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锡汉
寓创业于助人
何锡汉认为,倘若你有好的意念,而且有能力做到,最好把它推出市场;越能够帮助别人的好主意,就越应该想个方法让它变成一盘生意,这样才能帮助更多人。所以,他在「运动医学」的领域开创了一盘独特的生意。
物理治疗一向是大学的热门学系,但何锡汉选择在理大修读物理治疗,却不光是因为这科热门。
何锡汉的外婆曾因中风住院,所以他曾近距离接触物理治疗师,了解并喜欢上他们的工作,遂自然而然朝这门专业走去。
那时,物理治疗系毕业生的主要出路是政府部门的职位。偏偏就在他毕业那年(2001年)遇上物理治疗行业的最低潮:政府的相关职位缩减至十来个,而毕业生人数却比往年多。
失落于政府医疗部门的百多位毕业生唯有向其他范畴发展。何锡汉是其中之一。最初他在一家专营健康鞋履的公司任职,后来转投一家骨科诊所,担任物理治疗师。在那里,他看到了另一道风景。
「那位骨科医生对人和事都有与别不同的看法。」他说:「人人都抱怨市道差,但他认为,无论市道怎么坏,人还是会生病,还是要求医。他乘着市道不好所带来的租金下调扩充业务,聘请了包括我在内的多名物理治疗师,后来更鼓励我们自立门户。他就是这么一个惜才、爱才、大方,绝不自私的老板。」
何锡汉坦言,物理治疗师的收入不俗,他工作一年后便有能力置业了。后来,他还在2004、05年间开始考虑是否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就在老板的鼓励下,何锡汉和三名伙伴以超低价合租中环一个单位,开设物理治疗诊所。四个合伙人各自经营自己的业务,可是何锡汉的生意明显比较多,三位合伙人后来决定退出。
伙伴退出后,他有疑惑过应该坚持,还是回去职场领稳定的薪金。但当时发生了两件事情,正好成就了今日他那一盘独特而有意义的生意。
其一,在中环商铺的租约快满时,他偶然遇上以前的骨科医生老板。在旧老板介绍下,他租了其家族在九龙的商厦单位,继续物理治疗师的业务。其二,2007年临近北京奥运时,他出于好奇跟几个朋友参加了国际奥委会在北京举办的一个国际会议,发现原来世上有『运动医学』这么回事。
「当时我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见证了全球三千多位医生和物理治疗师出席的盛会。我在那里认识了很多朋友,也顿时对运动医学发生兴趣。我其后搜集了很多资料,刚巧香港运动医学及科学学会创会会长陈启明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开办了运动医学硕士课程,我立刻报读了,成为第二届学生。」
运动医学和运动物理治疗是相当新鲜的学问,而香港人对此科甚至无认识,所以一切有待创建。
「首先,找客人并不容易,即使确定了运动员和有运动习惯的人为目标,但物理治疗师和医生一样,不可以做宣传。就算找到客人,我们也找不到所需的器材。」何锡汉说:「我们后来跟美国的品牌商接洽,小量购入器材,直到一天,他们干脆叫我做代理。」
其实代理产品并不是他想做的事,碍于对方的诚意,他不便拒绝,遂硬着头皮做起代理来。不过,当发觉香港实在有需求时,他开始改变想法,觉得做代理是一个帮助人的途径。在高峰期,他同时在亚洲代理十件产品。
他既开了先河,自然有竞争者跟在后头。但他并没有松懈下来,而是不断在运动医学领域上开拓新路向。
「2009年,我开始扩充我的团队,让业务更多元化。」何锡汉说:「团队中除了物理治疗师外,还有体能教练、运动教练、数据科学家和精算师。」团队利用数据和精算分析,根据运动员的活动和状态,及早发现他们受伤可能性,从而降低受伤的风险,并让他们达至最佳的状态。
2011年,他发了一封查询电邮,结果令他毅然重返校园。
「当时我有些关于技术的想法,我知道是能够帮人的,但没办法用常人的角度来告诉一般人。于是我给理大设计系发了一封电邮,询问他们的意见,他们竟建议我报读他们的硕士课程。」后来,他真的接受意见,而这为期两年的兼读课程对他甚有启发性。
他从课程里学会适用于商场上的策略设计,让他知道商界的其他操作模式,对他发展「运动医学」这门崭新业务有莫大的帮助。不过,运动不是香港人生活的必需品,他经常要硬着头皮去推广,而不少人仍然以为球队最需要的是跌打师傅。
两、三年后,艺人余文乐经朋友介绍下来找何锡汉,原来他的球队要比赛,他相信运动医学有助球队争取更佳的成绩。自此以后,名人效应成了他们推动业务的一大动力,毕竟他们这行重视口碑和互相推介。
他们虽在香港市场建立这个小众行业,但他们最大的目标却是台湾市场。
「香港的客户以私人性质居多,在台湾则不一样,我们可以帮助机构培训学员,以达到更佳的成绩,我们甚至有机会帮助一名运动员在亚运会夺取一个台湾五十年求不得的奖牌。去年,我们曾帮助一支转打职业赛的篮球队,他们要进行六十多场球赛,目标是拿冠军。经过我们悉心的帮助,球队终在半年后摘冠。」
何锡汉所从事的并非一般营利的业务,它能助人解决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此外,还有着不易用金钱量化的价值。
「除了物理治疗,我们也提供有目标的、专职的体能训练,目标可以是伟大的,如参加奥运;也可以微不足道的,像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婆婆达成牵着孙子的小手爬楼梯的愿望。不是所有人都能参加奥运,但我们深信,每个人都有尚未发挥的潜能。」
被问及对有意创业的年轻人有何建议时,何锡汉说:「其实我不懂做生意,全靠前辈提点我。我在与不同的人相处时,这里偷一些,那里学一点,从而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再加以验证和微调。我非常赞成年轻人创业,虽然失败的机会率很高,但这是重要的人生经历,在其中,你会得到很多难能可贵的经历。即使创业失败了,可以重新再来,或者再找工作,但若不尝试,你就没机会领略创业的苦与乐。」