影响力综合指标等编制排行榜。 作为全球百强学府,理大一直致力推动科研创新造福社会,能获此佳绩,足证理大的科研实力备受国际肯定。理大会继续在教育丶科研和知识转移方面追求卓越,为香港丶国家乃至世界谋求福祉。

2024年10月4日

奖项及成就

20241002 - PolyUs Digital Strolling programme alleviates-02

理大学者研发「数字漫步」为行动不便人士缓解忧鬱 获颁健康长寿催化创新奖(香港)2024

创新科技方案能为行动不便人士提供康復和健康计划,解决忧鬱和生活品质相关的问题,从而提升人类福祉。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护理学院助理教授(兼Presidential Young Scholar)李妍博士凭藉研究项目 「『数字漫步』对严重行动不便者抑鬱和生活品质的影响」 ,获颁2024年健康长寿催化创新奖(香港)。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的数据,全球约有16%人口严重行动不便,香港则有7.1%,他们普遍面对精神健康问题如被边缘化。研究显示,超过 50%的严重行动不便人士会出现抑鬱或焦虑症状。 「数字漫步」是指利用虚拟实境技术,在数位情境中模拟行走或移动的体验,作为一种崭新且具潜力的介入策略。李博士的研究目的是为严重行动不便人士开发并测试「数字漫步」干预的可行性、可接受度和初步效果,包括改善忧鬱、慢性疼痛和睡眠质素。 参与者会使用头戴式显示器 、无线手持控制器和笔记型电脑以投入虚拟环境。头戴式显示器连接到电脑,让使用者看到模拟四肢;透过手持控制器追踪手臂的三维(3D)动作和位置。这些资料会转换成虚拟的腿部动作,让使用者体验在三维空间「行走」。 李博士是一位拥有超过 10 年经验的註册护士,同时是一位活跃的护理研究员。她的研究兴趣包括数位社会心理健康、残疾人士的心理健康,以及教育创新中的人工智能。 李博士表示:「数字漫步具有强大的可塑性,能以轻松有趣的方式进行,让使用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享受其中。还有,这种基于控制器的方法,让行动不便人士体验模拟漫步,通常以森林等大自然为背景,这有助于缓解心理症状,并对其他情况如睡眠质量等产生显着影响,从而提升整体生活质素。」 该研究成果将为后续的大规模试验奠定基础,并为医务人员和復康专家提供建议,以开发创新且全面的社区医疗保健计划,惠及严重行动不便人士。 研究资助局于2022年开始与美国国家医学院合作举办健康长寿催化创新奖(香港),旨在支持在任何学科领域中有可能延长人类健康寿命的大胆创新想法。

2024年10月3日

奖项及成就

Photo 1 (1)

香港理工大学大亚湾技术创新研究院成立举行揭牌仪式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在惠州市与惠州市人民政府和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举行了「香港理工大学大亚湾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院)的揭牌仪式。 在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丶校长滕锦光教授丶校董会成员李锦雄先生丶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丶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丶协理副校长(大学发展)罗璇博士丶理大大亚湾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郑子剑教授丶惠州市委书记丶惠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吉先生丶惠州市委常委丶组织部部长黎明先生丶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一级调研员袁光侠先生丶惠州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丶惠州市台港澳事务局局长锺永兰女士丶大亚湾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丶区管委会主任郭武飘先生丶大亚湾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丶区管委会副主任伞金福先生及大亚湾开发区党工委委员丶区党建工作办公室(组织人事办公室)主任陈智明先生一起为研究院进行揭牌仪式,标志着研究院正式落地惠州。 林大辉博士在致辞中表示,理大丶惠州市政府及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方自今年五月签署共建协议以来,经过四个月的努力落实研究院及孵化楼基本建设,展现了高效的合作成果及推动科技创新的坚定决心。研究院将以当地产业需求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为香港丶惠州乃至国家的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滕锦光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理大在追求教学和科研创新时,十分关注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研究院将重点开发绿色能源及技术,致力於推动社会的现代化丶数码化和环保建设,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此次与惠州市政府及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合作,将促进官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成为惠港两地在绿色和先进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平台。 刘吉先生在致辞中表示,惠州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并深化惠港科技创新合作。惠州与理大携手合作建设研究院,整合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培养一批掌握未来关键技术的卓越工程师和高素质技术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成爲国内一流的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及惠港校地合作新典范。 揭牌仪式重点介绍了研究院的四大聚焦领域,分别由研究院院长丶理大智慧可穿戴系统研究院副院长丶软材料及器件讲座教授郑子剑教授介绍研究院整体发展方向及建设规划,及其研究的新材料与新能源;研究院副院长丶理大理学院副院长丶化学和环境分析中心实验室主任容家富教授的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催化;理大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魏敏晨教授的空间计算与影像;及理大机械工程学系阮海辉博士的绿色与智慧制造。这四大核心研究领域不仅应对现有产业的升级需求,还专注於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及科技自立自强奠定坚实基础。研究院并与八家当地企业就合作项目举行签约仪式,进一步实现技术转化及应用。 香港科技园董事局主席丶理大基金主席查毅超博士为大亚湾首届科学讲坛主讲。 理大杰出讲座教授暨电动汽车研究中心主任陈清泉教授为大亚湾首届科学讲坛主讲。 活动还特别举办了「以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的大亚湾首届科学讲坛,由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丶香港科技园董事局主席丶理大基金主席查毅超博士及理大杰出讲座教授暨电动汽车研究中心主任陈清泉教授主讲,探讨了科技创新与提升生产力的互惠关系,及未来产业转型的趋势和挑战,为与会官员丶科研人员及企业代表提供了前瞻性见解。 未来,研究院将成为惠港两地合作的新典范,结合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基础和政策支持,为惠州市的发展注入香港元素,并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提升制造业发展能级,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石化能源新材料丶电子资讯两大产业集群。

2024年9月30日

活动

1

理大与 Arup 积极推动科研交流和合作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致力于运用卓越的科研实力提出更多创新解决方案, 建设可持续的未来。最近,理大与 Arup 合作举办了一场名为「Eureka Moments」的交流活动,汇聚了众多理大科研人员和Arup的工程人员,共同探讨绿色能源和碳中和技术等主题。 在活动中,参与者分享了他们目前的研究项目,涵盖氢气合成与储存、低碳建材、离岸风能、二氧化碳转废为能等课题上的最新研究工作和项目。理大的研究人员积极参与讨论,深入了解最新的行业惯例,激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以开展崭新的研究主题。 此次活动建立了一个学术界和业界沟通的平台,推动思想、技术和知识交流,并为理大与 Arup 在不同研究领域的合作创造机会,为双方共同争取更多科研资源及开展合作项目奠定基础。

2024年9月30日

活动

WhatsApp Image 20240927 at 112544f4ad5059

媒体报导:理大携手UNIQLO发布香港消费者可持续时尚认知调查结果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时装及纺织学院设计学院与日本服装零售商UNIQLO连手发布的《香港消费者可持续时尚认知调查》显示,香港消费者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认知率高达70%,对环境议题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调查中,有10人中就有1位每年购买超过21件衣物,但令人担忧的是,约20%的消费者表示每件衣物的平均穿着次数少于10次。 此外,调查揭示了衣物处置的行为习惯。虽然9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参加衣物回收,但根据环保署的数据,实际回收率仅为11%,主要原因包括回收地点不便和对回收渠道的了解不足。 消费者普遍期望时装品牌能加强回收奖励措施,例如提供购物折扣和现金回馈,以鼓励更多人参与回收。香港消费者的回收行为主要受到内在动机的驱动,因此希望小区和各界能提供更多支持,进一步推动可持续消费模式。

2024年9月27日

研究及创新

Photo 1

理大与绍兴市政府携手共建技术创新研究院 推动两地科研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政府共同成立「香港理工大学绍兴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院),研究院将聚焦多个前沿和高端技术,包括纺织科技、碳复合材料及应用、现代建筑等关键领域的科研发展及转化。 绍兴市委书记施惠芳及其他领导代表出席9 月 21 日早上的绍兴人才周活动,理大与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政府于活动上举行签约仪式,同日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双方共建的「香港理工大学绍兴技术创新研究院」正式成立,这被视为香港与绍兴在科技创新与卓越追求上的璀璨里程碑。研究院将成为一个开放、创新的桥梁,连接学术界、产业界与社会各界,促进科技资源的共享与交流,共同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依托理大在时尚与纺织学的产业领导、土木与环境工程学的创新解决方案、机械工程学领域的卓越研究等强项,汇聚绍兴市丰富的资源与优势,研究院将利用理大的科研成果,推动在创新基地的转化,实现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此外,研究院还将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工程师及高素质技术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 研究院揭牌仪式由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协理副校长(内地研究拓展)董澄教授、柯桥区区委会副书记、区长袁建先生及其他领导代表共同主持,标志着双方共建的「香港理工大学绍兴技术创新研究院」正式启动。 滕教授致辞时表示,绍兴与理大都是人才辈出之地。理大作为拥有86年历史的学府,汇聚了超过2,900名科研人员,根据史丹福大学科学家排行榜,其中超过200位学者被列为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特别是在土木工程和建筑与建造领域享誉全球。研究院将致力推动科技创新,培育科技人才,并与全球伙伴建立紧密合作,共同为香港、国家乃至全球的繁荣进步贡献力量。 研究院的揭牌仪式在第九届海创大赛总决赛暨柯桥国际人才交流活动中举行,研究院正式成立,标志着理大与绍兴在创新技术培育上迈入了新的里程碑。共同进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研发工作,并促进知识转移,以配合各城市的产业和社会需求。 理大与绍兴市合作,必定能发挥双方优势,将进一步深化与内地的科研合作,提升科研实力,培育更多优秀科研人才,并通过跨领域合作应对全球挑战。

2024年9月26日

研究合作

20240715  PolyU scientist advancing in siteselective bioconjugation for enhanced therapeutic develop

理大学者研究位点选择性生物偶联之进展 助推进治疗科学发展

近年,针对离胺酸残基和N-末端的多肽和蛋白修饰的生物偶联方法成为了化学生物学的研究新方向。这些位点具有高反应性和可接近性,可以透过共价键把功能分子修饰于生物分子上,创造出具有多种用途的生物共轭物。 蛋白是生物的基本结构单元,在生物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在一些生物医学应用中(如:药物传递或靶向治疗),由于蛋白不稳定的属性,需要加入额外功能分子才能发挥效用。传统生物偶联方法缺乏选择性位点,导致这些生物制药的质量下降和不稳定。因此,具有高准确性的位点选择性生物偶联方法有着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 香港理工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及食品科学及营养学系教授黄文健教授和研究团队在这方面甚具心得。由于N-末端容易暴露于溶剂中,并且在修饰后对蛋白活性的干扰最小,因此他们致力研究针对N-末端的生物偶联方法。团队发现在微酸性条件下利用2-乙炔基苯甲醛(2-EBA)进行蛋白修饰,其选择性会得到显著改善,同时保留了蛋白的生物功能性。该方法在药物传递和癌症治疗等应用中都取得成果。 此外,黄教授的团队还研发了新型可见光响应和热响应生物偶联试剂,为刺激响应型药物传递、抗体药物共轭物和细胞表面工程等带来了新发展。透过利用光或温度进行刺激反应,更能掌握生物共轭物的药物释放和标靶的准确度,旨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位点选择性生物偶联技术的发展是医学研究的一大进展。黄教授的团队旨在提高多功能治疗生物共轭物的稳定性和疗效,从而在药物动力学上取得突破,更有效地治疗人类疾病。他们的研究成果已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申请了多项专利,亦与理大不同学系合作,以探索更多医学应用的可能性。这种跨学科合作推动了化学生物学研究,期望为创新疗法带来了更好的临床数据。  

2024年9月25日

研究及创新

Photo 1

理大研发碳量子点驱动的环保辐射制冷纳米涂层 推动建筑物节能降温

香港的建筑物占全港用电量约九成,产生逾六成的碳排放。因此,在建筑物推行节能措施须持之以恒,以逐步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一款自适性环保辐射制冷纳米涂层,能应用于建筑物天台和外墙等,毋须消耗任何能源下,即可有效降低建筑物表面温度高达摄氏25度,并降低室内温度约摄氏2至3度。新型涂层既无毒又耐用,且不含任何金属,更可大规模生产,有助推动以环保节能方法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及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以反射物料覆盖外墙及天台,有助建筑物自我调节热环境,继而降低室内环境温度。一般采用的被动式辐射制冷材料,不能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节制冷量,应用具局限性。为此,理大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教授吕琳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联同核心成员博士后研究员龚权博士,开发了以「碳量子点」(Carbon Dots)驱动的光致发光辐射制冷纳米涂层,能因应太阳辐射量,自动调节其制冷量。光致发光辐射制冷涂层是利用光致发光材料将太阳能转化为光能,太阳亮度强度愈大,涂层的太阳光反射率愈高,以避免建筑物吸收过量热力。 然而,传统的光致发光材料属于稀土金属和钙钛矿,存在环境污染问题。而吕琳教授的团队以具开创性的方法,采用纳米大小的环保有机合成物「碳量子点」作为光致发光材料,解决此问题。这种环保无害的有机材料涂盖在中空的玻璃微珠表面,制成智慧制冷球,令涂层有效地将紫外线转换成可见光光子,提升太阳能反射率。新型涂层具水溶性特点,使用时只需等待水分蒸发及凝固,便可形成涂层覆盖在建筑物表面,过程中不会释放任何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减少空气污染的问题。 实验结果显示,与传统辐射制冷涂层相比,新型涂层可将日间的有效太阳能反射率由92.5%提升至95%,冷却效果比传统涂层高10至20%,例如于混凝土天台采用,更可降温高达摄氏25度。 另外,与政府机构合作的实地测试中,团队将新型辐射制冷涂层应用于本港建筑工地的货柜屋屋顶;经过两年半的户外测试后,货柜屋屋顶比一般混凝土屋顶温度降低高达摄氏24度。新型涂层耐用度亦极高,其太阳能反射率在测试期后只降低了不多于2%。团队预计,以新型涂层为该货柜屋降温,能有效降低空调冷负荷,每年可节省约10%空调系统耗电量。 研究团队亦分析了中国内地不同气候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下降与降温耗电数据,发现太阳能辐射量愈高,新型涂层可达到的降温温差愈大,表现优于一般辐射制冷涂层,有助大幅减少建筑物能源消耗。以香港和内地10个城市,包括北京、杭州、广州、长沙、新强和田、沈阳、桂林、福州、重庆、兰州为例,使用新型涂层为建筑物降温,预计每平方米涂层可以为每一城市每年节省约97至136度电。 吕琳教授表示:「全球暖化和极端气候如热浪问题日益严峻,科学界致力探讨如何消耗最少能源为建筑物和城市降温。我们研发的新型涂层具备卓越降温表现,适用于各种气候的城市,有望加快新一代降温材料的发展。这种水溶性新型涂层更可制成多种颜色,以滚刷方式大幅涂抹于建筑物天台和外墙、路面、城市地表覆盖面等,既可达到降温目的,更兼具美化外观的效果,是未来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创新策略之一。」 另外,研究团队已获得理大碳中和科研基金的支持,将这种新型光致发光辐射制冷纳米涂层与双面太阳能光伏板结合,实现协同增强的热管理和发电,使建筑物由能源消耗者转变为能源收集者。研究团队计划在兴建中的理大九龙塘学生宿舍天台安装双面光伏板,并于光伏板之下的天台地面涂抹新型涂层,进一步提高太阳能反射到光伏板的比率,从而提高发电量,并为建筑物降温。 团队预期,新系统与没有涂层的单面太阳能光伏板相比,发电量提高30%至50% ,碳排放减少30%。新宿舍天台可安装双面太阳能光伏板的面积约600平方米,以此为例,预计可产生97,000千瓦小时电量,每年节省逾港币12万元电费。另外,团队亦正研究利用石蜡基开发一款动态自适性辐射制冷纳米涂层,能因应寒冷及炎热天气,维持适当的太阳能反射率,以达到冬天保暖夏天降温的效果。 这种水溶性新型涂层更可制成多种颜色,以滚刷方式大幅涂抹于建筑物天台和外墙、路面、城市地表覆盖面等,既可达到降温目的,更兼具美化外观的效果。

2024年9月24日

研究及创新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