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理大雲講堂-如何從空中看大灣區:白天還是晚上?大數據還是小數據? (只有中文版本)

會議/講座

20220423-0611_JEE Online Lecture Series_Banner_RI
  • 日期

    2022年5月7日

  • 主辦單位

    環球事務處

  • 時間

    14:00 - 15:00

  • 地點

    ZOOM線上平台  

講者

翁齊浩教授

摘要

遙感技術與實地調查相結合,可用於觀測、監測、測量和模擬構成自然和人類生態系統的許多組成部分。在社會需求和衛星和傳感器技術和圖像處理技術(如人工智能)的推動下,我們目睹了全球研發、技術轉讓和工程应用的巨大增長。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商業衛星、高光譜成像、激光雷達和雷達技術得到發明或重新發明。與互聯網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的集成導致了谷歌地球等網絡上地理參考信息的出現。這些新的"地理虛擬世界",結合GPS,移動地圖和現代電信技術,已引起政府、行業和公眾的極大興趣。遙感 “大數據” 的增長伴隨著免費中低分辨率衛星圖像而发展。隨著衛星圖像採集的時間分辨率不斷提高,特別是那些具有高空間分辨率的圖像,導致任何地点的圖像積累增加,為時間序列分析和場景動態的實時評估創造了可能性。自 1992 年以來,衛星收集的夜間燈光圖像已越來越多地用作人類住區和活動的指標,利用時間序列夜間燈光圖像來監測城市增長,分析社會經濟和環境變量的動態,並評估城市化的環境後果。本講座拟探討使用白天和夜間的時間序列卫星圖像,通過比较大数据和小数据方法來分析大灣區的城市化过程,討論两個關鍵科學問題:(1)時間序列圖像如何用於表徵和量化城市化進程? (2) 是否可以提取夜間燈光特徵來增強白天圖像,以繪製和表徵各種類型的城市土地利用變化?

點擊這裡查看更多活動資訊。

講者

翁齊浩教授

土地及空間研究院副院長

地理信息學和人工智能講座教授

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

翁齊浩教授是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AAAS會士、IEEE會士、AAG會士、ASPRS會士、AAIA會士,現任香港理工大學地理信息學和人工智能講座教授、曾任美國印第安納州立大學城市與環境變化中心主任和教授和美國航天局高級研究員。 1999年獲美國喬治亞大學地理學博士學位。現為地球觀測組織的全球城市觀測和信息系統項目負責人,任《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期刊》主編、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基金會董事,曾任美國地理學家協會(AAG)中國地理學專業委員會主席和美國攝影測量和遙感學會(ASPRS)全國理事。翁教授的研究側重於遙感科学和技術在城市環境與生態系統中的應用、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蓋的變化和城市化的環境效應等,共發表263篇論文,14本英文書籍,谷歌學術引用次數25800餘次,H-指數達72,得到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美國航天局等部門的研究資助。翁教授是城市遙感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在遙感技術應用於城市環境、城市化發展的研究中做出了系統性的創新貢獻,開創了一系列遙感地學分析方法和算法,完善城市熱島、城市擴張和環境可持續性的理論研究體係與方法論。早在1992年翁教授出國前,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院士親自與他聯繫,索取探討其地理哲學論著。翁教授入選2021年香港特區首批傑出創科學人計劃(Global STEM Professorship)、獲得了2020年美國地理學會傑出學術成就獎、2019年泰勒和弗朗西斯終身成就獎、2019年日本學術振興會傑出科學家獎和2011年遙感科學傑出貢獻獎。 2018年當選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 (IEEE)會士,2019年當選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會士,2020年當選美國攝影測量和遙感學會(ASPRS)會士,2021年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地理學家協會 (AAG)會士和亞太人工智能學會(AAIA)會士。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