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1a

香港理工大学与深圳市光明区达成协议推动共建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达成合作意向,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建「香港理工大学深圳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研究院),旨在促进港深两地在教育、科技、人才各方面交流。 理大是第一所与光明区达成策略共识的香港高等教育院校。双方期望透过共建研究院,结合两地的资源,开展全面高效的产学研合作。理大凭借卓越的科研实力和完善的研究资源,将吸引更多优质科创企业及人才汇聚港深,促进两地科研合作交流和创业机遇。 签约仪式于 8 月 28 日在深圳光明科学城举行。在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副校长(教学)黄国贤教授及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系主任周铭祥教授,与光明区委书记蔡颖女士、光明区区长邱浩航先生及光明区统战部部长杨莉女士的见证下,由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和光明区常务副区长姚高科先生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 滕校长表示,理大是一所创新型、研究型大学,在基础研究与创新创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此次落地的理大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将紧密结合深圳市和光明区的发展特点及规划布局,按照「湾区共创、协同发展」原则,集中大学优势科研力量,瞄准前沿科学问题,聚焦原始创新,以产出重大科研成果为核心目标,配合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运营,积极推动相关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贡献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光明区表示,此次携手理大共建研究院,将充分发挥理大优势学科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迭加双方优势,在生命科学、高端制造等方向打造国际一流的科研高端平台,构筑集聚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创业者的创新共同体。 合作重点还包括协同创新发展平台,鼓励及协助理大青年师生在深圳市光明区创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和创业培育基地。同时,培养具有创新动力和先进科技研发经验的未来行业领袖,为推进湾区高水平人才集聚地的建设做出实质性贡献。 透过研究院平台,双方将进一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深化深港两地科技创新合作,迈进大湾区高质量建设发展目标。

2023年8月30日

深圳研究院

1 (1)

理大与浙江杭州市成立技术创新研究院深化杭港两地科技结合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政府就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杭港两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达成合作意向。 于 6 月 26 日「2023 港澳•浙江周开幕式暨浙港携手合作主题论坛」上,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先生、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先生、副省长卢山先生及一众嘉宾,见证两地签署多项合作协议。作为其中一个重点合作项目,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及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政府沈建立副区长,在众人的见证下分别代表双方签署框架协议,推进共建香港理工大学杭州技术创新研究院(理大杭州研究院),开展深度有效的产学研合作。 理大杭州研究院开展初期将下设三个科研中心,暂名为「轨道交通智慧中心」、「大运河文化与旅游研究中心」、及「数智医美研究中心」。科研中心将主要开展技术研发、创业孵化、人才培育等三个重点领域的工作,以促进杭港两地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携手开展创新方案,成为一流科技创新基地,实现共赢。 同场,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及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交投集团)俞志宏董事长签署浙港两地科研合作协定。理大轨道交通研究团队将与浙江交投集团就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创新成果全球推广、人才培养与科研协作等多方面开展合作。 翌日(6 月 27 日),杭州市科学技术局二级巡视员宋新剑先生率领杭州多个主要行政区域 (钱塘区、拱墅区、余杭区及高新区)的领导及多家企业负责人到访理大,并参观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公司)及生物材料实验室,借此深入了解理大科研人才优势及创新科研技术,双方将进一步探讨理大杭州研究院科研团队工作计划,共谋未来合作机遇。 展望未来,理大将继续聚焦与企业合作,与内地紧密连系,在各个前沿科技领域进行具影响力的科研工作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融入国家发展,全力配合香港建设成为国际创科中心。

2023年6月27日

其他

1

香港理工大学与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成立技术创新研究院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达成合作意向,签署框架协定推动共建技术创新研究院,进一步加强两校产学研的合作,及促进两地人才培养交流。 技术创新研究院将聚焦先进制造、化工能源、低碳环保等多个科研领域,双方的教研人员将紧密合作,推动技术研发和核心技术的转化研究,以促进两校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携手开展创新方案,成一流科技创新基地。 理大期望就两校透过共建技术创新研究院,开展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整合两地的资源,发挥理大科研人才优势及创新科研技术,吸引更多优质科创企业及科研人才到香港和宁波,进行科研合作交流和创业。 双方于 6 月 25 日在理大校园举行签约仪式。在浙江省委常委兼宁波市委书记彭佳学先生、香港特别行政区前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兼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校长陈十一教授的见证下,由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及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张东晓教授,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出席签约仪式的还有宁波市委常委兼统战部部长林雅莲女士、宁波市委常委兼秘书长赵海滨先生、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兼副主任宋越舜先生、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副校长郑春苗教授及一众嘉宾。 签约仪式上,双方领导均表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未来的挑战,相信通过双方合作,定能为社会培养出顶尖的科技人才,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国家。

2023年6月25日

其他

Photo 1

理大与晋江市成立技术创新研究院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政府达成协议,成立「香港理工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加强和促进两地产学研合作。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及晋江市市长王明元先生在6月2日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举行的活动中签署相关协议。研究院将连系理大的研究实力和成果,以及晋江的工业需求,赋能晋江产业升级。 理大与晋江市将在新纺织材料、服装设计、智能穿戴系统、微电子、未来食品及公共政策等多个领域上合作,推动核心技术的转化研究。双方亦将携手培养具备创新科技知识和全球视野的创业人才。 凭借理大卓越的研究优势,以及晋江的产业实力和资源,双方的合作将支持晋江发展成一流的科技创新基地,共同推进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双向融合,为当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3年6月7日

其他

cover

理大与温州市政府达成协议推动共建技术创新研究院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温州市人民政府达成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在温州共建「香港理工大学温州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院),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创业孵化、人才培育等工作,协助温州发展成为科技企业和人才的重要创新科技中心。 透过是次官学研合作建立的创新平台,双方将开展在新能源、先进材料、智能可穿戴设备、海洋工程装备、海上风力发电、区块链和时装设计等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理大凭借卓越的科研实力,将协助温州建设创新基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可持续发展。双方并会合作培养能够掌握未来关键技术,以及与国际接轨的创新创业人才。 框架协议在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校长滕锦光教授、行政副校长卢丽华博士;浙江省委常委兼温州市委书记刘小涛先生、市委秘书长王军先生,以及市委统战部部长汪驰先生见证下,由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和温州市副市长王振勇先生于本月 22 日在理大校园签署。 理大多年来与内地多间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携手内地企业和地方政府推动应用研究和知识转移,积极支持学生了解内地的发展和机遇。最近,理大亦与各地地方政府探讨,在当地设立技术创新研究院,将理大的基础研究力量和成果,与当地优势产业需求对接,贡献国家的科技自立自强及地方的产业发展。

2023年5月23日

上海中心

1 (2)

理大举办重要大型学术会议推动大湾区交叉学科研究 颜宁教授等逾百位全球著名学者担任讲者

本港首个交叉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大型学术会议,今日起假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举行。逾百位全球著名学者及专家将在为期四天的会议担任讲者,分享不同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和真知灼见。 「理大高等研究院大会」将为来自全球不同地方的业界、学界和政府,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园地,增进并丰富交叉学科知识,为社会带来更美好和可持续的将来。 大会今届以「卓越研究造福社会」为主题,举行十五个不同领域的分论坛,涵盖先进科技及制造、促进身心健康,以及智慧及可持续城市发展三大范畴。除了多场精彩的主题演说和讨论环节,还包括论文报告会及参观理大的尖端科研实验室。 在首日的主论坛,深圳医学科学院创院院长、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颜宁教授亲临理大校园发表演说,讲解蛋白质的前沿研究及其可能对痛症药物开发的深远影响。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说:「今次学术会议专注于交叉学科研究与新兴科技,对现今复杂的世界尤其有意义。要解决诸如气候变化、人口老化、贫穷、能源短缺等迫切的社会问题,需要以跨越不同领域的交叉学科研究,提供突破的应对方案。」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兼大会科学委员会主席赵汝恒教授说:「经过多年新冠疫情,香港和全球各地终于复常,而这次大会亦标志学界翻开新一页,恢复开展与深化交叉学科的研究合作,造福社会。」 理大高等研究院院长兼建筑热科学讲座教授陈清焰教授说:「透过大会的交流活动,可以让与会者更加认识在研发上如何达至创新、跨学科,以及灵活应变;为推动跨越不同机构和领域的合作,应对未来的挑战迈出重要一步。」 理大高等研究院是大学促进交叉学科研究的枢纽,于去年七月正式成立,由 16 所研究院及研究中心组成,拥有逾 400 位卓越的理大高级研究人员,是大湾区最具规模的交叉学科研究平台。

2023年5月8日

深圳研究院

1

理大崭新人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携手海柔创新 引入先进智能配送系统 鼓励共同创新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作为推动本港创科及知识转移的院校先驱,历年来培育大量创新精英,并不断革新课程和提升教研设施,装备学生把握工业 4.0 的机会。其中,理大培育的独角兽海柔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海柔创新),凭借其领先全球的自动化箱式仓储机器人系统,成功将科研成果推向全球市场。 理大与海柔创新合作于大学工业中心全新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设置先进智能配送系统,并于今日(4 月 4 日)正式启用,以加强理大的机器人科技教育并促进学生及科研人员共同创造和创新。 理大行政副校长卢丽华博士致辞时表示:「理大一直致力推动全人教育,并重视创新创业,培育社会所需的人才。多年来,理大持续推动 PolyVentures 初创生态圈,支持理大学者、研究人员、校友和学生创业,为不同阶段的初创公司提供全方位支援,令科研成果走出校园,落地转化,造福社会。理大与海柔创新合作于实验室设置了海柔创新的仓库自动化解决方案,不但有助大学研发技术,更可以让同学学习创新智能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是理大全新的教研平台,总面积达 1,800 平方米,配置先进机械臂、机器人、自动导引车、无人机,以及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工业 4.0 相关的学习套件。实验室让师生及科研人员探究未来将广泛应用的协作式机器人应用开发、部件制造、控制系统设计、自主系统开发、机器人智能化与人工智能算法设计等领域。 智能配送系统由三项主要设备组成,包括海柔创新提供的箱式仓储机器人系统(ACR),结合理大的自主移动机器人(AMR),以及企业资源计划软件(ERP),将支援研究人员开发不同的协作式机器人应用技术,并为实验室使用者提供公共物流服务,搭建一个应用创新实验室。 实验室目前已有 15 个理大项目团队进驻,分别研究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科技应用于医疗、复康、体育科技、工程、能源、计算机及可持续发展等不同范畴。 海柔创新于 2016 年由理大电子及资讯学系 2012 年毕业生陈宇奇先生及 2014 年毕业生房冰先生及团队创立,该公司利用大湾区的制造优势及内地市场的机遇快速成长,并把握海外业务机会加快全球展业步伐,目前估值近 20 亿美元。房冰先生今日回到母校分享,鼓励青年人认识大湾区创新创业的环境及机遇,实现创业梦想。

2023年4月4日

深圳研究院

1

理大公开讲座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陈贝儿小姐主讲「无穷之路」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学生事务处昨日于赛马会综艺馆举办「学务长专题讲座系列 2022/23:追梦人生」,邀请「感动中国 2021年度人物」陈贝儿小姐以「无穷之路」为主题,与学生分享她拍摄纪录片的心路历程和个人成长经历,鼓励他们为未来奋斗。讲座吸引近 500 名理大教职员、学生、校友及中学生等出席。 中联办青年工作部副部长宋来教授、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及大学高层亦有出席活动。纪录片《无穷之路》于三个月内走访全国六个省份拍摄,陈贝儿小姐于座上分享她拍摄经历。她表示,很难得有机会拍摄这部纪录片,透过镜头见证祖国脱贫攻坚的成果,向观众传递正能量。她希望未来可以再接再厉,向观众呈现更多中国故事。 活动上,陈贝儿亦与理大学生,包括德艺奖学金得主徐楚君及「启迪智慧师友计划」学员李卓谦,进行现场交流,分享她在传媒行业发展的经历。她表示,香港有独特优势,面向国际、背靠祖国,勉励年轻人突破框架、认清目标、坚持追梦。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1

理大与现代化中医药国际协会合办大学与产业合作论坛 推动大湾区中医药创新

香港理工大学 (理大) 与现代中医药国际协会(MCMIA)合办「大学与产业合作:中医药创新论坛」,汇聚逾百名大湾区的学者和业界翘楚,就国家最新的中医药规划和政策,以及如何推动中医药发展分享真知灼见。 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表示:「特区政府对于支持中医药科研及发展一直不遗余力。随着政府于2023-24年度《政府财政预算案》对中医药发展基金增加拨款,以及未来首间中医医院将于2025年投入服务,这将推动中医药成为本港医疗系统日趋重要的一部分。大湾区发展为香港中医药产业带来难能可贵的机会,政府、学界和业界需要密切合作,抓紧机遇,推动长远规划,为香港中医药发展缔造良好的生态。」 现代化中医药国际基金主席杨国晋先生在论坛上就中医药创新人才培育倡议作分享,介绍了业界如何支持有志从事中医药研究的优秀人才,填补人才缺口。杨先生强调,创新的中医药研究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并感谢吴文政王月娥基金会设立奖学金,培育大湾区青年人才。 论坛旨在探讨港澳和内地的政府以及科研机构等持份者,如何透过深化研究合作,把握大湾区科研和商业机遇,促进中医药发展。其中讨论主题包括大学与产业如何合作推动大湾区中医药创新、中医药创新人才培育倡议,及大学的中医药创新倡议。论坛的专题讨论环节由理大应用社会科学系系主任兼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联席主任崔永康教授主持,带领与会者从商业、技术和政策角度,探讨推动香港中医药创新的长远措施。这些建议将于2023年施政报告公众咨询期间呈交政府。此外,一众专家在论坛上分享对中医药创新的见解,讨论区内院校如何将人工智慧和其他先进技术的优势融入中医药研究,以及探讨院校之间在中医药领域的交叉学科合作。   有关合办单位 中医药创新研究中心成立于2021年10月,为理大高等研究院辖下研究中心,致力推动影响深远的交叉学科中医药研究。中心由理大食品科学及营养学系教授兼中医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黄文秀教授领导,致力促进交叉学科和转化中医学研究,研发可应用于临床及社区的中医药药物及治疗方案,推动中医药临床实践及政策制定的创新发展。 科技及创新政策硏究中心成立于2022年,为理大交叉学科政策研究中心。中心由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兼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赵汝恒教授,以及理大应用社会科学系系主任兼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联席主任崔永康教授领导,旨在透过碳中和城市、大湾区创科发展,以及东南亚地区「一带一路」倡议等方面的交叉学科研究协作,促进香港于大湾区的创科发展。 现代化中医药国际协会于2000 年由中医药业界、科研界及教育界之专业人士在香港成立的非牟利机构。协会会长为鲁展雨先生。建会宗旨是要通过中医药的现代化、企业人员水平的提高及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化等计划来促进中医药的国际化,并借此推动香港成为一个「国际中医药中心」。

2023年3月7日

深圳研究院

1

理大与晋江市推动共建研究院及开展产业升级课题研究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政府达成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在晋江共建「香港理工大学晋江研究院」,促进产学研合作,共同推进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同时,晋江市科学技术局与理大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签订合作项目协议,联合开展课题研究计划,针对晋江的产业升级需求,研究如何引进和借助香港的科技创新资源和优势。晋江市科技局将提供科研经费支持。预期项目研究成果能够促进香港与晋江市的科研合作,赋能晋江产业升级。 签约仪式今日假理大校园举行。在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及晋江市市长王明元先生见证下,由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与晋江市委常委兼统战部部长黄天凯先生代表签署为期五年的合作框架协议书。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兼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赵汝恒教授及晋江市政府办公室主任蔡文思先生签署课题研究合作协议。 林大辉博士致辞说:「中央对香港的创科发展非常重视,也给予很大的支持,为官、产、学、研的协作迎来了新的发展空间。理大与晋江市的合作一定能够发挥各自优势,有效地打造官产学研交流平台,尤其在纺织、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绿色科技等领域加强科技经验交流,善用香港和理大的科创资源,推动晋江产业升级。」 王明元市长表示:「晋江正处于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理大在人才、科研的优势,可以跟晋江的产业与市场优势深度融合。我们希望借助理大雄厚的科研能力和人才培育优势,培养更多企业经营管理、产业及行政方面人才;在鞋服纺织、装备等传统产业方面得到理大的科创助力支持;并以理大的创新和新技术,支持晋江发展集成电路等高新产业。」 双方将探索构建理大晋江研究院,由理大负责策划和管理,并由晋江提供场所、资金、科研项目及产研合作补助,以及人才引进政策等支援。理大学者和专家亦会到当地交流、担任创业团队评审专家、参加重大规划评审会等。晋江市将积极推动企业与理大共建实验室,并深化在人才培育、创新创业、高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的合作。 随同王市长来访理大校园的晋江政企代表,包括来自纺织制衣、运动鞋服、食品、新材料、家居用品等知名企业家。此行,他们还参观了理大的智慧可穿戴系统研究院、先进制造研究院及人工智慧物联网研究院,了解理大在交叉学科研究及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及未来发展方向。

2023年2月17日

上海中心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