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2019年3月号

智能机械人仓库管理

有效节省空间 降低成本


「工业4.0」是指智能工厂的出现。这些智能工厂能以完全自动化的方式进行生产,而所用的机器亦可通过物联网(IoT)相互沟通,以简化生产流程,尽量减少人力监督的需要。不过,要让工业4.0发挥最大效用,原材料、零件和成品也应以相同效率交付及运送。也就是说,物流业也必须进行革新。有见及此,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助理教授李嘉敏博士率领科研团队,与精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与工业物联网接轨的智能机械人仓库管理系统,颠复一贯仓库管理概念,利用多部自主移动机械人,把活动货架送到工人面前。该系统已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物流公司和制造商进行试点运作,冀提升运作效率及成效,同时减省营运成本。

传统低技术仓库管理

传统仓务工作牵涉大量体力劳动,工人需搬运沉重的货物和经常来回走动,故容易因劳损或意外受伤,所以越来越难招聘仓务员。李博士解释道:「以往仓务员会先打印取货清单,步行或驾驶起货机至货架,用肉眼识别及确认货物,再把货物取下和搬回工作站。仓库的面积动辄过万平方呎,单是走路或驾车已花去不少时间。」过去数年间曾有结合机械臂及射频识别标籤的仓库管理系统出现,这些系统确实加快了存取货物的速度,但机械臂佔地较多,货架之间也需预留足够空间,所以只适用于大型仓库。

智能机械人系统

李博士与团队开发出一套与传统仓库管理截然不同的系统。李博士说:「我们把操作模式由『人到货』变成『货到人』,换句话说,工人不用走到货架取货,而是机械人把货架送到工人面前,工人只需留在同一地点,毋须浪费时间在货仓里走动。」该系统使用的自动导引运输车其实是由中央控制的智能机械人,其车身较薄,整辆车可进入活动货架底部,将整个货架抬起并运送到工作站。员工只需根据货架上的灯号或屏幕显示取货,毋须列印清单、寻找货架、确认货物,降低人为错误的可能性。

李博士补充说:「系统的最大优点是佔地少。所谓寸金尺土,仓库的通道是不会带来收入的閒置空间。智能机械人系统能在有需要时减少仓库的通道,以增加库存量。」另外,智能运输车可在原地旋转,不需用额外空间来转弯。系统甚至能把不必要的通道合并,以加大存货空间。假如运输车无法直接到达目标货架,中央系统会首先决定最简单的路线,然后派出最少两部运输车合力把挡住路线的货架移开,再取出所需货架。系统甚至能优化各运输车的路线,以免它们发生碰撞或造成挤塞。系统亦会优化重新编排货物的工序,从而缩短以后取货的所需时间。

「基于工业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机器化仓库管理系统」于2018年12月在亚洲国际创新发明大奖中荣获金奖及杰出自动化发明大奖,以及于本年4月在第四十七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中夺得一项银奖。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